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寄语

理论研究

  • 基于DInSAR技术获取形变位移三分量的新方法

    查显杰;傅容珊;刘斌;戴志阳;邵志刚;韩立波;

    提出从三个不同视线向的SAR差分干涉图中提取地表形变位移三分量的新方法。为了检验该方法的可行性,选取三组不同卫星轨道数据模拟了两种理想地表形变模型的差分干涉图,并采用最小二乘法解缠差分相位场,从解缠干涉图中获得视线向形变位移量,然后利用矢量分解方法将视线向形变位移量解算成形变位移三分量,最后对形变位移三分量的反演结果进行了误差分析。误差均不超过15%,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2008年01期 5-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4K]
    [下载次数:234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7 ]
  • 遥感图像分形特征提取与分割

    郑桂香;蔺启忠;

    分形理论由B.B.Mandelbrot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创立,现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几乎所有领域。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双毯法(Double Blanket Method)提取出图像的分形特征并用于图像分割,进一步证实了分形在此领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首先,通过比较局部分形维数偏移全局分形维数的标准差来确定适合该方法的最优滑动窗口。其次,考虑到单尺度分维特征的局限性,提取出多尺度的特征值并建立分形维数谱。然后,以模拟图像为例,分析图像中各区域的分维谱,选择适当尺度的分形特征,利用最大似然法对图像进行分割。最后,将分形理论应用于遥感图像中,与传统的基于灰度值特征的图像分割方法相比,加入图像的空间分形纹理特征后分割精度明显提高。研究结果表明:分维值的大小和变化趋势可以表示不同地物的空间复杂度,结合地物的光谱以及灰度信息能有效地识别目标地物。

    2008年01期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6K]
    [下载次数:919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2 ]
  • RSM组合方法用于高光谱遥感数据的分类研究

    王圆圆;陈云浩;李京;

    RSM(Random Subspace Method)是一种新型的组合方法,利用随机挑选的特征子集生成每个基模型(Base Model),因此对于高维数据,RSM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将RSM方法应用于高光谱数据分类中,验证了RSM方法的有效性,并采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选择部分基模型构成组合来进一步提高分类精度。本文的工作为进一步在高光谱领域开展组合算法研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2008年01期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27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0 ]
  • 森林覆盖区山地遥感地形校正的方法研究

    杨燕;田庆久;

    基于山地遥感地形校正方法中的STS朗伯体模型和SCS模型,结合TM影像,提出了一种新的森林地形校正方法。该方法引入一个植被覆盖率参数用来估计亚像元中的各成分对辐亮度的影响,同时考虑了像元与像元之间的邻边效应影响。通过与其他现有的一些模型进行实地验证与检验,说明该方法能在一定的程度上解决不同覆盖程度的森林地形校正问题。

    2008年01期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下载次数:48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26 ]
  • 遥感图像K-Means并行算法研究

    蒋利顺;刘定生;

    K-Means算法是对遥感图像在没有先验知识情况下进行无监督分类的重要算法之一,在遥感影像的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对K-Means算法复杂,处理过程中计算时间长的缺点,人们试图寻求快速的并行处理方式。在这种并行化的探索过程中,由于K-Means算法独特的流程结构,使其并行化处理方式难以顺利进行。本文在分析K-Means算法特点的基础上,对其并行化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针对K-Means算法并行化在处理速度和分类精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块逼近的算法并行模型,可兼顾并行效率和分类精度之间的综合要求,实现某种精度可控的并行处理。最后,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并提出了迭代算法并行化的有效途径。

    2008年01期 28-3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548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26 ]
  • 光学遥感的山地像元反射率反演模型研究

    程伟;田庆久;王黎明;

    基于辐射传输理论,结合Minnaert BRDF地形校正,以消除地形起伏对像元方向反射率的影响,进而发展了一种山地像元反射率精确反演模型。以密云水库地区为例,结合ETM遥感影像对该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该模型反演的山地像元反射率精确稳定,显著消除了地形的影响。

    2008年01期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7K]
    [下载次数:359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4 ]

国内新闻

遥感应用

  • ALOS PALSAR影像地球椭球地理编码方法

    陈尔学;李增元;

    ALOS PALSAR已经在轨运行1年多,由于其L-波段多极化观测能力,特别适合森林资源调查及生态环境相关遥感应用。然而,如何进行PALSAR数据的地理编码处理是实际应用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基于距离-多普勒(RD)模型发展了PALSAR Level-1.1影像产品的地球椭球地理编码校正(GEC)方法,重点论述了从PALSAR CEOS格式元数据记录中提取距离向方程、RD方程参数的具体方法。以一景已经经过几何精校正的Landsat ETM+影像为参考,获取了10个控制点,定量评价了本文所发展的GEC方法的有效性。评价结果表明:东西向均方根误差为32.529m,南北向均方根误差为32.527m,误差约是ETM+影像像元大小(28.5m)的1.14倍。本文针对PALSAR Level-1.1提出的GEC方法是进一步发展PALSAR其他数据产品的GEC和地形校正地理编码(GTC)方法的基础,对于PALSAR数据的定量化应用及其地理编码处理软件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08年01期 38-4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K]
    [下载次数:529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23 ]
  • 用风云二号C星进行热点监测的快速算法

    杨晓峰;郑有飞;温兴平;张育萍;

    用卫星影像资料监测热点已经有较长的历史。静止卫星由于影像采集时间间隔短,能显著提高热点监测的及时性,但由于其星下点分辨率低,影像覆盖范围广,监测热点较为困难。文中提出了一种利用风云二号C星影像资料进行热点监测的快速算法,首先对影像资料进行辐射定标并生成中红外与长红外通道的差值影像图,而后将中红外影像图与差值影像图分割为20×20像元的小块,分别计算各小块的最大值、平均值及标准差,认为两幅影像相对应的像元块内最大值均大于平均值3倍标准差即认为该块内可能含有热点;然后结合地表真实分布情况对含有热点的小块进行综合识别处理;最后将含有热点的局部影像进行几何校正投影输出。通过实例资料进行检验,认为这种方法计算简单、快速,可极大提高热点监测的准确性与时效性。

    2008年01期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134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3 ]
  • 应用MODIS监测太湖水体叶绿素a浓度季节变化研究

    王世新;焦云清;周艺;祝令亚;阎福礼;

    以太湖作为实验区,利用波段比值、差值和组合算法讨论了非成像及成像高光谱数据和叶绿素浓度相关性差异和敏感波段分布,在此基础上将不同时段的MODIS影像,不同空间分辨率的波段反射率与叶绿素a浓度实测值进行相关分析,通过回归拟合建立并验证了不同季节的叶绿素a浓度遥感监测模型,并应用模型计算出太湖水体叶绿素a浓度的分布情况,对太湖水质变化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MODIS影像在太湖的水质动态变化监测中是可用的。

    2008年01期 4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4K]
    [下载次数:66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4 ]
  • 利用多时相ASTER数据研究城市植被覆盖

    周纪;陈云浩;李京;翁齐浩;

    植被是城市环境的基本组分之一,其覆盖状况对城市气候、地表能量通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进而影响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以北京市西城、东城、宣武和崇文四个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利用2004年四个季节的AS-TER影像,分析了城市实际植被覆盖度的季节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线性光谱混合模型估算城市植被覆盖度能够达到较高精度。北京中心城区城市植被覆盖景观在夏季破碎且复杂多样,春秋季节次之,冬季最为单一。本研究为有效评估城市植被覆盖状况并分析其季节分布格局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2008年01期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K]
    [下载次数:38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1 ]
  • 基于CHRIS/PROBA数据和地面实测光谱的三峡库区水体叶绿素a浓度反演研究

    董广香;刘正军;张继贤;盖利亚;

    使用欧空局2001年发射的小卫星PROBA所获取的CHRIS数据,结合卫星过境时的准实时地面试验数据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半经验模型用于反演三峡库区的叶绿素a。反演的最大误差为33%,最小误差8%,平均误差22%,均在预计的范围内。考虑到实验数据与卫星过境具有6-7天的时延,可基本认为反演结果与实测值符合,并反映了叶绿素a的全局分布,反演精度满足实用要求。

    2008年01期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333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1 ]
  • 基于MODIS数据的渭河流域土壤水分反演

    仝兆远;张万昌;

    利用MODIS产品数据MOD11 A1、MOD13 A2和MOD15 A2获取地表温度(TS)、昼夜温差(TSD)、表观热惯量(AT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植被指数(EVI)、叶面积指数(LAI),构建渭河流域2006年8月1日、8月6日的TS-NDVI、TS-EVI、TS-LAI、TSD-NDVI、TSD-EVI、TSD-LAI、ATI-NDVI、ATI-EVI、ATI-LAI特征空间,根据TS-NDVI、TS-EVI、TS-LAI、TSD-NDVI、TSD-EVI、TSD-LAI、AI-NDVI、ATI-EVI、ATI-LAI特征空间建立了温度归一化植被指数型干旱指数(TNDI)、温度增强植被指数型干旱指数(TEDI)、温度叶面积指数型干旱指数(TLDI)、温差归一化植被指数型干旱指数(DTNDI)、温差增强植被指数型干旱指数(DTEDI)、温差叶面积指数型干旱指数(DTLDI)、表观热惯量归一化植被指数型干旱指数(ANDI)、表观热惯量增强植被指数型干旱指数(AEDI)、表观热惯量叶面积指数型干旱指数(ALDI),并以这些干旱指数作为土壤水分监测指标,反演了渭河流域2006年8月1日、8月6日的土壤水分。利用TDR实测10cm土壤水分进行相关分析表明:TEDI、TNDI、TLDI在高植被覆盖的地区、低植被覆盖的地区进行土壤水分反演和干旱监测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中TEDI效果最好;DTNDI、DTEDI、DTLDI、ANDI、AEDI、ALDI比较适合在低植被覆盖的地区进行土壤水分反演和干旱监测,但在高植被覆盖的地区效果较差,不适合进行土壤水分反演和干旱监测。

    2008年01期 6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下载次数:926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8 ]
  • 北京一号小卫星几何纠正方法与试验

    彭泽;刘定生;

    针对北京一号卫星传感器成像技术特点,在相应的共线方程成像模型基础上,设计了详细的几何纠正流程。该流程包含外方位元素求解和影像重采样两个步骤。在外方位元素求解方面,提出了一种求解外方位元素初始值的计算方法;在影像重采样方面,本文提出了一种求解影像行的迭代方法。最后用本文提出的几何纠正流程对一幅北京一号小卫星影像进行纠正实验,并与传统的多项式纠正进行了精度比较分析,得出本文方法比多项式纠正精度高而且可以消除由于高程引起的投影差。

    2008年01期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264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3 ]
  • 基于FLAASH的多光谱影像大气校正应用研究

    郝建亭;杨武年;李玉霞;郝建园;

    受大气吸收与散射影响,遥感器得到的测量值与目标物的真实值间存在误差,给反演地表反射率/反照率和地表温度等关键参数带来较大误差,影响了图像分析的精度。选择ASTER多光谱数据,利用FLAASH模块进行大气辐射校正和反射率反演。对校正前后的反射辐射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利用校正前后的NDVI反演植被盖度。研究表明,大气校正后图像计算的植被盖度显著提高。

    2008年01期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2224 ] |[引用频次:221 ] |[阅读次数:50 ]
  • 东营市土地资源遥感综合评价

    崔洪霞;赵磊;

    通过遥感技术对山东省东营市的土地资源类型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划分,然后以土地资源类型图为基础,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东营市的实际情况,选择土壤、地形、潜水位与地下水矿化度等评价因子,结合工作区生态环境特点,抓住作用于区域生态环境的人文因素与自然因素,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选择能够客观、准确反映东营市的自然评价因子,其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建设性与破坏性),得出准确反映东营市土地资源适宜性特征的成果数据。

    2008年01期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226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9 ]
  • 基于LCD的相机标定新方法

    靳志光;卫建东;张冠宇;蒲亭汀;

    近年来,三维目标建模一直是计算机视觉及摄影测量领域的研究热门,随着数码相机技术的发展,普通数码相机在摄影测量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而相机(或摄像机)标定是问题的关键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CD的相机标定新方法,详细论述了其标定过程和标定理论。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2008年01期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下载次数:371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45 ]

综述

  •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道路提取技术研究与展望

    李光耀;胡阳;

    对道路特征提取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对国内外最新研究状况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特征提取算法,并对道路特征提取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分析和展望。

    2008年01期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1305 ] |[引用频次:69 ] |[阅读次数:22 ]
  • 遥感尺度选择问题研究进展

    韩鹏;龚健雅;

    尺度效应是遥感应用分析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直接影响遥感分析的效果。遥感尺度选择问题已经引起国际遥感界的高度重视。本文首先明确了遥感尺度选择问题的范畴;然后分析了当前遥感尺度选择的方法,并对已有的方法进行了评价;最后就遥感尺度选择的研究方向给出了一些建议。

    2008年01期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220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21 ]
  • 植被含水量的遥感反演方法及研究进展

    王洁;徐瑞松;马跃良;蔡睿;苗莉;陈彧;

    水分是影响植物生长的最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及时准确监测或诊断出植物含水状况,对提高农业的灌溉效率指导农业生产、监测自然群落的干旱状况、预报森林火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植物含水量光谱反演原理及水分的敏感光谱波段,然后对国内外植物水分光谱诊断的研究方法及进展以及存在的困难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2008年01期 91+10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1133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32 ]
  • 机载激光雷达(LiDAR)数据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综述

    赵峰;李增元;王韵晟;庞勇;

    LiDAR技术可以直接获取地表地物的三维信息,在森林参数估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在森林资源调查中有着广泛应用。本文首先介绍了LiDAR系统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然后详细分析了LiDAR技术定量提取树高、林分郁闭度和密度、蓄积量和生物量等森林参数的技术方法与研究进展,并对LiDAR数据在森林及其生态状况监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2008年01期 54+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1722 ] |[引用频次:74 ] |[阅读次数:28 ]

产业展望

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