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 风云三号传感器红外通道海表比辐射率模拟

    蒋耿明;

    海表比辐射率(SSE)是从卫星被动遥感数据反演海表温度(SST)的关键参数之一,本文讲述了利用Wu andSmith(1997)发展的SSE模型,对搭载在风云三号(FY-3A)上的红外大气探空仪(IRAS)第8(12.47μm)、9(11.11μm)、19(3.98μm)和20(3.76μm)波段,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MERSI)第5波段(11.54μm),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VIRR)第3(3.65μm)、4(11.00μm)和5(12.13μm)波段的SSE进行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SSE是观测角度、波长和海表粗糙度(海面风速)的函数。模拟值与IRAS、MERSI和VIRR红外通道波谱响应函数进行卷积计算得到波段SSE。在观测角度小于60°时,波段SSE对海面风速不敏感,使用风速为8m/s的SSE替代其他风速条件下的SSE所引起的误差小于0.5%。另外,使用波段SSE计算卫星观测值所导致的误差不超过0.05K,可以忽略不计。波段SSE随观测角度变化的规律可以用高斯函数进行描述,拟合误差小于0.02%,相关系数为1.000。本文的模拟结果可以用于SST的精确反演。

    2011年02期 5-1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9K]
    [下载次数:20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针对HJ-1B的水表温度反演方法研究

    高玉川;梁洪有;李家国;余涛;顾行发;

    利用HJ-1B热红外波段数据进行了水表温度反演。数据定标后,利用水体指数对HJ-1B热红外数据进行了水体识别,识别后直接对水体区域进行编程处理。在模型方面,考虑了HJ-1B热红外通道波谱响应函数的影响,利用MODTRAN4模型修正了Jimenez-Munoz和Sobrino提出的单通道算法,算法的参数"水汽含量"从MOD05水汽产品中取得。最后利用相同时间段内MODIS的海表面温度产品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在抽取的1211个验证点中相对误差在5%以下的占78.695%,可以认为利用HJ-1B热红外数据进行水表面温度反演是可行的。

    2011年02期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373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9 ]
  • 基于双树复数小波变换的多帧迭代盲解卷积算法

    宋向;袁红颖;耿则勋;赵振磊;

    提出一种基于双树复数小波变换的多帧迭代盲解卷积(IBD)算法。传统的单帧IBD算法收敛性和唯一性不确定,而且复原结果对初始估计很敏感。Zhulina提出的多帧迭代盲解卷积算法,其算法原理简单,并能处理各种不同类型PSF引起的图像降质;但是该算法收敛缓慢,并且只适合于处理高信噪比图像。本文基于双树复数小波变换的多尺度多方向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树复数小波变换的多帧IBD图像复原算法。本文算法运算速度快,且对噪声污染严重模糊图像恢复效果较好,观测数据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文算法的优越性。

    2011年02期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1K]
    [下载次数:14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9 ]
  • 基于ASTER数据的混合像元分解技术在水质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

    杨强;张志;覃志豪;李文梅;

    以ASTER数据为数据源对湖北省钟祥市胡集虎山尾矿库水质状况进行了监测与评价。文中运用FLAASH模型对ASTER数据进行了大气辐射纠正,并对数据进行了几何纠正。因ASTER数据空间分辨不能很好地满足水质监测的精度要求,故而文中使用波谱沙漏分析对ASTER数据进行混合像元分解,提取到研究区的水体信息,同时在获得基于ASTER数据的纯净像元指数基础上,利用反距离权重算法对野外采样点处混合像元的光谱反射率值进行计算。通过对比试验结果,利用数学统计方法建立了实测污染物数据与水体反射率比值间显著相关的反演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显著性检验,最后利用建立的模型对水体反射率进行运算处理,得到研究区水体相应污染物浓度分布,完成了对研究区水体的水质状况的监测与评价。

    2011年02期 22-27+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8K]
    [下载次数:376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5 ]
  • 基于Terra/MODIS数据的HJ-1B/CCD1交叉定标方法研究

    徐磊;马灵玲;胡坚;唐伶俐;

    交叉辐射定标是国际上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无场地定标方法,它的应用弥补了场地定标成本较高、定标参数更新周期较长的不足。对于我国2008年发射的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CCD数据而言,探索交叉辐射定标方法的适用性,对及时发现传感器辐射性能的变化,促进CCD遥感数据的定量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辐射定标精度较高的Terra/MODIS数据为参考,分别使用光线匹配法(RM)和辐射传输模型方法(RTM)对HJ-1B/CCD1数据进行交叉辐射定标,并与相同条件下进行的场地定标结果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这两种方法获取的CCD1的第2、3、4波段的定标结果与场地定标结果差异较小,只有第1波段定标结果与场地定标结果差异相对较大,这证明了交叉辐射定标方法的有效性。另外,虽然RTM方法考虑了参考传感器和待定标传感器光谱响应和观测几何的差异,但是由于RTM方法会受到所使用的6S模型本身的误差以及输入的大气参数、地表参数测量误差的影响,该方法并不总是优于RM方法。

    2011年02期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下载次数:473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3 ]
  • 一种InSAR相关系数精估计方法

    韦海军;黄海风;朱炬波;梁甸农;

    InSAR的相关系数是对SAR干涉图像对相似度的度量,是InSAR技术应用分析的一项基本参数。相关系数的估计是通过比较两幅SAR图像中对应位置的相邻像素值得到的,由于采样点数目的限制及存在由于地形起伏引起的干涉相位,估计结果往往与真实值相差较大。本文提出了一种能够大幅减小相关系数估计误差的方法,首先利用粗精度DEM仿真地形相位以消除地形起伏对相关系数估计的影响,随后采用第二类统计方法进一步提高了相关系数的估计精度。我们用SIR-C/XSAR的Etna火山干涉数据对本文方法进行了验证。

    2011年02期 34-3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0K]
    [下载次数:16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3 ]

国际新闻

  • 俄罗斯航天活动成果的应用

    <正>航天活动成果的应用——这不仅仅指的是"社会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项目。近几年来,俄罗斯积极制定了各种航天活动成果的实际应用规划。为了完成这些任务,2008年5月,根据俄罗斯航天署的倡议成立了一个开放式股份公司"科研生产公司‘REKOD’"(Open joint-stock company Research-and-production corporation《REKOD》)。开放式股份公司"科研生产公司

    2011年02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5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国内新闻

遥感应用

  • 非渗透表面丰度提取方法运用——以广州市海珠区为例

    李明杰;钱乐祥;陈健飞;

    非渗透表面丰度即非渗透表面含量百分比,是水文学中不透水层与遥感领域混合像元分解概念相结合的产物。在城市区域,非渗透表面多指房屋、道路、停车场等建设用地区。本文基于广州市海珠区2000年ETM+数据,首次采用单窗算法反演的地表温度数据与植被-非渗透表面-土壤(V-I-S)模型、归一化线性混合光谱模型(NSMA)相结合的方法提取研究区非渗透表面丰度值,并对提取结果进行49个300m×300m有效样区的抽样检验。结果表明抽样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10.03%的均方根误差以及2.65%的系统误差,从而进一步验证了三模型结合使用提取非渗透表面丰度的可行性。

    2011年02期 38-42+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6K]
    [下载次数:23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2 ]
  • 基于多时相HJ卫星的冬小麦面积提取

    赵丽花;李卫国;杜培军;

    我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HJ-1A/B具有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在作物种植面积提取和长势监测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本文以江苏省姜堰市为研究区,根据冬小麦的物候规律和季相节律的差异性,选取返青期和拔节期两个生育期的HJ卫星影像,借鉴分层信息提取法原理,综合利用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法,结合人机交互目视解译和实地定位调查等资料提取了姜堰市的冬小麦种植面积,总体面积提取精度达到90.22%,样点空间匹配精度为81.25%,实验基地空间匹配精度为80.34%。结果表明:HJ卫星能够用于提取南方地区冬小麦种植面积和长势监测,满足农情监测的需要,且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能有效地增加信息量,实现信息互补,有助于提高监测精度。

    2011年02期 43-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下载次数:731 ] |[引用频次:67 ] |[阅读次数:21 ]
  • 用于应急三维GIS的DEM数据压缩方案

    田继辉;卢小平;李英成;肖金城;王恩泉;冯琅;

    近年来,公共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如何科学地应对和及时妥善地处理突发事件是我国乃至全球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而应急三维DEM可视化平台为这一课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DEM数据作为空间数据中基础数据之一,但最新Lidar获取的局部数据,其数据量之大,无法快速地浏览与显示。针对于此,本文设计出DEM数据压缩方案,利用SevenZip结合Int5/3小波+SPHIT编码对其进行压缩,利用C#语言编程实现了该方案,并验证了该压缩方案的可行性及良好性。

    2011年02期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下载次数:18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4 ]
  • 光谱响应差异对高精度交叉定标的影响——以FY-3A/MERSI与EOS/MODIS为研究实例

    吴荣华;杨军;杨忠东;刘京晶;

    分析了MERSI与MODIS间光谱响应差异对测量表观反射比的影响。正演模拟结果显示,在极区冰雪情况下,MERSI与MODIS测量得到的表观反射比之间的相对差异是关于MODIS所测表观发射比的二次函数。MERSI的前4个通道与对应的MODIS通道之间的相对差异在0~0.8%,0~2%,0.5%~2.5%,-1.8%~-0.8%之间。将正演模拟得到的对光谱响应差异的修正关系应用到具体的SNO测量后,MERSI前3个通道的表观反射比与修正后MODIS的表观反射比之间的相对差异减小到了3%以内。MERSI的1、2通道在红外波段也有响应,这部分响应在极区冰雪条件下对表观反射率的影响在0.5%左右,基本可以忽略。

    2011年02期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4K]
    [下载次数:299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1 ]
  • 推扫式光学卫星遥感影像产品三维几何模型研究及应用

    张过;刘斌;江万寿;王长委;

    推扫式光学卫星遥感影像系统校正与精纠正的几何模型通常用一个二维仿射变换模型表示,系统几何校正产品和精纠正产品中仍然包含了地形起伏信息。为了对这些信息加以应用,本文仿照RFM(有理函数模型)用于辐射校正产品几何处理的思路,提出利用RFM对系统几何校正产品、精纠正产品求解RPC参数并进行三维几何处理的技术和方法。分别利用一景北京地区10m和2.5m分辨率SPOT5 HRG各级影像产品进行了正射纠正试验,利用北京地区两景异轨5m分辨率SPOT5 HRG的各级影像产品进行了立体定向试验,结果表明,各级影像产品的三维几何模型可以用三阶分母不相同的RFM替代,与直接应用辐射校正产品影像模型进行正射纠正和立体定向的精度一致。

    2011年02期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36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6 ]
  • 基于TM影像天山北坡地表反照率反演方法的研究

    王继燕;罗格平;严坤;鲁蕾;

    地表反照率是气候模型和地表能量平衡方程中的重要参数。基于6S模型估算地表反照率,忽略了地形起伏的影响,不同波段组合的地表反照率也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选取干旱区典型流域——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为研究区域,以TM影像为数据源逐步进行地形校正、大气校正等,从而提取窄波段地表反照率。在此基础上,根据亮度、绿度、湿度3个特征变量的物理意义,以各波段能量权重为转换参数对窄波段地表反照率进行组合,实现研究区宽波段地表反照率的反演,得出基于不同波段的物理意义的地表反照率。

    2011年02期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43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3 ]
  • 基于多分类器集成的“北京一号”小卫星遥感影像分类研究

    单丹丹;杜培军;夏俊士;

    将多分类器集合应用于"北京一号"小卫星多光谱遥感数据土地覆盖分类,首先构建分类器集合,应用最小距离分类、最大似然分类、支持向量机(SVM)、BP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和决策树等进行土地覆盖分类,然后利用Bagging、Boosting、投票法、证据理论和模糊积分法等分类器集成方法,得到综合不同分类器输出的最终分类结果。试验表明,多分类器集成能够有效提高"北京一号"小卫星土地覆盖分类的精度,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011年02期 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8K]
    [下载次数:33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7 ]
  • 利用遥感监测长江三角洲森林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金佳鑫;江洪;张秀英;王跃启;

    植物的物候与气候等环境因素息息相关,是指示气候与自然环境变化对生态影响的重要指标。目前,气候变暖日益为人所关注,使用遥感技术研究植物物候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监测人口密度高和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的植物物候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可以揭示区域热环境变化及其产生的生态效应。本研究选取长江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区域,使用SPOT卫星VGT传感器的长时间NDVI数据序列,对经济发达区域森林植被的NDVI序列进行非对称性高斯函数拟合法平滑处理,并提取与研究其物候特征,发现①NDVI与气温具有较强相关性,随气候变暖,森林植被NDVI年均值有增加趋势;②森林植被生长活跃期起始日期提前,终止日期延后,时长有明显的延长趋势,生长活跃期内NDVI有所增加;③森林植被NDVI极大值与极小值出现日期均明显提前,NDVI极大值有增大趋势,而极小值呈下降趋势,年内极差增加,NDVI增长期缩短,衰落期延长;④森林植被在春、夏两季NDVI均值有所增长,秋季无明显变化,冬季略有降低。

    2011年02期 8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下载次数:843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30 ]
  • 遥感数据异地归档方法研究与实现

    李斌斌;冯钟葵;唐梦辉;

    遥感数据异地备份是在数据中心和备份端各自保存一份遥感数据,并提供数据恢复手段的容灾技术。遥感数据异地归档是遥感数据异地备份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遥感数据异地备份的关键。为实现遥感数据异地备份中异地归档功能,本文针对异地归档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提出了遥感数据异地归档方法,并从技术角度出发提出解决方案。

    2011年02期 88-9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下载次数:10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1 ]
  • 基于决策树的面向对象变化信息自动提取研究

    张雨霁;李海涛;顾海燕;

    为了从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数据中自动提取变化信息且保证其效率,本文结合面向对象分析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决策树变化信息自动提取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影像的特征指数及形状特征、光谱特征、纹理特征等作为特征集,将其作为知识库应用到决策树控制模型中,进而利用该模型实现自动分类。对所得到的分类后影像对象,组织分析其综合属性并作为决策规则再次分类,通过"双重分类"的方式实现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变化信息自动提取。该方法为遥感影像变化信息自动提取提供了新的思路。

    2011年02期 93-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4K]
    [下载次数:406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37 ]
  • Envisat卫星寿命延长方案对SAR数据应用的影响

    云烨;焦健;

    卫星的工作寿命主要取决于卫星的燃料量,一旦燃料耗尽,卫星就会失去控制而报废。根据对Envisat卫星剩余燃料的估算,欧空局将于2010年10月22日对Envisat卫星采取新措施,减少燃料消耗,以延长卫星寿命。本文主要介绍了Envisat卫星寿命延长方案对SAR数据应用所产生的影响。

    2011年02期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14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9 ]
  • RapidEye卫星影像质量分析与彩色合成方案研究

    王广亮;李英成;陈志军;曾钰;金澜;

    RapidEye卫星是由德国负责运行的5颗卫星群,具有覆盖范围大、重访率高、分辨率适中以及丰富的多光谱信息等特点。本文对该卫星影像的数据质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同时对其多光谱数据模拟真彩色的彩色合成方案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红波段、新绿波段和蓝波段组合的最佳合成方案。

    2011年02期 100-103+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2K]
    [下载次数:402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3 ]
  • 一种基于非均匀网格的点云数据缩减算法

    程效军;李巧丽;

    针对点云数据量大的特点,提出了基于非均匀网格的点云数据缩减算法。采用球面投影的方法建立规则网格,以网格内部点的法矢的标准差作为网格细分的依据,用中值滤波的方法确定每个网格内的保留点,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1年02期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下载次数:208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31 ]

综述

  • ALOS/PALSAR InSAR数学模型研究

    吴宏安;张永红;

    日本ALOS卫星携带的相控阵型L波段合成孔径雷达(PALSAR),因其较长的波长使得相同时间间隔内地面具有较高的相干性,因而极具InSAR应用潜力。本文首先介绍ALOS PALSAR,进而详细分析该数据在InSAR数学模型(包括距离向频谱、干涉临界基线距、模糊高度、差分相位对形变的敏感度)中的特点,并与常见的ERS SAR数据进行比较。

    2011年02期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479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9 ]
  • 海洋水色遥感器发展趋势初探

    刘良明;祝家东;

    海洋水色遥感技术是近年兴起的海洋探测技术。它通过各种遥感平台上的探测器对海洋表面的水色进行探测,反演出海洋水体中的叶绿素浓度、泥沙含量及黄色物质浓度,进而得到关于海洋的各种信息。本文介绍了未来几年的星载海洋水色遥感器,并将其与第二代海洋水色遥感器进行了初步对比,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2011年02期 113-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1288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58 ]

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