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 遥感影像增量更新中影像块生成方法研究

    黄文嘉;周晓光;文继超;

    传统的基于金字塔的影像增量更新方法中,变化区域的影像以金字塔的影像块形式存储。本文提出一种自动生成影像块的方法,将较为集中的变化区域合并为近似其外边界的最小凸多边形,以此为边界裁剪原始影像得到变化区域的影像块,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数据的冗余。

    2012年01期 6-1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9K]
    [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2 ]
  • 一种改进的约束Delaunay三角网构建算法及其在快速立体解译平台中的应用

    孙晓峰;李英成;王淼;谭谞;刘沛;

    约束Delaunay三角网在土方量估算、三维表达、地形拟合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传统的无约束三角网生长法进行了扩展,使扩展后的算法可以同时满足外部边界约束及其内部多线串约束。通过对构网过程中的主要判断法则进行优化,提高了算法的效率和鲁棒性。试验表明将本文算法应用于"快速立体解译平台"中的不规则实体体积估算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2012年01期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129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2 ]
  • 基于面向对象思想的中国地貌形态类型划分

    汪禹芹;李艳;刘爱利;

    以GTOPO30数据为基础,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进行我国地貌形态的自动划分。提取了地形起伏度、地表粗糙度、高程变异系数、坡度变化率、光照晕渲图及平均高程6个地形因子组合成特征影像,并结合《中国及毗邻地区1∶400万地貌图》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面向对象思想的遥感分类法可克服传统的基于像元的遥感分类难以利用空间位置信息的缺陷,分类过程更符合人的思维习惯,所分地貌类型更为完整,对提高地貌分类的精度和自动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2年01期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K]
    [下载次数:542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60 ]
  • 基于多时相干涉SAR提取地表形变的关键技术探究

    李英会;张永红;孙广通;吴宏安;

    基于重复轨道的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AR)技术自问世以来,就被立即成为研究重点并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但是常规D-InSAR技术易受时间、空间失相干与大气延迟等影响而有时无法得到可靠的形变信息,因此难以在实践中得到常态化应用。永久散射体技术与小基线集技术的出现,有效地克服了上述问题的制约。本文融合了两种技术的优点,介绍了多时相干涉SAR技术的关键处理步骤,并基于多时相干涉SAR技术提取了太原市2005~2009年间的形变信息。

    2012年01期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3K]
    [下载次数:338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2 ]
  • 基于气象数据估计大气MTF的遥感影像去模糊算法

    王振国;陈波;李少敏;白向华;

    针对直接解卷积算法没有充分利用影像成像过程中模糊函数先验信息的缺陷,利用成像时刻局部区域的气象参数来估计大气MTF,并用估计的大气MTF对直接解卷积算法进行了改进。利用中巴资源卫星所获取的遥感影像,及其对应区域成像时刻的气象数据,对改进后直接解卷积算法进行了验证,各种影像质量评价指标均表明,改进后直接解卷积算法性能相对原有算法有了大幅度提高,进而验证了论文改进思路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2012年01期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17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6 ]
  • C波段地球物理模式函数对比分析研究

    张毅;蒋兴伟;宋清涛;林明森;

    详细对比分析了CMOD4,CMOD_IFR2,CMOD5模式函数在不同风速、入射角及相对风向下NRCS的变化情况,其中,在中等风速区间三者的差异较小,而在高风速下,CMOD4,CMOD_IFR2都存在过度响应的情况,另外还探讨了极化比因子的选取问题。本文以丰富图件的形式展现了各CMOD函数在不同条件下的响应情况,可以为正在或即将要使用这些模式函数的学者们提供参考。

    2012年01期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6K]
    [下载次数:237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42 ]

国际新闻

遥感应用

  • HJ-1B卫星热红外通道在轨绝对辐射定标

    刘李;顾行发;余涛;李小英;高海亮;张玉香;李家国;向雅莉;

    利用青海湖水面辐射校正场对HJ-1B卫星热红外通道进行绝对辐射定标,由CE312热红外辐射计测量水面辐亮度,结合辐射传输模型MODTRAN4.0计算大气透过率和上行程辐射,同时进行CE312通道与HJ-1B卫星热红外通道光谱匹配,计算传感器入瞳处等效辐亮度值。通过2010年8月1日和5日两组传感器入瞳等效辐亮度值和卫星通道计数值回归得到该卫星通道绝对定标系数,并使用内蒙达里湖水面辐射校正场2010年6月29日实测数据对定标结果进行检验。

    2012年01期 39-4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28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0 ]
  • 内陆水体水面以上光谱测量方法对比分析

    陈利雄;胡勇;巩彩兰;

    针对水面以上光谱采集法中对垂直测量的质疑,利用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同时用垂直和倾斜测量两种测量方法采集的69个有效样本,从光谱反射率的相关性、与实验室叶绿素浓度反演模型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光谱采集法得到的光谱数据具有高度一致性,都适合做水质的反演建模。另外从遥感反演的不确定性、光谱仪视场与水质采集区域的空间一致性等方面,说明垂直测量虽然没有考虑天空光等影响,但光谱反射率的计算同样消除了大部分不确定因素,完全适合做反演模型的建构及水质光谱特征研究。

    2012年01期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312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31 ]
  • GeoEye-1立体像对定位精度及其应用分析

    王薇;赵利平;

    探讨了基于有理函数模型的GeoEye-1立体定位方法,并使用澳大利亚Hobart地区立体像对进行了有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GeoEye-1立体影像无地面控制点的平面精度在3.0m之内(CE90),高程精度约为10.1m(LE90);在良好的地面控制点的支持下,平面和高程精度均优于0.5m(RMSE),基本可满足国家1∶5000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测图要求。

    2012年01期 50-5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268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39 ]
  • 面向土地利用宏观监测的国产资源卫星中分辨率数据覆盖能力研究

    吴海平;周连芳;刘江辉;陈岩;

    通过查询北京一号、环境一号和CBERS-02B三颗国产资源卫星在2009年内所有符合质量要求的存档数据,从季度、半年度、年度3个时间尺度和全国、分省两个空间尺度,对单颗卫星的覆盖能力和3颗卫星的综合覆盖能力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总结,并根据分析结果从数据源、监测周期等几个方面为宏观监测的具体实施提出了建议。

    2012年01期 54-5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0K]
    [下载次数:15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8 ]
  • 空间信息支持下的江西定南稀土矿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王少军;宋启帆;

    江西省定南县是我国离子型稀土矿的主要产区。在稀土开采的同时,产生了大量水土流失,诱发的多处泥石流淹没林地和耕地。运用QuickBird高分辨率遥感信息与3D可视化技术相结合对定南矿区开采面、固体废弃物及其造成的泥石流进行解译,根据泥石流分布特点选取危险性评价因子,建立了评价模型,依据预测结果划分了泥石流的危险性空间分布。预测结果得到遥感影像和野外实际调查的检验,模型在赣南离子型稀土矿区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2012年01期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下载次数:304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8 ]
  • InSAR技术获取高山峡谷区DEM精度研究

    黄洁慧;谢谟文;王增福;刘翔宇;付强;

    通过对金沙江河段高山峡谷区L波段的Alos-Palasar和C波段的Radarsat-2雷达单视复数数据的干涉处理,获取此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利用SRTM 90m分辨率的DEM为参考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发现InSAR技术生成的DEM精度与相干系数、地形和波长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验证了在相干性好,地形起伏不太剧烈的地区,用InSAR技术生成DEM是可行的。

    2012年01期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下载次数:377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7 ]
  • 北京一号小卫星NDVI时间序列重建方法研究

    张霞;张旭凯;帅通;

    利用目前使用较广泛的Savitzky-Golay滤波拟合法和傅立叶谐波分析法对NDVI时间序列进行滤波处理,分析植被指数时间序列滤波重建方法对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的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较之Savitzky-Golay方法,傅立叶谐波改进算法的重建结果更能体现地物的物候变化规律,且对原始数据的扰动较小,更有利于基于植被指数时间序列的土地覆盖分类及作物估产等定量应用,比较适合于北京一号小卫星NDVI时间序列的重建。

    2012年01期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下载次数:31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3 ]
  • 基于矿物填图和构造解译的夹皮沟金矿找矿方法研究

    霍红元;周萍;倪卓娅;李海胜;崔艳梅;杨旭;

    针对夹皮沟找矿,在两个方面研究:①采取掩膜处理、阈值切割、比值、光谱角等多种方法综合分析并去除目标影像的植被、阴影、河流水体及其冲积物等众多干扰信息;②采用单窗算法对ETM遥感影像中的热红外波段进行地表温度反演,根据地表温度的反演影像进行遥感解译构造,对蚀变异常区域和构造解译影像做叠合分析,找出成矿远景区和成矿有利区,圈定可能的成矿靶区,得到了很好的结果。

    2012年01期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8K]
    [下载次数:2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改进的MTF遥感影像复原算法研究

    柴雅琼;冯钟葵;齐东楷;郭擎;

    基于传统的图像复原算法——逆滤波,提出了改进的MTFC遥感图像复原算法。通过对比分析图像不同频点的补偿函数曲线以及不同补偿因子的复原效果,优化了MTFC算法,在提高图像质量的同时较好地抑制了噪声。同时,采用不同的卫星遥感图像验证了算法的适用性,体现了其应用价值。

    2012年01期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9K]
    [下载次数:316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6 ]
  • 基于RS和GIS的洪涝灾害监测与评估研究

    何桂珍;程效军;

    以鄱阳湖区为例,对洪灾的快速监测与评估进行研究。首先探讨了洪灾监测与评估所需的基础背景数据,包括数字地面高程模型(DEM)、本底水体数据及土地利用数据;然后介绍了以RS和GIS为支撑,对洪涝灾害进行监测评估,实现了对遥感获取的灾情信息与地面实况信息进行各种空间分析与专题分析,从而提取出洪涝淹没的范围和面积,及时地反映出淹没的程度及地理位置,快速地对洪涝灾情进行评估。最后结果显示:该方法快速、有效,能够为相关决策部门了解灾情、制定救灾方案以及灾后规划等提供决策支持。

    2012年01期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641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7 ]
  • 土地利用分类规则集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邵蔚;张友静;王玲玲;何挺;佘远见;

    利用高空间分辨率影像,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通过多种方法确定了土地利用类型的适宜尺度,形成了多尺度的影像对象层次网络体系。对影像对象进行多特征与空间关系描述,有效集成了辅助特征和专家知识,构建了影像对象分类规则集。研究区分类结果表明:地物分布特征及其空间关系规则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分类精度,得到更好的语义区分和更精确的分类结果。以期仅作少许改动就可将方案应用到条件类似的高分辨率影像分类中。

    2012年01期 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1K]
    [下载次数:319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22 ]
  • Google Earth三维可视化在滇藏铁路林芝-拉萨段地质选线中的应用

    李为乐;陈情;陈哲锋;陈重铭;

    以滇藏铁路林芝-拉萨段为例,利用Google Earth对两拟选线路方案沿线的活动断裂,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进行遥感解译,并制作三维飞行动画。研究发现北线方案主要受泥石流影响,南线方案活动断裂、滑坡、崩塌、泥石流均较发育,从工程地质条件来看北线优于南线。

    2012年01期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4K]
    [下载次数:528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44 ]
  • 航拍胶片注释信息自动解译算法研究

    王志强;程红;梁勇;吴迪;

    航拍胶片注释信息记录着航拍过程中飞机的姿态参数及相机的工作参数,其正确解译对后期的图像处理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航拍胶片注释信息解译的主要步骤,包括注释信息块的定位、阈值分割、标识符分割和标识符解译,重点研究了字符的阈值分割处理方法,提出了基于CASDA与Niblack相结合的阈值分割算法。实验表明,本文算法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适应性,能够有效地对航拍胶片注释信息进行自动解译。

    2012年01期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国内新闻

  • “中英地理空间信息联合研究中心”揭牌

    <正>2011年12月13日,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合力共建的中英地理空间信息联合研究中心在中国测绘创新基地揭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朋德,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陈霖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

    2012年01期 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综述

  • 遥感地震监测应用综述

    陈六嘉;

    我国位于地震多发区,地震是对我国造成危害程度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对于遥感技术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我国已持续了多项研究。本文从地震预测、地震灾害评估两方面分析了遥感在地震中的应用现状,同时对遥感技术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2012年01期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969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9 ]
  • 多角度气溶胶遥感研究进展

    王磊;张鹏;孙凌;张文建;

    相对于传统的暗目标法,多角度遥感反演气溶胶光学特性,能够利用卫星信号中包含的角度信息,更好地分离地表和大气的贡献,并且适用于一些高亮地表,为气溶胶反演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围绕AATSR、MISR等多角度传感器,介绍了它们的设计特色和相关的多角度气溶胶反演算法,综合阐述了多角度气溶胶遥感方面的研究进展。

    2012年01期 11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674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4 ]
  • HY-2卫星高度计定标方法初探

    崔聪聪;王其茂;唐军武;周武;

    为确保高度计数据的可用性和有效性,发射后需对高度计进行绝对定标。本文首先结合卫星高度计的应用领域,提出了我国HY-2的定标需求,进而介绍了国内外现有的验潮站定标、海上石油平台定标、GPS浮标定标等3种高度计定标法,并分析了各种定标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我国HY-2卫星高度计定标法,并简单介绍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为HY-2的定标方案的确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2012年01期 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28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