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 基于贪婪算法的卫星区域观测方案制定

    吴昊;李子扬;胡坚;李传荣;

    针对卫星区域最优观测方案制定,将其抽象为集合覆盖问题和带附加条件的集合覆盖问题,在利用多星观测资源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基于贪婪算法的解决方法,在该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多次迭代求解来满足观测的实际需求。通过对该方法进行仿真实验,实验了不同条件下的求解情况,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

    2010年01期 5-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7K]
    [下载次数:19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 ]
  • 均值平移算法用于SAR影像斑点噪声抑制的评价

    于波;张杰;宋平舰;

    斑点噪声抑制是SAR影像应用中关键的预处理过程,对SAR影像的解译和自动处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均值平移算法引入到SAR影像噪声抑制中,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平滑噪声的同时,很好地保持图像的边缘,避免边界模糊现象的出现,处理结果在均匀区域的平滑度和细节区域的边缘保持指数等指标上均优于对比的其他几种噪声抑制算法,特别是边缘保持指数提高明显,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2010年01期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1K]
    [下载次数:1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L波段多角度微波植被指数研究

    陈亮;杜今阳;

    植被指数是卫星遥感领域中用来表征地表植被覆盖,生长状况的一个简单有效的度量参数。通常由于植被光谱受到植被本身、环境条件、大气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植被指数往往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时效性。微波遥感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工作能力,利用被动微波遥感观测数据建立植被指数,将能够弥补现有植被指数的局限性。2009年发射的土壤水分和海洋盐度(SMOS)卫星首次采用L波段多角度微波观测。通过双极化多角度微波辐射信号组合,可以最小化地表辐射的影响,从而发展了仅与植被参数有关的微波植被指数。这种方法为SMOS监测全球植被信息提供新的机会。

    2010年01期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326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6 ]

遥感应用

  • 基于TerraSolid与Inpho的LiDAR数据处理方法分析与研究

    刘沛;李英成;薛艳丽;丁晓波;

    介绍了机载激光扫描(Airborne Laser Scanning)/激光雷达(LiDAR)遥感信息获取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系统组成,主要对基于TerraSolid和Inpho的两种LiDAR数据处理原理、滤波实现方法以及作业流程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不同地形特征的实验数据对其精度、效率、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2010年01期 19-2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3K]
    [下载次数:885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6 ]
  • 杭州湾滨海湿地景观动态变化分析

    田博;遆超普;刘进超;姜小三;吴明;

    以杭州湾滨海湿地为研究区,基于3S技术与模型对湿地景观动态变化进行分析。首先对研究区卫星遥感影像进行湿地景观基础信息提取,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处理,提取了不同年份的湿地基础数据,同时基于GIS应用转移矩阵模型研究了不同时段各类景观的变化情况,最后对未来研究区的湿地景观的转化情况进行了驱动力分析。研究表明,5年来研究区岸线逐渐向海迁移,共增加湿地面积10308.05ha2,但人类生产活动对湿地的侵占也在增加。湿地减少的面积超过增加的面积,人为因素作用是影响湿地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通过此研究提供了湿地管理与保护的主要方向与科学依据。

    2010年01期 24-2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583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7 ]
  • 基于变化检测的滑坡灾害自动识别

    李松;李亦秋;安裕伦;

    在分析当前滑坡灾害信息识别方法的基础上,指出这些方法的适用性和不足之处,并针对这些不足之处,以滑坡的地学原理为依据,提出了以多时相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纹理分析的变化检测自动识别滑坡灾害信息的方法。最后,以地震前(2006-5-14)后(2008-6-3)的北川县城及附近区域的福卫2号多光谱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以结合比率变换和纹理分析的变化检测进行滑坡灾害信息识别试验。结果表明,结合纹理分析的变化检测方法能够突破影像光谱特征的局限,对于滑坡灾害信息识别具有显著的适用性。

    2010年01期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下载次数:1001 ] |[引用频次:63 ] |[阅读次数:71 ]
  • 模拟酸雨不同水平下杜英和山核桃的高光谱特点

    谢小赞;江洪;宋晓东;周国模;余树全;王彬;

    通过模拟酸雨大棚试验,测定了3个酸雨梯度下4个时期杜英和山核桃高光谱反射率以及对应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相对值),并利用反高斯模型拟合红边光谱曲线,构建红边位置λp及红边宽度等光谱特征参量。结果表明:在pH较低的酸雨处理下杜英的叶绿素含量有一定的升高,而山核桃则是呈现下降的趋势;在可见光区,杜英在pH5.6处理下的平均光谱反射率要高于pH2.5的处理;而山核桃在pH5.6处理下的平均光谱反射率普遍要低于pH2.5的处理;杜英红光区域叶绿素吸收最小反射率值R0在pH5.6的处理要低于pH2.5的处理,山核桃相反;杜英的λp值表明其反射率光谱曲线发生了"红移"现象,而山核桃则产生了"蓝移"。这表明或可建立叶片的光谱反射率同酸雨危害程度之间的定量或定性关系。

    2010年01期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下载次数:16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7 ]
  • 基于ArcSDE与WebGIS的卫星数据管理与检索系统研究与实现

    冯旭祥;李安;陈俊;

    针对遥感卫星数据的特点,研究了遥感卫星数据管理和检索的各项关键技术,然后提出了使用ArcSDE与Oracle对卫星数据进行管理,实现了卫星数据的空间化。在此基础上采用J2EE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WebGIS的卫星数据检索系统。

    2010年01期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2K]
    [下载次数:21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6 ]
  • 城市航空影像的阴影检测和阴影消除方法研究

    鲍海英;李艳;尹永宜;

    阴影是城市航空遥感影像的基本特征之一,阴影的存在影响地物边缘的提取、建筑物的识别和影像的配准等,因此,阴影检测和阴影消除在城市遥感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高分辨率城市航空影像的阴影检测和阴影消除方法,在阴影检测过程中,分别对影像RGB色彩空间中的G通道和HIS色彩空间中的亮度通道进行阈值选择检测出阴影区域,然后对这两种阴影检测结果进行与运算得到最终的阴影区域并标记出来。对所标记的阴影区域,根据Retinex理论选择合适的尺度对其进行增强处理,由于阴影区域的地物信息进行增强时阴影边界也有所增强,因此需要对阴影边界进行模糊化处理。试验表明,该方法能较好的检测出阴影区域,而且对阴影区域的地物恢复效果较好。

    2010年01期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下载次数:77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9 ]
  • ENVISAT-1 ASAR成像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吴业炜;张洪群;韩家玮;唐梦辉;

    针对ENVISAT-1卫星,研究了ASAR数据成像关键算法,给出一种提高系统多普勒估计稳定性的渐进策略。文章详细论述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并给出了成像系统的实际处理结果。

    2010年01期 50-5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8K]
    [下载次数:17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 ]
  • 利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提取水稻种植面积

    汤传勇;卢远;

    结合广西水稻面积的遥感解译工作,应用SPOT4遥感数据和遥感处理软件ENVI,利用面向对象的遥感分类的方法提取早稻种植面积。分类结果表明,利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有效解决逐像素分类结果的"椒盐"效应,获得比传统的像素级分类方法更高的分类精度,为广西水稻种植面积的自动提取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2010年01期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0K]
    [下载次数:795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16 ]
  • 利用中巴-2号卫星CCD估测土壤全氮的研究

    刘世峰;潘剑君;杨志强;胡若婧;刘莎;

    遥感监测土壤对于及时快速掌握农田肥力状况,合理施肥意义重大。NDVI在监测地表植被覆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水田植被覆盖种类单一,其他影响因素少,这使得通过NDVI监测水稻长势,间接监测土壤肥力状况变得可行。本文就是利用中巴-2号卫星的CCD的植被指数对南京溧水县水田的土壤质量进行监测,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0.741,相对误差为0.1663。结论发现利用中巴卫星的植被指数对研究区的的水田氮素的监测是可行的,并在此基础上做了研究区的氮素等级分布图,实现了遥感监测溧水水田土壤全氮的估测。

    2010年01期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K]
    [下载次数:23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8 ]
  • 用FY-3A MERSI进行青岛海域浒苔监测

    孙凌;郭茂华;李三妹;赵文静;

    在2008奥运会举办前期(2008年6月25日~7月15日),基于NDVI植被指数方法对青岛及其临近海域发生的超大规模浒苔灾害,利用FY-3A MERSI 250m数据进行了监测跟踪与分析,结果显示:监测初期,浒苔在大范围海域广泛分布(面积约为527.68km2),特别是奥帆赛区附近有大密集度浒苔聚集;监测末期,奥帆赛区和其他近岸水域基本没有发现浒苔,表明近岸浒苔得到有效控制。卫星数据回溯表明,此次浒苔灾害最早于5月初在黄海中部少量出现,5月底在黄海中部形成大面积覆盖,受风力和海流影响,逐步向青岛飘移并堆积。浒苔极强的环境适应力和繁殖力,以及由于海温升高和近海"春季环流"形成的适宜条件,是浒苔大面积发生的重要原因;南方强降雨可能造成了广泛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等海域的浒苔的异地漂移,成为如此大规模浒苔的来源之一。

    2010年01期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0K]
    [下载次数:457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11 ]
  • 基于像素比值的面向对象分类后遥感变化检测方法

    唐朴谦;杨建宇;张超;朱德海;苏伟;

    结合基于像素的变化检测和面向对象分类后变化检测方法的各自特点,提出首先由改进后小窗口像素均值比值法确定一个发生变化的最小范围,然后在这个确定的最小范围的基础上进行面向对象分类后比较,最终确定分类图斑类型信息变化的方法。通过对北京房山区2002年、2006年两期SPOT5影像进行实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本方法大大降低了传统变化检测方法因对未发生变化区域分类产生的误差传递的影响,从而提高了检测结果的精度。

    2010年01期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1117 ] |[引用频次:66 ] |[阅读次数:22 ]
  • ASTER Level 1A数据产品文件解析及应用

    李柏鹏;燕琴;关鸿亮;

    深入解析了ASTER数据的结构,研究如何正确读取数据中卫星的位置、速度、时间、姿态角、姿态变化率等与影像定位有关的数据,并研究了这些数据的变化规律。根据ASTER数据的特点,给出了该数据在辐射校正及影像定位方面的应用方法,使得影像能更好的在这些方面得到应用。

    2010年01期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下载次数:24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 ]
  • 基于遥感和电磁感应的盐渍土识别分级——以河南封丘为例

    李晓明;杨劲松;吴亚坤;

    以河南封丘TM影像及田间电磁感应调查为基础研究盐渍土的识别分级。通过分析遥感影像的光谱特征,得出几大地类的光谱亮度值和光谱指数差异;同时,利用电磁感应调查结果解译出土壤电导率作为辅助信息,用以辅助盐渍土的提取和分级,最后建立地类识别及盐渍土分级的标准进行决策树分类。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运用遥感和电磁感应技术,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取水体、城镇等非农用地,而且能够比较准确的识别农用地中的盐渍化土壤,尤其是中轻程度的盐渍化土壤,这对于有效评价该地区土壤盐渍化现状及指导农业生产具有积极意义。

    2010年01期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下载次数:311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4 ]
  • 基于改进混合像元方法的MODIS影像水体提取研究

    刘晨洲;施建成;高帅;陈亮;

    基于MODIS的反射率数据,利用改进的线性混合像元分解方法提取水体,并结合MODIS温度产品和SRTM的DEM数据校正阴影对提取结果的影响。通过和利用ETM+影像的水体提取结果对比分析得出:该方法结果较好的体现出河流和湖泊的细节特点,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阴影影响,面积提取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

    2010年01期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下载次数:703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13 ]
  • 基于POS数据的OMIS影像几何校正

    王伟;童小华;谢锋;舒嵘;

    介绍了基于POS数据对OMIS影像做几何校正的原理和方法,不同于传统使用地面控制点对影像的纠正,该方法不需要地面控制点,这显著地提高了航空摄影后处理的工作效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处理流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利用POS数据计算影像外方位元素和建立共线方程对OMIS影像做几何校正。实验证明,该方法对摆扫型成像方式的几何畸变校正是可行的,校正结果满足使用要求。

    2010年01期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3K]
    [下载次数:521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8 ]
  • 特征权重优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模糊分类研究

    张卉;张超;赵冬玲;

    在针对SPOT5等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面向对象模糊分类过程中,一般对影像对象的特征赋予相同的权重。为了体现不同特征对分类作用的差异,本文在分类时根据特征的重要与否,对参与分类的特征赋予不同的权重,提高重要的、区分度好的特征的权重,降低次要特征的权重。以北京市昌平区的SPOT5影像为例,利用多特征模糊分类和经过权重优化的多特征模糊分类进行分类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经过特征权重优化的分类与权重相同的分类结果相比,分类总精度由原来的86.3%提高到了92.6%,Kappa系数由原来的0.8096提高到了0.8947。结果表明,经过权重优化的多特征模糊分类有助于提高模糊分类法的分类精度和适用性。

    2010年01期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317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6 ]

国内新闻

GIS技术

  • 空间数据库双向按需同步方案的研究与实现

    张坤;刘士彬;彭海龙;

    提出了一种解决非连通网络环境下空间数据库按需同步问题的方案。该方案基于XML作为数据交换标准,使用触发器监控数据变更来进行增量收集,基于Oracle XSU、ArcEngine下Geodatabase开发实现了空间化数据的按需选择同步收集和变更应用服务程序。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本方案通过配置可灵活实现对两个空间数据库中的空间化数据、基本属性数据,及与空间数据库关联的栅格影像进行粒度可控的双向同步复制。结合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HY-1B卫星遥感数据地面存档与分发系统的需求,开发实现了空间数据按需同步迁移子系统,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2010年01期 101-104+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9K]
    [下载次数:13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 ]

综述

  • 农业干旱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杨绍锷;闫娜娜;吴炳方;

    农业干旱给社会经济及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关于农业旱情监测的研究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准确、及时进行旱情监测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采用遥感方法监测农业旱情的研究进展,包括土壤湿度、作物形态、作物生理等农业旱情指标的遥感反演,指出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思路。

    2010年01期 10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1770 ] |[引用频次:83 ] |[阅读次数:14 ]
  • 遥感考古研究综述

    邓飚;郭华东;

    遥感考古是以遥感数据为基础资料而进行的研究工作,目前它主要用于考古遗迹的分布调查和预测、地上地下古遗迹的存在性及分布格局探测、古遗迹的空间制图、古遗迹及所在环境的虚拟复原。遥感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探明地上和地下古遗址的分布信息,在现代考古中发挥着十分明显的作用,已逐渐成为考古勘察特别是大型遗址前期勘察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程序。遥感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考古学的新目标、新需要不断出现,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田野考古研究的工作已经取得长足进展。本文回顾了遥感考古的历史,并重点介绍了当前国际上遥感考古研究的最新发展。

    2010年01期 112-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下载次数:1752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7 ]

企业新闻

知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