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继豪;王义松;
针对高光谱遥感影像数据量大、信息冗余多的特点,在子空间划分理论基础上,结合最大熵和光谱角制图算法,提出一种快速的最佳谱段选择方法。充分利用相邻波段数据间的相关性分块特点,首先提取各子空间熵值最大的波段,然后依据地物光谱可分性选择最佳的波段组合。实验验证,最佳谱段选择速度快,并且所选谱段组合用于目标提取,效果显著。
2010年03期 5-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514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58 ] - 栾海军;汪小钦;
分形理论在遥感影像地物空间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研究方面具有很大优势。本文使用三折线拟合法确定"无标度区间",改进传统的分线分维数计算方法,使分线法的计算结果具有实际意义并且更为准确。利用改进后的分线法对多源遥感影像进行分形特征研究,发现城区、田地、山体植被、水体等典型地物的分维特征在不同空间尺度遥感影像上比较相似,在同一尺度遥感影像上又具有比较明显的方向性特点。这些特征为更有效地进行遥感影像地物识别提供了重要参考。
2010年03期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8K] [下载次数:27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 ] - 刘春;陈燕;辛亮;
对于海量遥感数据的计算而言,串行运算对计算机性能要求高,而且耗时长。为此本文提出引用并行运算方法,不仅可以降低对计算机性能的要求,还可以大大提高运行和计算速度。为此,首先介绍了基于MPI(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的并行运算机制,且以Matlab为例给出了它的并行模式,并详细介绍了将现有串行运算代码改造成并行运算的流程。以海量高光谱影像数据为例,将本征维数估计的串行运算修改为并行运算,实验分析并测试了其运行效率。结果表明,并行计算较串行计算可大大缩短本征维数的计算时间。
2010年03期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9K] [下载次数:825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53 ] - 王涛;项琳;曹锋;
利用"嫦娥一号"卫星上搭载的CCD立体相机获取的月面三线阵影像数据,再配合激光高度计(LAM)数据,经过摄影测量解算可以制作月面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本文采用两种方法对月球卫星CE-1三线阵影像数据进行了月面点坐标的解算试验,方法一是根据测控给出的外方位元素直接解算,方法二是对影像上提取的像点进行区域网平差解算,根据两种方法的解算结果,比较了各方法的精度,达到了预期目的。
2010年03期 20-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18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1 ] - 施英妮;张亭禄;魏雅利;李肖霞;石立坚;
采用光谱微分技术进行了高光谱遥感反演浅海海底底质的初步研究。首先,利用半分析海洋辐射传递模型模拟不同海底底质的光学浅水高光谱遥感反射比数据集;然后,利用光谱微分技术建立海底底质识别算法;最后利用水槽模拟数据来验证。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反演算法可以应用于泥砂类和植物类底质的区分。
2010年03期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582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38 ]
- 张栋;柯长青;余瞰;
首先介绍了CART、C5.0和概率神经网络三种机器学习算法的原理,然后以覆盖湖北省公安县的ALOS影像为数据源,从整体精度、对训练样本大小和噪声的敏感性三个方面对它们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C5.0算法分类的整体精度最高,达到83.59%。概率神经网络受训练样本大小和噪声的影响最低:在训练样本大小降为原样本数据量的40%时,其精度为78.52%;噪声占训练样本量的10%时,精度只下降了4.3%。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训练样本量充足时,C5.0算法的分类精度最好,而在样本不足或者包含噪声的情况下,使用概率神经网络算法能比其他两种算法取得更好的分类效果。
2010年03期 28-3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355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1 ] - 张砾;
湿地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快速、准确地获取湿地基础信息,对湿地的动态监测、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鉴于传统方法的分类效果不理想,本文辅以灰度共生矩阵的纹理特征对洪泽湖进行湿地的信息提取,并与传统的ISODATA方法的提取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辅以纹理特征的方法使得精度有了较大提高。
2010年03期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279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9 ] - 陈闻晨;马未宇;张正煜;赵虎;傅新忠;
计算2009年3月20日发生在东经124.9°、北纬43.4°的吉林省四平的Ms4.3地震的天体引潮力周期变化过程,并据该周期,分析多源综合温度数据资料,提取地震过程的异常温度变化图像,结果表明:天体引潮力对地应力处于临界状态的活动断层具有诱发作用,震前异常增温明显,异常增温经历了:起始→加强→高峰→衰减→平静的演变过程。对此次微震的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异常在微地震中也有清晰反映,微震过程中引力作用明显,是对地震-热异常的有力证据,同时也是对利用热异常预测地震方法科学性的补充证实。
2010年03期 37-3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11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1 ] - 张婷;张鹏飞;曾琪明;
角反射器是合成孔径雷达(SAR)定标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无源点目标,开展角反射器的研究对于SAR定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融入多层次快速多极子算法(MIFMM)的矩量法(MoM),对角反射器的雷达散射截面(RCS)进行计算,对比几种常用角反射器的性能,确定不同尺寸三角面角反射器RCS最大值及相应的入射方向,分析加工尺寸、加工角度误差、入射角度偏差等对三角面角反射器RCS的影响,总结角反射器在设计制作和安装过程中应考虑的问题。本文的分析结果对设计角反射器和SAR定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0年03期 40-4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2K] [下载次数:1101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20 ] - 魏钜杰;张继贤;黄国满;赵争;
针对TerraSAR-X新型雷达卫星影像,基于距离-多普勒(R-D)模型,提出了一种稀少控制下SAR影像正射纠正的方法,并详细阐述了整个处理过程。同时,选用西部横断山脉地区和陕西阎良地区的TerraSAR-X影像作为实验数据,充分利用其高精度的头文件参数信息及5个地面控制点和DEM,分别对其进行正射纠正,阎良地区的纠正精度约为5m,横断山脉地区的纠正精度约为11m,满足了1∶5万的测图精度要求,并对二者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另外,考虑到TerraSAR-X影像数据量大的问题,本文还阐述了运用影像分块处理结合双线性内插原理加快处理大幅SAR影像正射纠正处理的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相对逐像点对SAR影像正射纠正处理,大大提高了处理速度,从而证明了该处理过程的高效性和实用性。
2010年03期 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1K] [下载次数:261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50 ] - 王玲;田庆久;李姗姗;
反演城市/区域范围内高空间分辨率的气溶胶光学厚度时,如果气溶胶类型选取的不合理造成的反演误差会很大,甚至超过地表反射率确定误差导致的反演误差。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MODIS L1B资料和AERONET(Aerosol Robotic Network)的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基于6S大气辐射传输模型的计算,确定杭州市在2008年12月16日的气溶胶类型的方法。利用得到的气溶胶类型,结合改进的暗像元法,反演了杭州市500m空间分辨率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将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结果与采用标准气溶胶类型时的反演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确定的气溶胶类型更符合杭州市当天的情况,应用到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中,精度也最好,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在20%以内。
2010年03期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653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58 ] - 王立辉;黄进良;孙俊英;
利用中低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油菜面积提取时,需要考虑混合像元产生的影响,以提高面积提取的精度。本文以2009年湖北省潜江市油菜种植面积为例,利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02B)遥感影像,选取线性光谱混合模型进行油菜种植面积的分解计算研究,将结果与基于GVG(GPS、VIDEO、GIS)农情采样系统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面积提取精度为97.43%。表明线性光谱混合模型能够高精度地提取油菜的种植面积,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监测油菜种植面积方法。
2010年03期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下载次数:431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8 ] - 杨莹;阮仁宗;
以洪泽湖Landsat TM影像为例,分析了利用单波段阈值法和多波段增强图阈值法进行水体信息提取的差异,从而确定出不同时期不同用途所采用的最佳水体综合提取方法,即综合利用多波段谱间关系(TM2+TM3>TM4+TM5)和单波段TM5建立起适合于平原湖泊水域的水体提取方法。
2010年03期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下载次数:1490 ] |[引用频次:73 ] |[阅读次数:24 ] - 徐雅莉;武红敢;马晓明;
土壤侵蚀量的估算是土壤侵蚀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以云南省I类淡水湖抚仙湖东岸的太阳山地区为研究对象,在GIS和遥感技术的支持下,利用土壤类型分布图、土地利用、遥感影像、DEM等数据,探讨了侵蚀模型的选择过程,最终利用修正后的通用土壤侵蚀方程(RUSLE),建立各因子的数据库,对该区域近100km2的土壤侵蚀现状和潜在土壤侵蚀量进行模拟估算,并分析了主要的影响因子。
2010年03期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下载次数:355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50 ] - 马世斌;张焜;
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北60km处的察尔汗盐湖是一个以钾、镁盐为主的大型综合性矿床,属于国家的重点规划矿区,虽然矿产开发为青海省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但同时也带来诸多矿山环境问题。本文以不同时相的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数据和法国SPOT-5卫星数据为信息源,利用遥感技术手段对该地区2008年和1999年的矿产资源开发状况以及矿山环境进行了信息提取,通过综合分析获取了可靠的实时数据,为保持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维护矿业秩序及综合整治矿区环境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
2010年03期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21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2 ] - 于欢;张树清;孔博;
为了对比CBERS与TM两种遥感影像在地表覆被信息提取中的具体性能,验证基于CBERS遥感影像进行湿地覆被分类的可行性,以典型内陆淡水湿地区为对象,基于CBERS与TM遥感影像,针对各波段进行信息量统计及光谱特性分析,获取了各波段覆被探测性能的初步认识;运用非监督、监督与面向对象三种代表性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实验,通过精度误差矩阵对比分类结果,分析了两种遥感影像在湿地覆被分类中的准确程度差异;基于分类结果,通过景观格局指数计算,对比分析了两种影像在湿地覆被信息提取结果上的空间差异和特性。
2010年03期 7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9K] [下载次数:369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5 ] - 赵利平;刘凤德;王薇;夏先丽;文广;李健;
简要给出了WorldView-1卫星及传感器的有关性能参数,详细论述了可用于WorldView-1影像数据几何处理的多种RFM(Rational Function Model)多项式平差模型。然后,使用云南地区的WorldView-1影像数据进行了有关试验研究,分别采用九种零阶、一阶和二阶多项式平差模型,在像方改正RFM参数的系统误差。结果表明,当地面控制点在精度、数量与分布等方面质量较好时,各种模型精度基本一致,平面精度可达到1.6个像素(0.9m)左右。此外,本文重点研究了在控制点质量较低的情况下,各种RFM多项式平差模型的改正精度。发现随着控制质量的降低,二阶多项式和一阶多项式改正的精度有显著下降,但零阶多项式改正的精度基本稳定不变。因此,本文认为零阶多项式模型,即平移模型,是一种最简单、适应性最好、精度最高的用于处理WorldView-1影像数据的平差模型。
2010年03期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302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26 ] - 谢丽军;张友静;张子衡;陈李家;
城市地物类型多样,空间分布复杂,具有很强的非线性特征。核主成分分析(KPCA)通过将特征空间映射到高维核空间,可以表达图像像素间的高阶关系,因而可以提取图像的非线性特征,同时提供一组相互独立的主成分。本文在加入多尺度纹理特征的基础上,以应用地物分布的空间细节信息;且利用核主成分分析(KP-CA)方法对光谱和纹理量提取非线性特征信息,增大类别之间的可分性;并结合决策树分类方法对IKONOS遥感影像分类。实验结果表明:KPCA能很好提取地物之间的非线性特征,结合KPCA和多尺度纹理的决策树分类方法能有效地提取地物类型,提取精度为79.3%,KAPPA系数为0.763.
2010年03期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下载次数:321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60 ] - 伍国华;马满好;邱涤珊;冉承新;
传统的数学模型方法是解决复杂卫星任务规划问题的一种途径,但其抽象性给建模人员带来很大难度。PDDL(Planning Domain Definition Language)可以针对卫星任务规划问题建立清晰有效的模型,并能把模型的知识转化成计算机易于接受的形式。用PDDL描述对地观测卫星的任务规划问题,分析了卫星执行任务时涉及的约束、相关活动和所需的资源,建立任务规划模型的域文件(domain file)和问题(problem file)文件,并针对所建模型提出求解模型的算法流程,最后通过一个算例验证模型和算法是有效地。
2010年03期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4K] [下载次数:361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1 ] - 李会志;李新国;王影;任云霞;
采用CBERS遥感影像数据,对焉耆盆地不同类型典型地物进行光谱分析。根据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的光谱特征曲线,分别选取第一、第三波段与BI指数合成并进行监督分类。结合土样分析结果,评价了焉耆盆地内土壤盐渍化程度。结果表明,盐渍土主要分布于开都河沿岸和博斯腾湖北岸地区,其中30%为轻度盐渍地,9.1%为中度盐渍地,5.5%为重度盐渍地。
2010年03期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25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6 ] - 陈春涛;刘佳佳;
通过对卫星海表面温度(SST)数据的处理,发现2006年6月在127.98°E,29.8°N附近有锋面涡产生,从产生到消散整个周期为7天,空间尺度最大达到200km。多年卫星观测及现场测量表明,该区域因是黑潮水与陆架水相互穿插区域,故是锋面涡的多发海域。本文利用多传感器卫星数据观测到锋面涡产生、移动、融合和消散的整个过程,并分析了锋面涡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风对本次锋面涡的产生有一定作用,同时也是锋面涡消失的原因之一。
2010年03期 105-10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下载次数:20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2 ] - 杨瑞奇;孙健;张勇;
应实时化测绘的需求,无人机航摄近年来发展迅猛,本文介绍了以无人机为平台的数字航摄系统的性能与特点,以及利用该系统进行航测作业的技术流程,并介绍了利用该系统实施的1∶2000航测试验实践,试验证明了该系统的可行性与适用性,且特别适合于小区域应急测绘数据的获取与更新。
2010年03期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7K] [下载次数:969 ] |[引用频次:97 ] |[阅读次数: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