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连文,李锋,邓国武
根据遥感影像解译分区 ,结合盐湖演化理论 ,对罗布泊现代盐湖演化过程进行了成因解释 ;总结罗布泊古环境的研究状况 ,讨论了罗布泊盐湖古环境信息遥感研究方法。通过环状影像灰度意义的探讨 ,试图建立罗布泊盐湖过去气候变化曲线 ,其 3~ 1 0世纪时间段气候变化曲线与古利雅冰芯δ1 8O‰值曲线的对比表明。除 5~ 6世纪前后曲线差异较大外 ,其他时段的波形特征都有较好的对应 ,尤其是 7、8世纪前后的波峰 ,反映了隋唐时期的温暖气候 ,印证了盐湖孢粉研究的沉积记录
2003年04期 3-5+2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225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2 ] - 阮伟利,牛铮
通过比较统计模型、物理模型以及两者的联合模型在反演鲜叶片生化组分含量时的效果 ,结果表明 ,对于叶绿素和水份含量 ,物理模型的反演效果较好 ,对于蛋白质、纤维素 +木质素含量 ,统计模型的反演效果相对较好 ,由物理模型改造得到的三种联合模型 ,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物理模型反演蛋白质、纤维素 +木质素含量的精度 ,但和利用统计模型反演这两种生化组分的结果比较 ,改进作用并不明显。对于不同样本组叶片生化组分含量 ,不同模型反演效果均存在一定差异 ,统计模型存在的差异相对较大
2003年04期 6-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74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42 ] - 曾衍伟,易尧华
提出了影像数据质量模型 ,阐述了影像数据质量检验与评价方法 ,论述了“影像数据质量检验与评价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程序流程、软件结构及功能 ,介绍了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应用情况
2003年04期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64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25 ] - 张松梅2003年04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5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朱近,夏德深,汪静,吕俊洋
本文对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红外遥感图像的条带干扰做了数学的描述定义 ,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在空域消除条带干扰的算法并用 Matlab 6实现。实验显示该方法具有处理效果好 ,算法简单 ,人工干预少的特点
2003年04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2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 ] - 刘春,史文中
建筑物群的三维可视化表达是多项信息技术的融合 ,本文以香港岛建筑物群的三维表达为主要内容 ,从数据源、数据采集流程、可视化效果以及应用等方面给出了详细的应用探讨。此外对数据采集过程的质量控制问题也做了分析
2003年04期 18-2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7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4 ] - 卢中正,张敦虎,邱少鹏
简要介绍了在陕西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中 ,利用遥感技术 (RS)获取生态环境现状和生态环境退化状况的专题内容 ,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GIS)进行专题数据在垂直和水平方向分布特征统计分析 ,并客观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环境敏感性及生态功能重要性的方法
2003年04期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335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33 ] - 2003年04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葛榜军2003年04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
- 姜青香,刘慧平,孔令彦
最大似然分类法是基于地物光谱信息的 ,因此无法正确区分光谱特征混淆的地物。本文以北京丰台区为实验区 ,采用纹理分析方法对高分辨率图像的纹理信息进行分析 ,选取统计指标熵 ,通过确定熵的最佳阈值 ,进行边界匹配和图像的分割 ,将光谱易混淆地物如菜地和耕地分割开来 ,并将此分割结果与 TM图像分类结果进行叠合 ,得到最终的分类结果。实验结果表明 :将纹理分析方法应用于图像分类中可区分光谱混合的地类 ,得到较好的分类结果
2003年04期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518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10 ] - 程征,冯学智,王雷
萧绍围垦区地处浙江省中北部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 ,雨水充沛。长期以来该地居民对钱塘江下游流域进行着束江围田的改造 ,把本来经常遭受潮灾的地区逐步改造成浅海河湖沉积平原 ,不仅固定了河道 ,而且增加了耕地面积。人们多年来的围垦活动大大影响了该区的景观面貌 ,由于围垦区并非完全天然形成 ,而是由人类主导因素形成的具有规则形状的地物 ,与单纯自然形成的区域受人类影响的过程不同 ,显示了自然与人为共同作用下不同围垦时期形成的垦区的性质差异。本文按垦区形成年代先后把整个围垦区划分成四大块 ,用 GIS相关软件对绍兴市 2 0 0 0年 ETM影像进行了相关处理 ,再用 FRAGSTATS软件完成了该区景观指数的计算 ,在景观尺度上反映了该区不同围垦时期的地表状况
2003年04期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46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5 ] - 王昌佐,王纪华,王锦地,赵春江,刘良云,王鹏新,景娟娟
在自然状况下 ,对裸土进行人为干湿处理 ,利用 ASD PRO FR2 5 0 0地物光谱仪测得土壤在 35 0 nm~ 2 5 0 0 nm反射光谱并适时采取表层土 ,利用烘干法测得土壤体积含水量。依据土壤湿度与土壤光谱反射率之间的相关关系 ,得出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光谱反射率的非线性方程。利用该方程和光谱反射率值进行土壤水分反演 ,通过对反演结果的误差分析 ,结合光谱反射率与体积含水量的指数回归分析 ,笔者认为采用 1 95 0 nm~ 2 2 5 0 nm波段的光谱反射率估测土壤含水量效果较好
2003年04期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820 ] |[引用频次:70 ] |[阅读次数:47 ] - 黎栋梁
结合城市规划和数字城市的需要 ,研究出一套 GIS技术的综合应用方法。通过在广州市城市规划的实践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论述了系统的结构与设计思想 ,提出了系统应用的有关问题和解决方法 ,阐述了系统技术创新的特点 ,并通过实例说明 GIS的综合应用在城市规划中的具体运用模式 ,为数字规划提供了一个成熟的应用例子
2003年04期 38-4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142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1 ] - 刘闯,文洪涛,赵立成,张玮2003年04期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215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6 ]
- 陈基伟
近年来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In SAR)技术应用于地面沉降研究领域的方法与实例已在国内外工程实践和科研活动中多见报道。与此同时 ,利用 GPS技术监测地面沉降也日臻成熟与完善。GPS- In SAR合成方法作为二种方法的结合 ,能够在空间域和时间域同时提升地面沉降监测的能力 ,已开始成为国内外地面沉降测量技术研究的重点。本文综述了 GPS-In SAR合成技术的理论与方法 ,对其目前进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最后对上海地区开展研究进行了展望
2003年04期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391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8 ] - 姚艳敏,姜作勤,赵精满
信息标准化是信息资源共享和互操作的基础。本文通过对我国土地、地矿、海洋、测绘等领域的国土资源信息标准现状进行调查 ,分析了国土资源信息标准发展状况 ,标准建设的差距和问题 ,对今后我国国土资源信息标准建设提出了建议
2003年04期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54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9 ] - 肖鹏峰,刘顺喜,冯学智,林广发
根据国土资源部“构建国家级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数据库及服务体系”项目的部分研究内容 ,简要地评述了国内外最具代表性的基于遥感数据源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分类系统——美国 1∶ 2 5万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分类系统、中国科学院土地资源分类系统 ,并与该项目研制的基于中分辨率卫星影像的国家级土地利用与覆被分类系统进行了比较 ,给出了分类代码的相互转换关系 ,以便用户使用和查询
2003年04期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914 ] |[引用频次:82 ] |[阅读次数:19 ] - 张松梅2003年04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2003年04期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