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 矢量多边形栅格化算法快速并行化方法研究

    陈振杰;周琛;李飞雪;李满春;任沂斌;

    本文在分析典型多边形栅格化算法的基础上,研究了串行算法并行化思路,提出一种多边形栅格化算法并行框架。该并行框架包括MPI与OpenMP的双层并行模式、顾及负载均衡的矢量多边形数据划分方法、多边形栅格化基本算子调用接口。利用本文形成的并行框架对扫描线算法、边界代数法进行了并行化,并利用大规模土地现状数据验证本文所提出的并行化方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解决矢量多边形栅格化串行算法快速并行化的问题,并行化后的算法大大减少了矢量多边形转换时间,具有良好的并行效率。

    2014年05期 5-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0K]
    [下载次数:26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3 ]
  • 保持边缘细节的SAR图像斑点噪声抑制方法

    史雪静;王志勇;黄国满;王普乐;

    本文针对传统滤波方法去噪时损失边缘信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SAR斑点噪声的抑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参数判断,将图像划分为边缘细节区、平坦区、噪声点3部分,对不同的区域进行差异化处理,用真实的雷达数据进行了对比实验,最后以图像的均值、标准差、等效视数、边缘保持指数作为评价图像质量的指标,对不同的滤波方法进行了定量化评价。试验表明,改进的滤波算法在抑制SAR斑点噪声时,也会对图像的边缘和细节有一定的兼顾,使图像的滤波效果更佳。

    2014年05期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17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1 ]
  • 基于ARGO浮标数据的全球海水声速场研究

    蔡艳辉;程鹏飞;文汉江;杨希希;张金铎;

    基于ARGO浮标的剖面数据,提出了八阶的Chebyshev多项式拟合方法,分别拟合温度、盐度和声速的深度梯度变化,并通过拟合多项式计算各个深度层的海水声速,实现观测数据的标准化。为了分析全球的三维声速场,提出了基于面球谐函数展开表示全球海水声速场的模型,并通过最小二乘拟合方法直接估计面球谐函数展开系数,计算结果显示面球谐函数表示的海水声速场模型的准确、直观。

    2014年05期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4K]
    [下载次数:28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9 ]
  • 一种基于SAR目标形态特性的舰船检测方法

    杨学志;杜扬;张晰;孟俊敏;

    本文从SAR图像舰船目标高亮度和高密集度特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恒虚警率预处理和舰船目标特征强度估计的二阶快速舰船检测算法。实验中详细分析了算法中参数选择对结果的影响,选用TerraSAR-X和Cosmo-Skymed数据对算法进行测试,并与传统形态学处理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综合考虑了SAR图像舰船形态特性,使得参数设置得到简化,结果较为稳定。

    2014年05期 22-2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
    [下载次数:18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6 ]
  • 面向应急任务卫星鲁棒性规划模型及算法

    邓润;唐宏;单越;牛晓楠;刘颖慧;

    为解决常规卫星任务规划方案面对应急任务插入时,调整后的方案相对于原始方案差异较大,卫星重调度难度大的问题,本文提出总时间重叠度及总任务执行时长两项鲁棒性指标,建立面向应急任务卫星鲁棒性规划模型,并基于经典的多目标进化算法NSGA-П设计卫星鲁棒性任务规划算法求解。仿真实验表明新应急任务到来时,使用该方法得到的卫星鲁棒性规划方案较常规卫星任务规划方案及考虑邻域指标的鲁棒性卫星任务规划方案,更易于调整,引起的新老调度方案差异相对较小,卫星能量消耗也相对较低。

    2014年05期 27-3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0K]
    [下载次数:289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43 ]

遥感技术

  • 无人机多传感器数据几何后处理框架设计与质量控制

    左志权;王柯;刘正军;彭向阳;谢小伟;王锐;

    本文设计了无人机多传感器几何后处理框架,并对影响后处理质量所涉及的关键步骤进行讨论。以可见光数码相机、激光扫描仪、热红外/紫外视频摄像仪等4类传感器集成处理为实例,介绍了其几何后处理成果类型及评价机制,为无人机多传感器集成系统在相关行业与工程应用中进一步推广给出几点建议。

    2014年05期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7K]
    [下载次数:18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7 ]
  • 基于MODIS产品的玛纳斯河流域地表温度年内变化特征研究

    邓烨;关洪军;

    本文利用2001年~2010年MODIS地表温度8天合成产品,与新疆玛纳斯河流域DEM数据进行叠置分析,得到该流域不同高程、坡度、坡向下的地表温度在年内的变化情况。通过分析其变化特征发现,地表温度受三者的影响在不同的时间段是不同的,为进一步研究地表温度在时间上的变化机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2014年05期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3K]
    [下载次数:17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1 ]
  • 静止海洋水色卫星(GOCI)绿潮探测算法对比研究

    蔡晓晴;崔廷伟;郑荣儿;秦平;牟冰;

    本文基于2011年~2013年绿潮爆发期间的六景GOCI影像,利用目视解译方法构建了测试数据集,对比分析了各算法及其不同波段选择方式的绿潮探测能力。结果表明:NDVI算法的绿潮探测能力明显优于OSABI、KOSC、RVI、EVI 4种算法,且性能稳定可靠,可作为GOCI绿潮业务监测的首选算法;IGAG算法具有一定的潜力,但其绿潮探测能力具有显著的不确定性;从不同波段的选择来看,红光波段选择波段5或6差别不大;近红外波段选择波段7或波段8差异显著且变化规律不一致。所以,未来发展新的GOCI绿潮探测算法时,应综合利用GOCI近红外两个波段的信息。

    2014年05期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7K]
    [下载次数:524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48 ]
  • 基于DINEOF方法的水色遥感数据的重构研究——以黄、渤海区域为例

    王跃启;刘东艳;

    本文对2002年~2010年黄、渤海区域SeaWiFS和MODIS/Aqua海表叶绿素a浓度(Chl-a)数据产品时空覆盖率和数值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数据产品在该海区存在显著的一致性;基于DINEOF方法对两种数据集的时空缺失值分别进行了单独重构和组合重构,取得了很好的重建效果,并且两种重构方法的精度基本一致,但是组合方法能有效地重建完全缺失时段的数据,有利于建立完整的时序数据集;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比,重构后的完整叶绿素a数据集真实、有效地反映了该海区表层Chl-a浓度的时空规律,为海洋生态系统长期、连续规律的探索提供依据。

    2014年05期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2K]
    [下载次数:422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31 ]
  • 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南极地区测绘产品生产试验研究

    王铁军;张禹;苏光日;李帅;

    针对极地测绘中因自然条件恶劣而导致实地测绘困难的问题,本文研究利用南极地区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稀少控制的区域网平差,并结合卫星测高数据实现南极地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试验结果显示,利用本文方法可以高效生产南极地区测绘产品,精度可以满足要求。

    2014年05期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下载次数:8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6 ]
  • 多源信息在莫阿特铜矿区找矿预测中的应用

    王娜;田淑芳;马丽丽;张勇;刘新星;

    本文主要采用多源信息结合的方法对莫阿特铜矿区进行成矿预测分析。利用ETM+影像对莫阿特铜矿区进行初步遥感地质解译及铁化、泥化信息的提取;并充分利用WorldView-2高分遥感影像的特征,对研究区进行全分辨率精细解译以及采用比值法+密度分割方法提取了铁化信息,验证并精确定位了ETM+提取的铁化异常。最终结合遥感地质解译结果、提取的蚀变信息及已知地质矿产、物化探资料圈出9个成矿远景区,并对这些远景区进行等级划分及综合分析。结果证明,提取的蚀变异常信息与综合异常区吻合较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找寻铜等多金属矿床指示了方向。

    2014年05期 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6K]
    [下载次数:12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4 ]
  • 基于ASTER GDEM的县域尺度地形起伏度分析——以华蓥市为例

    陈珂;黄小羽;罗明良;

    地形起伏度是度量区域地形宏观特征的重要因子之一,小区域较高分辨率地形起伏度研究有待深入。基于ASTER GDEM数据,以川东平行岭谷华蓥市为例,基于窗口分析法进行地形起伏度分析。结果表明随分析窗口增大,区域内平均起伏度不断增大,但最大起伏度趋于稳定;均值变点探测表明最佳栅格分析窗口边长约为27×27,对应最佳统计单元0.65km2,对于华蓥山地貌形态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2014年05期 71-74+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下载次数:33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6 ]
  • 基于机载LiDAR点云高程和强度数据的城区汽车目标自动提取

    孙美玲;李永树;陈强;蔡国林;

    为了从LiDAR点云数据中准确可靠地提取汽车目标,本文基于LiDAR高程数据和强度信息,提出一种基于像素和面向对象分类的汽车提取方法。该方法在形态学开重建滤波的基础上,首先根据无植被覆盖的地面点强度低的特点,利用Otsu方法对城区LiDAR强度数据进行分类,结合开重建的滤波结果完成基于像素的初步分类;然后根据汽车的尺寸特征和其行驶或停靠在无植被覆盖的地面上的特点,利用形态学开重建获取符合汽车部分特征的区域对象,最后根据汽车对象的形状特征及其高程属性,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提取汽车目标。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14年05期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4K]
    [下载次数:201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8 ]
  • 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对模拟遮荫胁迫的高光谱响应

    徐建辉;江洪;

    利用ASD地物光谱仪,测定不同梯度遮荫胁迫条件下4种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的光谱反射率,应用微分技术处理其反射光谱,并结合SPAD-502测定的叶绿素相对含量进行分析,研究其在遮荫胁迫情况下的高光谱特征。结果表明:4种树种都具有一定的耐荫性,遮荫处理会影响树种的叶绿素含量,透光率85%的遮荫处理下的叶绿素含量最大;透光率85%的遮荫处理下红边位置发生"红移"现象,但过高的遮荫处理会抑制其生长,出现红边位置"蓝移"现象。不同遮荫梯度下,红边位置对应窄波段范围内的平均一阶微分光谱与叶绿素含量间的相关性较高,R2大于0.61,相关性显著。本研究通过分析4种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在不同遮荫梯度下的光谱变化特征,以及红边位置对应窄波段范围内平均一阶微分光谱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证明了遮荫影响4种树种的生长,红边位置的一阶微分光谱能有效地监测遮荫对树种的影响,为在大气气溶胶阳伞效应条件下森林植物的生长遥感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4年05期 8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4K]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4 ]
  • 植被覆盖区的遥感蚀变信息提取研究——以老挝南部某金矿区为例

    路轩轩;朱谷昌;邹林;张远飞;窦雅娟;

    本文通过反复试验和对比研究,最终选择"掩膜高植被区+抑制中低植被区+比值+主成分变换+密度分割"方法提取研究区内的蚀变信息。野外验证表明,该方法在植被覆盖区提取的蚀变图斑与研究区内已知金矿化点及水系沉积物的金化探异常吻合较好,对金矿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4年05期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0K]
    [下载次数:295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47 ]
  • 基于多分类器融合的SAR图像船舶识别

    陈文婷;刘南通;计科峰;邢相薇;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多分类器融合的SAR图像船舶识别算法。综合考虑各种算法的复杂度、准确性和相互之间的差异性,本文选择KNN分类器、贝叶斯分类器和神经网络分类器作为典型分类器,并用支持矢量机(SVM)来融合上述三个典型分类器的分类结果。该算法首先计算三个典型分类器的度量值,然后将它们的融合结果与船舶特征一起作为SVM分类器的输入;SVM分类器融合各分类器的结果并输出最终识别结果。采用TerraSAR-X数据集进行大量实验,并与典型分类器及其他融合算法相比,本文提出的多分类器融合算法的有效性得到了验证。

    2014年05期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5K]
    [下载次数:25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0 ]
  • 基于遥感的珠江口表层盐度监测研究

    丁晓英;余顺超;

    为加强河口地区咸潮活动规律的监测及拓展新型咸潮监测方法,以MODIS卫星影像数据和2010年~2011年多测次的水色因子浓度实测资料为基础,开展珠江河口表层盐度遥感监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珠江河口水域,表层盐度与黄色物质呈负相关关系,建立基于黄色物质的珠江口表层盐度遥感定量反演模型可行;但仅依靠单参数黄色物质的表层盐度遥感模型存在稳定性差、反演精度波动大的问题,为此引入固定站点数据对模型进行优化,最终建立遥感数据与固定站点数据协同作用的表层盐度遥感自适应优化模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优化模型对河口区表层盐度的监测误差控制在30%以内,具有较高实用价值。

    2014年05期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下载次数:396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3 ]
  • 无人飞艇平台航测1∶500成图生产工艺研究

    何军利;

    介绍利用无人飞艇平台进行1∶500大比例尺航测成图的关键技术,重点说明了通过在航空摄影、外业控制点布设、空三加密、正射影像制作、立体测图等生产工序采取新的技术措施,实现利用无人飞艇平台航测1:500成图,精度达到规范要求。

    2014年05期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9K]
    [下载次数:16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9 ]
  • 双台风及其对海洋环境影响的遥感分析

    罗秉琨;李洁;赵朝方;

    本文利用多源卫星观测资料,分析了2012年8月双台风"布拉万"、"天秤"过境前后的Ekman抽吸、海表温度、叶绿素浓度及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子。利用WindSat风场资料可以观测到双台风引起的强烈上升流使得下层冷水进入海表上混合层,从而使海表温度SST有所降低,对微波辐射计观测到的海表温度数据进行分析,SST最大降温达5.5℃,且SST降温区域与Ekman抽吸最强区域基本吻合;降雨强度空间分布与风场图所示台风路径一致,其最大降雨速率可达15.4mm/h,并且双台风产生的雨带不同于单台风的大范围降雨,海洋表层叶绿素a浓度在台风过后几天也有了明显的升高,这说明双台风较单台风能引起更强的海洋大气相互作用。

    2014年05期 108-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8K]
    [下载次数:31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1 ]

GIS技术

综述

  • 等高线自动综合方法的研究进展

    贺晓晖;陈楠;

    等高线是地图上一类特殊的曲线要素,由于其具有复杂、密集、多样等特点,成为地图综合的重点和难点。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研究等高线的综合,目前已经提出了很多等高线自动综合算法,这些方法解决了等高线综合的众多问题,但还没有一种算法能够很好地解决等高线的自动综合问题。这些方法可分为两类:单根等高线综合算法和成组等高线综合算法。本文分别对这些算法的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认真分析了每种算法的优缺点,并且对这些算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最后对目前等高线综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

    2014年05期 115+127-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27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