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 基于LBP算子与多尺度分析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道路自动提取方法改进研究

    陈杰;杨敏华;臧卓;黄登山;

    提出一种基于LBP算子与多尺度分析手段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道路提取方法。首先使用邻域均值作为阈值进行二值化,以改进一般LBP算子;再根据局部方差与尺度间的关系,找到适合道路LBP纹理值的最佳尺度;最后利用区域生长和形状指数提取最佳尺度下的影像道路信息,并通过尺度收缩关联到原始影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取得较好效果。

    2010年02期 7-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6K]
    [下载次数:474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0 ]
  • 基于SSKM算法的遥感图像半监督聚类

    闫利;曹君;

    半监督聚类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新的聚类方法,具有良好的聚类性能,但是,它们绝大多数都需要有完整的先验信息,即对于所有的样本类别,都需要有至少一个标签数据。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不完整信息的遥感图像半监督聚类方法——SSKM聚类算法,算法利用部分样本类别的先验信息,辅助遥感图像聚类。实验表明,相比于传统的K均值聚类,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改善遥感图像的聚类效果。

    2010年02期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14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1 ]
  • 基于改进标记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分水岭分割方法

    尹高飞;肖鹏峰;冯学智;

    扩展最小变换是标记分水岭变换中常见的标记提取方法,但实验证明,基于该方法的图像分割结果在地物边缘处仍会存在破碎多边形。本文采用一种新的标记提取方法,首先利用高斯低通滤波器对梯度图像进行平滑,然后在梯度图像的低频成分中利用扩展最小变换提取标记,最后利用二值标记图像对原始梯度图像进行梯度重建,分水岭变换在重建后的梯度上进行。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地物边缘处的破碎多边形。

    2010年02期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7K]
    [下载次数:41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2 ]
  • 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遥感影像连续型朴素贝叶斯网络分类器

    陶建斌;舒宁;沈照庆;

    提出了一种新的嵌入高斯混合模型(GMM,Gaussian Mixture Model)遥感影像朴素贝叶斯网络模型GMM-NBC(GMMbased Na ve Bayesian Classifier)。针对连续型朴素贝叶斯网络分类器中假设地物服从单一高斯分布的缺点,该方法将地物在特征空间的分布用高斯混合模型来模拟,用改进EM算法自动获取高斯混合模型的参数;高斯混合模型整体作为一个子节点嵌入朴素贝叶斯网络中,将其输出作为节点(特征)的中间类后验概率,在朴素贝叶斯网络的框架下进行融合获得最终的类后验概率。对多光谱和高光谱数据的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传统贝叶斯分类器分类效果要好,且有较强的鲁棒性。

    2010年02期 22-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3K]
    [下载次数:508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46 ]
  • 一种基于区域生长与空间形状约束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道路提取方法

    叶勤;张小虎;王栋;

    从遥感图像上快速、高效地提取道路等地理信息一直是遥感数据处理的研究热点,由于高分辨率影像的特点,仅使用光谱信息或形态特征进行道路的提取都难以得到满意的结果。本文将区域生长与空间形状约束相结合进行道路提取:首先利用道路种子点处的光谱信息进行道路区域的生长,提取光谱信息一致的道路区域,在提取出的道路条状区域的基础上,根据道路具有的形状特点,利用形态学滤波、面积滤波等方法进行高分辨率图像上的道路边线信息的确定,得到精确的道路数据。文章对高分辨率航空遥感影像进行了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10年02期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466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0 ]

遥感应用

  • 基于模板搜索的高分辨率SAR图像机场提取方法

    杨浩;张红;王超;张波;张立平;

    针对高分辨率SAR图像机场提取问题,设计了以尺度变换、边缘检测、短线提取、短线连接、平行线提取和验证识别等流程的机场提取方案,并针对机场跑道特点在短线提取和短线连接两个关键步骤上提出了新的算法。直线提取利用了边缘线的结构特征,将边缘曲线看成三种线基元的组合,能从边缘图像中快速拟合出短直线。短线连接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板搜索的直线连接方法,将短直线连接问题转化为在模板参数空间里搜索峰值的问题。实验表明,本文方法简单快速可行。

    2010年02期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187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4 ]
  • 基于对象关系特征的高分辨率光学卫星影像水上桥梁目标识别方法

    周小成;汪小钦;骆剑承;沈占锋;吴波;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大中型桥梁进行识别定位,在民用上和军事上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提出了一套利用基元对象关系特征提取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中水上桥梁的技术方法。首先利用多尺度分割算法对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分割,利用水体指数或GLCM同质性纹理特征区分河水和陆地;其次,利用对象形状特征和相邻的关系特征提取桥梁潜在区;将河流片段和桥梁潜在区专题二值化,利用数学形态学算子实现河流水面的连续化;最后利用叠加分析的方法获得最终的桥梁目标。本方法充分利用了桥梁与河流相邻和相交的空间关系特征,利用QuickBird和IKONOS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实验,证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高精度的实现大中型水上桥梁的识别定位。

    2010年02期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1K]
    [下载次数:401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59 ]
  • 三颗高分辨率星载SAR的定位模型构建及其定位精度评价

    陈尔学;李增元;卢颖;田昕;

    随着TerraSAR-X,Cosmo-SkyMed和Radarsat-2这三颗高分辨率SAR卫星的成功发射,国内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通过商业渠道或通过参与SAR数据的应用示范项目免费获取到这三颗卫星的SAR数据。要很好地应用SAR数据必须首先解决其地理编码或几何校正问题,而该问题的核心是解决SAR定位模型的建立和解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实现SAR影像的地球椭球校正地理编码(Geocoding of Ellipsoid Correction,GEC)处理,增强地球椭球地理编码(Enhanced Elliposid Correction,EEC)和地形校正地理编码(Geocoding of Terrain Correc-tion,GTC)或正射校正。本文研究并实现了这三颗高分辨率SAR数据的定位模型构建方法,并对GEC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本文发展的定位模型构建方法是正确的,为实现这三颗高分辨率卫星SAR数据的EEC和GTC处理奠定了基础。

    2010年02期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下载次数:359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6 ]
  • 基于时间序列的MODIS遥感数据的辐射定标

    丁琨;王艳霞;张健;周汝良;

    针对基于统计量的辐射相对定标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提升分解的小波变换算法,以解决时间序列上的MODIS遥感图像的辐射定标问题。该方法使用不同年限获取的MODIS卫星影像分别进行提升小波分解,对低频信号进行灰度辐射定标后再与高频信号重构,通过提升小波逆变换得到结果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效果较好。

    2010年02期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下载次数:39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9 ]
  • 遥感卫星地面站业务运行管理系统模型和流程设计方法

    王瑞;李晓辉;朱家佳;李传荣;

    业务运行管理系统是遥感卫星地面系统业务运行的组织和管理中心,但是不同的遥感卫星地面系统因其业务和功能设置不同,其业务运行管理系统在设计上也千差万别。本文分析了业务运行管理系统的特点、国内各个遥感卫星地面应用系统业务运行与管理的共性与特性,设计了一种具有树状层次结构的适合多种遥感卫星地面系统业务运行管理的通用业务模型,并且引入了面向对象技术进行业务运行管理系统的流程设计。该业务模型和系统流程设计方法兼具通用性和可扩展性,既能够适应不同的遥感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的业务运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又能够通过灵活配置与扩展,在设计和实现中适应业务不同的需求和业务种类的变化。

    2010年02期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2K]
    [下载次数:518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36 ]
  • 基于IDL语言的太湖蓝藻水华遥感监测信息系统设计

    王甡;江南;胡斌;

    以MODIS L1B数据为数据源,采用IDL语言,运用系统配置与插件技术实现系统架构,设计中间件解决系统框架和IDLDrawWidget控件通信接口的衔接问题,设计模型对象管理器组织模型对象,设计IDL数据显示的组织结构实现图像显示及其与矢量数据的叠加显示,使用相对图像坐标系显示叠加的矢量数据,并运用影像匹配技术和仿射变换技术分别实现了MODIS L1B影像"双眼皮"消除及其几何校正,在此基础上运用蓝藻水华遥感监测模型,实现蓝藻水华空间分布信息自动化提取。

    2010年02期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下载次数:643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9 ]
  • 昆仑山口西8.1级大地震震后库赛湖地区多时相InSAR地表形变遥感探测

    张艳梅;程晓;

    利用2003年~2007年间14景欧空局ENVISAT ASAR卫星数据,结合SRTM DEM数据,采用多时相SAR协同配准方法进行二路干涉处理,对2001年11月昆仑山口西8.1级大地震宏观震中—库赛湖地区的地表形变场进行了多时相探测。结果表明:①多时相InSAR技术能够对位于高海拔山区的东昆仑断裂带库赛湖段的地表形变实施连续监测;②震后发震断裂带的调整活动经历了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2003年~2004年、2005年9月至2006年2月相对活跃,调整幅度较大,2004年11月至2005年9月间调整较小;③2006年~2007年发震断裂带地区活动逐渐减弱。

    2010年02期 69-7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下载次数:26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7 ]
  • IKONOS影像白泡云识别方法研究

    熊显名;常俊芳;滕惠忠;

    高空间分辨率IKONOS影像应用在海洋遥感时,白泡云的强反射特性严重影响了水体信息的提取。本文利用归一化处理后的IKONOS影像数据研究分析了白泡云与其背景地物的光谱特征。通过光谱一阶微分运算形成特定的数学参数使得地物的光谱特征参量化,提取白泡云光谱特征,研究开发了白泡云遥感识别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该识别方法准确度高,在识别水体中白泡云区域的基础上可有效处理海洋遥感水体信息提取过程中白泡云的干扰影响。

    2010年02期 73-7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2K]
    [下载次数:14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0 ]
  • 基于多尺度静态小波分解的改进型CFAR船只检测算法

    郭经;张红;王超;吴樊;

    SAR船只目标检测是实现海上安全监测的有效手段。由于在海杂波较为复杂的情况下,传统CFAR算法对于弱小船只检测效果不佳,本文提出了基于多尺度静态小波分解的改进型CFAR检测算法。首先通过实验选出最优小波基及最佳小波分解级数,再利用幂运算对经多尺度乘性增强的小波系数进行优化,以增强船只与海洋背景的对比度,从而运用简单的CFAR算法即可得到较好的检测效果。最后,以新型星载ALOS-PALSAR数据为例,通过与传统CFAR算法的对比实验,验证本文算法的有效性。实验表明,利用Sym2最优小波基的较强边缘检测能力以及小波多尺度乘性增强,双重强化了船只目标的边缘影像特征,并有效抑制了海杂波噪声,使得本文算法在提高检测率与降低虚警率两方面都优于传统CFAR算法,有利于高海杂波下弱小船只的检测。

    2010年02期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下载次数:20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0 ]
  • 机载三维激光成像系统点云数据滤波与地面点提取算法研究

    殷国伟;张汉德;范学玮;董广香;

    使用原始的las标准格式的雷达数据,首先根据激光的回波次数和反射强度信息进行滤波,经过初步滤波之后根据角度限制法则和窗口移动法进行地面点提取工作,使用Delphi编程语言实现了该算法,并使用不同的阈值对不同的数据进行了结果的对比。

    2010年02期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411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43 ]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加权VTCI和小麦产量分析

    孙月青;王鹏新;张树誉;颜胜安;

    针对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选取关中平原冬小麦时间序列的条件植被温度指数(VTCI)遥感干旱监测结果,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冬小麦不同生育期旱情对产量影响的权重系数,计算加权VTCI,并应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了加权VTCI指数与县域尺度单产统计数据间的相关关系。通过对关中地区5市2000年~2007年主要生育期的VTCI和单产分析,表明关中大部分地区加权VTCI和单产有着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同时验证了用VTCI监测关中的旱情是可行的。

    2010年02期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249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7 ]
  • 基于CART决策树与最大似然比法的植被分类方法研究

    张晓娟;杨英健;盖利亚;李亮;王宇;

    结合阿坝若尔盖县大骨节病典型病区植被分布特点,选用不同时相SPOT4及ETM遥感数据,提出了将较易实现的CART决策树算法与最大似然比分类法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植被分类的方法。决策树算法能很好地区分植被大类,分类精度达到96%,但是无法确定区分乔木亚类的阈值;最大似然比法整体分类精度不高,仅为84%,但是针对乔木亚类的分类精度能达到94%,将两种算法综合利用,最终总分类精度达到95.05%,Kappa系数达到0.9016。良好的分类结果不但为研究该区植被覆盖状况与发病率关系提供了很好的一手资料,并且分类算法较易实现,尤其对于新入门者较为实用和快捷。

    2010年02期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下载次数:1038 ] |[引用频次:73 ] |[阅读次数:25 ]
  • InSAR数据的配准技术研究

    殷硕文;邓孺孺;

    分别论述了干涉雷达复图像配准过程中常用的单视复影像配准、INSAR复数影像配准及传统的基于三次样条拟合的主从影像后向散射最大相关系数的精配准方法,对基于窗口匹配的三次样条拟合雷达影像的精配准方法进行了改进,并把该方法应用于ENVISAT-ASAR珠三角地区C/波段干涉数据处理,为南方复杂大气条件下影像配准,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2010年02期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1K]
    [下载次数:434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8 ]
  • 成都市地表温度对不透水面的响应研究

    彭文甫;张东辉;何政伟;杨存建;赵景峰;

    根据成都三环路内的Landsat 7/ETM+影像,利用单窗算法和不透水面与植被覆盖度在城市建成区呈负相关关系两种反演方法,通过空间建模建立反演模型,获取地表温度与不透水面信息。通过随机样点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等温线与等透水面线叠加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城市地表温度对不透水面的响应效果。结果表明:地表温度随距市中心区距离增大而降低,同时不透水能力也降低;成都市地表温度与不透水面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相关度为0.7253;等透水面线的空间分布对等温线具有显著的响应规律。研究成果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土地利用水平和加强科学规划等都具有参考价值。

    2010年02期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下载次数:53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57 ]
  • 吉林省西部区域蒸散时空变化分析

    王黎明;周云轩;王钦军;

    基于地表能量平衡理论,利用NOAA/AVHRR数据,采用SEBS模型,计算了研究区15年地表蒸散量,从年、季度和月等三个时间尺度对其进行时空变化分析。结果显示:(1)各年平均蒸散量相差较大,最大的是1988年,最小的是1996年;月平均蒸散量最大值出现在5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形成一单峰型曲线;第二季度平均蒸散量最大,第四季度最小,其分布曲线也为单峰型。(2)多年平均蒸散量的空间分布东半部明显大于西半部,最大的是扶余县,最小的是通榆县;各市县的月平均蒸散量分布仍为单峰型曲线,在5月达到最大值,12月最小,与全区的月平均蒸散量分布曲线一致;各市县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平均蒸散量相差不大,第二和第三季度相差较大,但总体分布趋势与全区一致,仍为单峰型曲线。以上结果表明:研究区区域蒸散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强烈的蒸散作用为研究区生态环境恶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2010年02期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4K]
    [下载次数:19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 ]

综述

  • 美国卫星科学数据处理存档系统S4PA综述

    王旻燕;何小明;臧海佳;邓莉;

    简单的、可扩展的、基于脚本的科学数据处理存档系统S4PA,是NASA Goddard地球科学数据和信息服务中心分布式数据存档中心GES DISC DAAC近年发展和使用的、进行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处理和存储管理的系统。本文全面介绍了S4PA的发展历程、建设原则、系统设计和技术特点。其核心思想是采用成熟技术对气象卫星数据处理和存储进行流程化设计,使资源有效利用率达到最优。S4PA的成功应用,证明了这是一种先进的、低成本的、稳定的、可扩展的数据处理和存档系统。本文有助于将国际先进的数据存档技术应用于我国海量数据的数据处理和存档、数据管理的实际工作中。

    2010年02期 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223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2 ]
  • 无人机遥感平台技术研究与应用

    王峰;吴云东;

    作为一种新型的遥感平台,UAS(无人飞行器系统)具有优于其它遥感平台的灵活性、实时性、移动性等特点,本文介绍了UAS的发展现状及其关键技术,提出了UAS遥感平台的分类方法,从技术、市场、法律制度、成本等多方面考察了UAS应用于民用遥感领域的可行性。理论和实践证明,UAS平台在遥感技术的发展中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成为主流的遥感平台之一。

    2010年02期 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1307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