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 基于卫星影像的自动提取中尺度漩涡方法研究

    汪承义;赵忠明;杜云艳;

    中尺度漩涡蕴涵着海洋洋流的许多动力学信息。它对我们的海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如洋流,海洋渔业等。近年来出现许多漩涡提取的方法,例如,采用水文观测的方法(以设立各种浮标收集海洋资料的方法)不仅要耗费昂贵的人力物力且无法覆盖广大区域。本文提出一种借助星载传感器的温度场(SST)数据实现自动提取中尺度漩涡的技术方法。本技术借助漩涡与温度场(具有一定结构的温度场)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通过分析温度场数据的特征获取漩涡的信息,从而实现自动提取漩涡的目标。本方法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对温度场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温度等值线并对闭合等值线进行分组;然后就各分组闭合等值线来计算其特征参数;最后利用粗糙集理论对这些闭合等值线分组实现分类。研究中所使用的决策表,是以海洋学家从温度场影像中识别出的多个漩涡作为基础生成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专家的知识方便地从其他温度场影像中提取出漩涡。本文采用北大西洋湾流实例作为我们研究对象,实验表明本文采用的方法行之有效。

    2007年06期 4-7+23+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下载次数:204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0 ]
  • 任意方向的边缘检测算法及在道路半自动提取中的应用

    魏延亮;张力;张继贤;

    图像的边缘在局部是具有一定方向的,如何根据图像边缘方向的不同计算相应的边缘检测模板,来抑制其他方向的干扰,取得感兴趣的方向边缘,从而为以后的行二值化、线条细化、删除短线、矢量跟踪、直线提取等图像处理打下基础,是本文要解决的问题。并且通过其在道路半自动提取中的应用来验证方向模板的使用效果。

    2007年06期 8-10+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18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2 ]
  • 虚拟白桦纯林的雷达后向散射模拟

    刘大伟;孙国清;过志峰;

    首先联合利用森林生长模型和分形树模型系统建立白桦纯林的空间虚拟场景并记录场景中每个散射体的方位和坐标信息,然后将此信息输入到森林植被雷达相干散射模型中进行后向散射模拟,最后分析不同的白桦结构分布对雷达后向散射的影响,以便对白桦纯林的雷达图像进行定量分析。

    2007年06期 11-1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下载次数:113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4 ]
  • InSAR地理编码处理中高程估算算法的研究

    杨成生;瞿伟;季灵运;马静;

    InSA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对地观测等特点,现已成为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研究热点,如何从解缠后的相位通过高程估算来重建DEM的问题也变得也越来越重要了,本文着重介绍了三种高程计算的方法,并通过实际数据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解决了高程估算方法的选择问题。

    2007年06期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242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24 ]

遥感应用

  • 基于MapObjects的无人机遥感航迹实时显示算法研究

    宋姝婧;焦健;张兆永;朱洋波;李颖;贾建瑛;曾琪明;

    无人机航迹的实时显示是无人机遥感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工作必不可少的功能之一。本文分析了Ma-pObjects控件动态层的特点,研究了基于MapObjects控件的动态数据显示常用算法,并指出该算法在无人机航迹实时动态显示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算法,详细阐述了该算法的核心思想及实现流程。最后在MapObjects控件和MS Visual Studio.Net开发环境下对相关实现细节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该功能的性能状况。

    2007年06期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下载次数:224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9 ]
  • 几种小波融合方法在遥感影像融合中的应用与比较

    邓磊;李京;陈云浩;邹蓓;蒋卫国;

    遥感影像融合是在提高空间分辨率的同时尽量保持光谱信息的完整性。小波融合方法已经被证明在保持光谱信息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利用SPOT5的全色影像和多光谱影像,对常用的几种小波融合方法进行了试验,使用多种评价方法,将他们与常用的IHS方法和PCA方法进行了比较,并研究了小波分解层数对融合结果的影响。

    2007年06期 24-28+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下载次数:455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23 ]
  • 三峡库区水质环境监测数据可视化表达方法研究

    马新辉;吴炳方;朱亮;周月敏;罗治敏;

    应用可视化理论和方法,将水环境数据转化为可进行交互分析的表格、图形、图像、地图等形式,以便于理解水环境中的现象、发现其内部规律。本文针对三峡工程水环境主题数据的特点,研究了该主题数据中典型的可视化表达方法,包括污染带可视化表达和水质评价可视化表达,其中分别提出了污染带二维污染物浓度沿程图和水质类别水银柱专题地图两种新的表达方法。

    2007年06期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下载次数:23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3 ]
  •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SVM矿化信息提取研究——以青海黄南州阿哇地区为例

    薛云;戴塔根;邹艳红;杨自安;邹林;

    针对传统矿化信息提取方法需要大量样本,且样本选取困难的缺陷,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支持向量机(SVM)原理,建立矿化信息提取模型。选择青海黄南州阿哇地区作为典型研究区。首先进行主成分分析,选取训练样本;然后求解最优超平面,进而确定决策函数;最后泛化推广识别其他待识别的样本。通过所提取的遥感蚀变异常信息与原有矿区叠加分析,叠加基本吻合;从野外实地验证来看,均发现了不同程度的矿化现象,并指出了5个重点异常区。

    2007年06期 33-36+45+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下载次数:219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40 ]
  • 一种改进的CHRIS/PROBA垂直条带去除方法

    董广香;刘正军;张继贤;

    多角度高光谱高空间分辨率的CHRIS数据是新一代小卫星PROBA平台上的CHRIS传感器获取的又一卓越的遥感数据源,虽然其数据有诸多优势,但也有一个缺陷:在图像上垂直条带噪声污染严重。本文在San-dra Mannheim提出的去除此类噪声的方法基础上,对该方法进行了另一种途径的探索,基于图像分割的原理,将图像分成灰度相近的几个片段,逐片断应用最小二乘法的多项式拟合,然后将去过条带的片段整合成一幅完整的图像。通过试验证明,用该途径实现的这种方法在地物复杂图像灰度变化剧烈的影像上取得了优越于其他方法的效果,并且证实,对于具有同类条带噪声的OMIS(Airborne Operational Modular Imaging Spectrometer),该方法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因而值得推广。

    2007年06期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198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7 ]
  • 内蒙古荒漠化年际动态变化及与气候因子分析

    陈宝瑞;辛晓平;朱玉霞;张宏斌;

    荒漠化是内蒙古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通过EOS-MODIS遥感数据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植被覆盖指数(Pv),求得荒漠化指数(DI)进行荒漠化地区的识别。现代荒漠化受多种因素的驱动作用,其中自然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利用自然因素中的气温和降水数据与荒漠化指数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的相关结果较好,可以反映出荒漠化与气温有较高的正相关,荒漠化与降水存在很好负相关。

    2007年06期 40-45+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5K]
    [下载次数:564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33 ]
  •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平台的烟田连作的查询研究

    黄勇奇;赵追;张学霞;

    尽量控制烟草生产的连作,逐步建立烤烟合理轮作制度,实施划片轮作,才能实现用地与养地有机结合,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烟叶产量、质量,增加种烟效益。而只有对烟草种植田块进行查询,得出连作烟田的基本信息,才是控制烟草生产的连作,逐步建立烤烟合理轮作制度的关键所在。本文就如何在遥感技术(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平台支持下进行烟草连作区查询进行了详细论述。

    2007年06期 46-49+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6K]
    [下载次数:21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 ]
  • 利用遥感技术对新疆西天山地区矿化蚀变信息的提取

    韩玲;谢秋昌;

    利用landsat7 ETM+卫星影像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和阈值分割技术对新疆西天山地区进行了铁染及羟基蚀变信息的提取,并且通过实地检查发现,所做的蚀变信息图能较好的反映矿化蚀变的实际情况。

    2007年06期 50-52+89+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K]
    [下载次数:296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14 ]
  • FY-3A气象卫星大气垂直探测仪器数据几何位置匹配试验

    漆成莉;刘辉;张鹏;张凤英;王模昌;殷德奎;

    随着卫星搭载的有效载荷数目的增加,卫星数据种类也不断增加,利用有限的数据资源获得多种卫星或多种仪器遥感数据源的信息,可以增强对目标物的检测与识别能力,提高卫星遥感应用的精度、范围和效率。以风云三号气象卫星L1级模拟数据为基础,用建立匹配查找表的方法进行红外分光计、微波温度计、微波湿度计三个大气垂直探测仪器的数据几何位置匹配技术研究,把三个仪器的观测资料统一匹配到红外分光计的观测格点上,并对匹配前后的资料进行了分析。匹配结果表明,当微波湿度计观测资料匹配到与其分辨率相差不大的红外分光计格点上时,其探测资料的精度损失不大,基本上保持了原有分辨率上观测资料的数据分布信息。而当微波湿度计观测资料匹配到与其分辨率相差较大的微波温度计格点上时(从15km分辨率匹配到50km分辨率上),总的数据信息损失不大,只有一些较细致的数据纹理信息有所损失,匹配后的观测资料为卫星大气垂直探测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

    2007年06期 53-58+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3K]
    [下载次数:13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8 ]
  • 面向对象高分辨遥感影像分类研究

    黎新亮;赵书河;芮一康;谢士杰;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采用传统基于像元分类方法精度较低,本文通过分析高分辨遥感影像特征,采用面向对象的最近邻监督分类方法对QuickBird影像进行分类研究,首先对影像进行对象分割,然后将分割对象信息、形状特征与及上下文联系等特征构成特征空间进行最近邻监督分类,并与传统的基于像元最近邻分类方法分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较好的识别高分辨率地物类型,总精度为92.19%,Kappa系数为0.8835,较好地改善分类效果,适合高分辨遥感影像分类。

    2007年06期 59-62+9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0K]
    [下载次数:849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46 ]
  • 利用增强型水体指数(EWI)和GIS去噪音技术提取半干旱地区水系信息的研究

    闫霈;张友静;张元;

    准确提取流域水系信息是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首要任务。利用NDWI和MNDWI提取半干旱地区水系,无法有效的区分水系内的半干涸河道与背景噪音。本文在分析半干旱地区水系与背景噪音反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强型水体指数EWI(Enhanced Water Index),有效地区分了半干涸河道与背景噪音。在利用形状指数去噪音方法的基础上,使用GIS技术去除背景噪音,弥补了形状指数去噪音方法的缺陷,更好的去除了水系提取过程中混入的背景噪音。综合使用上述两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简便地提取出半干旱地区的水系。为此类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打下了基础。

    2007年06期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下载次数:1764 ] |[引用频次:219 ] |[阅读次数:37 ]
  • 地形因子对福州市水热空间分布影响的分析

    赵永;沙晋明;

    山区地形复杂,水热资源分布差异显著,为了研究福州的水热分布规律,利用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并结合数字高程模型,通过提取坡度、坡向等因素,分别对福州的水热与高程、坡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水热分布随高程呈现递减规律,同时热量变化与高程呈负的相关关系。研究福州的水热分布规律有助于山地气候资源调查与利用、生态环境建设乃至精细农业的实施提供重要依据。

    2007年06期 69-7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5K]
    [下载次数:164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7 ]
  • TM影像中居民地提取的决策树方法研究——以烟台市为例

    韩丛丛;逄杰武;吴泉源;李轶平;

    以烟台市为研究区域,首先分析了居民地的影像特征,研究了居民地和背景地物在TM各波段上的光谱特征及可分性。进一步分析各地物的谱间结构特征,发现居民地和道路的TM3、TM5的光谱值比较接近。这一特征可用TM5-TM3<T1来表示。通过试验,当T1取值为5时,可以将其提取出来,利用形状指数的差异去除道路,得到居民地提取结果。最后分析建立了基于光谱特征和形状特征的简单决策树模型,对研究区域居民地信息进行了提取,并对结果进行了精度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将居民地信息提取出来,并且效果较好,其提取精度与通常的监督分类方法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

    2007年06期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578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51 ]
  • 一种基于ASTER数据的陆面温度反演方法

    许军强;白朝军;殷乐;苏栋;

    陆面温度是地表物体热红外辐射的综合定量形式,是地表热量平衡的结果。陆面温度作为一个重要的基本参数已广泛用于相关模型的计算及生态环境等领域的研究。ASTER数据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与光谱分辨率,可提供比陆地卫星、NOAA/AVHRR等常见卫星数据更丰富的地表信息,有助于提高陆面温度的反演精度。根据温度/比辐射率分离(TES)的思想,基于ASTER热红外数据的特性,获取了一种反演陆面温度的方法,并以长白山为例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所用的方法仅依赖ASTER遥感数据便可快速获取地面温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对自然地表可取得比较理想的结果,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007年06期 78-8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K]
    [下载次数:434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6 ]

GIS技术

  • 基于C#和MapObjects组件的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冯兆龙;胡续礼;姜小三;潘剑君;张春平;

    文章简要阐述和分析了基于.NET中的主流编程语言—C#和基于COM技术的MapObjects组件如何去开发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并以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为例,重点介绍在Visual C#.Net中调用MapObjects组件实现GIS的一些具体功能的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点,并给出分析和解决方案。

    2007年06期 77+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311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3 ]
  • 曲线通视分析算法初探

    陈军;马劲松;

    通视分析是常用的重要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在各种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中,用得较多的是直线通视,而在许多现实情况中,通视路径是一条曲线。作者根据军事上的应用需求,以炮弹弹道计算数字地形模型上的着落点为例,来初步探讨曲线通视的算法,并用实例进行了验证。

    2007年06期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18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 ]

综述

  • 土壤定量遥感技术研究进展

    汪善勤;舒宁;

    分述了目前VIS/NIR地面光谱、多光谱和高光谱数据及分析技术在土壤定量遥感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和进展,指出多源遥感数据的应用是该领域的主要趋势,并简要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007年06期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1034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32 ]
  • 土壤水分遥感反演方法概述

    肖斌;沙晋明;

    就目前国内外土壤水分遥感反演方法、进展和应用现状进行了简要地回顾,比较和评价了反射率法、植被指数法、热惯量法、温度-植被指数法、微波法等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并对土壤水分遥感反演方法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2007年06期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566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