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 面向遥感影像纹理提取的Gabor滤波器组参数解算研究

    王培法;冯学智;肖鹏峰;赵书河;

    基于Gabor滤波器的纹理特征提取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影像纹理提取方法,由于遥感影像上地物纹理的多样性,通常用多方向和多频道的Gabor滤波器组来提取遥感影像上的纹理特征。本文分析了Gabor滤波器的图形特征,以普遍使用的Gabor滤波器组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滤波器组参数间的解算关系,研究结果可为滤波器组的实现和设计提供参考。

    2008年06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398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6 ]
  • 基于边缘检测的SAR图像快速滤波

    万雨君;孙祥一;杨夏;

    对SAR图像的滤波方法进行了研究,在研究SAR图像经典滤波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在边缘保持、滤波效果及滤波速度上综合效果最佳的滤波方法。首先使用一种边缘检测算子检测边缘方向,然后在边缘区沿边缘方向进行滤波,在非边缘区域使用统计局域方差系数方法滤波,最后以实验证明了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2008年06期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下载次数:15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3 ]
  • 一种构建多光谱全色波段与小波变换相结合的遥感影像融合方法

    刘林;田庆久;

    对于多光谱和全色波段遥感影像融合而言,影像间光谱响应范围的差异是造成融合结果光谱畸变的重要原因。方法通过对遥感影像成像过程中的参数进行合理地近似,将多光谱影像有机地结合为光谱响应范围与全色波段接近的、低分辨率的"多光谱全色波段"。利用特定的小波融合法则,将全色波段中适量的空间信息融入到"多光谱全色波段"中,并根据构建"多光谱全色波段"时各多光谱影像所占的权重,将融入的空间信息逐像元地分解到各个多光谱波段,从而较好地削弱了融合影像间光谱响应范围的差异所造成的光谱畸变。通过对IKONOS遥感影像进行融合实验,验证了本文方法较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的性能。

    2008年06期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下载次数:24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4 ]
  • 基于改进Harris算法的航空影像自动配准算法

    王志强;程红;孙文邦;张铁男;

    图像配准是图像融合、变化检测和图像镶嵌等的核心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改进的Harris角点检测的自动配准算法,利用水平、垂直方向的梯度检验,提高了整个算法的运算速度,增加了自适应阈值的确定算法,提高了整个算法的鲁棒性,实现了航空影像间的自动配准。实验表明,该方法配准精度高,速度快,能够有效地对航空影像实现自动配准。

    2008年06期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336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27 ]

遥感应用

  • 基于TM影像的太湖夏季悬浮物和叶绿素a浓度反演

    李云亮;张运林;

    利用2006年8月1日陆地卫星TM数据与7月29日~8月1日的同步湖面采样数据,分析了典型站点反射率光谱特征,建立悬浮物和叶绿素a的反演模型。结果表明悬浮物的变化主要影响TM第2和第4波段,叶绿素a则主要影响TM第3、第4波段。TM4波段与悬浮物具有较高的相关度,利用TM4波段、3×3像元窗口能较好反演出悬浮物浓度。植被指数NDVI((TM4-TM3)/(TM4+TM3))与叶绿素a浓度有较高的相关度,基于5×5像元窗口的植被指数NDVI能很好的反演出太湖叶绿素a浓度,但不能很好地区分出水华和水草。2006年夏季,太湖悬浮物的分布特点为河口区、梅梁湾、西北近岸区最高,其次是湖心区,东太湖、胥口湾和南面的湖州附近湖区浓度最低。叶绿素a分布情况为最高的点出现在梅梁湾口、竺山湾西北部沿岸区以及西太湖近岸区;湖的大部分边缘区即与陆地交接处,叶绿素a的浓度也偏高;南面的湖州附近以及西山岛北面部分湖区叶绿素a浓度最低。而东太湖、胥口湾附近叶绿素a偏高则主要是由该水域沉水植被的发育造成的。

    2008年06期 23-2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下载次数:899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28 ]
  • FY-3号气象卫星的热红外数据同化方法研究

    谢惠慧;姜小光;尹球;唐伯惠;

    针对FY-3传感器:扫描辐射计、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和红外分光计的热红外通道,根据辐射传输理论以及地表温度反演信息的一致性,利用大气辐射传输模拟软件MODTRAN4进行数据模拟和数据同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这三个传感器热红外数据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对于扫描辐射计、红外分光计分别向中分辨率成像仪的数据同化模型,当改变观测角,模型回归系数之和总是约为1.0;扫描辐射计和红外分光计的误差分别为0.4K和0.15K(300K时)。

    2008年06期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39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8 ]
  • FLAASH模型输入参数对校正结果的影响

    杨校军;陈雨时;张晔;

    大气订正模型反演精度的高低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依赖于模型输入参数的正确性,然而对于大气辐射校正模型来说,其输入参数是成像时刻的大气状况,显而易见这是无法精确获知的。正是这种模型对输入参数的强依赖特性限制了订正模型在工程上的普遍应用。本文利用部分AVIRIS航空遥感图像为例,对FLAASH模型在使用不同气溶胶模式、不同大气模式、不同能见度初始值设定和是否考虑邻近像元影响等输入条件情况下分别进行了大气订正实验,并与参考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由于采用了尽可能利用图像本身信息的订正思路,使得FLAASH模型对部分输入参数的敏感性并不体现出强依赖,且其邻近效应处理环节大大提高了订正效果,适于工程应用。

    2008年06期 33-3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0K]
    [下载次数:892 ] |[引用频次:77 ] |[阅读次数:57 ]
  • 利用高光谱植被指数估算棉花干物质积累的模型研究

    马勤建;王登伟;黄春燕;袁杰;陈燕;赵鹏举;

    利用高光谱仪,对新疆棉花(2个品种4种配制方式)生物量和高光谱数据进行分析,经过多元统计分析与光谱微分处理,建立了基于比值植被指数(RVI)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5种函数形式的棉花干物质积累估测模型,相关系数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a=1%,n=16)。基于RVI与NDVI构建的估测模型,后者比前者有更高的估测精度,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双曲线函数的模型可以产生较高的估测精度;一阶微分光谱数据与棉花干物质积累量的逐步回归相关分析表明,相关系数的最高值发生在756nm(r=-0.6749**,n=16),由756nm波段处的微分数值建立的回归模型,估测精度较高,具有实际应用的潜力。

    2008年06期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256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50 ]
  • 基于通用遥感数据处理系统的日志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乔晓琳;刘定生;李景山;

    随着计算机应用系统的飞速发展,应用环境、实现流程和组成模块日趋复杂,记录应用软件运行状态的日志功能越发重要。在分析了国际上主要日志系统功能的基础上,针对我们在开发大型遥感数据预处理系统过程中遇到的系统调试、过程追踪、状态记录等问题以及遥感数据处理的特点,提出并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日志解决方案。该方案基于国际上通用的日志软件Log4J的系统架构,针对GHIPS系统特点,进行了必要的功能封装、数据库扩展等改进,设计了较为完整的适合GHIPS开发与运行要求的日志子系统。实验表明,该日志系统能够实现GHIPS所需的记录与追踪功能,同时可方便地实现日志的搜索、整理、报表生成等特殊要求。

    2008年06期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6K]
    [下载次数:12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3 ]
  • CBERS-02B卫星CCD数据质量评价与植被分类应用潜力

    周雨霁;田庆久;张雪红;

    针对CBERS-02BCCD影像,结合图像客观质量评价方法、目视解译、自动解译等方法,以广西三娘湾一带为研究区,对影像的植被识别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与TM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CCD1、2、3波段辐射精度稍偏低,第4波段表现出较好的性能,19.5m的空间分辨率比TM能更好地显示出地物的几何纹理特征。RGB假彩色合成图像的地物目视解译效果较好。通过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和决策树分类等常规方法对地物分类及对典型植被识别效果表明,CBERS-02BCCD遥感影像能较好地区分出红树林、桉树林、松树林和灌丛/农田等典型植被类型。

    2008年06期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6K]
    [下载次数:468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29 ]
  • 三维激光HDS3000扫描仪点位精度分析与研究

    谢瑞;胡敏捷;程效军;张京男;周适;

    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对三维激光扫描仪的点位精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扫描距离误差随距离的增加而增大,角度、反射面和环境因素不是点位中误差的主要来源,点位中误差主要由仪器本身引起。

    2008年06期 54-5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58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83 ]
  • GPS/PDA技术在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遆超普;姜小三;刘进超;颜晓元;

    利用GPS/PDA技术进行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可以提高调查效率和精度,本研究采用该技术结合地形图与遥感图像,对江苏省句容水库小流域土地利用数据库进行更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快捷便利,数据结果可靠,出错率低,完全适用于1∶1万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具有巨大的推广价值与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8年06期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22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5 ]
  • 面向对象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信息提取——以耕地提取为例

    李敏;崔世勇;李成名;印洁;李云岭;

    随着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广泛应用,面向对象的高分辨率影像信息提取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文着重讨论面向对象的高分辨率遥感信息提取的关键技术,探索了面向对象的影像分析软件eCognition在耕地信息提取方面的最优参数选择,并且从IKONOS影像中提取的耕地信息与传统分类方法的提取结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

    2008年06期 64-6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2575 ] |[引用频次:143 ] |[阅读次数:49 ]
  • 低幅度构造CARTOSAT-1卫星遥感勘探应用探索——以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天然气勘探为例

    王世洪;翟光明;张友焱;叶勇;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湖泊、湖沼、盐碱发育,受地质构造条件控制,仅发育低幅度构造。对于低幅度构造目标的勘探,近年来地震勘探效果不佳。本文利用卫星遥感技术,通过对已知气田遥感特征、成藏条件和分布规律的对比分析,认为三湖地区已知气田或含气构造的浅表构造特征与地下低幅度构造的分布具有良好的对应性或继承性。由此,探索和研究了利用印度CARTOSAT-1卫星信息,提取和解译识别正地形,结合相关油气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发现低幅度勘探目标的方法,可推广应用于地势平坦、地震勘探效果不佳的类似地区。

    2008年06期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18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5 ]
  • 基于面向对象方法的莫莫格生态环境变化遥感分析研究

    申晋利;于五一;齐小平;张一民;

    运用遥感技术结合GPS精确定位技术,利用1989年和2002年两期遥感数据对生态敏感区域——莫莫格保护区东部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土地利用类型遥感信息提取、GPS野外验证,总结了本区域环境变化的主要特点,并对其影响原因做了初步分析。同时为了提高遥感信息提取精度,探讨了基于多特征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的具体应用。研究表明,面向对象的遥感分类方法应用于环境变化分析有较大的潜力。

    2008年06期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下载次数:202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49 ]
  • 基于畸变改正的重叠图像多判据拼接算法研究

    苏俊英;

    提出一种基于相机畸变模型改正的重叠图像拼接算法,提出了图像畸变改正处理模型,设计了一种稳健快速确定图像重叠部分的窄矩形特征匹配模板特征匹配算法,通过计算窄矩形特征匹配模板区域像素相似性和几何特征一致性实现重叠图像精确、平滑的无缝拼接。该算法无需任何控制,适用于道路景观图制作中大批量图像拼接工程。

    2008年06期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9K]
    [下载次数:12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3 ]

国际新闻

GIS技术

  • GIS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天山公路地质灾害评价与决策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尹江涛;杨斌;何政伟;汪宙峰;杨洋;张俊峰;袁明;

    从GIS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天山公路地质灾害评价与决策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入手,分析探讨了利用ArcEngine和C#集成方法制作三维可视化界面的关键技术,同时研究了运用ArcEngine集成技术在地质灾害属性查询、地形剖面图分析等一系列过程。分析研究了将二维数据转换为三维数据的技术流程,为实现三维可视化分析和构建三维虚拟现实系统提供了解决方案。研究表明,GIS三维可视化技术与公路地质灾害评价决策结合在一起,能更直观、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公路沿线地质灾害情况,为正确的决策支持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

    2008年06期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647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28 ]
  • 基于Portal的空间信息门户的构建技术研究及实现

    李学东;廖通逵;刘纯波;

    从我国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现状与迫切需求出发,提出构建空间信息门户,以解决分布式网络环境下对异构空间信息的共享管理问题。探讨了Portal技术、Ajax技术在构建空间信息门户中的应用,最后以"数字合肥"的USDI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实践,证明了该技术的可行性。

    2008年06期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111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3 ]
  • 时空数据模型分类及特点分析

    李晖;肖鹏峰;佘江峰;

    时空数据模型(Spatio-temporal Data Model)是TGIS(Temporal GIS即时态GIS)的核心,决定了TGIS系统操作的灵活性,影响和制约TGIS的研究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时空数据模型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着重分析了几种典型的时空数据模型,并从模型的时空表达和设计方法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分类,指出各个模型的优缺点,同时结合当前时空数据模型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建模机理、模型对象角度及模型功能方面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2008年06期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496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28 ]

综述

  • 中国资源卫星现状与应用趋势概述

    武佳丽;余涛;顾行发;武尚君;楼立志;王剑庚;

    世界遥感卫星的发展历史只有三十多年,但在这短短的三十多年中,遥感卫星技术的进步幅度之大,速度之快出乎人们意料,而未来的发展更为令人瞩目。本文对我国遥感卫星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卫星指标、载荷指标、产品应用等方面介绍了中国资源卫星的现状,还介绍了国际合作情况。通过这些对比和分析,发现遥感卫星的发展趋势主要是朝着小型化、商业化的高分辨率方向发展。

    2008年06期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325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79 ]

国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