- 韩彦岭;李鹏;张云;徐利军;王静;
针对海冰遥感图像分类问题中标签样本获取困难、标注成本较高导致海冰分类精度难以提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主动学习与半监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用于海冰分类。首先,利用基于不确定性准则和多样性准则进行主动学习方法,选择一批最具信息量的标签样本建立标签样本集;其次,充分利用大量的未标签样本信息,并融合主动学习采样的思想选出部分具有代表性且分布在支持向量周边的半标签样本,建立半监督分类模型;最后,将主动学习方法和直推式支持向量机相结合构建分类模型实现海冰图像分类。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方法,该方法在只有少量标签样本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更高的分类精度,该方式可有效解决遥感海冰分类问题。
2019年02期 v.34;No.162 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1K] [下载次数:33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2 ] - 林剑远;张长兴;
针对多光谱遥感对内陆城市河网水体水质参数反演精度不高的问题,基于航空和水表高光谱遥感数据,利用半经验法对COD_(cr)、BOD_5、TP和TN进行定量反演。对水质采样化验数据和水表反射率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最佳波段组合分别为650nm/683nm、689nm/667nm、692nm/649nm、787nm/678nm;建立研究区COD_(cr)、BOD_5、TP和TN水质参数反演模型,水质参数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4、0.70、0.69、0.71,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2.79、1.92、0.02、0.16,拟合效果次序为COD_(cr)>TN> BOD_5>TP。利用验证样点对实验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反演效果次序为TN>COD_(cr)>BOD_5>TP,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6%、12.9%、16.7%、22%,基本与模型拟合效果次序一致,反演的水质浓度分布与城市河网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相符,为流动性大、水质状况分布错综复杂的城市河网水质监测提供参考。
2019年02期 v.34;No.162 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8K] [下载次数:123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35 ] - 刘英;李遥;鲁杨;岳辉;
鉴于利用NDVI-albedo特征空间的方法进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研究较少,利用MODIS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地表反照率(albedo)数据,构建NDVI-albedo特征空间,计算荒漠化差值指数(desertification difference index,DDI)和植被条件反照率干旱指数(vegetation condition albedo drought index,VCADI),并利用实测土壤湿度数据进行验证,分析黄土高原2000—2016年土地荒漠化和旱情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DDI、VCADI与土壤湿度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均可作为土地荒漠化和旱情监测指标;17年间,黄土高原重度荒漠化面积逐渐缩小,土地荒漠化改善面积占84.55%,荒漠化加重区域仅占5.61%;旱情改善面积占67.07%,加重区域占19.44%;荒漠化与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而旱情与降雨量、年均温度均呈正相关关系。
2019年02期 v.34;No.162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6K] [下载次数:941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46 ] - 同丽嘎;李雪铭;张靖;
以PM_(2.5)为主的颗粒物污染是影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因素之一。针对城市尺度,高时间分辨率的MODIS气溶胶产品空间分辨率不足,且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与PM_(2.5)回归精度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而精度不足的问题,以Landsat-8OLI为数据源,选取季节因子为影响AOD变化的随机效应,以风速、地表温度、AOD等为固定效应,提出AOD与实测PM_(2.5)关系的混合线性模型。结果表明,与线性模型相比,该模型有较好的回归精度;包头市PM_(2.5)浓度时空差别明显,PM_(2.5)浓度冬季浓度水平最高,春季最低;从空间分布来看昆都仑区污染较高,青山区北部次之,东河区和九原区最低。
2019年02期 v.34;No.162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8K] [下载次数:21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6 ] - 范泽琳;张永红;吴宏安;
针对InSAR研究中同质点有效提取的问题,对目前流行的几种同质点识别方法开展了一系列比较研究。首先对上述几种同质点提取算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基于数学模拟方法和高分辨率TerraSAR影像进行了深入的实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幅度向量分布相似性检验的方法中,BWS检验法功效最高;而FaSHPS算法在计算效率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且较基于BWS法的幅度向量分布相似性检验法而言,对地物变化更为敏感。
2019年02期 v.34;No.162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99K] [下载次数:23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6 ] - 林思美;黄华国;陈玲;
针对湿地植被存在典型的季节及年际变化特征,常用的遥感识别手段无法对湿地火烧严重程度实现准确评价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湿地火烧严重程度的评价方法。基于2001年9月扎龙湿地的火灾事件,应用K-means聚类分析,从季节与年际2个方面的NBR阈值中获取不同火烧严重程度的训练样本,并利用随机森林机器学习算法建立基于光谱指数的分类模型,从而实现了湿地火烧严重程度的准确制图与评价。结果表明,交叉验证的分类总体精度为89.9%,各个火烧严重程度之间未出现严重的混分情况,且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可移植性,能够成功地用于湿地火灾研究,从而为湿地火灾管理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2019年02期 v.34;No.162 4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7K] [下载次数:32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7 ] - 肖京格;乔彦友;王成波;夏昊;付东;
针对大面积土地覆盖遥感分类中数据获取难度大、复杂度高、分类结果不够精确且易受季候变化影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Landsat时间序列数据,生成年度时序特征,并结合特定算法(UniBagging)进行土地覆盖分类的方法(LandUTime)。该方法定义了一种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特征生成方式,根据时序数据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特征子空间的集成分类算法。实现过程分为2个阶段,首先基于特定模型,在像元级别上对Landsat时间序列图像进行回归分析,生成模式特征,然后将所有特征整合成"特征块",根据特征子空间将基分类器集成到相互分离的集合中,最后通过加权投票的方法进行分类结果输出。实验结果与定量分析表明,与传统的特征提取及分类方法相比,该方法提高了分类精度,而且对高维数据具有鲁棒性;可以有效克服大面积土地覆盖分类中云遮掩、数据条带和物候变化等问题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2019年02期 v.34;No.162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3K] [下载次数:609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0 ] - 周翼;陈英;刘洋;田丰;易鑫程;
针对缺乏NPP-VIIRS年度夜间灯光数据的情况,提出基于NPP-VIIRS月度夜间灯光数据合成年度夜间灯光数据的方法。用DMSP/OLS数据中的非负DN值与均值滤波消除数据中的负值与极高值并求出年度均值图像;将稳定夜间灯光数据二值化后与2016年度均值图像相乘,得到稳定的2016年度夜间灯光数据;用不变目标区域法进行相对辐射校正,以2016年稳定夜间灯光数据为基准数据进行逐年校正,利用各年二值图像消除不稳定光源,从而保证各年数据的可比性、稳定性,得到2012年到2016年的合成夜间灯光数据。验证表明,合成年度夜间灯光数据像元变化符合实际,经济参数拟合度在省、市级尺度上分别达到81.26%、75.90%,明显高于1月份的61.86%、54.81%,12月份的60.28%、57.71%,说明年度夜间灯光数据合成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必要性,可用于后续科学研究中。
2019年02期 v.34;No.162 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8K] [下载次数:1229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18 ] - 陈军丽;黄睿;
针对单一的属性剖面特征难以全面反映地物特性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多种属性剖面特征的高光谱影像分类方法。首先提取高光谱影像4种形态学属性剖面特征,接着基于4组剖面特征对高光谱影像进行分类,获得样本的预测类别和后验概率估计值;在此基础上,计算不同特征的分类可靠性以及重要度权值,二者结合建立基于概率的决策融合模型,获得高光谱影像的最终分类结果。高光谱影像分类实验表明,所提融合算法的性能不但优于使用单个属性剖面特征的情况,也优于其他多种融合算法。
2019年02期 v.34;No.162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1K] [下载次数:14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0 ] - 邱耀炜;沈蔚;惠笑;张华臣;
鉴于传统水深反演线性回归模型易受水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利用甘泉岛区域的高分辨率WorldView-2遥感影像,结合相应的机载LiDAR实测水深数据,使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了浅海水深反演非线性回归模型。以反演的水深值和实测水深值的相关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为指标,并同传统的水深反演单波段线性回归模型、双波段比值线性回归模型以及多波段组合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水深反演非线性回归模型反演精度最优,R~2和RMSE分别为0.967和0.868m。
2019年02期 v.34;No.162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4K] [下载次数:565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47 ] - 马新江;刘如飞;蔡永宁;王鹏;
针对车载激光点云中道路边界提取不精确、复杂度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路缘特征的城市道路边界自动提取方法。首先对点云进行平面规则格网投影,根据测量车行驶轨迹点进行高程过滤,保留地面和路缘石等近地面点云;然后分析路缘石的空间邻域特征,构建路缘石特征描述算子,自动识别不同类型的路缘石边界;最后通过路缘石连续分布特性进行聚类去噪处理,获取精确的道路边界点云。以车载移动测量系统获取的某段道路点云数据为例进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19年02期 v.34;No.162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4K] [下载次数:474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22 ] - 王延存;俞家勇;田茂义;周茂伦;李国玉;
针对车载移动测量中的粗差对高程异常改正结果影响较大问题,提出一种稳健高程异常改正方法。该方法以薄板样条函数为基础,结合随机抽样一致性算法,以狄克松判别法为准则,得到稳健参数估值,进而对含有粗差的点云数据进行高程异常改正。利用某地实测点云数据,通过三次曲面法、薄板样条函数法和稳健薄板样条函数法分别进行高程异常改正,并采用不同高程的检核点进行精度检核,证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拟合精度,能够满足工程需求。
2019年02期 v.34;No.162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8K] [下载次数:12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8 ] - 吕凯;吕成文;乔天;张梦薇;肖文凭;
针对目前干旱指数(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yness index,TVDI)构建过程中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合成方式的不确定性问题,探讨了LST合成方式对TVDI预测精度的影响,提出了预测效果较好的LST合成方式。以巢湖流域为研究区,利用2013年6月的MODIS LST数据和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构建TVDI预测模型,并结合降水数据对该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定量验证。从不同时间尺度上(旬、月),探讨LST合成方式对于TVDI预测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LST平均值合成构建的干旱指数TVDI与降水距指数(precipitation anomaly,PA)相关性在不同时间尺度上表现出现较大差异,上旬和中旬TVDI与PA均不存在相关性,下旬和全月TVDI与PA存在显著负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31和-0.34;(2)LST最大值合成构建的干旱指数TVDI与PA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均存在显著负相关性(p<0.01或p<0.05),上旬、中旬、下旬及全月相关系数分别为-0.29、-0.25、-0.31、-0.41。综合分析发现,在月尺度上采用LST最大值合成方式构建TVDI指数对干旱预测效果更好。
2019年02期 v.34;No.162 9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23K] [下载次数:24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9 ] - 吴昊;
针对目前沿海城市气温对浒苔灾害影响研究比较匮乏的问题,首先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法进行2008—2016年黄海海域浒苔分布遥感解译,然后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揭示浒苔灾害和沿海城市气温的特征。结果表明,2008—2016年黄海海域浒苔迁移路径不同,浒苔时空分布差异明显,沿海城市近岸海域浒苔灾害年际变化大。沿海城市气温与近岸海域浒苔灾害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沿海城市平均气温在22.9~25.6℃之间,且其气温之间的相关性较强,其近岸海域均容易爆发严重的浒苔灾害;而沿海城市平均气温过高或各城市气温之间的相关性较差,其近岸海域不易于全面爆发严重的浒苔灾害。
2019年02期 v.34;No.162 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1K] [下载次数:42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 ] - 王怀警;谭炳香;王晓慧;房秀凤;李世明;
针对高光谱遥感数据树种识别精度不高,现有多分类器组合策略难以避免人为因素干扰的问题,利用自适应权值模型组合2种机器学习算法,有效改善森林类型精细识别精度。研究综合利用影像的光谱和纹理特征、地形特征及森林类型外业调查样本数据,采用分层分类的策略,分别利用支撑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随机森林算法(random forest classifier,RFC)对森林类型进行精细识别;为进一步提高森林类型识别精度,采用自适应权值组合模型综合2种分类器,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独立检验样本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自适应权值组合模型可综合不同分类器的优势,避免人为因素干扰且提高识别精度和稳定性,对高分五号(GF-5)星载高光谱遥感数据应用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2019年02期 v.34;No.162 104-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8K] [下载次数:451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48 ]
- 李泽宇;董春;
针对传统方法解决城市内部人口空间分布问题的困难和不足,在分区建模基础上,提出了将兴趣点引入多元逐步、地理加权、混合地理加权方法,以天津市15区为实验区,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兴趣点可以有效地反映人口空间分布现状,地理加权方法能更好地模拟人口的空间分布。
2019年02期 v.34;No.162 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2K] [下载次数:801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22 ] - 忻静;
针对尚未形成完善有效的基于"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理念的养老设施建设测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养老设施供给综合分析模型,顾及人口差异化需求和尺度效应,从数量、服务能力、可达性等多维度定量测度养老设施供给的适宜程度。上海市普陀区的研究结果显示,普陀区养老床位资源配置不均衡;各街道小区15分钟可达养老设施数量不均等,总体上呈现东北高,向周围逐渐减小的趋势;养老设施15分钟步行系统不完善。在步行15分钟服务和设施服务能力的薄弱区域增加养老设施是完善养老设施"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的有效途径。
2019年02期 v.34;No.162 118-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3K] [下载次数:144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9 ] - 黄超;王亮;李西灿;张玉;
针对如何更加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以提高粮食产量的问题,基于地理国情监测获得的地表覆盖数据和粮食产量统计数据,从微观角度反映水土匹配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以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粮食主产区辽宁省为研究对象的数据显示,辽宁省水土匹配状况空间分布不均匀现象明显,中部地区优于东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粮食产量中部地区高于东、西部地区,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水土匹配系数较高的地区与粮食产量较高的地区均分布在辽宁省中部地区,但东西部地区水土匹配与粮食产量存在空间错位,建议在中部地区保护水资源,东部地区根据地形条件选择适宜农作物种植,西部地区兴修水利,改善水土匹配状况,提高粮食产量。
2019年02期 v.34;No.162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9K] [下载次数:27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4 ] - 毕恺艺;牛铮;黄妮;寇培颖;
针对"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范围内道路网络对景观格局影响的分析尚不充足的情况,提出了道路建设和景观规划的相关建议。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为研究区,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基于景观类型数据和道路网络数据,采用缓冲区分析和情景分析方法,分别在类型层次和景观层次上分析研究区道路网络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地区道路网络密度的变化范围为0.004~11.782km/km~2;在类型层次上,道路的参与加剧景观破碎化,对不同景观类型的影响差异明显;在景观层次上,随着缓冲区距离的增加,景观破碎化程度减小,景观格局变化速率减慢。因此,道路建设应与景观规划相协调,针对不同道路缓冲区范围、不同景观类型应制定相应的保护和发展策略。
2019年02期 v.34;No.162 129-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8K] [下载次数:381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8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