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震前的云异常初步研究

    郭广猛,王斌

    <正>90年代以来王斌、寿仲浩等人使用云成功地预报了多次地震,并提出了地震云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应力使地壳运动、摩擦、甚至破裂,产生大量热量,使地下水变为蒸汽,然后从裂隙中喷射出来冷凝为云。该理论和杜乐天先生的“地球排气”理论不谋而合。杜乐天先生认为地球内部存在大量高压气体如CO2、H2、CH4等,溢出地表后使地面增温。这种增温已经被卫星观测所证实。国家地震局的强祖基研究员通过观测这种温度异常成功地实现了多次地震预报。我们认为当溢出的是水蒸汽时,水汽冷凝成为云,就是地震云,可以据此来预报地震。2004年8月9日6点(北京时间),一个线性云团出现在甘肃上空(图1),我国的FY-2C静止气象卫星记录到了其演变的全过程。该云团的特点表现为:该云团在6点时突然出现,不是由周边地区逐步运动而来,然后由小变大,到14点消失,8个小时内没有移动,云团的前端始终位于地面某点上空,而周边云团在不停运动。这意味着该云团是从一个固定的断裂处喷出的气体冷凝而成,是地震的前兆。17天后,据美国地震台网测定2004年8月26日21时54分28秒(北京时间)在北纬33.78度,东经104.95度发生4.8级地震。震中位置就位于云团出现的地方。

    2005年05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23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0 ]
  • 基于最小熵和遗传算法的遥感图像特征选择

    陈修桥,胡以华,张军

    在分析遥感红外图像特点的基础上,提取了灰度共生矩阵的能量、惯性、熵等14个特征量用于红外图像纹理分析。以最小判别熵可分性判据作为准则,利用遗传算法搜索最优特征子集,实现了遥感红外图像的特征选择。为了验证此算法特征选择的有效性,设计了RBF网络分类器,对遥感红外图像进行分类识别,其结果证明,基于最小熵和遗传算法所得到的特征子集可以简化网络结构,减少训练时间,提高样本的识别概率。

    2005年05期 5-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462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8 ]
  • 基于一维Kohonen网络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研究

    黄文晶,李满春,赵书河,刘永学,毛亮

    分析了Kohonen网络的训练模式和聚类特性,选用规模相对较小的一维Kohonen网络,并调整网络输出层的规模和邻域形状,优化网络结构;同时根据多光谱遥感影像中地物波谱曲线特征,通过不同波段组合、波段权重系数调整等方法对输入数据进行预处理,使该方法更适用于多光谱遥感影像分类和专题提取。本文以浙江省绍兴地区多光谱遥感影像分类为例,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改进后的分类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分类精度。

    2005年05期 8-1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7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7 ]
  •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道路提取

    李利伟,刘吉平,尹作为

    利用数学形态学的方法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道路提取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影像进行预处理增强道路信息,依据影像灰度直方图信息,对预处理后的影像进行阈值分割,得到一个包含道路信息的二值影像;进一步使用形态开运算去除细小噪声,同时将一部分粘连在道路上的噪声与道路信息进一步分割;接着结合形态腐蚀和形态重建运算获取影像中主要道路网络信息,并用形态闭运算完善道路网络信息;最后对道路网络信息进行形态细化和一定次数的形态修剪处理,得到单像素宽的道路中心线信息。利用数学计算软件MATLAB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作了实验,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2005年05期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955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16 ]
  • SPOT5 Dimap文件解析及在影像纠正中的应用

    燕琴,张继贤

    Dimap是Digital Image Map的缩写,它是由法国Spot Image公司、Satellus和法国空间局(CNES,the French NationalSpace Agency)合作推出的新一代影像分发数据格式规范。Dimap 1.1于2003年5月通过,目前主要用于SPOT5卫星数据的分发。本文介绍了开发Dimap的目的和其主要特征,重点对Dimap元数据进行了详细解析,并给出了Dimap数据在SPOT5影像的无控制纠正中的应用方法。通过试验证明,基于Dimap元数据的SPOT5影像纠正可以解决稀少控制点所带来的难题。

    2005年05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361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22 ]
  • 基于多波段组合技术的土地利用/覆盖信息提取研究

    尹黎明,卢玉东,潘剑君,姜小三,谭钦文

    针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选取最佳解译波段组合。在此基础上,提出分层提取的方法,并用此法对土地利用/覆盖信息进行了解译,同时进行了精度评价。结果表明:TM1,4,5组合为解译居民点和水域的最佳波段组合,TM3,4,5组合为解译耕地、林地和草地的最佳波段组合;与非监督分类及监督分类相比,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结合分层提取的总体分类精度分别从25.3%、71.6%提高到85.5%。

    2005年05期 18-2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596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51 ]
  • 缺少水陆标识数据情况下MODIS图像云检测的实现

    王家成,杨世植,麻金继,王先兵

    云检测中必须进行像元的水陆判识,云的存在给水陆判识带来了困难。因此,云检测中总是利用水陆标识数据辅助云检测。本文讨论了缺少水陆标识数据的云检测方法,并证明了该方法可行、实用。

    2005年05期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24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6 ]
  • 基于ETM+遥感影像的南京市城市绿地的动态监测

    郑光,田庆久,李明诗

    城市绿地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动态监测城市绿地的消长有利于科学、有效地管理城市,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和评价标准。本文利用1988年和2002年的南京市域范围的ETM+/TM影像,通过分别计算亮度指数和垂直植被指数,建立“亮度—垂直植被指数”(BI-PVI)平面,通过计算“TM3-TM4”平面内的点到“非植被线”的距离,求得亮度-植被指数向量,进而得出变化向量获取城市绿地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由于南京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城市绿地大大减少,城市绿地的空间分布不均匀,不能够很好的发挥其生态功能。

    2005年05期 24-26+4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997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22 ]
  • 基于遥感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图像分割研究

    冯德俊,汤家法,李永树

    为了提高大区域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效率,需将自动发现影像中包含的变化信息自动分割出来。在分析影像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双阈值法和区域生长法,能够将影像中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自动分割出来。为了减弱影像噪声、自动发现方法和图像分割对监测结果精度的影响,将多种方法得到的分割结果进行综合处理,进一步确认目标,以使本文方法在具有高效率的同时有较高精度的监测结果。另外,本文提出了一种典型区域法,从另一个角度解决了无法直接利用灰度直方图计算影像中特定目标的分割阈值问题。

    2005年05期 27-3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45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4 ]
  • 高分辨率SAR图像的水体边缘快速自动与精确检测

    朱俊杰,郭华东,范湘涛

    为了快速、自动和精确的提取高分辨率SAR图像的水体边缘,本文使用了具有保持边缘特性的小波变换对图像进行噪声压制,之后采用了块跟踪方法对水体边缘进行了粗提取,最后使用了蛇算法对粗边缘进行了精确的定位,实现了水体边缘的快速、自动、精确的检测,得到了很好的检测效果,是一种理想的高分辨率SAR边缘检测方法。

    2005年05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452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43 ]
  • 沙化土地光谱特征初步分析

    王晓慧,李增元,高志海,王琫瑜,白黎娜,车学俭

    分析地物光谱特征与土地沙化间的数量关系,找出地物光谱特征变异的规律,从地物光谱的角度为遥感影像中沙化土地提取和定量分析提供依据。沙化土地光谱数据源分为单一地物类型级和复合地物类型级两种,野外测量时分别采取不同的采样方法。沙化土地光谱数据表现出随植被覆盖、植被类型、土壤、地类等的变化规律。

    2005年05期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298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9 ]
  • 利用Landsat ETM+影像研究土地利用/覆盖与城市热环境的关系——以福州市为例

    黄荣峰,徐涵秋

    如何更好地研究土地利用/覆盖与城市热环境的关系,将对城市规划、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利用Landsat ETM+影像的热红外波段,研究城市热岛的分布规律,同时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与热红外波段的关系,以揭示土地利用/覆盖与城市热环境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卫星影像上,城市建成区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与热红外波段的相关性较为显著,通过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可见光波段、近红外、中红外与热红外波段的分析,获取城市建成区上的热环境分布。

    2005年05期 38-4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1088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33 ]
  • 像素级多源遥感影像信息融合的客观分析与质量评价

    韩玲,吴汉宁

    为了评价融合影像质量和各种融合方法的优缺点,理论上必须具备一套客观的、全面的评价指标。采用高空间分辨率影像和低空间分辨率多光谱影像融合的主要目标是获取高分辨率多光谱影像,因此对融合影像进行客观分析与质量评价,需要客观与主观的定量评价标准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即对融合影像质量在主观定性的目视评价基础上,进行客观定量评价。为此本文提出了熵、平均梯度和相关系数等评价融合影像质量和融合方法性能的指标,并结合实际对二套空间分辨率不同的影像数据进行了分析试验。

    2005年05期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438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19 ]
  • 基于3S的土地利用数据库更新技术研究

    林辉,莫登奎,熊育久,孙华

    以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土地利用数据库为研究对象,探索利用3S技术对土地利用数据库进行更新的技术和方法。利用静态GPS实测地面控制点,ERMAPPER为平台对QuickBird卫星数据进行几何精校正,校正后图像的点位误差控制在1个像元左右,以此作为标准校正SPOT-5、ETM+和TM图像。将校正后SPOT-5图像导入MAPGIS与同期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匹配,对发生变化的地块逐个进行标记,共标识图斑189个。在试验区内建立高精度GPS基站和移动站一套,利用移动站对变化图斑进行野外实测,数据经格式转换后导入MAPGIS内,对土地利用现状的图形库和属性库分别进行更新。结果表明:采用3S技术可以快速、准确、高效地更新土地利用数据库,实现土地利用现状短周期预测预报的目的。

    2005年05期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418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22 ]
  • 遥感技术在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潜力调查评估中的试点应用

    乔彦肖

    在地下水资源日趋缺乏的太行山前河北平原,采用遥感技术开展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在充分利用卫星遥感(ETM+)图像数据反映地下水资源相关信息灵敏的基础上,综合其他常规资料,准确的圈定出山前冲洪积扇的范围,划分出它们的形成期次和扇体结构。明晰了不同河流扇体之间和同一河流不同期次扇体之间的空间交叠关系,恢复了主要河流的水流系统。详细解译出其他如古河道、地下水浅埋区、地下水溢出区、决口扇、消亡湖泊及其古三角洲等水文地质要素。在此基础上,推测出具有开采潜力的地下水富水区6处。在对其中的两处进一步开展详细的水文地质勘察后,被有关部门确认为极具开采潜力,可做为大型城市供水水源地。

    2005年05期 51-5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49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8 ]
  • 房产地理信息系统时空数据组织研究

    黄照强,冯学智

    首先对时态GIS的近十几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然后通过对房产特征的分析,进行房产特征的分类,使之满足实际应用环境的需要。接着,提出了一种时空数据概念模型———基于Petri网的时空数据模型,同等的处理特征的状态和引起状态变化的变迁,不同与以往基于事件或基于状态(如快照等)的时空数据模型,该模型认为状态由变迁的改变,变迁由状态描述,两者互相依赖。通过该模型,将离散的状态和变迁连续化,状态和变迁的因果关系显式表达。最后,对房产GIS中的时空数据进行有机的组织,用现势库、工作库和历史库进行数据存储管理,实现时空分析即历史回溯、未来预测、变化趋势显示等等需求。

    2005年05期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326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28 ]
  • 基于ArcObject的南阳配电信息系统实现

    刘天羽,徐学军,扬琴

    结合实例,阐述了南阳配电信息系统从分析、设计到开发的过程,并介绍了运用Arcobjects组件实现部分典型功能模块的方法。

    2005年05期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3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Oracle Spatial和ArcSDE的应用比较研究

    陈继宁,张晓东

    Oracle Spatial和ArcSDE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利用关系型数据库存储和管理空间数据的商用软件。本文首先分析O-racle Spatial和ArcSDE的存储机制,然后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最后,通过实例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选择这两个软件。

    2005年05期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687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20 ]
  • 遥感变化检测方法研究综述

    张振龙,曾志远,李硕,胡子付

    遥感变化检测技术是遥感信息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是当前遥感数据处理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从三个方面介绍遥感变化检测的技术与方法:首先简要介绍遥感变化检测的数据预处理;其次,重点介绍了各种遥感变化检测方法,并对各种方法优缺点做了简单评述;并提出了遥感变化检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本研究的几项经验性的结论。

    2005年05期 66-6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137 ] |[引用频次:118 ] |[阅读次数:48 ]
  • 国际新闻

    2005年05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国内新闻

    2005年05期 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