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忠林;杨桄;李德军;张勇;
多小波技术把十分重要的光滑性、对称性、正交性、有限支撑等完美地结合起来,弥补了单小波的不足,为信号处理领域开辟了新纪元,尤其在提高军方侦察航空图像的判读效率、减少误判率方面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航空图像研究了基于多小波的图像去噪技术,通过分析小波的各种去噪原理和讨论阈值取值的门限问题,利用Matlab快速分解算法,基于CL多小波对加噪声的航空图像进行多小波分解和去噪,并对去噪后的图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实验结果证明多小波去除小噪声图像时,不增加图像跳边缘,不会导致振荡效应,有较好去噪效果。
2008年03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6K] [下载次数:16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王芳;张立新;李丽英;
J.M.Stile于1996年提出了草类植被的一阶离散相干散射模型,模型虽然从双站散射的角度出发,但是Stile仅对模型的后向散射形式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本文的研究重点是该模型的双站散射形式,首先经过公式推导得到了双站散射模型的具体表达式,然后通过能量守恒定律发展了基于该草类植被散射模型的辐射模型,最后模拟了小麦的双站散射系数和亮度温度,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
2008年03期 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下载次数:21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9 ] - 郑超蕙;刘雪华;何炜琪;陈吉宁;赵永超;周冠华;
近年来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水质指标的遥感估测精度。同时人们在通过目标的反射辐射推断目标的状态时发现,辐射中还存在另外一种丰富的潜在信息亟待研究与利用,这就是偏振光遥感信息。本文以条件稳定、可控的室内光谱实验为基础,配置铜绿微囊藻、氯化铵、硝酸钾、磷酸氢二钾和苯甲酸五个单一物质3个浓度梯度的溶液,象征性地代表叶绿素a、氨氮、硝氮、溶磷、COD五项常用水质指标,并测量获得它们的光谱偏振信息,以图形分析为主要手段,从常规光谱信息分析和偏振特征分析等方法分析各指标在350~1000nm范围内的光谱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遥感光谱中,仅有纯藻溶液和氯化铵溶液有显著响应,并可能实现其浓度反演。在偏振特征分析时发现,纯藻和氯化铵溶液的偏振振幅与空白样有明显差异,可以提高指标识别精度,磷酸氢二钾溶液也有部分特征体现,而对于硝酸钾和苯钾酸两种溶液则没有显著效果。对偏振信息的探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部分指标的识别精度。
2008年03期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0K] [下载次数:643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90 ] - 吕文涛;陈映鹰;张绍明;
基于小波分析理论和支撑向量机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字图像降噪滤波算法。文章首先讨论了支撑向量机用于图像降噪的可行性,并通过一维信号支撑向量机降噪实验论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基于小波分析理论和支撑向量机核函数理论,导出了小波核函数,并构造了小波支撑向量机。在仿真实验中,将图像看作二维函数并利用小波支撑向量机对其进行逼近,从而实现了图像噪声去除。与常规图像降噪方法和高斯支撑向量机方法相比,文中方法所得的降噪结果具有更高的信噪比。
2008年03期 23-2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下载次数:16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0 ] - 王占宏;杜道生;
本文以信息论为基础,利用马尔可夫信源原理,确定合理的影像相关范围,研究提出遥感影像信息量的计算模型,并进行了量化探讨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影像灰度相关性的影像信息量计算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影像的实际情况。
2008年03期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下载次数:326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45 ] - 徐良;蒋博文;杨燕;李佳;
近年来,从航空机载激光雷达(ALS)获取的点云数据中自动提取数字地形模型(DTM)仍然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已有不少滤波算法可以去除地表物体和异常噪声点并做到自动提取DTM,然而,当测区范围内很少点具有同种形态或同种几何特征时,要分离出裸露地表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在有密集植被覆盖的山坡上,代表地表的激光点经常被认为是地表以下的噪声。为了在这些区域提取地形表面,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算法。首先,把点云通过扫描线分割法分成很多剖面,在每一个剖面,一维的滤波程序利用小波理论在检测高频间断点上的优势来检测地面点;随后把各个方向上剖面结合起来后,就产生了一个代表DTM的内插网格数据。把此方法应用到2003年的实验数据中进行处理,结果显示当检测的两个样地都是被大部分植被覆盖的坡面时,可以有效地去掉坡面上的地表物体(例如植被和建筑物),使山体平滑,更加接近真实的地形表面。
2008年03期 32-3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10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5 ]
- 王海鹏;金亚秋;大内和夫;
本文基于船舶检测的子视图交叉相关法,提出一种SAR图像检测小型移动船舶的方法,突破了原算法仅适用于检测大型或静止目标的限制。SAR图像数据由ALOS-PALSAR采集,海面实况已知数据包括ALOS经过时的海面船只数量、航速及航向等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方法优于恒虚警率CFAR与原有的子视图相关法,同时也讨论了用ALOS-PALSAR图像检测船舶时,其尺寸大小对识别船舶的限制。
2008年03期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13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 ] - 刘传胜;张万昌;雍斌;陈坰烽;
结合遥感与GIS技术,首先利用标准空隙度曲线分析了和田绿洲景观及其"之"字形绿洲样带在多个尺度上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然后验证了空隙度指数和小波变换在提取绿洲景观特征尺度上的一致性与互补性。研究结果表明:空隙度指数通过对景观空间格局的详细采样,完成景观异质性分析及特征尺度探测,把生态过程与景观格局有机地联系起来;而墨西哥帽小波分析方法则具有将空间格局与不同研究尺度联系起来的特性。上述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非常接近,空隙度指数法可以在多个尺度上对景观空间异质性特征进行量测,小波分析则将景观生态格局与不同尺度上的具体空间位置有机地联系起来,两者的结合在绿洲景观研究中可以优势互补,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对和田绿洲景观格局分析表明,小波变换与空隙度指数相结合可以更细致地量化绿洲景观异质性、更有效地描述景观结构的特征尺度。
2008年03期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0K] [下载次数:527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27 ] - 庞新华;潘耀忠;朱文泉;顾晓鹤;杨伟;
基于SVR(Synthetic Variable Ratio,合成变量比)融合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SSVR(Simplified Synthetic Variable Ratio,简易合成变量比)融合方法。SSVR的核心是融合采用Radiance(辐射亮度)而不是DN值,低分辨率多光谱模拟的全色波段能量用高分辨率全色波段的能量替代。以Landsat 7 ETM+数据为例,采用PCA(主成分分析)、Multiplicative(乘积方法)、Brovey Transform(比值方法)I、SVR、SSVR 5种方法进行遥感影像融合,对比结果表明SSVR融合方法在提高原始多光谱影像分辨率的基础上,很好地保持了多光谱信息,该方法简单易行,提高了遥感数据的可利用性。
2008年03期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5K] [下载次数:19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李菊芳;贺仁杰;姚锋;
一般卫星对地观测任务规划主要是指对卫星有效载荷的优化使用,关注数据的采集,有时候也考虑数据下传。本文则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从用户提出需求到取得观测数据产品的全周期任务规划概念,其中数据的采集只是整个规划周期中的一个环节,任务规划还需另外考虑与用户满意程度密切相关的地面数据处理和分发等支持活动的规划调度,在此基础上初步探索了实现全周期任务规划的要素和相关技术方法。
2008年03期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20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1 ] - 岳庆兴;邱振戈;张春玲;贾永红;
首先利用SPOT5卫星的辅助数据如卫星的瞬时位置、姿态及CCD的观测方向等计算地面坐标系中一定间隔的CCD像元的观测方向,通过求观测方向与地球椭球面的交点建立一定密度的地面虚拟控制点格网。然后以这些虚拟控制点为基础数据,用最小二乘法解算表示虚拟控制点物方与像方坐标对应关系的有理函数模型,进行基于有理函数模型的立体影像同名像点的前方交会。与实际量测地面点坐标进行对比,发现有明显的定位系统误差。根据系统误差分布特点提出了在像方和物方进行系统误差改正的简单实用的方案,用SPOT5的HRG和HRS数据做了相关实验,证明通过在物方或像方改正系统误差,可以达到较高的定位精度。
2008年03期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23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3 ] - 朱君;唐伯惠;
地表短波净辐射是辐射能量的重要收入部分,对研究地表辐射平衡、地气能量交换以及各种天气气候的形成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目前国际上利用卫星数据计算地表短波净辐射大多采用空间分辨率较低的宽通道反照率数据(如ERBE卫星数据,空间分辨率为35km),这难以满足局部尺度的能量平衡和蒸散等研究的需要。本文利用空间分辨率达1km的窄通道多光谱MODIS卫星数据,通过相关处理计算,无需气象数据和地面测量数据的参与,就获得了中国的地表短波净辐射通量分布图。经与禹城地区地面实测数据对比可知,晴空时均方根误差小于20 W/m2,有云时均方根误差小于35 W/m2,表明本文使用的地表短波净辐射反演方法适合中国范围地表短波净辐射的计算。
2008年03期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786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28 ] - 韩家玮;张洪群;唐梦辉;曾昭宪;
移动窗显示是卫星接收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时接收过程中的移动窗显示,接收人员不仅可以快速、直观地了解当前数据接收质量,而且能够及时发现用户感兴趣的一些信息点。OpenGL技术移植性好,处理效率高,本文基于OpenGL技术提出了一种通用遥感卫星移动窗显示技术,并以SPOT-4卫星为例介绍了移动窗处理过程。
2008年03期 67-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11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4 ] - 王俊松;杨逢乐;贺彬;赵磊;
不透水率作为一个重要的城市生态指数常出现于城市水文、城市水质面源污染以及城市植被制图等研究中。基于QuickBird影像在我国城市中心城区尺度上提取不透水率,将主成分分析的PC2、PC3和RVI进行假彩色合成,增强绿地、裸地、阴影下绿地等透水信息与背景信息的反差,利用传统的监督分类得到了高精度(89.6%)的绿地、裸地等城市透水地表信息。该方法对阴影下绿地信息的提取效果明显,用户精度达到84.78%,很大程度上消除了阴影对解译精度的影响。
2008年03期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668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27 ] - 文学虎;鲁小丫;倪文辉;
本文介绍了利用高分辨率P5卫星立体影像进行1∶1万基础地理信息3D数据更新的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并对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精度分析,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快速更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008年03期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11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7 ] - 张秀英;杨敏华;刘常娟;王振兴;
以常德市石门县第二次土地调查为例,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技术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分割和自动分类,将分类结果导入GIS环境下,进行拓扑构建和属性编辑,实现图形数据、属性数据的关联,完成土地调查数据建库。
2008年03期 50+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842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26 ] - 王涛;詹华明;高光辰;段焕春;张宝华;
为了利用PS InSAR观测技术监测蓟县境内的滑坡,我们在天津蓟县的五名山滑坡上安装了3个角反射器(Corner Reflector)。探讨了InSAR技术在滑坡监测中应用的潜力和局限性,综述了PS InSAR技术处理步骤并分析了PS InSAR观测技术监测滑坡的流程及特点。
2008年03期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下载次数:659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31 ] - 杨进生;李巨芬;王宇;杨英健;张晓娟;
利用卫星影像对大同盆地环境地质条件进行了较详细的解译,在此基础上,对盆地中高砷、高氟水的形成作了初步分析,分析认为,高砷、高氟水的形成与所处的地貌、构造、岩性等环境地质条件密切相关。盆地周边太古界变质岩、中生代煤系地层均为富含砷、氟元素的岩系,构成了砷、氟富集的原生物源,构造断陷盆地及富含有机质的湖积相堆积层,为砷、氟富集提供了相对封闭、半封闭的地球化学环境;盆地中部地形平坦,堆积物颗粒细小,地下水径流滞缓,高砷、高氟含量的土壤和岩石介质,以及当地干旱、半干旱的气候条件,构成了高砷、高氟元素富集的水文地质环境。
2008年03期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下载次数:25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