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中山;燕琴;余洁;闫培洁;白俊武;
为了提高多光谱遥感影像的分类精度,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训练的人工神经网络的多光谱遥感影像的分类方法。该方法先建立一个针对多光谱遥感影像的神经网络分类模型,然后引入粒子群算法对神经网络进行网络权值与阈值的优化,再利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对多光谱遥感影像进行分类。该方法不仅利用了人工神经网络在解决多光谱遥感影像混合光谱的优势,而且克服了BP神经网络在训练时候收敛速度过慢、振荡的缺点。实验结果证明:基于粒子群训练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能够比较好地提高多光谱遥感影像的分类精度。
2008年05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413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4 ] - 陈军;丰佳佳;温珍河;方洁琼;
由于缺乏对不均一像元尺度效应的理解,在实际反演中往往忽略了尺度误差。本文通过论证悬浮泥沙遥感反演尺度误差的存在性,推导出不均一像元应用尺度误差纠正公式,并通过模拟计算指出不均一像元尺度误差的危害性。
2008年05期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19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7 ] - 蒋毓新;张少华;
分析了接收机固定的双基SAR系统的回波信号模型,结合单基SAR的CS成像算法思想,推导和提出了接收机固定的双基SAR系统的CS成像算法。该算法可以很好的解决包络徙动及其空变问题,且不需要插值,运算量小,与波数域算法相比,效率更高,而且相位保持性好。最后用该算法对仿真的点目标双基回波进行成像处理,得到了点目标的聚焦图像,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2008年05期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136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0 ] - 窦建方;陈鹰;
某些对光学图像有很好效果的边缘检测算子,对于SAR图像来说,由于其固有的斑点噪声的强烈影响,效果不佳。为了从SAR图像上提取线特征,利用局部线特征检测线基元,为此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图像统计信息的局部线特征检测方法,然后使用数学形态学去除内部空隙并细化得到道路段,将道路段进行相位编组,进而自动提取出道路。
2008年05期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下载次数:13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9 ] - 姚谦;郭子祺;袁泉;柳彩霞;
学习矢量量化(LVQ2)神经网络算法对初值非常敏感,影响遥感图像分类的精度。遗传算法具有很强的全局搜索能力和鲁棒性,能够优化LVQ2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向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算法对初值的敏感性。本文采用遗传算法选取LVQ2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并以江苏省扬州地区遥感图像分类为例,通过与标准LVQ神经网络、最大似然法进行比较,结果证明,利用遗传算法的LVQ2神经网络在分类精度上有了一定的提高。
2008年05期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4K] [下载次数:452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44 ] - 董晶晶;牛铮;
植物的含氮量和叶绿素含量指示了植被的健康状况。本文利用野外采集的叶片样本获取叶片的光谱反射率及叶绿素和全氮的含量,分析和利用高光谱数据反演叶片叶绿素及全氮含量的可行性及精度。鉴于高光谱数据存在冗余这一特性,本次试验采取了偏最小二乘法来对光谱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进行叶绿素和氮素含量的估算。同时,本文也比较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氮素含量在不同单位表达形式下,偏最小二乘法对其的估算精度。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叶片反射率估测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及全氮含量具有很好的结果,精度全都达到85%以上,具有应用价值。
2008年05期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648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54 ] - 沈照庆;舒宁;龚衍;陶建斌;
F-ISODATA是一种有效的遥感图像非监督聚类算法。但是,最优迭代次数很难设定;一般遥感图像的数据量大,若迭代误差限取极小值,分类也很难实现。本文以某次迭代中"合并"和"分裂"都为零为求最优分类数的迭代条件,而不是预先设定迭代次数;取最大和最小隶属度取代每一个隶属度为比对特征值,提高了分类速度和精度;利用等效转换研究隶属度矩阵的迭代误差变化规律,得出变化速度趋于稳定时为求解最优隶属度矩阵的智能迭代控制,减少人为事先干预。最后,进行实验分析,结果显示整个改进的算法提高了分类的智能化,整体效果较好。
2008年05期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678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20 ]
- 薛跃明;郭华东;王长林;范景辉;
本文利用时序Envisat单视复数据(SLC),分别采用"2轨法"和"3轨法"雷达差分干涉测量,对河北邯郸峰峰煤矿地区地表沉降检测试验,检测矿区内地表沉降发生的位置及范围,结合实验分析了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在地表形变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用前景。
2008年05期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453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43 ] - 陈涛;李平湘;张良培;刘亚岚;
利用"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以密云水库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像元二分法,进行地面植被覆盖度估算研究,并对估算结果进行实地检验和分析,其估算值与实际值之间的相关性较高(86%)。结果表明,利用"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进行植被覆盖度估算及监测应用是可行的。
2008年05期 38-4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283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7 ] - 熊勤学;吴涛;
通过2001和2005正常年份NDVI指数时序特征与稻飞虱危害最严重的2006年NDVI指数时序特征的分析比较表明:中稻灌浆期至成熟期的NDVI指数2006年明显低于正常年份,而且这一时期其波谱表现出典型的受病虫害影响后的波谱特征,说明NDVI时序变化能反映中稻稻飞虱危害程度,最后利用此特性将稻飞虱危害程度进行了分类,结果与地面调查相符合,为今后稻飞虱危害程度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与手段。
2008年05期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125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5 ] - 于浩;张晓萍;杨勤科;崔健;李锐;
介绍了DTCWT(双树复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与传统小波变换相比,DTCWT具有良好的平移不变性和方向选择性,能够提高小波分解和重构的精度,更好地保持边缘、纹理等细节。在传统小波图像融合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种基于DTCWT的遥感图像融合算法:基于IHS变换和DTCWT融合法、模值加权融合法和模值局部方差融合法。对"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进行融合实验,结果表明,三种融合算法不仅有效地增强了融合图像的空间细节表现能力,而且很好地保留了多光谱图像的光谱信息。
2008年05期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256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0 ] - 蔺文静;董华;陈立;王贵玲;
蒸发蒸腾是区域水资源循环中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区域水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蒸发蒸腾计算模型多以"点"上的观测为基础,对潜在蒸发量进行评价,难以在大面积区域上推广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遥感技术的发展,以及其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地面信息的特性,为区域蒸发蒸腾量的遥感反演提供了可能。陆面能量平衡方法(SEBAL)模型是一种基于遥感影像的区域地表通量的估算模型,能够对区域蒸发蒸腾进行精确估算。本文在SEBAL模型的基础上,以河北平原为例,采取中分辨率成像光谱辐射仪(MO-DIS)影像产品,根据研究区下垫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参数估算,进行了区域实际蒸发蒸腾量计算及模型精确度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的地面覆盖,对河北平原区域蒸发蒸腾分布进行了分析。
2008年05期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598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1 ] - 毕凯;李英成;薛艳丽;丁晓波;宁欢;
分析了ERDAS的LPS模块制作DOM的方法及其存在的缺点,介绍了一种结合ERDAS LPS与Ter-raSolid软件,快速处理超轻型飞机低空数码遥感系统获取的数码航摄影像,制作DOM的技术流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此方法在超轻型飞机低空数码大比例尺航空正射影像图制作中的适应性。
2008年05期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648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5 ] - 崔甜;刘士彬;刘建波;彭海龙;
介绍了一个卫星遥感数据自动存档系统,包含产品数据自动获取、元数据提取、产品数据归档、元数据编目入库以及过程监视五个子模块。本系统采用以数据库为Server端,各个子模块为Client端的C/S结构。各子模块相互独立、松散耦合,通过灵活使用配置文件,实现系统分布式管理,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过程监视子模块提供了可视化的界面对存档过程进行实时监视。本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海洋一号卫星遥感数据存档过程中,同时对于同类卫星数据也有很好的适用性。
2008年05期 60-6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12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 ] - 张海珍;马泽忠;周志跃;刘智华;
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为主要技术支撑,利用多时相的高光谱分辨率MODIS数据,对成都市2003年水稻进行了估产研究。在利用研究区最佳时相遥感影像提取水稻种植面积的基础上,以多时相的高光谱分辨率遥感数据建立水稻单产模型,并计算出成都市2003年的水稻总产量。研究表明,成都市各行政区当年水稻总产量估算结果的误差为17.45%;利用多时相MODIS数据对农作物进行遥感估产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同时通过该研究也为西南地区大范围的农作物遥感估产在方法上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2008年05期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下载次数:829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13 ] - 牛婷;李霞;
对塔里木河下游输水区植被分布主要区域2000、2002年ETM、2004、2006年ASTER影像景观特征值、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输水后,研究区(193726hm2)天然植被面积迅速扩大并呈连片趋势,沙地斑块数量增加但面积减少、聚集度明显减小;除了沙地外其他各地类斑块密度、数量减少,平均斑块面积扩大,各景观类型呈聚集趋势,景观分布趋于连片。转移矩阵计算表明,2000~2006年输水区4275hm2疏林地转化为有林地;4573hm2中、低覆盖度灌草地转化为高覆盖度灌草地;18729hm2低覆盖度灌草地转化为中覆盖度灌草地;2230hm2沙地转化为灌草地,输水后研究区植被面积增加了7345hm2。生态输水有效地遏制了沙漠化扩展。
2008年05期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16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 ]
- 李学东;廖通逵;刘纯波;
针对目前空间信息在线发布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介绍了Ajax技术的基本概念、特点,通过利用Ajax和SOA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一种空间信息的在线发布架构,探讨了该架构下的传输协议、服务器、客户端的具体设计。该方法能够显著降低服务器与客户端的通信开销,克服空间信息的异构性,提高地图的加载速度。本文最后介绍一个具体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2008年05期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 ] - 朱伟;王东华;周晓光;
分辨率是DEM的基本属性,它贯穿于DEM数据处理的每一个过程。利用合适的分辨率既可真实的反映地面特征,又可避免造成数据的冗余。本文尝试从信息论的角度出发,引入信息熵的概念来度量不同分辨率的DEM包含的地形信息量,得到地形信息熵随分辨率的变化曲线图。典型山地地区实验表明,利用1∶5万等高线插值生成DEM,当分辨率为20m时,DEM的地形信息熵基本趋于稳定,这说明DEM所包含的地形信息量基本达到饱和,由此,可认为此地区1∶5万DEM最佳分辨率为20m。
2008年05期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407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12 ] - 曹庆先;武红敢;孙铁环;苏淼;
分析了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原因及GIS技术在其信息管理方面的应用原理和需求。在此基础上,以Arc-View为平台,根据林业有害生物信息管理的实际工作流程,设计开发了"基于GIS的天津市林业有害生物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有较高实用性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对系统的结构、功能、实现方法以及应用等进行了重点介绍。
2008年05期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0K] [下载次数:224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