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 基于拉普拉斯特征映射高光谱遥感影像降维及其分类

    钱进;邓喀中;范洪冬;

    在进行高光谱遥感影像监督分类过程中,结合高光谱数据非线性的特点和流形学习强大的非线性处理能力,提出一种基于拉普拉斯特征映射(LE)降维和最佳指数法(OIF)波段组合选择训练样本进行SVM分类的策略,首先对高光谱遥感影像波段进行优化,利用拉普拉斯特征映射法(LE)对波段优选后的影像进行降维,利用OIF选择波段组合叠加进行训练样本选择。在此基础上采用支持向量机(SVM)进行分类处理,取得了优于PCA的效果。实验证明了流形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高光谱遥感数据特征提取方法。

    2012年05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41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36 ]
  • 高分辨率SAR图像高速公路提取算法

    苏洋;沈汀;

    给出了一种新的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高速公路提取算法。首先对SAR图像进行FROST滤波,抑制斑点噪声,再使用OSTU算法对SAR图像进行二值化,然后使用腐蚀-膨胀算法与HOUGH变换对二值化后的SAR图像进行处理,提取出高速公路中的隔离带,再利用圆形模板匹配方法提取高速公路中单行道的道路中心线,最后基于单行道的宽度提取出整个高速公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消除噪声与干扰的影响,完整地提取出高速公路。

    2012年05期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9K]
    [下载次数:15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2 ]
  • Radarsat-2 SAR影像两种定位模型精度的对比分析

    陈明;张波;单子力;王行风;孙久运;

    星载SAR无控制点定位可利用距离-多普勒(R-D)模型和有理多项式(RPC)模型两种方法实现。为考察二者在不同高程条件下的适用性,本文利用Radarsat-2数据,基于绝对定位误差小于1m的GPS控制点,对R-D模型和RPC模型定位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无高程数据仅利用头文件元数据的情况下,R-D模型和RPC模型定位精度都较差;当代入高程数据后,R-D模型表现出因高程变化引起的更好定位精度一致性。

    2012年05期 16-2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下载次数:18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1 ]
  • 一种自动获取端元的RMS误差迭代改进算法

    郑淑倩;张友静;邓世赞;

    端元提取是混合像元分解算法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端元的质量直接影响分解结果的精度。本文对基于均方根(RMS)误差分析迭代提取端元的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在端元选择时,增加像元纯净指数(PPI)、光谱矢量距离以及RMS误差值作为约束条件。利用南京地区2002年TM遥感影像作为试验数据,用本文提出的方法提取各组分丰度图,结合V-I-S模型以及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分析所提取的各组分丰度空间分布合理性,参考同期IKONOS影像解译结果,对改进前后的分解算法进行精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改进法得到的各组分结果精度较好,其与实测值的回归曲线在相关系数、斜率以及截距方面均得到了较明显的改善,但对于光谱非线性混合现象较严重的地物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2012年05期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2K]
    [下载次数:11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3 ]

简讯

  • 2012第三届中国(上海)国际地理信息及遥感技术展览会暨发展论坛

    <正>以"数字中国、应用创新""发展勘探技术、构建数字能源"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上海)国际地理信息及遥感技术展览会暨发展论坛将于12月19-21日在沪举行。会议由上海市地球物理学会主办。得到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测绘仪器学

    2012年05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IP-S2移动测量系统 入驻中国国家测绘局以供展示

    <正>3D数据采集技术的革新是GIS产业增长和扩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拓普康IP-S2移动测量系统成功解决了多维空间信息采集的瓶颈,采用卫星定位、惯导测量等融合定位方式,利用集成的360°相机和多重激光扫描仪,可以快速精确地采集三维真彩色点云数据及360°全景可量测街景,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目前,

    2012年05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Esri更关注企业级GIS的应用

    <正>在2012第十届Esri中国用户大会期间,Esri总裁杰克·丹杰蒙德(Jack Dangermond)再一次亲临Esri中国用户大会,向中国用户阐述了本次大会的主题"GIS:Opening Our World",并且介绍了Esri的最新成果。在接受媒体的采访中谈到Esri更关注企业级GIS的应用。对于微软、苹果、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都纷

    2012年05期 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eCognition(易康)8.8新版本发布

    <正>日前,北京全景天地科技有限公司代理的德国Trimble公司在世界最大的大地测量学、地理信息与土地管理会议IN-TERGEO 2012上,将其新近开发的eCognition 8.8影像分析软件与Trident Analyst办公软件正式发布。此次发布将遥感开

    2012年05期 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8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2 ]
  • INPHO中国区首届用户大会于北京举行

    <正>2012年9月26日,INPHO中国区第一届用户大会于北京隆重举行。本次大会议题包括当前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行业热点话题、INPHO新产品特性介绍、INPHO行业应用精彩案例等。为帮助用户更好地认识理解INPHO产品的专业、精准、高效的独特魅力,9月27~28日还将举办INPHO软件专场培训。

    2012年05期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用定位技术改变世界的工作方式天宝举行媒体见面会

    <正>【本刊讯】8月28日下午,天宝公司(Trimble)在北京举行媒体见面会,天宝公司副总裁、执行委员会委员柯锐思先生,天宝中国区总经理陈朝晖向媒体介绍了天宝公司的运营情况以及在中国地区的主要业务,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2012年05期 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遥感应用

  • 基于高光谱植被指数的加工番茄生长状况监测研究

    黄春燕;王登伟;黄鼎程;马云;

    利用ASD地物非成像高光谱仪,获取2个加工番茄品种4水平施氮量和3种配置种植方式6个关键生育时期冠层的反射光谱数据,通过计算得到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比值植被指数(RVI)、修改型二次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SAVI2)和红边归一化植被指数(RENDVI),并分别与其冠层叶绿素密度(CH.D)、叶面积指数(LAI)、地上鲜生物量(AFBM)和地上干生物量(ADBM)进行相关分析,经检验,相关系数均达到1%的极显著水平。其中RENDVI与CH.D的线性相关模型,RVI与LAI的幂指数函数模型的相关性最好(RRENDVI-CH.D=0.8034**,RRVI-LAI=0.8703**,n=54,α=1%),用上述2个相关模型方程分别估算加工番茄CH.D和LAI,实测值与估测值之间均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R实测CH.D-估测CH.D=0.8113**,R实测LAI-估测LAI=0.8546**,n=54,α=1%),估算精度分别为85.5%和86.3%。试验结果表明,用高光谱植被指数,可以对加工番茄冠层CH.D、LAI、AFBM和ADBM进行遥感估算,实现对加工番茄生长状况的实时、无损、非接触和定量的高光谱监测研究。

    2012年05期 28-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246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32 ]
  • HJ1B-CCD影像的质量评估及分析

    魏宏伟;田庆久;

    采用了2009年10月21日同一天获取的浙江中部同一地区的TM与HJ1B-CCD(环境星)的数据,利用主观质量评价和客观质量评价两种图像质量评价方法,对HJ1B-CCD图像与TM1-4波段图像进行了对比评价。主观质量评价方法选取清晰度、反差、地物识别度、地面分解力4个评价指标;客观质量评价方法选取了辐射精度、清晰度、信息量、信噪比、地面分解力5个数据质量评价指标。研究结果表明:HJ1B-CCD图像与TM图像在清晰度、信息量及地面分解力方面能力近似,在辐射精度及信噪比方面低于TM图像。结合NDVI指数对比,相对于HJ1B与TM3、TM4的结果评价,HJ1B图像第3、4波段质量要好,HJ1B在植被识别等应用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012年05期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278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33 ]
  • 青藏高原地区被动微波遥感反演地表温度算法验证

    肖丽娇;张立新;蒋玲梅;赵天杰;郝振国;

    近年来,青藏高原地区的水热平衡成为关注的焦点,而地表温度是陆表过程模型的重要输入参数之一。被动微波遥感在地表温度反演上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重点用被动微波数据反演地表温度算法对青藏高原地区的数据做不同下垫面的地面验证和分析,包括Mao(2005)、Richard(2003)、Zhao(2011)3种算法。研究表明:Richard(2003)的单通道算法能够适应低矮植被地区,反演精度高;Zhao(2011)算法在裸土地区的反演精度更高;而Mao(2005)算法出现了低估的情况。研究发现3种算法的绝对误差随不同时间降雨的变化呈现相同的波动趋势,即反演精度受到降雨的影响,降雨量增大,温度反演误差变大;降雨之后,随着地表逐渐干燥,土壤水分逐渐减小,误差随之减小。

    2012年05期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下载次数:37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8 ]
  • 一种改进的SFIM高光谱图像融合算法

    韩冰;赵银娣;

    基于平滑滤波的亮度调节(SFIM)图像融合技术具有算法简单、计算快捷、光谱保真度高的优点,但同样存在边缘模糊、空间纹理信息提高不足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瞬时视场角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改进SFIM算法,采用隔行隔列采样技术代替原SFIM算法中的逐行逐列卷积方法,从原高分辨率图像中计算模拟低分辨率图像。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在边缘清晰度和空间纹理信息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提高,且保持了原SFIM算法计算快捷的优点。

    2012年05期 46-4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23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2 ]
  • 基于MODIS数据的农业干旱监测方法对比分析

    张洁;武建军;周磊;雷添杰;刘明;

    利用2004年4月~6月上旬的MODIS影像数据,结合实测的土壤墒情数据,对比不同深度及不同拟合方式下土壤湿度的估算精度。另外,分别选用植被供水指数(VSWI)、基于EVI的植被供水指数(E-VSWI)、归一化多波段干旱指数(NMDI)与对应的土壤湿度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最优指数实现研究区土壤湿度的估算及旱情监测。结果表明:在华北平原中部地区冬小麦生长季节,利用MODIS数据进行土壤湿度估算的最佳深度是10cm;最佳拟合方式是线性拟合方式;植被供水指数(VSWI)在研究区整个时间序列具有最好的稳定性,可为今后大区域作物生长期的干旱监测提供一个简单方法。

    2012年05期 5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下载次数:599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22 ]
  • 基于MODIS植被指数估算青海湖流域植被覆盖度研究

    游浩妍;骆成凤;刘正军;于秀娟;

    将MODIS数据合成的4种植被指数作为输入参数,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对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利用2006年的TM数据解译结果和2011年8月的野外实测数据对反演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采用ND-VI估算的植被覆盖度比较符合研究区实地状况,样点估算精度达到87.13%;其他3种植被指数估算的植被覆盖度值比实际值低,尤其是对该区域典型植被草原草甸的覆盖度估算结果明显偏低。研究表明:2011年8月青海湖流域植被覆盖度以中高覆盖度为主,占整个流域面积的57%以上;植被覆盖度在空间上呈中部高、西北低的分布特点。

    2012年05期 57-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5K]
    [下载次数:664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60 ]
  • 边缘检测在中国东部海域海表温度锋中的应用研究

    孙根云;郭敏;汪晓龙;李圣雪;

    针对海表温度锋的模糊边缘特点,首先利用詹森香农散度,借助4个方向,5×5大小的结构元素,对2009年、2010年中国东部海域海表温度(SST)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得到锋面的可能发生区,然后引入模糊蕴涵算子,对图像进行模糊变换,最后使用边缘检测方法提取锋面可能发生区内存在的温度锋。检测结果表明:在中国东部海域存在3个主要的锋面,各锋面的空间分布和强度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大致呈现冬春强,夏秋弱的趋势。

    2012年05期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6K]
    [下载次数:204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1 ]
  • 多光谱遥感影像的SAM-SID混合分类技术研究

    吴俊君;高志海;王琫瑜;白黎娜;杨海山;王红岩;王志波;

    以SPOT 5多光谱影像为数据源,通过与SAM、SID以及常规的最大似然法(ML)和最小距离法(MD)的对比,研究了基于SAM-SID混合法的土地覆盖多光谱遥感分类技术。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SAM和SID,SID(TAN)和SID(SIN)两个SAM-SID混合参量对多光谱影像上地物识别的能力更强,尤以SID(SIN)的识别能力最强;基于SID(SIN)的多光谱遥感分类验证精度达78.94%,不但明显高于SAM和SID法,而且也高于常规的MD和ML监督分类方法。这说明SAM-SID混合分类方法不但适用于高光谱遥感分类,同时在多光谱遥感分类中也有很强的适用性。

    2012年05期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26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5 ]
  • 普通数码相机三种检校方法的量测精度评价

    陈舒;李浩;黄河;

    普通数码相机常用的检校方法存在参数解算不稳定,或对控制场要求高,或实施难度大等不足。本文通过不同拍摄距离下的量测精度对比实验,依据控制场布设难度、检校计算稳定性以及量测应用精度等3方面指标,分析评价普通数码相机3种检校方法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光束法适用于精密控制条件下的相机检校,但解算的稳定性欠佳;PTR方法的检校精度与光束法相当,且计算稳定性较高;MSC方法适用于小型平面控制下的检校,量测精度能满足一般的工程量测需求。

    2012年05期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321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7 ]
  • 基于TM影像的几种常用水体提取方法的比较和分析

    毕海芸;王思远;曾江源;赵岩;王辉;殷慧;

    随着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遥感数据来进行水资源的监测、调查和分析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从遥感影像中快速、准确地提取水体信息,是进行水资源调查和监测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和手段。目前进行水体提取的方法有很多,本文选取了常用的3种水体提取方法,即单波段阈值法、基于阈值的多波段谱间关系法、基于阈值的水体指数法,然后分别选取典型的武汉平原地区和宜昌山地地区为研究区,以Landsat5TM影像为数据源,通过实验来比较和分析这3种水体提取方法分别在平原地区和山地地区的优势和不足。

    2012年05期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下载次数:3341 ] |[引用频次:150 ] |[阅读次数:35 ]
  • 一种新的光学遥感器优化设计方法

    王小勇;邢坤;鲍云飞;阮宁娟;何红艳;

    针对高分辨率空间光学遥感器,既要实现轻小型化,又要获得高品质遥感图像的要求,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成像链路仿真的遥感器优化设计方法。文章以MTF和噪声模型为基础分析成像链路中的各个环节对成像质量的影响,同时考虑末端图像复原处理,构建成像链路仿真模型,通过遥感器指标评价和仿真图像质量评价来优化遥感器的总体指标,从而在保证成像质量的同时降低遥感器研制难度。实验验证了优化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优势。

    2012年05期 85-9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下载次数:12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4 ]
  • 基于多时相TM影像的冬小麦面积变化监测

    崔方宁;宋晓宇;孙宝生;王纪华;

    利用北京1992年、2000年、2004年、2009年的多时相Landsat TM5影像数据,结合实际调查数据,分析了近20年来北京冬小麦种植面积的变化趋势及演变特征。采用决策树、PCA、缨帽变换等手段对地物进行分类,利用多时相影像,NDVI组合阈值提取小麦种植区面积。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地区1992年、2000年、2004年、2009年冬小麦种植面积分别为:113671ha,84322ha,40410ha,61529ha。北京冬小麦种植面积呈现为明显的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从1992年到2009年共减少52143ha。其中,从1992年到2000年冬小麦种植面积减少了29349ha,减少的面积中城区扩张占用和转变为裸地的最多,分别为39.7%和42.8%,另外有13.3%变为设施用地,3%成为水体(鱼塘和水田);从2000年到2004年冬小麦种植面积共减少43921ha,减少的面积中转变为裸地和城区扩张占用的最多,分别为39.8%和33.1%;从2004年到2009年冬小麦种植面积共增加了21119ha,其中裸地转变为小麦种植区面积最大。

    2012年05期 9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6K]
    [下载次数:414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30 ]
  • 基于遥感与GIS一体化的面向海事应用卫星遥感业务化系统研究

    邴磊;孙芳芳;舒迟;董广香;

    我国海事部门已经开始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溢油和海冰,并且由事故性监视逐渐转变为常规监视。本文分析了海事应用的特点和业务流程,设计了基于遥感与GIS一体化集成开发思想构建面向海事应用的遥感业务化系统,以保证海事部门在监视任务中的应急响应和决策支持的效率。利用IDL语言和ENVI提供的部分函数,结合C#开发语言,在.NET环境下集成ArcGIS Engine10.1的部分控件,这套开发方案可以保证该系统开发的稳健性和高效性。

    2012年05期 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2K]
    [下载次数:265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4 ]
  • HJ-1卫星在港口海冰监测中的应用

    孟淑英;李晓琴;孔艳荣;王瑞国;管海晏;肖薇;付新雷;

    以黄骅港煤炭航道海冰监测为例,采用国产环境一号卫星CCD数据,研究环境一号卫星监测海冰原理,实验环境一号卫星在煤炭航道中海冰的监测方法和流程,通过对航道、港池和锚地海冰反射率的研究,确定海冰类型,估算海冰厚度;利用经几何精纠正后的影像,统计不同海冰类型在航道、港池和锚地中的位置、范围和密集度;根据环境一号卫星日或双日的过境周期,实施了2010/2011年冬季黄骅港海冰业务化监测,从而直接为港口调度航道破冰、装船、北煤南运提供遥感技术支持。

    2012年05期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K]
    [下载次数:27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0 ]
  • 利用Landsat影像构建河西绿洲土地利用信息图谱——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

    戴声佩;张勃;

    基于地学信息图谱理论,结合GIS和RS技术,利用河西绿洲甘州区1975年、1987年、1999年和2009年四期Landsat影像作为土地利用信息提取的基础空间数据,构建了一系列土地利用信息图谱,通过图谱来分析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75年~2009年河西绿洲甘州区的土地利用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呈现出持续的增加态势,其中耕地主要来源于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的转化;林地、草地和水域面积呈减小趋势,主要表现为草地退化、开垦为耕地。

    2012年05期 109-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下载次数:386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27 ]

GIS技术

  • 面向服务架构下的WebGIS开发模式探索及实践

    洪志远;李成名;

    从以数据为核心到以服务为核心已成为目前GIS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首先分析了基于面向服务架构(即SOA)的GIS研究现状及特点,进而探索并提出了适应于面向服务架构的WebGIS富客户端开发模式,并通过多个成功的实际开发案例对此进行了验证。

    2012年05期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168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25 ]
  • 面向对象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数据模型研究

    周为峰;樊伟;张胜茂;

    传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在数据记录、描述和分析时往往以区域表示相关的地理概念,或直接以经、纬度数值加以描述,数据存储管理的方式也较为支离破碎。目前GIS的数据存储已经发展为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模型阶段,它以实体为基本表达对象。本文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所涉及的数据进行分析,对面向对象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数据模型进行研究,并采用ArcGIS的Geodatabase来实现。

    2012年05期 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下载次数:13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