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新闻

    2006年04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国际新闻

    2006年04期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森林叶面积指数遥感反演与空间尺度转换研究

    田庆久;金震宇;

    以贵州省黎平县为研究区,着重研究森林叶面积指数(LAI)的ETM遥感信息反演和向1km空间尺度转换算法。通过LAI-2000的针叶林和阔叶林等植被类型的LAI实地观测,建立实测LAI与ETM影像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相关关系并进行LAI遥感制图,并在陆地覆盖类型遥感分类信息提取的基础上,发展了针叶林、混交林和空旷地三种地表类型LAI的向上空间尺度转换算法,以对粗分辨MODIS遥感数据的LAI产品实现LAI算法的转换与校正,并通过示例应用显示了本研究空间尺度转换算法的有效性。

    2006年04期 6-1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5K]
    [下载次数:1282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15 ]
  • 遥感蚀变信息场的确立及其信息提取

    邢立新;吕凤军;潘军;孟涛;范继璋;

    基于蚀变矿物所含有离子或基团的诊断波谱特性和场的理论,对蚀变信息机理研究,认为蚀变作用与热水溶液的温度、压力及周围构造发育情况密切相关而具有场的特征。蚀变信息是由波谱信息与空间信息两部分组成,其中典型蚀变矿物所含离子或基团的波谱信息构成波谱特征向量,纹理的空间分布概率构成空间特征变量,因而提出蚀变信息场。蚀变信息场充分利用多光谱遥感数据中的空间维与波谱维信息,实现了遥感信息提取理论与地学蚀变作用理论的有机结合。

    2006年04期 13-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271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1 ]
  • 基于掩膜的光谱二阶导数法目标提取

    王钦军;蔺启忠;黎明晓;

    提出一种简单实用的目标提取方法:基于掩膜的光谱二阶导数法。它是在掩膜的基础上对目标光谱和像元光谱进行二阶导数编码后计算两条光谱曲线的相似度,然后,根据相似度与识别误差来判别像元的归属,从而达到识别目标的目的。试验结果证明,由于综合使用了光谱强度和光谱波形特征,相对光谱二阶导数法而言,最高精度的平均值提高了34%,平均精度的平均值提高了43%,同时,目标提取试验结果也表明它是一种有效的目标提取算法。

    2006年04期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13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1 ]
  • 干涉雷达永久散射体识别方法的对比分析

    陈强;李永树;刘国祥;

    基于永久散射体的干涉测量技术可以克服卫星合成孔径雷达应用于区域地表形变探测所面临的时空失相关和大气影响。永久散射体的有效识别是干涉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对永久散射体的两种识别方法,即相关系数阈值法和振幅离差指数阈值法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和实验上的对比。以上海市局部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26幅欧洲空间局的ERS-1/2卫星C波段SAR影像为源数据,使用两种识别方法分别进行了永久散射体的提取,结果表明,振幅离差指数方法具有更为稳健的抗噪能力。

    2006年04期 21-2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下载次数:585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46 ]
  • 基于GLCM的纹理特征量在TM6热红外波段影像信息分析中的研究

    宋杨;万幼川;陈鹏;

    利用了基于灰度共生矩阵GLCM的纹理特征分析方法,对TM 6热红外波段影像进行目标信息的提取,以增强热辐射量大的亮温目标与背景图像的差异,从而实现对原始图像进行图像增强、实现目标信息提取的目的。本文的实验影像是从武汉市长江流域区域的TM影像的热红外波段影像上截取的16个子区域,对16个实验区域分别采用文中定义的6个纹理特征进行图像分析,原始图像的灰度级是256,考虑到计算量大,在处理过程中压缩原始的256灰度级到64灰度级。实验结果显示出较高的一致性,表明所定义的variance和correlation两个纹理特征对于在TM第6波段上,对于增强热红外影像上热辐射量大的目标影像与背景影像有显著的效果,该方法可以作为热红外影像处理的预处理,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TM热红外波段影像分辨率不够高带来的限制。

    2006年04期 12+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244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3 ]
  • 基于城镇指数提取城镇用地信息的方法研究

    杨燕;田庆久;虢健宏;

    基于TM影像,结合城市用地特点和热辐射信息,提出一个新型的城镇指数(UI=B6×B5/B4),利用UI对南京及其周围地区的城镇用地信息进行了提取,并用混淆矩阵方法对提取的城市用地信息进行了精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城镇指数提取城镇用地信息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而且具有很高的精确度。

    2006年04期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36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52 ]
  • 闽江口湿地遥感影像最佳景观观察尺度的选择

    张东水;兰樟仁;邱荣祖;

    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景观最佳观察尺度选择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构建了“定量化景观指数粒度敏感区间,定性化尺度大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决定最佳观察尺度值”的最佳景观观察尺度选择模式,并以ASTER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应用该模式对闽江口湿地景观最佳观察尺度进行了研究,指出闽江口湿地的景观观察尺度应以50m和100m为主,最大尺度不应超过200m。

    2006年04期 31-3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337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28 ]
  • 基于多特征的SAR图像多尺度无监督分割

    郭小卫;官小平;

    提出一种基于多特征的SAR图像多尺度无监督分割方法。该方法采用隐Markov树(hidden Markov tree,HMT)模型对SAR图像的灰度数据与标准差数据分别建模并分割,由两个分割结果提取SAR图像的结构性信息,并根据结构性信息,对灰度分割的后验概率进行平滑,最终的分割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很少损失结构性信息的基础上,能得到更光滑的分割结果。

    2006年04期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下载次数:13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3 ]
  • 利用雷达摄影测量方法提取DEM及其精度评价

    邓磊;陈悦竹;陈云浩;胡德勇;李京;

    为了解雷达立体摄影测量中各项因素对最终DEM精度的影响,采用马来西亚热带雨林地区具有不同波束模式和入射角的6对Radarsat-1影像,应用两种不同的SAR成像模型,即距离/多普勒模型和等效共线方程模型,对使用雷达摄影测量方法提取DEM进行了试验。首先分析了两种成像模型不同的物理基础,然后通过比较由它们得到的DEM的精度,发现利用距离/多普勒模型提取DEM的精度优于等效共线方程模型;然后,利用研究区的数字地形图等参考资料,分析了不同轨道、不同模式、不同分辨率、不同交角的立体像对组合以及地形因素对DEM精度的影响,要得到高精度的DEM,必须综合考虑立体像对的选取和研究区的地形、地貌等特征。

    2006年04期 38-4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下载次数:514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9 ]
  • 雷达干涉测量获取DEM的镶嵌处理方法

    叶成名;苗放;孔祥生;梁军;杨智翔;

    主要讨论了填补雷达干涉测量获取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盲区的方法(镶嵌处理),并设计了具体的数据处理流程,提出了基于空间相关性和数据可靠性的椭球体数据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雷达数据在空间各向的精度不等性,并以此模型实现了用1∶10万比例尺地形数字线化图的数据对欧空局(ESA)的星载合成孔径雷达(ERS1/2)处理数据镶嵌的具体应用。

    2006年04期 42-4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9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 城市空间扩展问题的遥感技术研究方法——以南京为例

    张峰;郑光;曹荣林;

    城市空间拓展动力机制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城市发展的内部规律,对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常规的研究方法多以实地调查、地图测绘等为主,本文借助了遥感技术中光谱特征分异法帮助进行城市空间扩展的动力机制的分析。可以较好的追踪城市空间特别是城市边缘区的拓展变化情况。从而相对于传统研究方法达到及时、全面的要求。

    2006年04期 44-46+6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下载次数:35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 ]
  • 基于新结构决策树的建设用地信息提取

    陈亮;张友静;马雪梅;

    采用决策树和混合像元分解模型进行建设用地信息提取。决策树采用双层结构:上层强调光谱知识和纹理信息的应用,下层注重知识的应用。决策树的知识主要根据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KT变换的绿度湿度分量,并由此产生决策树分类规则。本文运用TM影像在南京地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知识的决策树分类提取的建设用地分类正确率提高了近10%,达到91.7%。

    2006年04期 47-49+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262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7 ]
  • 正则化算法在遥感影像外定向中的应用

    贾秀鹏;焦伟利;王振杰;

    正则化的目的是在求解过程中对方程的解进行约束,得到稳定可用的解。遥感影像外定向是确定外方位元素,它是正射纠正和三维信息提取的基础。在计算卫星遥感影像外方位元素时存在病态问题。本文使用两种正则化方法求解这一病态问题:Tikhonov正则化和两步解法。这两种方法与主成分估计法和岭-压组合估计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基于GCV参数选取方法的Tikhonv正则化方法和主成分估计及两步解法求解结果较优。由不同精度的控制点进行外定向的检验精度表明,除了应用较优的算法,精确的控制点对外定向也很重要。

    2006年04期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0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9 ]
  • 基于RS和GIS的上海市植被覆盖变化特征研究

    孟飞;刘敏;张心怡;

    利用1997、2000和2002年的Landsat TM/ETM+遥感数据,计算了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并剔除植被伪变化信息,同时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较为详细地研究了近几年来上海城市植被覆盖的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市区植被覆盖变化不大,面积总体呈现增加趋势;与市区相比,郊区的植被覆盖变化较为明显且减少面积较多;植被减少部分主要为耕地,主要对应城镇和工业用地的扩展区,增加部分主要是林地和草地;市区和浦东新区一些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地转化为草地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植被面积。

    2006年04期 54-5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下载次数:434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6 ]
  • Spot5影像统计分析及最佳组合波段选择

    孙华;林辉;熊育久;莫登奎;

    遥感影像特征分析是影像融合和解译的基础,而对遥感数据源各个波段进行定量分析是图像融合的前提。本文以SPOT5为遥感数据信息源,在湖南省资兴市天鹅山林场进行了图像特性和波段组合的实验研究。研究主要采用了典型地物的光谱数据采集分析和遥感数据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出各波段之间的熵、相关系数和协方差。研究结果表明:SPOT5各波段的标准差大小顺序为:波段3>波段4>波段2>波段1,熵值的大小顺序则为:波段4>波段1>波段2>波段3;波段3与波段4的协方差最大,而且两波段又处在红外区域,说明红外波段之间独立性较强;从光谱辐射仪采集的数据来看,水体、草地、裸土地的光谱反射率就有很大的差异性。乔木树种的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区域内非常接近,在红外———近红外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差异,红外———近红外区域波谱对林业遥感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利用联合熵和最佳指数方法确定了最佳波段组合为1(R)4(G)3(B)波段。

    2006年04期 58-6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7K]
    [下载次数:1279 ] |[引用频次:108 ] |[阅读次数:20 ]
  • ENVISAT-ASAR数据处理介绍

    郭广猛;曹云刚;马龙;

    ASAR(Advance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作为当今最先进的合成孔径雷达数据于2006年1月在国内实现共享,由于其处理困难限制了它在国内的应用推广。本文介绍了欧空局开发的雷达处理工具包软件BEST(Basic Envisat Sar Toolbox),该软件可以实现某些雷达数据处理功能,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并且使用ASAR WSM数据与MODIS图像进行了融合。作为国内率先共享的两种数据,ASAR与MODIS组合使用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2006年04期 37+62-6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1288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23 ]
  • GIS支持的区域工业用地立地条件评价与空间整合研究——以常州市沿江开发区域为例

    孙电;李满春;李谦;姜仁荣;

    以常州市沿江开发区域为研究区,针对其产业结构优化阶段工业用地空间布局现状和存在问题,用GIS支持的空间定量分析方法对工业用地立地条件进行评价,探讨工业用地空间整合模式,提出了整合方案。该研究不仅对常州市沿江开发区域工业用地空间整合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亦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推广价值。

    2006年04期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377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55 ]
  • 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组织研究

    沈陈华;

    将城乡一体化地籍实体对象分为行政境界、所有权权属界、建设用地使用权权属界、图斑、线状地物、点状地类等地籍实体后,研究了实体间的关系,讨论了这些实体与现有城镇、农村地籍调查实体对象的衔接,指出以乡镇地理单元进行数据的分块存储和管理符合自上而下的行政隶属关系,也符合多尺度地理思想的表达。论文最后研究了多尺度地籍空间数据的组织方式。

    2006年04期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48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24 ]
  • 基于Web服务的地图投影变换

    邓超;俞乐;吴小松;张登荣;

    在分析了现存地图投影变换实现手段的基础上,考虑到了XML Web服务在地理信息系统领域中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结合了组件和Web两方面优势的Web服务方式,实现了地图投影变换,并随后给出了使用桌面应用程序、Web应用程序、嵌入式设备和HTML脚本四种适合于不同应用目的的访问服务的方式。采用Web服务方式能显著提高开发效率。

    2006年04期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6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8 ]
  • 星载雷达高度计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蔡玉林;程晓;孙国清;

    21世纪初,星载雷达高度计已经进入全球业务化阶段,我国在这方面还是相对落后,鉴此本文介绍了星载雷达高度计的技术原理和发展历程,并较为全面的介绍了高度计在海洋、冰川研究和内陆湖泊、河流等水文方面的应用。

    2006年04期 75-79+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931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26 ]
  •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以及干涉测量应用

    牛瑞;汤晓涛;楼良盛;刘志铭;王昱;

    论述了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作为其重要应用之一的星载InSAR的概念和发展,详细介绍了典型的系统如欧空局的ERS-1/2星对、美国的SRTM任务、新近发射的日本ALOS卫星以及计划今年发射的德国的TerraSAR-X雷达卫星和加拿大的RADARSAT-2雷达卫星。最后详述了星载InSAR未来的发展方向编队卫星技术以及国外重要的编队卫星计划如法国Cartwheel方案和德国TanDEM-X任务。

    2006年04期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621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1 ]
  • 企业新闻

    2006年04期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