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枫;张继贤;张力;高井祥;
机载LIDAR数据在DEM提取以及三维建模等方面正逐步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残余系统误差的存在影响了LIDAR数据的应用,需要进行条带平差以消除残余系统误差。由于目前用户通常得不到原始的观测值,因此,本文在对机载LIDAR系统误差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系统检校后的LIDAR数据中存在的GPS定位和INS测姿误差,提出了一种条带平差的数学模型,该模型从LIDAR严格传感器模型出发,并且不需要系统原始的观测值。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提高LIDAR数据的精度。
2010年05期 5-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23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 ] - 王昆;万幼川;屈颖;
提出一种结合纹理和形状特征提取道路信息的方法。首先利用灰度共生矩阵提取纹理特征,并将其应用于最大似然分类中提取面状道路,然后利用形态学方法分割道路与其相连地物,最后利用提出的3个形状指数(凹度、精密度、偏心角)有效地识别和区分了道路与非道路地物,并最终实现了提纯道路的目的。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可以准确地提取主干道路网,剔除非道路地物的影响。
2010年05期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6K] [下载次数:749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37 ] - 仇大海;冯涛;高晖;武慧智;
详细分析了卫星影像的阴影来源,以遮挡物类型和传感器探测特点为依据对阴影进行了分类和研究。分析了波谱角法检测阴影的技术特点和操作方式,研究了掩膜技术提取阴影的方法,并提出采用分波段线性扩展和滤波的手段去除阴影。通过ETM数据的试验分析,验证了波谱角和掩膜技术可以在去除陆地卫星影像阴影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0年05期 14-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206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6 ] - 吴樊;王超;张红;张波;李洪忠;郭经;
快速准确获得研究区海上船只状态,对海洋交通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技术角度提出了基于空间信息的SAR图像海上船只交通监测方法。首先利用已有的空间先验信息对图像进行自动陆地掩膜;建立海面杂波分布模型,对海面船只进行检测;估算船只的长度、面积、中心坐标等参数信息,并对目标进行筛选;最后根据船只信息库结合空间信息平台进行统计与分析,可为海上船只监测以及交通规划等应用提供决策信息。重点介绍了数据处理方法,并以9景ERS2数据进行了实验和详细分析,通过实验,分析了技术的可行性与正确性。
2010年05期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8K] [下载次数:21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9 ] - 陈可蕴;陈志扬;
传统的遥感图像土地利用分类技术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程度较低,遥感图像土地利用分类问题是一个包含随机性和模糊性的不确定性问题,而云模型把模糊性和随机性集成到一起,构成定性和定量相互间的映射。据此,本文探索将云理论引入到遥感图像土地利用分割分类技术中,建立了基于灰度的云映射空间,实现对遥感图像的分类。同时以武汉市南湖地区进行了实证分析,进一步阐述了模型构建过程,通过分类结果的评价和对比,探索该方法在本领域中的适用性。
2010年05期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下载次数:288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3 ] - 黄海燕;王瑛;
针对SAR图像相干斑滤波中存在的降低相干斑与有效保持细节信息这一矛盾,研究了常用空域滤波算法,在此基础上,将中值滤波与增强LEE滤波相结合,改进了LEE滤波算法,该方法能够在滤除相干斑的同时很好地保持图像的边缘及细节纹理信息。
2010年05期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0K] [下载次数:832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0 ]
- 杨晓明;
高分辨率的SAR卫星都具有多角度的扫描能力,使其同样具有立体观测的能力,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产生DEM的手段。利用SAR立体像对提取DEM的影响因子包括:数据类型斜距和地距、控制点和连接点、分辨率和相关器以及噪声和数据深度等。本文利用在两个地区的五景SAR像对就生成DEM和这些因子对DEM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现TerraSAR-X和CosmoSkymed同样具有很好的立体成像能力,可以用来提取数字地形模型。适合利用其他手段生成DEM困难的地区使用。
2010年05期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8K] [下载次数:26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尹永宜;李艳;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湿地。每年秋末冬初,会有成千上万只候鸟来此越冬,该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和这些鸟类的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研究该地区的鸟类是了解该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方式。本文采用帧间差分法对该地所拍摄鸟类视频数据进行运动物体检测。由于视频在获取过程中存在摄像机的移动,所以在处理过程中首先需要估计背景的运动并加以补偿。背景运动的估计是在常用的块匹配方法的基础上作了一定的改进,通过多个匹配块的匹配结果来计算运动矢量。为提高正确率,块的匹配在差分图像上进行。最后,利用在鄱阳湖录取的视频对本文所述方法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述方法对背景的去除和运动物体的检测的有效性。
2010年05期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 ] - 郝容;战鹰;曹将兵;
近年来新型成像雷达遥感(极化、干涉)及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SAR遥感影像上获得的地表信息越来越多,如何利用雷达信息探测土地变化成为研究的新课题。但是雷达影像不同于光学影像,目前雷达数据解译仍存在着一些困难。本文主要针对多云多雾地区雷达数据土地变化监测,以四川成都地区COSMO数据为例,利用雷达相干影像,后向散射强度,强度比值影像,提出一种新的雷达处理手段,减少了雷达数据土地变化监测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2010年05期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18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2 ] - 张滔;张友静;谢丽军;
将混合像元分解的丰度加入特征集,结合光谱信息和DEM数据生成决策分类规则。运用陆地卫星TM影像对黄河源区的玛多县进行土地覆盖分类试验。通过特征提取、决策分类和后处理,得到该县的土地覆盖类型图。采用1∶10万土地覆盖类型图和实地考察数据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结合丰度的决策树与最大似然分类和普通决策树分类(不加丰度信息)相比,分类精度分别提高了17.3%和9.5%。
2010年05期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5K] [下载次数:18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6 ] - 王玲玲;张友静;佘远见;邓世赞;谢丽军;
比较和分析了目前旱情监测中运用较为广泛的3种模型:土壤热惯量法(ATI)、作物缺水指数法(CW-SI)和温度植被指数法(TVDI)的适用条件,并利用IDL编程实现。以黄河三花间流域为例,利用MODIS影像和气象数据对3种模型进行了计算,并将成果与SEBAL模型计算的蒸散发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WSI和蒸散发的相关性最高,其次是TVDI、ATI。在分析各方法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流域特征得到:CWSI和TVDI较适用于研究区域。
2010年05期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4K] [下载次数:523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5 ] - 何杰颖;张升伟;
微波湿度计(MWHS)是风云三号卫星的主要有效载荷之一,其频率为150GHz(双极化)和183.3lGHz(三通道),分别用于探测大气窗区和水汽廓线。采用垂直于飞行方向的交轨扫描方式,科学目标是探测大气湿度的垂直分布。本文简要介绍微波大气湿度探测的基本原理,阐述了湿度廓线反演的各种方法,着重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反演北京地区的大气湿度的垂直分布。结果表明,运用风云三号微波湿度计数据,大气湿度垂直分布反演值与已知的探空数据相比,虽有误差,但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反演结果可应用于气象,通信等领域,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2010年05期 56-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5K] [下载次数:265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1 ] - 花奋奋;张继贤;邓喀中;黄国满;赵争;
论述了InSAR系统平地效应产生的原因,并简述了去除平地效应的常用方法:基于轨道、基于DEM及基于频率的平地效应去除方法。分别将这三种方法应用于机载InSAR系统,经实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基于频率的方法不适用于机载系统,基于轨道、基于DEM的方法适用于机载系统,并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2010年05期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下载次数:52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52 ] - 杨绍锷;吴炳方;熊隽;闫娜娜;
尝试了使用遥感数据估算传统的干旱监测指标——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首先利用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月降水速率产品求取1998年~2008年7月份和8月份的降水总量,进而利用月降水总量数据计算2006年7月、8月和2007年7月、8月的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将TRMM数据计算的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与中国气象局提供的地面站点观测数据进行比较。比较结果表明,由TRMM数据计算的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总体上与站点观测数据没有显著差异。由TRMM数据计算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可作为旱情监测的有效手段。
2010年05期 64-68+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5K] [下载次数:681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51 ] - 崔亚琴;骆有庆;宗世祥;黄华国;王蕾;鲍亭方;曾庆伟;
以宁夏灵武油蒿主要分布区为研究地,野外调查并获取了健康及受钻蛀性害虫危害后油蒿冠层光谱的反射率,并应用一阶微分方法处理光谱反射率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健康油蒿受到钻蛀性害虫危害后,具有明显的"红边"蓝移现象,同时,利用高光谱数据监测虫害发生是可行的,而且对植株本身不造成任何伤害。该研究为荒漠灌木林是否可利用高光谱数据来进行钻蛀性害虫监测提供了基础。
2010年05期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7K] [下载次数:163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4 ] - 张雅楠;李浩;王玮;
多摄站量测算法具有地面摄影多像片重叠范围大、定位精度及匹配可靠性高等优点,本文采用单像后方交会——多片前方交会及多片光束法两种算法对基于普通数码影像的多摄站量测算法进行了探讨,并对其解算精度及可靠性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经过相机内方位元素标定、影像畸变校正之后,两种算法可行,控制点较少时,摄站数增加对提高精度作用明显,检查点点位中误差可减小约1mm,且3站以上多摄站摄影测量网可视为稳定。多片光束法对初值要求苛刻,收敛性较差,但精度高于多片前方交会。
2010年05期 74-7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12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 ] - 杨朝辉;
提出一种非量测数码相机标定的直接方法。该方法基于直线约束条件,即在正确进行畸变纠正后,物方空间的三维直线投影到像片平面上也应该是一条直线。为了将畸变直线纠正成理想直线,利用畸变模型对其进行畸变纠正,并采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对非线性方程组进行求解,解出符合条件的最佳畸变参数。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与实用性。
2010年05期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下载次数:156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4 ] - 周义;阮仁宗;
有效地利用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多类别识别并提高分类精度一直是遥感应用研究的前沿。以江苏南京江宁区为试验区,复合最佳指数提取的波段组合光谱信息、灰度共生矩阵提取的纹理信息和地理辅助数据及其派生信息,运用LM-BP神经网络实现遥感影像分类,并将分类结果与标准BP网络和传统分类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将卫星数据与地理辅助数据结合,发展多源多维信息复合的LM-BP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分类的精度,是提高遥感应用性的有效途径。
2010年05期 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4K] [下载次数:30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5 ] - 张景华;张建龙;欧阳渊;
汉源县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遥感技术具有时效性好、宏观性强、信息丰富等特点,可以真实地反映地质灾害发生时的具体情况,已经成为地质灾害调查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运用SPOT5图像和QuickBird图像,通过一定的图像处理,获得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底图,采用机助目视解译方法结合地面调查,可以快速、全面地查明汉源县地质灾害分布、规模和危害,提高地质灾害调查的效率和精度,取得了比较好的应用效果。
2010年05期 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413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38 ] - 李领军;张云峰;张蓉;冯淳;焦超卫;张文龙;
位于几内亚西部的金迪亚地区铝土矿资源十分丰富,本文应用ETM、SPOT卫星多光谱数据,采用信息增强、三维显示及地质分析方法,建立了该区已知红土型铝土矿的波谱及影像标志。运用遥感-地貌学方法研究了侵蚀地形与矿化关系,指出了铝土矿的空间展布规律,提出了20个遥感找矿预测区。在成矿条件良好的某一地区进一步筛选出的遥感找矿靶区中工程见矿率达60%。
2010年05期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2K] [下载次数:283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43 ] - 杨硕;王世新;周艺;阎福礼;
基于对内陆水体叶绿素a、悬浮物、溶解有机物与纯水的固有光学特性分析和三波段模型的理论,利用太湖实测的水面高光谱遥感数据波段组合,进行迭代优化,得到与叶绿素浓度密切相关而受悬浮物与黄色物质影响小的最优波段组合模型。其中春季最后以[Rrs-1(677)-Rrs-1(696)]×Rrs(754)为因子建立模型,决定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885、1.80332ug/l,验证数据的模型的均方根误差为5.8646ug/l,平均相对误差为25.5%,秋季的叶绿素浓度较高,三波段模型迭代计算中,用于去除无机悬浮物和黄色物质影响的波段不能稳定出现,为此我们补充计算了二波段模型,分别以[Rrs-1(680)-Rrs-1(710)]×Rrs(770)和R(680)-1×R(770)为因子,取得的模型决定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881,11.6322ug/l和0.883,11.52633ug/l,验证数据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为15.456ug/l,20.3%和15.684ug/l,21.4%,两种模型都能取得不错的反演效果。因此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悬浮物和黄色物质的影响,有效地针对不同时相的特点取得较好的反演效果。
2010年05期 100-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5K] [下载次数:35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5 ] - 武鹏飞;王茂军;张学霞;
利用遥感技术结合地面调查的方法对2008年春季北京西部山区乔木群落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并计算NDVI随时间的变化率(△NDVI);利用地面调查数据计算研究区的健康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并分析△NDVI、健康指数和多样性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健康指数和多样性指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群落多样性指数越高,群落的整体健康状况越好。(2)△NDVI与健康指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健康指数越高的群落,单位时间内NDVI的增加值越大,植被群落的生长变化越明显。(3)△NDVI的高低可以代表区域植被的健康程度,反映区域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NDVI的值越高,植被群落的健康程度越好,植被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越高。本文的研究较好的将遥感技术和地面调查相结合,对△NDVI与群落植被健康程度、多样性指数进行了研究和验证,为以后研究植被群落多样性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2010年05期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20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