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姗姗;田庆久;
基于环境星影像红树林反射率特征建立红树林特征指数,通过实测红树林叶面积指数与特征指数、常用植被指数NDVI和SR之间线性相关性的建立,研究提出的特征指数在LAI估算中的能力。提出的红树林特征指数BSTDEV与LAI的R2最高,达0.7616,且误差也最小。同时BSTDEV较常用植被指数更全面地反映了不同浓密程度的红树林LAI的分布情况,未出现NDVI或SR在LAI估算中对稀疏或浓密红树林的低估。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红树林在环境星中建立的特征指数不仅能够有效地指示红树林,辅助实现区域红树林的提取,同时在红树林LAI估算中也有着一定优越性。
2013年01期 18-2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下载次数:23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5 ] - 刘琳;刘大伟;赵海博;苗俊刚;
在高光谱技术和大气微波辐射模型前提下,提出了在设计地基微波高光谱辐射计对晴空条件下大气状态量探测过程中应该同时注意通道数目和通道灵敏度等方面的因素,并结合信息熵理论给出这些因素对于大气温度反演前后的相关性分析。
2013年01期 22-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1K] [下载次数:12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9 ] - 孙华生;徐爱功;林卉;张连蓬;
频域低通滤波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去噪方法,但在对时间序列植被指数去噪时易受异常值的影响,所以需要对传统的频率域滤波算法进行优化。本研究采用的优化思路是:首先根据植被的生长规律识别出异常值,再通过滤波后的数值代替异常值,然后迭代执行频率域滤波进行去噪,直到结果中不存在异常值为止。分别对MODIS-NDVI进行本文优化算法和传统傅里叶与小波低通滤波去噪,结果表明优化的算法能够在不借助已知图像质量评价信息的条件下,有效地避免了异常值的干扰,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图像的质量和应用效果。
2013年01期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2K] [下载次数:387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5 ] - 陈静波;刘顺喜;汪承义;尤淑撑;王忠武;
针对城市水体与建筑物阴影、沥青路面和浓密植被等暗地物的光谱混淆性,构建了结合光谱特征和空间特征的城市水体提取知识决策树。其基本思路为:首先利用短波红外波段提取暗地物,其次分别利用浓密植被在近红外波段和沥青路面在红波段中的反射率剔除这两类暗地物,再次利用空间密度特征剔除建筑物阴影,最后根据面积对水体进行补充识别。与现有方法相比,本方法提出了城市水体提取中需关注的暗地物类型并开展针对性特征分析,并利用由噪声环境下密度聚类方法(DBSCAN)描述的空间密度特征区分城市水体和建筑物阴影。对北京城区SPOT 5多光谱影像开展的实验得到的检测率为86.18%,虚警率为13.82%,表明本方法是基于中分辨率多光谱影像提取城市水体的有效方法。
2013年01期 31-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2K] [下载次数:904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29 ] - 曹小敏;罗明良;刘承栩;
沟谷水系提取及分析,在描述地形骨架、获取构建分布式水文模型参数及研究地貌发展进程中有重要作用。传统的水系分维计算方法主要有量规法和栅格法,本文将汇流阈值类比量规,遵照量规法的计算方法,研究流域的不同汇流,值得到不同的水系长度,分析其对数关系以计算水系的分维值。基于ASTER-GDEM数据源,以陕西省延河流域为例进行分析,其分维值为1.058;结合流域侵蚀积分曲线可知,延河流域水系侵蚀强烈。
2013年01期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294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9 ] - 钟山;丁一;李振;刘爱超;仝兆远;王强;
近年来,我国沿海浒苔灾害频发,影响日趋严重,MODIS-TERRA/AQUA等中低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成为浒苔遥感监测最主要的数据源之一。但低分辨率影像存在大量混合像元,导致浒苔提取误差。本文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植被指数算法的非线性对浒苔信息提取的影响,发现像元中浒苔覆盖比例为0.2~0.4时,NDVI最大,会有0.8的偏差,且浒苔越厚误差越大。然后以环境减灾卫星(HJ-1A/B)作为真实值,对MODIS浒苔监测误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MODIS影像难以兼顾大块聚集和零散分布的浒苔,业务化监测中提取面积可能会被夸大21.88%,在面积准确的情况下,也会有21.67%的浒苔信息被错误提取。本文最后提出通过选择两个阈值来解决此问题。
2013年01期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3K] [下载次数:534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23 ] - 邓兵;
基于Landsat7ETM+数据,通过计算最佳波段指数(OIF)选择遥感影像图的波段组合,结果显示:651波段组合为假彩色合成中水系显示效果最好。鉴于除全色波段外其他波段空间分辨率较低的问题,采用15m空间分辨率的第8波段与其他波段进行融合处理,合成解译遥感影像图,用于研究区地表水系特征提取。在研究中,通过计算水系密度、水系节点密度及优势方位,定量化地展示了西藏林周县唐家幅区域的地表水系空间分布规律,进而揭示出该区域的水系空间分布、发育特征与目标区的地质构造特征之间的关系。
2013年01期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4K] [下载次数:20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3 ] - 王哲;张菊清;
PS-InSAR干涉中公共主影像的选择关系到干涉的质量。本文在综合考虑时空基线距和多普勒质心频率基线对干涉图去相关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以综合相关系数为测度的公共主影像最佳选择方法。借助欧空局提供的20景大同地区ENVISAT SLC SAR图像,进行PS-InSAR公共主影像的优化选取实验。通过计算发现,指数权比对公共主影像的选择影响不大,因此建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直接按等指数权比计算综合相关系数,以此确定最佳公共主影像。
2013年01期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下载次数:257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62 ] - 夏双;阮仁宗;颜梅春;王玉强;
利用1973年、1984年和2006年3期Landsat卫星遥感图像,分别对校正处理后的3期图像进行缨帽变换,并利用亮度、绿度和湿度这3个分量的差值运算进行信息复合。然后利用变化向量分析法确定复合图像中的变化和非变化像元之间的变化强度阈值。最后利用阈值分割和掩膜技术,对3期图像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研究表明,近33年来洪泽湖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根本性改变:天然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减,1973年~1984年间减少了200.55km2,1984年~2006年间减少了357.04km2,主要表现为敞水区和湿地植被面积的减少,养殖场、农田面积显著增加,城镇用地略有增加。本文研究表明基于缨帽变换并结合差值运算方法和变化向量分析法实现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的可行性。
2013年01期 56-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9K] [下载次数:474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23 ] - 李英成;李英;刘沛;古林玉;
通过机载LiDAR数据滤波获取地面信息是机载LiDAR数据的一项重要且基本的应用。基于现行的滤波算法都有一定的应用局限,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流的TIN滤波算法。该方法基于流的思想,首先对机载LiDAR数据进行点流的空间结点化,之后在构建Delaunay三角网的同时,进行插入点判断。通过试验区数据的滤波验证,此算法能够较好地滤除地物点,保持地形;提高了滤波效果的同时,在算法效率上还占有一定优势。
2013年01期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5K] [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3 ] - 茹菲;雷莉萍;侯姗姗;曾招城;关贤华;
GOSAT(Greenhouse gases Observation SATellite)卫星是日本于2009年1月23日发射的世界上第一颗专门用于温室气体观测的卫星。本文在分析GOSAT温室气体浓度反演算法误差特征的基础上,评价了GOS-AT卫星大气CO2浓度反演误差的时空变化规律,并进一步针对影响反演算法精度主要因子之一的地表反照率,讨论分析了地表反照率与误差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反演总体误差空间上南半球低于北半球,在纬度带上显示了一定的季节变化特征;中国区域的误差比同纬度区域高1ppm以上,且具有冬高夏低的季节变化。
2013年01期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5K] [下载次数:598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43 ] - 申琳;周坚华;
隐层数和隐层结点数直接关乎BP网络的学习能力,但目前对隐层结点数的选择尚无适用的理论,一般凭经验或试凑确定。本文提出一种分段式自适应确定隐层结点数的算法,它通过评估网络输出相对误差相应调整隐层结点数,通过迭代运算在使网络输出相对误差逐步减小的同时,逼近可能的最优隐层结点数。通常这个最优结点数即网络输出相对误差出现震荡的起点对应的结点数,以这个结点数决定的网络结构能够在网络输出精度与运算开销之间取得较佳平衡。
2013年01期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6K] [下载次数:8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4 ] - 郭芬芬;范建容;汤旭光;陈阳;刘青;李瑾杨;
环境减灾星星座A星(HJ-1A)携带的超光谱仪填补了我国星载高光谱影像采集领域的空白,但目前国内关于该高光谱数据的应用较少。本文基于HJ-1A高光谱(HSI)数据预处理技术,以申扎县北部为研究区,采用SPCA-MLC和HSI-SAM分类方法,结合野外实测样本,将研究区分为沼泽草甸、高寒草甸、高寒草原、荒漠化草原和裸地5种类型,并结合分类精度和分类图对2种分类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可得基于HJ-1A高光谱数据的藏北高原草地分类方法中SPCA-MLC法优于HSI-SAM法。2种方法的分类精度皆大于80%,证明了HJ-1A的HSI数据在实现藏北草地高精度分类方面的巨大潜力。
2013年01期 79-8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0K] [下载次数:602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34 ] - 刘洪成;林宗坚;江涛;
介绍无人机载双拼组合相机低空航测的实验过程,包括双拼组合相机组成结构、原理以及利用该系统进行大比例尺测图的生产流程,对此过程中出现的误差进行了重点分析,并提出消除误差的方法。理论和实践证明,无人机载双拼相机低空航测可以满足1∶1000测图精度标准,比装备普通单相机工作效率有明显提高。
2013年01期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5K] [下载次数:14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0 ] - 赵文智;孙林;
城市地区由于地表结构复杂,地表类型多样,使得利用遥感技术计算该类型区域的地表反射率及提取地表参数时面临较大困难。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基于几何光学模型的思想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城市地区双向反射模型。该模型通过对可视光照建筑面、可视阴影建筑面、可视地表光照面、可视阴影地表4种几何分量的计算来确定城市地区的双向反射率,并且与现有的"街区"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城市地区双向反射率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快的速度。
2013年01期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0K] [下载次数:13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0 ] - 李成龙;张景发;龚丽霞;罗毅;李永生;
在总结两轨差分中参考DEM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以青藏高原上典型平地和山地作为研究区,利用理论上没有形变的ERS Tandem像对以及3种常用外部参考DEM(SRTM,ASTER GDEM,1∶5万DEM),使用ROI_PAC软件进行两轨差分干涉试验。实例证明:SRTM更适合作为两轨差分中的外部参考DEM,并对此试验结果予以解释分析,即多源DEM数据质量的差异导致干涉图与DEM配准精度的不同,并最终反映在差分干涉相位误差中。本文研究结论对提高DInSAR处理精度有参考价值。
2013年01期 97-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下载次数:29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