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闫利;赵展;谢洪;
针对飞机形状特点,提出一种基于面向对象分析形状特征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飞机提取方法。首先通过区域增长的影像分割方法获得备选对象,从对象的质心和主轴方向出发建立象限划分,根据各象限像素分布直方图计算飞机形状特征因子。利用飞机形状特征因子,结合光谱灰度值,采用简单的阈值提取即可有效地提取飞机。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适应性。
2013年06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16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1 ] - 鲁学军;尚伟涛;周和颐;
人机交互遥感解译仍然是地质灾害遥感解译的主要方式,它既具有可视化分析、方便快捷、所见即所得等特点,同时又易于受到人的经验性、主观性影响。目前,人机交互遥感解译尚未形成一种标准、规范的应用框架。本文通过对MacEachren模型的深入分析,探讨了人类视觉思维的组成及其分析过程;针对人类视觉思维与RS/GIS之间的交互作用,通过对人类视觉思维各组成部分与RS/GIS核心功能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提出了人机交互遥感解译四要素,建立了人机交互遥感解译模式;以滑坡灾害遥感解译为例,对地质灾害人机交互遥感解译模式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人机交互遥感解译本质及其发展进行了讨论。
2013年06期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8K] [下载次数:673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7 ] - 许飞;王培法;罗庆洲;张雪红;
遥感图像分类是遥感数据转为信息的重要途径,本文将地统计学和遗传算法结合,构建了一种基于Davies-Bouldin系数和地统计学变异函数的遗传优化指标,实现了基于地统计学纹理约束的启发式遥感图像非监督分类。通过对实验区TM数据的应用,总体分类精度可到达92.54%,与传统遗传算法相比总体分类精度提高5.64%。
2013年06期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2K] [下载次数:21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9 ] - 李敏;吴虹;郝敏;关震;柳艳;
为研究可见光遥感数据和微波遥感数据在揭示反映岩溶峰丛地貌纹理结构信息上的差异,在对遥感岩溶峰丛地貌电磁波反射成像模型分析基础上,以桂林奇峰镇岩溶峰丛区为研究区,采用ERS-2SAR与Landsat TM7两种遥感影像数据,平行地开展了岩溶峰丛区遥感纹理信息提取、纹理统计分析和频谱分析。纹理统计分析包括均值、方差、信息熵、能量值和相异性等8种纹理特征向量分析。频谱分析为基于二维径向谱的频谱分析。研究表明,对于纹理统计分析,SAR雷达影像数据反映岩溶峰丛纹理信息的丰富程度要优于TM7影像。对于频谱分析,SAR雷达影像与TM7影像在低频段的富氏功率谱形态特征相似,表明两者对于反映具有宽缓形态的岩溶峰丛地貌能力相同。但在中至高频段,TM7影像总体上具有比SAR影像高的能量,因此在中至高频段TM7影像要比SAR影像具有更好地反映微小起伏的岩溶峰丛地貌的能力。这些结论可为岩溶峰丛区遥感工作的数据选择提供依据。
2013年06期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4K] [下载次数:18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0 ] - 谢洪;吴博义;赵展;
为了支持海量点云的快速处理,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海量点云数据组织方法。该方法利用随机采样方法对海量点云构建LOD索引,通过节点内外存多线程动态调度实现基于视点的海量点云漫游与渲染。在该组织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了高效的海量点云交互、邻域查询、动态更新等处理策略。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文组织方法是一种适合海量点云快速处理的有效方法。
2013年06期 2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下载次数:358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28 ]
- 黄彦;田庆久;魏宏伟;王龑;吕春光;
从影像整体质量、局部纹理特征、影像融合和地物类型识别效果等几个方面对资源一号(ZY-1)02C卫星全色/多光谱(P/MS)影像进行评价,并与同时相、同地域的HJ-1CCD影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ZY-1 02C多光谱影像辐射精度、信息量、信噪比、清晰度及部分纹理指标均优于HJ-1CCD;以图像融合方法Gram-Schmidt和Pan-sharp对ZY-1 02C全色影像与多光谱影像融合,在提高空间分辨率的同时可很好保留影像原始信息;采用ZY-1 02C多光谱及其融合影像对进行地物类型识别的总体精度较高;该影像在国土资源调查、国家重大工程等多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2013年06期 3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7K] [下载次数:171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0 ] - 王龑;田庆久;黄彦;魏宏伟;
利用LAI-2000植物冠层分析仪,通过固定点拔节期小麦LAI观测实验,连续测量了晴天条件下定点小麦在24个不同太阳高度角下的LAI数据,并采取控制变量的方法,即利用相同的LAI-2000观测天顶角进行LAI值计算,进而对不同太阳高度角下LAI-2000测得的定点小麦LAI进行了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同天内观测的小麦LAI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减小而呈明显增大趋势,两者具有很高相关性,负相关系数(R2)达0.859。若利用LAI-2000在晴天观测植被LAI时,可以通过对LAI值进行修正和归一化处理,解决LAI-2000只能在晴天日出前和日落后观测的局限性,进一步拓展LAI-2000晴天时从早晨一直到傍晚观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2013年06期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27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1 ] - 李治;杨晓梅;孟樊;范文义;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土地覆盖信息对于监测、理解和预测自然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MODIS数据是当今宏观尺度土地覆盖研究的主要数据源。本文以河北省为研究区,应用MOD13Q1数据产品,构建MODIS NDVI时间序列,从中反演物候特征作为参与分类的主要辅助信息,并采用随机森林分类方法进行宏观尺度土地覆被分类实验,并与单决策树(CART)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物候特征辅助下的随机森林宏观尺度土地覆被分类方法的总体精度为87.2%,Kappa系数为0.83,比CART单一决策树精度提高了17.9%;应用物候特征参与分类,使得总体精度提高2.6%;其中,旱地和建筑用地精度分别提高了6.7%和11.9%。
2013年06期 5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1K] [下载次数:474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29 ] - 温小乐;姜兴强;徐涵秋;
基于长乐市2006年、2009年两景Landsat TM影像,采用像元二分模型法获取二者的植被覆盖度,并结合该地区的土地覆盖结果,对长乐市2006年~2009年间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及其原因开展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乐市植被覆盖总体良好,2006年该地区中高度、高度植被覆盖区占总面积的61.36%,2009年占总面积的58.81%。但2006年~2009年期间长乐市植被覆盖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高植被覆盖区由2006年的31.46%降到2009年的28.49%。人口激增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侵占和破坏了大量的耕地和林地,这是造成长乐市植被覆盖度变化的根本原因。
2013年06期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下载次数:863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30 ] - 秦平;费岳军;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辐射沙脊群,具有独特的动力地貌组合。沙脊群岸滩演变趋势预测为开展该区域的调查和研究提供不可或缺的基础数据。沙脊群水边线是对该区域潮间带区域复杂地形的一种最好的实况表达。本研究通过对多种边缘提取算法和二值化算法的组合实验,选取出准确、清晰地提取沙脊群区域水边线的最佳方法,为该区域潮滩露出形态描述以及地形刻画提供有效的基础处理方法。
2013年06期 64-6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K] [下载次数:13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8 ] - 孙宇;吴国平;刘东;
城市不透水地面覆盖比例是评估城市发展状况的重要因子,同时也是城市规划、城市管理等的重要基础数据之一。本文结合面向对象和基于像元方法在地物提取方面的优势,从IKONOS多光谱影像中自动提取中心城区不透水地面。该方法首先由影像计算NDVI、NDWI、HSV表色系,并通过OTSU算法和色调H进行自动阈值分割,得到植被、水体、裸土的专题图;然后,使用面向对象方法去除水体图层中的阴影;最后,通过布尔运算,由植被、水体、裸土专题图得到不透水地面专题图。文中使用南京的IKONOS多光谱影像数据,通过所提方法自动提取了中心城区的不透水地面。研究结果表明,不透水地面提取整体效果较好,提取的用户精度为93.40%、生产者精度为95.83%、Kappa系数为89.29%。
2013年06期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8K] [下载次数:33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8 ] <正>《中国西部地区典型自然景观地图集》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负责,联合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等单位专家参加。图集对地图集编制中涉及的自然景观的科学概念与分类体系、西部自然景观区划与景观命名、自然景观地图集的结构体系与地图表达、典型自然景观选择与色彩处理等诸多内容进行了系统、深入、务实的研究与试验,为自然景观主题地图的科学表达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3年06期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侯伟;马金辉;白晓;
提出一种对Landsat7ETM+SLC-off影像缝隙修补方法。该方法在利用TM与ETM+传感器物理特性一致这一主要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图像配准技术、单像元操作技术、线性回归、残差分析等算法,将相近年份同一时相的Landsat 5TM影像数据和Landsat 7ETM+SLC-off影像数据波段间的线性回归拟合部分作为影像间的共同特征,将残差部分作为Landsat 7ETM+SLC-off影像的个性特征,通过这两部分的组合完成对Landsat7ETM+SLC-off影像缝隙的修补,是一种既考虑全局特性又考虑局部变化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对于Landsat 7ETM+SLC-off有良好的修补效果,特别地,在影像的有云区域也具有较好的修补效果,是一种简易可行的全局性修补方法。
2013年06期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23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2 ] - 徐冬;孙蕾;罗建书;
充分利用高光谱遥感图像的强烈谱间相关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去噪方法。首先对高光谱遥感图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变换,得到预测图像和残差图像。分别对两块数据利用小波进行空间去噪处理。预测图像变换到微分域以提高噪声级,再进行去噪处理,而残差图像则直接进行去噪处理。最后将重新获得的两块数据进行相加得到最终的去噪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能够达到较好的去噪效果,获得较高的信噪比。
2013年06期 80-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378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32 ] - 陆旻丰;吴杭彬;刘春;李楠;
针对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缺失现象,以FARO Focus3D激光扫描仪采集的上海市某建筑群落及其附属设施点云数据为例,系统总结了地面激光扫描数据的6种缺失类型即镜面反射缺失、外物遮挡缺失、自遮挡缺失、细节缺失、扫描盲区缺失、激光吸收缺失,分析造成数据缺失的成因及数据特征。本研究可为激光扫描外业工作方案设计及优化、激光扫描仪选择、缺失点云数据修复等提供依据。
2013年06期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下载次数:363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71 ] - 刘刚;张运林;欧维新;
以MODIS(Terra)影像数据为数据源,对比了不同分裂窗算法反演2012年太湖湖泊表面温度结果,并通过太湖水环境自动监测站网实测数据与不同算法结果进行了精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MODIS地表温度产品(Version 5)和覃志豪算法产品所反演的太湖表面温度精度都很高,其与实测数据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189℃和0.987℃。在综合数据获取、处理和适用性的基础上,研究认为,在水文、气象和生态等科学研究中可以直接利用MODIS地表温度产品(Version 5)来获取太湖地区的湖泊表面水温。
2013年06期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下载次数:492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4 ] - 郭云开;苟叶培;
基于辐射传输模型PROSAIL,以多时相TM影像为数据源,定量反演高等级公路两侧植被的叶面积指数,并以叶面积指数变化对路域植被生长状况进行了动态监测。试验区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高速公路的开通运营,路域两侧植被的叶面积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植被生长状况整体变差。研究结果为指导路域植被的生态恢复与保护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2013年06期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下载次数:197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9 ] - 赵好好;肖鹏峰;冯学智;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的边缘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频谱分析的图像边缘检测方法。首先对南京市主城区典型地物QuickBird图像进行傅里叶变换,分析频谱能量的角向分布特征,对最大角向能量分布曲线求一阶导数,将其峰值作为边缘检测滤波器的中心频率。通过设计方向Gabor滤波器进行频域滤波,达到图像边缘特征检测的目的。结果表明,进行频谱分析能够确定图像边缘特征的最佳截止频率,从而为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边缘特征检测提供一种新方法。
2013年06期 98-10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9K] [下载次数:229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44 ] - 王磊;田庆久;耿君;黄彦;
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实践,遥感不再只是提供卫星图像数据,而是提供包括土地利用变化、叶面积指数(LAI)、植被指数、干旱指数等在内的各种产品服务。遥感叶面积指数作为全球遥感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领域较广,涉及农业、林业、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领域,各个行业对LAI产品验证精度的需求不同,因此如何综合诸多产品验证的共性制定一套科学的验证服务质量评价及流程,是急需探索和研究的技术难点。通过分析总结LAI产品的生产、管理、应用以及技术层面上的操作运行过程,提出产品验证服务质量评价流程,应分为需求调查、验证服务、满意度评价、信息反馈、服务改善等环节;进而,在构建LAI产品验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提出采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对验证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评价。本研究对于提高我国对地观测体系建设中的遥感产品服务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3年06期 104-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27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4 ] - 盛志娟;
机载激光雷达系统(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简称LIDAR)是一种综合应用激光测距仪、IMU和GPS的新型快速测量系统。然而由于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其数据滤波一直是一个研究难点。目前学者们已经提出了许多种滤波算法,但是这些滤波算法主要采用单一特征。本文的目的是在前人算法基础上尝试利用多元特征的互补性来提高滤波的精度,从而生成精度更高的DEM产品用于生产实践。
2013年06期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