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海亮;顾行发;余涛;赫华颖;王峰;祝令亚;
由于传感器不同探元响应的差异和水汽等吸收气体的影响,Hyperion图像存在各类噪声,严重影响了Hyperion数据的解译和信息提取。本文首先对Hyperion图像波段噪声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其中的169个波段作为有效波段。然后,提出一种左右列平均法结合中值滤波的条带噪声去除方法,对Hyperion图像中的条带噪声进行去除。最后,将本文提出的去噪方法同左右列平均法、全局去条纹法和多项式拟合法进行比较,评价各种方法的去噪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既能够有效去除图像中的条带噪声,又能更好地保留原始图像的信息。
2014年03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20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3 ] - 王志信;黄鹏;林友明;贾秀鹏;
针对目前没有能够直接满足遥感数据获取需求相关的云量预测方法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方法对云量进行预测的方法。在云量特征分类的基础上,整合ARMA、ARIMA和SARIMA 3种模型对云量进行预测,并得到了满意的预测结果。根据云量预测结果参考信息,选择云量覆盖较少的时间段进行卫星成像规划,有利于更合理的进行卫星成像规划,对满足遥感数据获取需求有重要意义。
2014年03期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27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0 ] - 曹良中;杨辽;李欣;张伟阁;贾洋;阚培涛;
本文主要研究利用附加参数光束法平差和高精度的室内三维检校场对非量测型数码相机进行内方位元素和镜头光学畸变差的测定。论文详细阐述了利用附加参数光束法平差进行相机检校的原理,实现过程,并对检校参数进行了精度评定和可靠性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经该方法进行检校的相机可用于大比例尺摄影测量。
2014年03期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316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44 ] - 陈琳;范湘涛;杜小平;
机载LiDAR点云数据的滤波是DEM生成的关键,大部分点云滤波方法缺少先验知识,而点云数据在局部地表的高程分布具有一定的统计特征,可以为滤波算法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高程统计先验知识的机载LiDAR三角网渐进滤波方法,该方法先按照点云数据的覆盖范围以及地形起伏情况,将点云数据进行区域划分,统计每个分区内的点云高程,进而进行多阈值分割,得到备选地面点集合。基于分割结果,自定义格网尺寸提取初始地面种子点,改进三角网渐进滤波方法。本文采用ISPRS公布的实验数据进行方法验证和误差评定,与原始三角网渐进滤波方法相比,该方法提高了分类精度。
2014年03期 21-2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下载次数:282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2 ] - 桂坡坡;叶勤;邓非;
为简化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工作流程、减少对存储空间的要求、提高工作效率,提出基于影像调度的实时核线重采样的方法。核线影像并不在定向模块中进行生成,而是在测图过程中随着测图视口的移动不断在内存中生成核线影像。同时对影像进行分层分块,采用线程调度的方式加快影像显示速度,提高刷新效率。最后通过实际航空立体影像对数据,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度满足测图要求、时间上满足现有计算机环境下的实时显示。实时核线重采样思想的应用,简化了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大测区内多像对的平滑切换,实现无缝漫游提供策略支持。
2014年03期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3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8 ]
- 杜烨;郭长青;文宁;葛春青;黄峰;
本文主要研究利用多时相雷达数据集分析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后向散射值的变化规律,通过对3期雷达数据进行彩色合成、选取样本,并以光学数据做为辅助研究数据源,分析了水稻与其他作物的后向散射值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并结合面向对象的影像分类技术,对研究区域内的水稻种植面积进行了提取,经与同期外业数据对比表明,水稻信息提取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
2014年03期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下载次数:267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4 ] - 赖宁;李新国;阿斯耶姆·图尔迪;古丽克孜·吐拉克;
以开都河下游绿洲为研究区,选取1958年土壤类型图、1973年MSS、1990年TM和2010年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光谱角分类法提取盐渍地信息,利用盐渍化动态度模型SSDI和土地转移矩阵进行盐渍化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1958年~2010年研究区盐渍地呈减少趋势,其面积减小866.81km2;盐渍化动态度SSDI为1.09;其中,中度盐渍化土地面积减小速度最快,盐渍化动态度SSDI为2.18。②3种不同类型盐渍化土地之间相互转化,中重度盐渍化土地转化程度最高,占其转移量的43.47%;3类盐渍化土地向非盐渍化土地和裸地转移,轻度盐渍化土地转移程度最高,占其转移量的80.59%。③研究区的年均温度、年蒸发量、年降水量、人口总数和农业生产总值与盐渍化土地面积均呈负相关,其中年均温度与盐渍化土地的相关系数值最大,其值为0.98;年蒸发量与盐渍化土地的相关系数值最小,其值为-0.28。
2014年03期 3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18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2 ] - 贾虎军;杨武年;周丹;佘金星;许娟;
地表温度和归一化植被指数是全球环境变化重要的指示因子,对生态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经过Savitzky-Golay滤波平滑处理的四川省MODIS地表温度和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研究2001年~2010年全省地表温度和NDVI变化规律,以及高程和坡度对两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地表温度和NDVI在年时间序列都有较大的波动,地表温度轻微降低,NDVI小幅增加,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地表温度和NDVI线性回归斜率在空间上同样也存在较大的负相关性,回归斜率平均值分别是-0.006和0.0025;NDVI与高程和坡度的相关性呈现分段式特征,而地表温度随高程的升高而平缓降低,随着坡度的增加而递减。
2014年03期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下载次数:571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2 ] - 赵好好;冯学智;肖鹏峰;
提出了一种基于频域特征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城市道路绿地覆盖轮廓提取的方法。对遥感图像进行二维离散傅里叶变换,利用最大能量方向的频谱曲线特征,确定对应道路绿地轮廓的截止频率。建立频域Gabor滤波器,提取图像轮廓信息。根据道路特征,进行低频方向滤波,提取道路中心线。利用道路绿地覆盖与道路中心线的几何关系,实现道路绿地覆盖轮廓的信息提取。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有效实现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城市道路绿地覆盖轮廓的信息提取。
2014年03期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5K] [下载次数:284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40 ] - 徐振尧;刘保成;程家胜;
天绘一号卫星2m分辨率全色相机搭载8片TDICCD(时间延迟积分耦合器)。为获取大宽幅的影像,后期处理中需将8个条带影像进行拼接。在基于SIFT算法进行相邻两片CCD特征点匹配的过程中,如果在重叠区内有云层存在,云层周围的特征点会随着云的移动而移动,从而影响拼接精度。本文重点分析了云动对拼接精度的影响,并对SIFT算法进行了改进。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消除云动对影像拼接精度的影响。
2014年03期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5 ] - 曹平;章文毅;马广彬;
本文通过研究不同类型遥感卫星的成像模型及传感器的成像特点,建立通用遥感卫星的成像模型和地面成像条带计算方法,通过实验对其计算精度进行验证并进行误差分析。最后,在这一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对卫星成像过程进行仿真。本文提出的遥感卫星成像模型及成像条带计算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计算地面成像条带边界的位置,从而可以满足实际应用的精度要求。
2014年03期 64-6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453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21 ] - 林巧;王鹏新;张树誉;刘峻明;李俐;
以陕西关中平原为研究区域,选取2003年~2012年每年3月~5月的Aqua-MODIS数据,计算MODIS-VTCI干旱监测结果,通过气象数据对结果进行验证,对比MODIS和AVHRR数据多年同一旬的VTCI干旱监测及等级划分结果,发现两种监测结果反映出的旱情分布规律相同。MODIS-VTCI干旱监测结果表明,2003年、2004年、2005年和2009年关中地区春旱严重,其中3月中旬至4月下旬旱情发生频率较高。2009年MODIS-VTCI干旱等级监测结果表明,关中地区2009年3月中旬、4月上旬和中旬干旱程度严重,且关中东部地区旱情比西部严重。
2014年03期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221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3 ] - 徐旭;张风丽;王国军;邵芸;
图像配准是图像融合、变化检测和目标跟踪等的基础。针对城区高分辨率SAR图像的特点和特征点选取的困难性,提出了一种基于Hausdorff距离的城区SAR图像自动配准方法。首先运用Otsu图像分割与Canny算子相结合的方法对图像中的道路或河流边缘特征点进行提取,再以Hasudorff距离为相似性测度对提取的特征点集进行匹配。基于TerraSAR-X图像的实验结果表明,运用该配准算法无需提取的特征点间一一对应,有效降低了特征提取的要求,并取得了较好的配准结果。
2014年03期 75-7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0 ] - 任雨;朱谷昌;张建国;张远飞;孙莎莎;
利用遥感技术、GIS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将遥感影像与DEM数据叠加,建立低空磁测飞行工作区三维遥感影像模型。三维模型可将地表植被、河流、湿地等地物分布情况与地形特征清晰的反应出来,并可根据测线设计航线实现模拟飞行,生成三维动画。在飞行工作前期准备阶段,模拟飞行动画可向技术负责人员直观展示地形起伏和地表覆盖情况,指导飞行工作的部署,为大比例尺低空航磁勘查提供决策支持。
2014年03期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 ] - 肖世忱;廖静娟;
针对SAR全极化数据与TM影像的信息互补特征,在IHS空间提出了一种基于二代曲波变换的影像融合算法。首先将两种数据分别从RGB空间变换到统一的IHS空间。然后对强度分量分别进行快速离散曲波变换,得到不同尺度与方向下的子带系数。对低频子带系数,根据SAR数据的梯度信息和亮度信息来确定融合权值;对不同尺度与方向下的高频子带系数,采用基于系数绝对值取大的融合规则来产生融合系数。接着对融合后的系数执行曲波逆变换得到新的强度分量。最后与TM影像的色调与饱和度分量一起执行IHS逆变换获得融合影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综合SAR数据与TM影像中的重要信息,其融合结果较采用经典的IHS变换和曲波变换所得结果在主观视觉效果和客观定量指标上均有所改善。
2014年03期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下载次数:12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1 ] - 陈曦;汪小钦;陈芸芝;
以福建厦门附近海域2011年7月发生的一次赤潮为例,利用赤潮发生前后多时相的MODIS数据,分析叶绿素a浓度(Chl-a)、海水表面温度(SST)及波段光谱信息(Rrs比值、nLw比值)等水体特征参数在赤潮发生前后的时空变化规律。通过基于时间序列的异常图与历史资料对比后发现:赤潮水体Chl-a、SST、Rrs比值、nLw比值大于非赤潮水体,赤潮水体在赤潮发生时变化明显,有明显拐点。Chl-a赤潮发生前基本没有变化,赤潮发生时急剧升高,赤潮退去后平稳下降;SST变化平稳;Rrs比值、nLw比值在赤潮严重时有极大值。赤潮发生前后水质参数的时间变化特征可为赤潮监测预报提供参考。
2014年03期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376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5 ] - 刘东;李艳;
森林生态服务价值的研究对提高人类环境保护意识、制定生态补偿标准、构建绿色GDP核算体系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基于卫星影像、地理数据、站点记录等,结合GIS、RS技术,估算了浙江省森林2010年NPP、土壤保持量、蒸散量;然后,使用能量替代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等估算了浙江省森林2010年的固碳释氧价值、有机物生产价值、水源涵养价值、营养物循环价值、水土保持价值;最后,对生态服务价值的构成及空间变异规律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森林生态服务价值主要受到森林覆盖面积影响:森林覆盖面积越大,生态服务价值总量越大;单位面积不同植被类型所能提供的不同类型生态服务价值大小存在差异;单位面积森林ESV与GDP、高程均呈现负相关。
2014年03期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247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8 ] - 李若鹭;张静;刘士彬;段建波;
随着遥感数据种类和数量的不断增多,用户如何能将丰富的遥感算法模型应用到这些海量数据,从而得到所需求的遥感产品便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引入工作流技术以及面向服务的架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SOA)设计并实现了遥感产品在线定制系统。工作流技术为遥感产品的生产提供了一个从模型表达、管理到运行的完整框架;而面向服务的架构则为系统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更加灵活、易于扩展和维护的设计方法。实验证明,本文实现的系统能很好地满足用户定制遥感产品的需求,同时保持系统的灵活性。本文所提出的遥感产品在线定制系统能够很好满足多样化的遥感数据生产需求。
2014年03期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4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4 ] - 申晋利;钱凯俊;张强;穆青;于世勇;邢学文;
针对油气管道线路遴选工作的需求,通过应用遥感技术对油气管道沿线地区进行断裂、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解译和分析工作,建立了研究区油气管道线路地质灾害的解译标志,并分析、总结不同线路的地形特征和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为管道选线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在复杂地区进行管道工程选线时,遥感技术是一种经济、快速、有效的方法,可以在节省投入、灾害预防和减少野外工作量等方面提供技术保障。
2014年03期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下载次数:13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9 ] - 匡薇;马勇刚;李宏;李静;
利用全球的UMD土地覆盖数据集、Global Land Cover 2000数据集、GlobCover全球陆地覆盖数据和GlobCover全球陆地覆盖数据2009这4个数据集,提取出塔吉克斯坦4个时期长达28年的土地覆盖信息。并针对这4种数据集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不统一的问题,将塔吉克斯坦的土地覆盖类型大致分为6类:自然林木、自然草本、农田、裸地、水体和其他,分析出塔吉克斯坦土地覆盖的变化趋势。塔吉克斯坦土地覆盖类型多样,其中草地、裸地、农田和冰雪占绝对优势。1981年~1994年至2000年农田面积的急剧下降,主要是耕地弃耕转变为草地和裸地。与此同时,草地和裸地面积有所增加。这种变化与1991年前苏联解体导致的经济政策变动有关。而1981年~2009年近30年来,草地在空间上的东移和裸地在空间上的西移则是由气候变化引起,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位于塔吉克斯坦东部高寒地区的裸地也逐渐长出草本。从这些变化中可看出,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是影响塔吉克斯坦土地覆盖分布的主要原因。
2014年03期 110-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1K] [下载次数:23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