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极化分解技术在估算植被覆盖地区土壤水分变化中的应用

    刘伟,施建成,王建明

    地表植被覆盖是影响雷达遥感估算土壤水分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探讨了将极化分解技术与植被覆盖地区的一阶散射模型结合估算土壤水分变化的方法。雷达数据经极化目标分解技术分解后得到的双次散射项和一阶植被散射模型的植被-地表的双次散射项一一对应,再利用多时相雷达数据消除植被层后向散射的影响,从而估算出地表土壤水分变化量。最后应用全极化机载雷达数据(AirSAR)对该方法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的估算植被覆盖地表的土壤水分变化。

    2005年04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455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25 ]
  • 基于导数光谱位置变量的干叶片生化组分反演

    沈艳,牛铮,王汶,徐永明

    利用实测干叶片生化组分和高光谱反射率数据,尝试用高光谱位置变量的一阶导数极值特征参数法提取生化组分。结果表明:对全氮、纤维素、木质素、淀粉含量贡献最大的波段分别是D4(1670nm~1735nm反射率一阶导数最小值)、D10(2235nm~2315nm反射率一阶导数最小值)、D8(2020nm~2100nm反射率一阶导数最小值)和D2(1400nm~1480nm反射率一阶导数最小值)。该方法提取干叶片各组分的精度较高,精度最高的是用3个波段提取淀粉含量。分析土壤叶片线性混合光谱表明:该方法能有效的消除土壤背景影响。

    2005年04期 8-1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238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21 ]
  • 基于小波变换的高光谱图像消噪

    吴传庆,童庆禧,郑兰芬

    本文主要针对高光谱图像的特点,利用波段间的几何信息高冗余性,通过小波分解去除高频的噪声和几何信息,保留低频的光谱信息。以其他波段的几何信息辅助噪声污染波段重构,经过相应的小波重构滤波器滤波,获得该波段图像的重建以进行消噪。

    2005年04期 11-1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388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38 ]
  • 航空影像中居民地的半自动采集

    翟辉琴,王明孝

    在围绕面状地物居民地的采集,利用高斯模糊处理提高影像上居民地区域纹理特征一致性的同时,通过灰度共生矩阵提取了纹理,用区域生长和形态学的方法全方位腐蚀与膨胀,完成了面状地物居民地的提取,并进行了矢量跟踪,通过对矢量结果分析,准确率达到90%以上,可以直接应用到GIS中去。

    2005年04期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0 ]
  • 图像融合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赵鲁燕,尹君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数据越来越丰富。通过遥感图像融合可以综合利用各种遥感数据的信息,提高遥感图像解译和自动分类的准确性。图像融合的方法很多,但缺乏对融合图像效果评价的方法来综合评价融合方法的效果。本文采用标准差、信息熵和清晰度等定量参数来评价融合效果并用自动分类的精度来验证。

    2005年04期 17-18+5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507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24 ]
  • 基于GVG采样系统的农作物估产可信度分析——以四川盆地为例

    张海珍,周万村,李爱农,周启刚,江晓波

    以四川盆地的农作物估产为例,对GVG(GIS&VIDEO&GPS)采样系统的采样结果进行可信度分析。在试验区随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线,利用GVG采样系统提取样区内农作物种植比例。然后结合野外实地调绘结果对该地区进行遥感影像解译,在解译影像上对采样线不同缓冲区范围内的农作物面积进行提取,计算出农作物的种植比例。把遥感解译影像缓冲区分析结果为检验数据,采用误差最小可信度最高的原则对GVG采样系统采样结果的精度进行可信度分析。并基于可信度分析初步确定GVG采样系统的沿线采样最佳范围。

    2005年04期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23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5 ]
  • 黑河及汉江流域MODIS叶面积指数产品质量评价

    胡少英,张万昌

    叶面积指数(LAI)是MODIS地面队伍生产的一系列标准产品之一,对其进行独立的质量评价有助于用户了解数据的适用性。本文用近同时相的Landsat影像及野外实测LAI数据获得了黑河及汉江两个研究区高分辨率的LandsatLAI分布图。基于此,对MODISLAI数据进行了质量评价,评价指标包括统计特征和空间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就统计特征而言,MODISLAI数据值一般低于Landsat的LAI值,在植被覆盖较好的汉江区低估约10%,在植被覆盖稀疏的黑河区,LAI值低估达58%;就空间特征而言,两个研究区的结果都表明MODISLAI数据无法很好地体现植被空间分布信息,在黑河区存在大量低植被覆盖像元被归类为非植被覆盖区的情况。

    2005年04期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754 ] |[引用频次:59 ] |[阅读次数:18 ]
  • 基于卫星遥感图像的城市扩展研究——以东营市为例

    盛辉,廖明生,张路

    利用卫星遥感图像作城市扩展研究是当今遥感应用研究的热点问题,是对城市化进程进行跟踪检测的有效手段,也是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一项新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差值和分类专题图的城市扩展变化提取方案。该方案首先对不同时相的TM图像进行非监督的变化检测,得到二值化变化专题图,然后利用原始资料和调查数据对第二个时相的图像作监督分类。最后利用变化专题图与分类专题图叠加分析获取城市扩展情况。

    2005年04期 29-3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63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29 ]
  • 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的地形影响校正

    武瑞东

    地形影响校正是遥感影像辐射校正的主要内容,是获得地表真实反射率的必不可少的一步。本文提出的方法中,将6S大气校正模型与数字高程模型(DEM)结合起来,计算出水平地面上接收到的直接辐射与漫射辐射,并采用一个简单公式将其转化到地形坡面上,从而实现了对地面的辐射能量校正,同时,6S模型对卫片还进行了大气改正,可输出卫片在大气层底部的辐射亮度与反射率;然后将基于坡面的反射率换算到其在水平面上的对应值,即实现了对反射率的地形影响校正。在我们所实施的“滇金丝猴保护项目”的植被研究中,应用本方法对梅里雪山区域的ETM+影像进行了校正,大大减小了地形对遥感数据的附加影响。

    2005年04期 32-3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615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42 ]
  • MODIS雪产品的计算及其与NSIDC雪产品的比较——以青藏高原雪覆盖为例

    石瑞香

    以青藏高原上的两个区域、选择不同时相的MODIS影像,运用NDSI、NDVI等指标,结合MODIS云腌膜数据,计算得到MODIS的雪产品;并将其与美国NSIDC的雪产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MODIS雪产品中雪的覆盖区域与NSIDC雪产品中的雪覆盖区域基本一致,但计算得到的雪覆盖面积比对应的NSIDC雪产品中的雪覆盖面积略大3%。计算得到的雪产品与NSIDC雪产品在同样经纬度范围内图像位置有偏差。范围越小,位置偏差越明显。对图像进行经度偏移后,取共同区域进行像素差值比较,结果,计算得到的雪产品与NSIDC雪产品判断一致的像素约83.12%。

    2005年04期 36-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8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8 ]
  • 耕地变化的影像比例化分析

    李向军,牛铮,王汶,吴运超

    应用遥感手段检测耕地变化常采用分类后处理方法,这种方法在分类标识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混合像元因素影响。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引入纹理分析做法,对分类后影像实施划分一致性区域和确定零星像素归属,最后各像素以比例形式反映耕地的变换。

    2005年04期 39-4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15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3 ]
  • 森林树种高光谱波段的选择

    刘秀英,林辉,熊建利,熊育久,孙华,莫登奎

    高光谱是遥感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地物识别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利用地物光谱仪对杉木、雪松、小叶樟树和桂花树4个树种进行高光谱数据测量,探索不同树种在不同波段上的识别能力。研究采用了逐步判别分析法和分层聚类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逐步判别分析法选择的波段主要位于红、绿、蓝、和近红外区;分层聚类法选择的波段除了红、绿、蓝、和近红外波段外,还增加了蓝-绿边缘、绿-红边缘和红边区的波段。所选择的波段比原始波段在树种识别时具有更高的精度,最高识别精度达96.77%;边缘区波段对树种的识别有重要作用;用对数-微分变换处理较其他方法处理对树种识别有更好的效果。

    2005年04期 42-4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816 ] |[引用频次:80 ] |[阅读次数:32 ]
  •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融合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甄静,何国金

    影像融合技术作为富集和优化多源遥感影像信息的一种有效途径一直受到遥感界和图像处理领域的关注,并且已开发出多种融合方法。但是随着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发展,当前一些融合方法对新型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如IKONOS、Quick-Bird的融合效果欠佳,颜色差异是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光谱特征的分析入手找到颜色偏差的原因,同时给出了多种改进措施,然后分别利用传统的和改进的方法进行了融合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找到对新型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融合更加适用的方法。

    2005年04期 46-49+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004 ] |[引用频次:69 ] |[阅读次数:20 ]
  • 超轻型飞机低空数码遥感系统用于土地资源信息获取

    李英成,赵继成,丁晓波

    介绍了一种以超轻型飞机为平台的数码遥感系统,利用4K×5K大面阵CCD相机获取低空大比例尺真彩色数字航空影像,具有高分辨率、高成像质量优势,并有方便计算机处理管理、快速、低成本的特点,可在土地资源信息化管理中发挥重大作用。该系统可广泛应用于生产和更新大比例尺土地利用图件,如1∶500、1∶1000、1∶2000比例尺专题图。尤其适合于小城镇、村庄、大型厂矿企业的土地利用信息的快速获取,可以弥补传统航空摄影技术的薄弱环节,对机场和天气条件的依赖性小,该机2~3座,无需专用机场,可以在公路和硬草地起降,摄影飞行高度100~1000m,地面分辨率0.02~0.2m。工作日8:00~17:00光照条件均可摄影,并能在阴天云下摄影。每架次可连续飞行3小时以上。

    2005年04期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47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3 ]
  • 基于XML的地理信息图示表达模型研究

    尹章才,李霖,朱海红

    将空间数据到地图的一系列制图过程和中间结果采用XML进行描述与表达,提出基于XML的图示表达模型,实现基于共享的分布式图示表达机制。并通过公用插件,实现地图制图过程的自动化。

    2005年04期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65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 ]
  • 基于结点等效变化的缓冲区生成算法

    杨磊库,卞正富,张燕平

    目标缓冲区生成的算法一般都要经过两个阶段,即单个目标缓冲区多边形的独立生成过程和多个目标缓冲区多边形间的重叠合并过程。本文将要生成的缓冲区边界凹侧结点做等效变化成两个相等的点,且定义其连接关系为圆弧,从而取得了边连接的循环运算,便于处理和计算,消除了凸凹两侧缓冲边界数据链不一致性的表达,只寥寥几行代码实现了折线单目标缓冲区的生成,并且易于缓冲边界拓扑关系的建立。

    2005年04期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2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 ]
  • 雷达图像模拟研究综述

    吴涛,王超,张红

    随着成像雷达系统的发展,对于雷达图像模拟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回顾了雷达图像模拟的发展过程,介绍了雷达图像模拟技术的三种方法,并对其应用做了较全面的综述。

    2005年04期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63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31 ]
  • 国际新闻

    2005年04期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企业新闻

    2005年04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