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 基于改进分水岭变换的遥感图像分割方法

    栗敏光;邓喀中;赵银娣;

    为了克服分水岭变换过分割的缺陷,进而应用于复杂遥感图像的分割,本文对传统分水岭变换方法进行了改进。具体地,利用形态滤波技术对原始图像实施平滑,利用形态标记方法对梯度图像实施重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水岭变换。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分水岭变换方法对遥感图像的分割效果良好,并且具有多尺度的特点,能够适应遥感分类与信息提取的需求。

    2009年06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下载次数:315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4 ]
  • 利用向量相似性进行基于像斑的土地利用变化检测

    李雪;舒宁;王琰;

    提出了利用GIS辅助数据与遥感影像套合获取像斑进行变化检测的完整方法。将变化检测问题转化为一个基于像斑特征相似性度量的两类划分问题——变化与未变化。构造了向量相似度的衡量指标,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找到划分阈值,并与相关系数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向量相似度指标更适合本文方法用于变化检测。

    2009年06期 9-1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2K]
    [下载次数:364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46 ]

遥感应用

  • 采用商业卫星构建虚拟星座

    仇大海;白朝军;许军强;

    提出了虚拟星座的概念,从商业卫星资源优势、卫星参数差异和传感器特征差异3个方面分析了构建虚拟星座的可行性。以LANDSAT-7卫星和SPOT5卫星为试验对象,验证了构建虚拟星座的可操作性。

    2009年06期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12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5 ]
  • 基于GIS和RS的长清区南部山区水土流失研究

    刘波;王培法;佘江峰;宋拥军;

    长清区南部山区是济南市地表水来源地和地下水补给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水源地水土流失的监测和治理,有利于保证济南市的用水安全。本文利用RUSLE模型,应用GIS和RS技术,对长清区南部山区进行了水土流失研究。研究发现本区水土流失程度较轻,水土流失严重区集中在山区;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水土流失程度不同,荒草地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最后根据本区存在的4种治理模式提出了不同的治理建议。

    2009年06期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267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9 ]
  • 机载LiDAR系统在大比例尺地形成图中的应用

    李峰;郑雄伟;王和平;

    机载LiDAR系统是IMU/DGPS、激光测距、数码相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集成体,可以利用快速获取的高精度激光三维数据直接生成DEM和数字正射影像。本文基于激光点云数据、DEM、数字正射影像就LiDAR在1∶2000地形图成图方面在工程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结果证明机载LiDAR系统可用于大比例尺成图。

    2009年06期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389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3 ]
  • 基于DSM影像的建筑物边缘直线特征提取

    尹永宜;李艳;鲍海英;

    吸取了Hough变换的"投票"方法,提出一种直线提取的方法,并对DSM影像进行了实验。由于两个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固定一个点,与另一个边缘点共同可以得到一条直线的倾角,通过对倾角进行"投票",可以得到符合条件的直线以及线段的两个端点。以已确定的一条直线的终点为起点,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到达最后一个点。整个计算过程都是对两个已知坐标的点进行计算,计算简单,计算量较Hough变换明显减少,且精度较高。

    2009年06期 27-2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21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8 ]
  • 基于遥感反演河套平原区域蒸发蒸腾量研究

    张薇;蔺文静;王贵玲;

    采用SEBS模型,结合地面站点观测的温度、湿度、风速、日照时数等气象数据,利用MODIS/TERRA卫星遥感影像,反演河套平原2006年日蒸散发量,对河套平原蒸散发量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彭曼公式计算的理论蒸散发量的年内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对河套平原实际蒸散发量进行时间尺度推演,对河套平原区域蒸散发量的时间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

    2009年06期 30-3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下载次数:496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25 ]
  • CBERS-2B星HR与CCD影像融合方法研究

    尤淑撑;刘顺喜;

    CBERS-02B星可同时获取高、中、低三种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能力,极大地拓展了其应用领域与潜力。由于CBERS-02B星HR全色影像和多光谱CCD影像数据的空间分辨率相差太大,融合后影像地物边界出现明显虚假晕边现象,直接影响地物识别和制图效果。论文在分析融合影像质量影响因子的基础上,根据02B星数据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影像融合策略,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融合影像质量和改善地物识别能力。

    2009年06期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12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 ]
  • 基于结构上下文分类后小面元的后续处理方法

    卢小平;邓安健;卢遥;葛晓天;王玉鹏;

    遥感影像在分割、分类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合理的小面元,需要进行后续处理剔除。针对当前小面元剔除方法适应性的不足,本文引入结构上下文的处理方法,对复杂小面元进行识别、整理,并基于VC++平台编写了相应的程序,对出现的不合理的小面元进行了剔除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09年06期 38-4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7 ]
  • 微波穿透指数MVI与光学植被指数NDVI的关系探讨

    吕京国;张小咏;蒋玲梅;张立新;

    利用AMSR-E和MODIS数据,探讨了微波穿透指数MVI与光学植被指数NDVI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463。利用两者关系建立回归方程,并且利用MVI数据模拟生成NDVI图像。与真实NDVI图像相比,模拟NDVI图像的精度达到0.626。综合各种因素,这一模拟结果比较令人满意。

    2009年06期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K]
    [下载次数:273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6 ]
  • 深圳市景观格局空间梯度分异的研究

    王昱之;杜世宏;石培基;

    选择深圳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006年的遥感影像,研究了深圳市景观空间格局的梯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景观多样性指数沿梯度区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在城区内其值较低,在城乡结合区域因类型斑块交错分布其值较高;在城区景观斑块密度与边缘密度较小,景观异质性较低。越靠近城乡结合处景观异质程度越大。从景观平均形状指数和景观平均分维数的变化,可看出人为活动的干扰由市中心向郊区发展是呈增强的趋势。以上分析表明景观格局的空间分布与受人为干扰程度有重要的联系。

    2009年06期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K]
    [下载次数:274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3 ]
  • 利用PARASOL数据反演陆地气溶胶光学厚度

    王中挺;陈良富;李莘莘;

    研究了利用PARASOL多角度偏振数据反演我国陆地气溶胶,假设单次散射在扣除大气分子和地表的偏振辐亮度后,根据气溶胶光学性质查找表,采用最佳匹配的方法,选择最适合的气溶胶模式,得到气溶胶光学厚度。并用AERONET的北京站和香河站的地基观测数据对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多角度偏振方法反演陆地气溶胶精度稳定,受季节和地表类型的影响很小,但精度较低还需作进一步的改进。

    2009年06期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下载次数:484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31 ]
  • 近7年来渤海海区冬季表层海水叶绿素浓度的遥感反演及其变化分析

    于堃;陆殿梅;熊黑钢;

    应用改进的大气校正方法对渤海海区的MODIS数据进行校正,并应用校正结果反演了自2000年至2006年各个年份12月份渤海表层水体的叶绿素浓度,同时选取4个近岸同期监测点的实测值对反演结果进行验证,通过对比反演值与实测值,发现除3号点位外,其余3个点位的相对误差值均较小于10%,证明了反演结果较为准确。将反演出的渤海表层海水叶绿素浓度按照0~1mg/m3、1~2mg/m3、2~3mg/m3、大于3mg/m3进行分类,并对分类后各个类别的面积转移矩阵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3年~2004年以及2004年~2005年为研究区叶绿素浓度降低时段,但前两个时段的降低幅度要大于后两个时段。2001年~2002年以及2005年~2006年为研究区叶绿素浓度上升时段,这两个时段的上升幅度都很大。研究时段内低浓度(0~2mg/m3)类别的面积波动中呈下降趋势,而高浓度(大于2mg/m3)类别面积呈上升趋势。尽管叶绿素浓度下降时段数量要多于上升时段,但是由于其下降幅度小于上升幅度,因此全时段内研究区表层海水的叶绿素浓度趋于上升。

    2009年06期 5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3K]
    [下载次数:436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43 ]
  • 基于EML与SML实现遥感影像融合质量评价及应用研究

    薛东剑;何政伟;仇文侠;张东辉;

    对遥感影像融合图像的质量评价是遥感应用领域的一个难点,由于涉及到不同的数据源和研究区域,其研究也相对复杂,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这给精化遥感影像质量描述、提高遥感影像应用水平带来了限制。在对遥感影像融合质量评价方法深入探讨的基础上,运用ERDAS IMAGINE遥感图像处理软件提供的EML和SML二次开发语言和空间建模客户化工具,实现了基于ERDAS界面的融合质量评价模块和IHS融合试验模块的扩展,使系统高度集成。此评价模块的开发能够全面、客观、快捷、方便地进行图像融合的质量评价,为遥感影像提高清晰度、可靠性和解译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009年06期 65-69+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6K]
    [下载次数:255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57 ]
  • 利用ETM数据进行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的方法研究——以柴北缘地区为例

    王亚红;王永;王辉;尹卫军;

    在柴北缘地区利用ETM数据进行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方法研究主要基于三个方面:①研究区蚀变信息及背景干扰地物信息的光谱特征;②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的最佳变量集组合;③图像增强处理方法和流程。在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图像掩膜→最佳变量组合→波段比值→主成分分析→阈值分割→多元数据综合分析及异常筛选"的方法和流程提取了柴北缘成矿带的矿化蚀变异常信息,为该区综合成矿预测提供了可靠依据。

    2009年06期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6K]
    [下载次数:296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2 ]
  • 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在第二次土地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刘伟东;徐健;张海霞;

    介绍了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的原理和过程,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陕西省第二次土地调查的生产试验中。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分类精度,尤其在对有林地、水田等地物类别进行识别与分类方面,效果较优。分类成果能有效辅助内、外业影像解译,提高影像调绘效率,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中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2009年06期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下载次数:194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33 ]

国内新闻

GIS技术

  • 空间信息网格中异步Web计算服务设计与实现

    张小溪;刘定生;李国庆;

    目前空间信息网格平台上的计算处理功能通常是以Web服务形式对外发布的,而较长时间的处理任务通常会导致Web服务超时,同时现有的处理服务大都基于各自制定的私有协议,相互之间难以实现互操作。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在充分分析OGC的Web处理服务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基于OGC标准的异步Web处理服务框架。基于该框架实现的处理算法,可以避免因为计算时间过长而失去响应的问题,同时该框架也具有很好的扩展性,算法提供者可以很容易的将自己的算法集成到已有的服务中。同时该服务框架遵循WPS标准,可以与其他遵循WPS标准的处理服务实现互操作与资源共享。

    2009年06期 79-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139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1 ]
  • ROAM算法的改进与实现

    潘颖;马劲松;左天惠;

    地形模型简化和多分辨率表示是当前地形可视化研究的热点领域,国内外已有大量相关研究。实时优化自适应网格算法以其简单性和可扩展性在三维地形可视化领域中被广泛使用。本文在ROAM算法的基础上,对其实现方法进行了局部的改进。利用隐式二叉树数据结构代替了二叉树的链表存储结构,并且借鉴了McNally提出的分裂算法,对该算法做出了3点修改,然后提出了强制合并算法取代传统的合并算法,最后引入地形分块策略对大规模地形进行实时渲染,取得了很好的显示效果。

    2009年06期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6K]
    [下载次数:11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 ]

综述

  • 星载微波散射计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张毅;蒋兴伟;林明森;张有广;解学通;

    介绍了美国宇航局(NASA)和欧空局(ESA)星载微波散射计传感器的类别、特点以及发展历程,详细描述了星载散射计海面风矢量在大洋环流、海洋大气交互作用、中短期极端天气状况预报等领域的应用以及散射计分辨率增强数据在极地海冰制图、监测、分类、陆地植被参数反演等方面的应用,展望星载散射计研究在全天候、全天时、高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等提高观测能力方向的发展趋势,最后简述国内星载散射计神州4号(SZ-4)散射计(CN/SCAT)和海洋卫星2号(HY-2)散射计的特点及研究现状。

    2009年06期 8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913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39 ]
  •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分割方法研究综述

    刘建华;毛政元;

    遥感影像分割是指把一幅影像划分为互不重叠的一组区域的过程,它要求得到的每个区域的内部具有某种一致性或相似性,而任意两个相邻的区域则不具有此种相似性。遥感影像分割是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数据挖掘与应用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对于影像目标信息自动化提取与智能识别尤为重要,在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处理工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常见的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分割方法与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各种分割方法的应用范围、优缺点及目前存在的改进措施。建立了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分割方法的分类体系,最后指出了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分割方法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2009年06期 97-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下载次数:2397 ] |[引用频次:150 ] |[阅读次数:84 ]

企业新闻

国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