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05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2006年05期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陈述彭;2006年05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23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6 ]
- 毛克彪;唐华俊;陈仲新;邱玉宝;覃志豪;李满春;
根据EOS/Terra多传感器的特点,提出了一个适合于ASTER数据的劈窗算法,该算法包括两个必要的参数大气透过率和比辐射率。大气透过率是通过利用MODIS的3个近红外波段反演大气水汽含量并根据大气水汽含量与热红外波段的统计关系计算得到。由于MODIS和ASTER是在同一颗星上,这种大气透过率估计方法保证了地表温度反演过程中所需大气参数的同步获取。对于比辐射率则是通过分类和JPL提高的光谱库获得。最后用大气模拟校正法对算法进行了验证,在比辐射率已知的情况下,当使用大气模型模拟得到的大气透过率时,对Planck函数优化简化后的平均精度为0.56℃;当大气透过率是从大气水汽含量计算得到时,优化平均精度为0.58℃,表明该算法可行。
2006年05期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237 ] |[引用频次:98 ] |[阅读次数:54 ] - 郑茂辉;冯学智;蒋莹滢;邓敏;宋拥军;
多重表达是地理信息弹性存取和集成分析的一个内在要求,它实质上提供了一个多尺度、多应用主题的信息集成机制。多重表达的概念建模需要在高度抽象的地理概念层次上实现地理信息一体化的弹性表达,而不是局限于数据库中几何多样性的一致性描述。基于本体的地理信息建模更贴近于认知模型,还有助于模型语义的表达以及基于语义的信息集成和共享。论文探讨了基于本体的地理概念表达与GIS语义的形式化,并通过多重表达上下文的抽象以及本体逻辑基础的上下文扩展,给出一个支持GIS多重表达的本体语义模型,该模型能够为多重表达数据库的实现提供一个易于理解和共享的形式化基础。
2006年05期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343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0 ] - 薄树奎;邸凤萍;李华玮;李盛阳;朱重光;
传统的聚类方法大都是基于空间划分的方法,一般都假设数据符合混合高斯模型。这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是不成立的。在大部分模式分类的问题中,常见的参数形式不适合实际遇到的概率密度,特别是所有经典的参数密度都是单峰的,而一般遥感图像都是包含多峰的密度,因此分类结果往往不够精确。用于模式分类的非参数方法正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从本质上克服这一缺陷,而且可以发现任意形状的聚类。均值漂移方法是基于密度估计的非参数聚类方法,遥感图像的聚类分析可以通过均值漂移方法来实现,而且均值漂移过程不需要预先给出地物的类别数目,在聚类过程中自动确定类别数,这对于图像中类别数目不易确定的情况,给非监督遥感图像聚类带来方便。
2006年05期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278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6 ] - 叶勤;李翔;陈鹰;
通过对航空遥感影像的特性统计值进行计算,将得到的客观统计特性值与主观评价结果进行比较,来对图像的成像质量进行评价。在实现过程中采用了现在常用的图像特性统计值———信息熵、清晰度、三阶平均细节累积量,同时也利用了调制传递函数对航空遥感影像进行试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航空遥感数字影像进行了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了利用这些特性统计值进行质量评价的效果。
2006年05期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456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24 ] - 黄勇奇;赵追;
如何从遥感观测数据中发现误差、剔除误差,提高遥感观测数据的质量是遥感应用研究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传统数理统计理论把观测数据假定成某种理想分布,一旦观测数据偏离这种分布,参数估计的效率和可靠性就会变得很差。数据分析是采取一种比较“宽松的、非正式的、特别的”方法,强调对观测数据误差的抗干扰能力。本文主要讨论了茎叶图和盒须图等图示方法在遥感观测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2006年05期 25-2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5K] [下载次数:20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6 ] - 曹雪;柯长青;
依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特点,结合深圳市QUICKBIRD数据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分割的对象级遥感分类方法。文中首先利用分形网络演化法(FNEA)进行多尺度图像分割,获取对地表实体更具代表性的图像对象,然后利用对象所包含的光谱、空间特征来确定地物识别中可能要用到的各种特征参数,最后通过构建语义结构实现了研究区地物的逐级分层分类。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采取的方法比传统方法在分类精度上有了明显的提高,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信息提取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2006年05期 28-31+5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1491 ] |[引用频次:164 ] |[阅读次数:53 ] - 张维胜;王超;张红;吴樊;侯四国;
船只检测是实现船只航行安全的重要方法之一,利用SAR图像可实现船只检测。本文论述了海上船只检测的方法、过程及相应的算法。根据实际检测多位于存在陆地和岛屿的近海图像,利用分形维作为海陆分割的阈值,采用改进的分裂合并算法进行分割,并利用轮廓跟踪及种子填充消除分割遗留的孤立区域,使得海陆分割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比较、试验的基础上,船只检测中采用了改进的CFAR算法,依据视数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杂波模型,既消除了杂波模型参数计算复杂性,又取得了较好的时效性。通过试验证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在实际检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识别率高、虚景率低且实时性好。
2006年05期 32-3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285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4 ] - 邓小炼;于嵘;亢庆;王长耀;
借助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准确提取盐碱地分布信息,本文使用TM遥感影像,利用光谱分析和图像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参考地理数据,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的分布状况进行了遥感分析。通过最大似然分类及神经网络亚像元分类两种监督分类方法的分类精度比较后发现,后者分类精度得到有效提高,总体分类精度从80.8%上升到85.6%,对于盐碱地地类的分类精度提高到85.45%。最后,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该地区盐碱地分布图。
2006年05期 35-37+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808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24 ] - 杨小忠;梁德成;刘士彬;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科学数据共享是一个大趋势,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卫星数据共享是科学数据共享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是我国重要的民用对地观测遥感卫星数据接收、处理、存档和分发单位,目前已经存储的各类遥感卫星数据近百万余景,数据存储量高达100TB。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需要,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提出了“建立国家级卫星数据共享基础平台”的目标,承担了科技部“Envisat-1ASAR雷达卫星数据共享项目”。本文介绍了地面站的Envisat-1ASAR雷达卫星数据共享系统的设计依据和实现思路,阐述了系统的若干关键技术和创新点,最后展望了系统将来的发展方向。
2006年05期 12+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2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4 ] - 王爱玲;李京;刘素红;陈云浩;
遥感影像数据越来越多源化,对不同尺度的遥感数据进行整合是遥感影像数据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本文提出了两种数据整合的方式:“紧”整合和“松”整合,实现了不同尺度数据的关联,可以为不同尺度的遥感数据的尺度整合、数据融合提供依据,也可为遥感建模提供数据支持,并以北京市区的遥感影像为例,为多源数据的尺度整合提供了范例。
2006年05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下载次数:345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1 ] - 陈勃;陈志军;
遥感卫星存档数据是整个遥感数据应用过程的基础。它具有数据量大、保存时间长、唯一性强的突出特点。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卫星下行数据的分辨率和采样率越来越高,如何能够高效的完成海量遥感数据的存档已成为一项急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本文结合遥感卫星存档数据的特点,对数据存档的流程和目前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根据计算机技术、数据存储技术的发展,探讨了海量遥感卫星数据存档方法的可能发展趋势。
2006年05期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268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59 ] - 刘召芹;孙成忠;孙杰;孙海萍;覃桂清;
无人驾驶飞行器低空遥感系统的研制与应用,开拓了三维城市建设新的技术手段。本文简单介绍了无人驾驶飞行器低空遥感系统的组成、技术特点,并阐述了基于该系统的三维城市建筑物纹理快速获取方法。
2006年05期 7+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412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51 ] - 马勇刚;李宏;夏黎;
利用模型对任意多期分类图进行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信息的提取,计算出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代码图,简化了非空间数据信息及空间信息的获取过程,同时也表现出动态变化的过程,是一种新的只基于遥感软件的信息提取方法。
2006年05期 51-5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31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1 ] - 王斌;王丽丽;
本文作者利用卫星云图经多年观察分析,发现地震区卫星云图上的云异常,对异常云现象总结归纳,提出了“震兆云”的概念及其发生规律、形态特征、与预测地震的关系。结合MDCB地震前兆监测仪、地表热红外遥感方法等三种方法联合预测实践,将预测地震的准确率提高到了60%-70%.
2006年05期 53-56+75-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下载次数:36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6 ] - 2006年05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李洵;陈云浩;刘纯波;
本文介绍了地址匹配的相关概念,根据目前地名地址发布平台遇到的问题和分布式GIS的趋势,在对Web服务的体系结构、技术实现等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Web服务的地名地址发布技术,并结合昆明数字城管的建设实践,证实了该模式的可行性。
2006年05期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78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22 ] - 孙永旺;朱建军;李光强;何原荣;
针对当前管线系统存在重复建设、数据维护困难的问题,分析了基于数据共享的多级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从专业管线信息系统中概括出综合管线的相关信息的思路,探讨了基于数据共享的多级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数据模型及其技术难点问题,设计并开发了基于ArcSDE的分布式管线系统,从而实现了两种管线系统的数据共享,有效避免了管线系统的重复建设。
2006年05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81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4 ] - 2006年05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韩震;金亚秋;恽才兴;
海岸带及其近海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如何利用多源、多通道、多时相、主被动融合的星载遥感数据获取海岸带及其近海资源环境信息是遥感应用技术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依据国内外环境遥感应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归纳了我们在我国海岸带及其近海资源环境遥感信息研究及其在国家有关工程计划中的应用,包括海岸带典型地物信息提取、淤泥质潮滩水边线信息提取、淤泥质潮滩冲淤变化、悬浮泥沙信息提取、内波信息提取。
2006年05期 65-67+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109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9 ] - 王一达;沈熙玲;谢炯;
从遥感图像分类方法的基本原理入手,介绍了传统遥感图像的分类一些方法,以及它们近年来的发展,此外还对遥感图像分类研究的新方向作了一些介绍,并对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2006年05期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5939 ] |[引用频次:151 ] |[阅读次数:60 ] - 2006年05期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