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艳辉;程鹏飞;
海水温盐跃层和深度方向上的梯度变化,导致海水声速的跃层和梯度变化,这种变化既有系统性,又有随机性,声速的不确定性导致水下定位系统的不稳定性问题。本文针对浅水水下定位系统中声速大小和声线弯曲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用于几何法定位的平均海水声速线估计定位法。另外,基于射线声线理论构成的距离观测方程和时间观测方程都是不可导的非线性方程,该方程组的最小二乘问题是一类特殊的非线性最小二乘问题。本文提出了先分组迭代、后统计分析的"两步法"实现对这类特殊非线性最小二乘问题的求解。
2012年06期 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177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8 ] - 徐航;李传荣;李晓辉;李子扬;
调制传输函数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是评价光学传感器性能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本文对MTF在轨评估技术中的刃边法算法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分析对比当前主流算法在刃边法关键环节上的处理方法,对算法进行了优化,然后利用仿真方法对优化算法进行了精度分析,并与国际标准组织提供的MTF评估算法(ISO 12233)进行了比较。精度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仿真条件下,该算法的计算精度优于ISO12233评估算法,适用于高分辨率光学载荷的MTF在轨评估。
2012年06期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2K] [下载次数:366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40 ] - 杨斌;刘正军;邢颖;
以提高遥感影像分类精度为研究目的,以Matlab 7.0作为实验平台,利用7种单分类器分别在测量级和抽象级上进行多分类器结合的方法研究,并进行实验验证。其中针对在非监督分类中后验概率计算时的类别中心确定问题,本文在分类结束后重新计算各个类别特征的平均值作为类别中心。本文还对投票法进行了改进,通过比较各个类别后验概率之和的方法解决多个类别同时为得票最高类别时的像元类别归属问题,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精度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多分类器结合方法对单分类器的总体分类精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2012年06期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下载次数:19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2 ] - 曹华文;李传荣;李子扬;刘喆;
介绍了基于J2摄动模型的经典轨道六根数预测卫星轨道的算法,并验证算法实现的正确性;以典型的卫星轨道为例,利用STK软件以两行根数(TLE)对卫星轨道的预测结果作为精度评价的参考,分析评价基于J2摄动模型的轨道六根数预测卫星运行轨道的精度。并根据评估结果研究不同卫星轨道所受到的摄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J2摄动模型的轨道六根数预测卫星轨道算法的适用性。
2012年06期 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5K] [下载次数:1046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1 ]
- 张宁丽;范湘涛;朱俊杰;
利用最新发布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全球积雪8天合成数据MOD10C2和月合成数据MOD10CM,计算积雪面积及季累积积雪周数,分析北半球2001年~2011年积雪面积变化及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半球21世纪最初11年的积雪保持了20世纪的变化趋势,即积雪面积在秋夏两季减少而冬季增加,但在局部地区表现出新的变化特征,即积雪面积变化的异常区与1988年~1998年的有所差异:北美中西部和蒙古高原在两个时间段均是变化异常区,而青藏高原和欧洲阿尔卑斯山脉积雪在2001年~2011年变化不明显,哈萨克斯坦南部的图兰平原和里海北海岸地区是21世纪一个新的积雪变化异常区。
2012年06期 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1K] [下载次数:411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1 ] - 徐露露;陈俊;冯钟葵;李安;
提出一种卫星地面系统任务调度策略可配置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在不修改任务调度软件的情况下,通过更新配置文件实现任务调度策略的灵活替换以及多种算法组合嵌套,这可以大大提高任务调度软件的可扩展性与灵活性,从而达到快速响应系统运行规则变化以及便于系统扩展与移植的目的。具体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效果。
2012年06期 37-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下载次数:13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4 ] - 张新强;张洪群;冯旭祥;
WRS-2是为了便于陆地卫星数据的查询和管理而设计的一种全球参考系。本文深入研究了基于WRS-2参考系的2种分景算法WRSID1和WRSID2,比较分析了2种分景算法的异同,最后以Landsat-5为例分别实现2种算法并进行数据验证。通过研究和数据验证,发现WRSID2能显著减少高纬度地区的分景误差。该算法原理适用于美国陆地系列卫星,也能够为其他卫星地面系统的研制提供参考。
2012年06期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18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1 ] - 杨文涛;汪明;史培军;
利用MODIS NDVI产品,生成了全年16天间隔的NDVI时间序列,再经过Savitzky-Golay滤波后消除了云的影响,可以用来识别滑坡。假设2007年、2008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状况基本不变,对比2007年和2008年两年的NDVI序列,并结合汶川地震的发生时间,可以识别出研究区发生滑坡的区域分布。结合平武县30mETM目视解译滑坡结果,对自动识别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MODIS识别出的滑坡与目视解译结果匹配较好。在此基础上,将本文方法应用到受汶川地震影响最严重的13个县区级行政区,并综合研究区坡度信息,识别出了汶川重灾区滑坡分布概图。
2012年06期 47-5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9K] [下载次数:644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68 ] - 程晨;韦玉春;牛志春;
基于2000年1月27日的Landsat ETM+图像,比较并分析了鄱阳湖周边区域约1421km2范围内9种典型水体提取算法的提取结果。针对单一提取算法容易产生混淆地物的问题,根据图像的缨帽变换和新的波段组合DW=EWI×(b2+b3)/(b4+b5)构建了决策树水体提取模型。其中,使用缨帽变换中的亮度分量区分冰雪和沙地,绿度分量去除林地,湿度分量增强水体信息,使用波段组合DW进一步增强水体和其他地物的差异。2000年的ETM+图像的水体提取和2003年2月20日ETM+图像的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本文的决策树模型较好将水体与河滩、冰雪、沙地、阴影和林地等地表覆盖分离开来,弥补了当前单一水体提取指数和监督分类的不足,提取的水体更为完整、准确。
2012年06期 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8K] [下载次数:92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48 ] - 许娟;李震;田帮森;陈权;
地物散射模型与知识库系统是一个集典型地物散射模型库、目标后向散射特性数据库、地物的航空航天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影像库为一体的综合SAR影像信息应用平台。本文在介绍了该系统的研究背景基础上,针对系统中SAR影像数据的管理问题,首先分析了系统中影像数据的特点,并对目前常用的两款利用关系型数据存储和影像数据管理商用软件ArcSDE(Spatial Data Engine)和GeoRaster进行了简要介绍;接着通过对比分析试验表明,采用ArcSDE软件更适合管理本系统的SAR影像数据;最后针对SAR影像数据的特征,从系统结构、存储结构和存储模型3个角度说明ArcSDE10管理SAR影像数据的方式。
2012年06期 59-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5 ] - 冯洋;濮国梁;
针对目前大面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应用中存在的当地面参考数据不足时分类精度不高和分类过程复杂的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链式遥感分类方法。该方法利用有限的地面参考数据,根据相邻影像间重叠区域的信息即可完成大面积的土地分类。研究利用该方法对华北地区约1.0×105km2的区域分别进行了林地和非林地的简单分类和耕地、水域、居民地及林地的复杂分类试验,总体分类精度分别为95.0244%和92.0947%,并分别与传统的分类方法进行了对比,总体分类精度仅降低1.6773%和2.1569%。研究结果表明,链式分类精度损失不大,但时间效率大大提高。
2012年06期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28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9 ] - 沈楠;程鹏飞;蔡艳辉;辜道威;
Argo浮标的大范围投放,为海洋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使得海洋表层温度的获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考察船、漂流浮标和卫星数据反演。本文提出了获取海洋表层温度的一种新方法。利用Argo浮标实测剖面数据与标准温度模型,获取每个格网点的温度异常;然后再利用标准温度模型和温度异常,获取海洋表面上任一点的温度。利用实测数据对此方法进行验证,得到内符合精度为1.8,外符合精度为1.97,结果证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12年06期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4K] [下载次数:20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6 ] - 万玮;陈秀万;罗鹏;李国平;赵利民;
GNSS反射信号遥感技术(GNSS-R)作为一种新型的遥感手段,近年来正逐步发展起来。SMEX02数据集中的机载GPS反射信号数据,是目前少见的一套公开发布的GNSS-R数据集。本文从数据特点、应用现状、各级产品格式等方面对该数据进行剖析,最后以土壤水分估算为例,给出该数据集的使用方法,能够为GNSS-R陆面观测试验的开展、新型接收机研制、反演模型验证等提供一套较为全面、系统的方法支持。
2012年06期 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下载次数:242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1 ] - 叶晶;廖倩;李志明;李万彪;
提出了一种基于地表温度的土壤热通量遥感估算模型,结合另外两种应用比较广泛的遥感估算模型,分别是Moran(1989)提出的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净辐射通量的模型和Bastiaanssen(1998)的基于NDVI、地表反照率、地表温度、净辐射通量的模型,利用MODIS遥感数据对这3种土壤热通量的模型进行了试验分析。参照半干旱区退化草地和农田地面站点实测的土壤热通量数据,3种遥感模型的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MO-DIS地表温度的模型得到的土壤热通量精度最高;Bastiaanssen(1998)模型也能得到精度相当的土壤热通量,特别是它得到的可利用能量精度最高;Moran(1989)模型反演的土壤热通量误差最大。
2012年06期 8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下载次数:26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0 ] - 周小珂;严卫;白衡;马烁;韩丁;
在分析现有低云大雾识别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夜间微光云图和红外云图识别低云大雾的双通道阈值法,并用美国国防气象卫星DMSP/OLS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了基于DMSP/OLS数据的双通道阈值法进行夜间低云大雾监测的可行性。
2012年06期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3K] [下载次数:305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28 ] - 彭彬;田家;田庆久;
成像过程仿真是论证面向二类水体水色监测卫星遥感系统的必要环节。本文设定了面向湖泊水色监测的卫星遥感概念系统的性能和技术参数,在此基础上基于Hyperion场景开展对该系统的仿真初步研究。在地表场景仿真中,通过大气校正、线性光谱内插和光谱卷积等过程获得地表辐射场景;在大气辐射传输仿真中,根据成像系统和大气状况参数建立了大气查找表;在传感器系统仿真中,基于等效电子法理论建立了信噪比模型并经过线性数字量化输出了仿真数字图像和信噪比图像。研究结果表明:(1)仿真数字影像较好地重现了原始场景中的几何和辐射信息;(2)受大气程辐射的影响,信噪比随波长增加而增大;(3)信噪比在概念系统的前3个波段上小于400∶1,而在其他波段上高于400∶1,采用时间延迟积分技术可以达到二类水体水色监测对辐射灵敏度的要求。
2012年06期 93-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4K] [下载次数:18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7 ]
- 李震;廖静娟;张平;陈权;李延;周建民;田帮森;
雷达遥感工作在微波波段,它能够穿透雨雪云雾的影响,受大气的影响较小,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工作能力,为自然灾害的监测评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本文针对C波段星载SAR系统在洪涝、干旱、滑坡泥石流灾害方面的应用,综合分析了成像雷达遥感在地质灾害调查识别、监测、评估中具有的独特优势。为使C波段SAR系统获得较为有效的灾害监测结果,分析了不同灾种监测需要选择的不同工作模式和相关系统参数,得到了洪涝、干旱、滑坡泥石流灾害监测评估时所需的系统观测模式,为我国减灾防灾平台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2012年06期 10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40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9 ] - 袁涛;马艳;刘定生;
遥感图像处理具有数据量大、运算密集、算法复杂等特点,如何快速、高效地处理遥感图像成为遥感图像处理技术研究的目标之一。随着通用GPU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GPU的运算性能不断提高,具有浮点运算能力强、运算密集度高、体积小、性能功耗比和性价比高等特点,为加速遥感图像处理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在简要介绍与分析GPU体系结构和编程模型的基础上,对国内外遥感图像GPU处理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概括性综述,并对这些研究工作的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总结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一些未来的展望。
2012年06期 112-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6K] [下载次数:1212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22 ] - 孟鹏;胡勇;巩彩兰;李志乾;栗琳;周颖;
从Planck函数和热红外辐射传输方程出发,概述了热红外遥感反演地表温度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当前反演地表温度常用到的热红外遥感器及相应波段。将热红外遥感地表温度反演算法分为单通道、劈窗和多通道3大类,分析了每一类中较具代表性算法的原理、适用条件及精确度。从热红外遥感机理、发射率、环境辐射、混合像元、大气影响等方面概述了热红外遥感反演地表温度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热红外遥感地表温度反演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2012年06期 120-125+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3733 ] |[引用频次:91 ] |[阅读次数:47 ] - 祁增营;王京;左正立;
从湿地变化监测与分类方法、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分析、湿地生态环境退化研究、湿地生态系统模型研究、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和以往研究中取得的主要成果等几个方面,总结了当前已有的湿地变化监测和分类的各种方法,并举例说明湿地变化监测的主要研究领域。同时,针对当前卫星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特点,指出以大时空尺度、高时空分辨率和高精度数值模拟为代表的遥感手段,与水文、生态、地理等手段有机结合将成为未来湿地变化监测研究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
2012年06期 126-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797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26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