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杨;万幼川;
光谱保持和高分辨率保留是影像融合的两个重要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基于局部小波系数特征的遥感影像融合方法。该方法在对多光谱影像进行IHS变换的基础上,对多光谱的I分量和高分辨率的全色影像分别进行小波多分辨率分析,而后对分解得到的近似分量以及各层各方向的细节分量利用移动模板逐一提取对应的小波系数矩阵的局部特征,采用本文提出的自适应融合准则在小波域进行影像融合,最后通过小波逆变换得到新的I′分量,与H,S分量一起还原到RGB空间,最终得到融合后的高分辨率多光谱彩色图像。本文采用一组TM多光谱图像和SPOT全色图像数据进行融合实验,利用标准差、熵,光谱扭曲度等5个重要评价指标对融合效果进行数理分析。其实验融合图像的目视效果和统计指标均优于IHS融和方法和小波融合方法。
2007年01期 4-7+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6K] [下载次数:334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6 ] - 张登荣;俞乐;刘辅兵;
利用多源遥感数据有利于以多种数据集互补的方式提供单一数据集无法提供的信息,图像融合则是多源信息集成的关键之一。本文提出了基于小波包变换的分频图像融合流程,即对于用小波包分解得到的低频和高频部分,采用不同的融合策略。采用熵、联合熵、偏差指数和边缘指数等作为定量指标,对这种流程的融合结果进行了质量评价。通过ETM+多光谱和全色图像融合实验表明这种方法在光谱信息保持和纹理信息增强上相较与传统融合方法有明显优势。
2007年01期 8-11+90+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0K] [下载次数:298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1 ] - 杨俊;赵忠明;
由于可见光成像系统的聚焦范围有限,很难获得同一场景内所有物体都清晰的图像。多聚焦图像融合技术可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分析了小波包变换的概念和原理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统计融合规则的小波包变换多聚焦图像融合方法,先对不同聚焦图像分别进行小波包变换,采用低频系数取平均,高频系数根据区域统计值决定的融合规则,再进行小波包反变换得到融合结果。仿真试验表明,相比小波变换法,本文方法可有效综合多聚焦图像,获得了更好的融合效果。
2007年01期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24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1 ] - 孙小芳;吴文英;
研究了基于ARSIS概念的遥感影像的小波包融合方法。利用小波包分解高分辨率影像和多光谱影像,在融合影像的低频小波包系数重构时采用波段间交互构建模式,即包含了多光谱影像低频小波包系数,也包含了高分辨率影像低频小波包系数。融合影像的高频小波包系数以局部方差为规则进行择优选取。融合实验结果证明,新方法在对原多光谱影像信息的保持上优于IHS方法,同时在保持高分辨率影像的细节信息上有所改善。
2007年01期 16-18+9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7K] [下载次数:15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7 ] - 冯伟;冯学智;马荣华;
根据2004年10月在太湖实测的水体反射光谱及实验室分析得到的叶绿素浓度数据,对太湖水体反射光谱特征与叶绿素浓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体叶绿素浓度与各波长处的反射光谱相关性不大,但是反射光谱经过比值法和微分处理后,两者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而且叶绿素浓度与反射光谱700nm附近波峰几何形态特征(波峰位置、面积、净高度)相关性很好,建立太湖水体叶绿素浓度估算模型。
2007年01期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541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30 ] - 田庆久;
针对江苏西溪贝丘遗址,通过样品采集对干净贝壳、自然状况下贝壳、土壤样品和地表裸地进行了光谱测量和分析。研究发现贝壳具有明显的光谱特征吸收峰,中心波长为2288nm处,吸收峰带宽在2098~2335nm范围内,与背景土壤粘土2180nm处的特征吸收峰和大多数碳酸岩类地表矿物质2350nm附近的吸收峰具有很好的可区分性。结合贝壳2288nm处特征吸收峰,利用该贝丘遗址发掘前的空间分辨率为6.6m的128波段OMIS航空高光谱遥感飞行数据成功地对该贝丘遗址信息进行有效地提取和圈定。本研究为利用高光谱遥感进行贝丘遗址考古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效技术途径。
2007年01期 23-26+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3K] [下载次数:642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31 ] - 张晓浩;黎夏;施迅;刘凯;
利用MODIS传感器的MOD17A3数据,通过处理获取了广东省的NPP(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分布图;同时,根据Landsat获取的广东省土地利用类型图,提取出广东省水稻的空间分布图。将两者叠加并进行相关运算和分析,得到全省水稻生物量的分布图及其统计数据。同时,进行野外测量并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取稻草和稻秆产量与水稻产量的重量比为0.623,获得水稻总的农作物残余。除去还田、造纸及用做牲畜饲料的那部分,仍有三成左右的可用生物量。研究表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迅猛的城市,水稻生物质能的占有量较少;而在一些边远山区,水稻生物质能占的比重明显偏大。本文通过定量化的研究,为以后广东省水稻生物质能的开发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2007年01期 22+27-30+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8K] [下载次数:484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18 ] - 杨小忠;贾占军;刘士彬;杨仁忠;
基于本体的遥感数据检索系统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本体论(ontology)、语义网(semantic web)概念的提出推动了智能信息检索技术的发展,使得该类检索可以充分挖掘信息的深度与广度。如何构建一个关于遥感数据共享的应用本体,基于应用本体如何实现遥感数据检索系统的基础架构,是本篇文章所要讨论的重点内容。
2007年01期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7K] [下载次数:44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9 ] - 祝善友;尹球;匡定波;
图像上云的存在给遥感图像的处理与分析带来了不便。本文探讨了利用极轨气象卫星图像可见光波段的反射率和热红外波段的亮温信息进行云自动检测的方法。该方法在可见光波段是否有效判断的基础上,进行图像水陆区域划分,然后对不同图像、不同波段的水域和陆域分别设定合理的阈值,实现了云自动检测目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取得较高的云检测精度。
2007年01期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下载次数:30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6 ] - 叶晶;严卫;李志明;
极轨卫星多轨拼图是极轨卫星业务应用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业务运行中对图像重叠区域采用直接覆盖法[1]、取最大值或取平均值等方法。本文针对EOS-MODIS定标定位预处理后数据,在经纬度投影变换、重采样和插值等过程基础上,引入加权平均法并将其与直接覆盖法、取最大值、取平均值等方法作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加权平均法是极轨卫星多轨拼图的有效方法,可应用于EOS-MODIS的多轨拼图业务工作中。
2007年01期 42-44+81+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2K] [下载次数:19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2 ] - 李巨芬;杨进生;张晓娟;杨英健;
利用遥感数据对地物进行识别是获取地物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在重庆荣昌县红层丘陵严重缺水区地下水勘查新技术应用课题研究中,选取Landsat ETM数据和彩红外影像为数据源,以影响丘陵区地下水赋存的主要因素为研究对象,建立解译标志,分析研究遥感影像特征,计算机自动划分微地貌类型,采用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方法对红层丘陵区地表水体、土壤湿度信息进行识别。在此基础上结合常规水文地质调查方法,对地下水补、径、排条件进行分析,划分出适宜于分散家户打井的区域。
2007年01期 45-47+5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6K] [下载次数:36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4 ] - 朱爱军;郎宏山;武震东;
针对具有多载荷、不同码速率数据流的遥感卫星,在星地数据传输方案中,一般采用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CCS-DS)建议的高级在轨系统(AOS),对数据进行动态管理、信道虚拟,同时进行RS编码与卷积编码级连。它有利于提高物理信道的利用率、增加数据编排的灵活性,有利于提高数据传输的质量。本文以我国的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的星地数据传输编码方式为例,分析了在数据传输中实际使用的RS编码和卷积编码级连的编码方案及流程,从理论和实践上分析了这种编码方案的纠错特性。
2007年01期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0K] [下载次数:663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47 ] - 熊静;张箐;
遥感影像数据的共享是发展的必然趋势。遥感影像发布系统的研究与建立是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介绍了MapServer的特征,阐述了基于MapServer建立遥感影像发布系统的原理和特点及遥感影像数据的组织。讨论了发布界面Ka-map引入的Ajax技术和缓存的设置。给出了利用MapServer等一系列开源软件实现遥感影像网络发布的框架。
2007年01期 54-5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60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11 ] - 陶晓勋;安如;周绍光;张琴;李伟;
研究了一种基于多尺度抗噪型形态梯度的灰度图像边缘检测算法。该算法通过构造5个不同的结构元素,结合多尺度合成对图像进行边缘检测。为验证本文算法的效果,用几种传统的微分算子对实验图像进行了边缘提取的实验,并把结果与用本文算法提取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算法比较成功地完成了图像的边缘检测,且检测效果在完整性和细节的丰富性方面优于经典的Sobel算子,LOG算子和Canny算子,但在某些边缘的连接性和平滑性方面不如Canny算子,在这方面还有待改进。
2007年01期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7K] [下载次数:586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33 ] - 李艳雯;杨英宝;程三胜;
遥感影像融合不仅要求提高原多光谱影像的空间分辨率,更重要的是保留影像的光谱信息,减少失真。为分析SFIM算法融合SPOT-5影像的光谱保真效果,首先采用IHS、小波和SFIM算法对SPOT-5的全色影像和多光谱影像进行融合,生成新的高分辨率多光谱影像。然后采用均值、相关系数、熵、标准差、梯度五个指标对SFIM不同滤波窗口的融合结果评价;最后采用以上定量评价指标对不同方法的融合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和传统的IHS、小波融合方法相比,SFIM融合不仅提高了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和清晰度,而且较好地保持了原多光谱影像的光谱特征。
2007年01期 64-6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6K] [下载次数:353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59 ] - 唐梦辉;杨仁忠;
2002年Landsat-5星上TM扫描仪出现了扫描装置同步问题,为此美国宇航局(NASA)调整了TM扫描仪的工作模式,消除了上述问题,但同时造成了图像数据正反扫描不能对齐和错行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Landsat-5卫星Bumper Mode模式下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完成了快速几何校正和补偿的算法设计与软件实现。并通过对Landsat-5多轨零级图像和移动窗图像处理加以验证,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同类遥感卫星传感器出现相似问题提供了一条简便、快速的解决途径。
2007年01期 68-70+8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2 ] - 陈楠;王钦敏;汤国安;
在陕西绥德黄土丘陵沟壑区韭园沟流域25个样区(每个样区约4Km2),以1∶1万地形图制作的水平分辨率为5m的DEM为研究对象,采用6种不同算法分别提取坡向。运用方差分析、排序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和信息论中熵的概念,通过比较不同算法所提取坡向的标准差、变异系数、坡向余弦中误差、不同坡向的面积数据、坡向提取所耗费的机器时间,认为在黄土丘陵沟壑区提取坡向选用三阶反距离平方权差分算法和三阶反距离权差分较为合理。根据实际生产部门需要,提出并实现了对坡向信息进行评价时必须分类别讨论的思路。研究可望为在本区域基于DEM提取准确的坡向信息时选择算法提供参考。
2007年01期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65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23 ] - 赵自力;王东华;周晓光;
基于B/S架构的地理信息系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也对其实现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介绍了基于.NET、ArcObjects和ArcGIS Server的网络GIS应用系统开发中的关键技术:①服务器的管理与配置,②Web应用程序与GIS服务器的交互,并以上述方法构建了一个更新信息管理发布系统,为实现企业级集中管理型GIS应用开发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2007年01期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272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19 ] - 臧新锐;付春龙;樊旭艳;
大范围三维地形模型生成技术是虚拟自然环境和虚拟仿真领域中视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真实地形数据的地形生成及实时显示技术,分别介绍了常用的地形简化方法视截体裁剪技术、细节层次模型(LOD)技术和多分辨率纹理贴图(mip-map纹理)技术,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视点变化的地形模型简化方法——基于视点自动裁剪的多LOD模型生成技术。
2007年01期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235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9 ] - 吴涛;王超;张红;
从传统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面临的问题出发,分析了近年来DInSAR技术发展的新趋势,详细论述了最小二乘(Least Squares,LS)方法、永久散射体(Permanent Scatterer,PS)方法和小基线集(Small Baseline Subset,SBAS)方法的原理、应用及发展趋势。
2007年01期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905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41 ] - 匡燕;李安;李子扬;王文;
ENVISAT卫星所获得的SAR数据在全球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该卫星的基本参数及其产品的特点,以及用图像处理软件打开其产品的方法。
2007年01期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167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15 ] - 2007年01期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2007年01期 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