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云峰,林珲
本文引用新技术传播、组织管理和管理信息系统等理论 ,从理论推导和案例分析两个角度理解、分析 GIS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和传播。“技术—过程—环境”是分析 GIS技术在国家层次上传播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 ,GIS技术在组织机构内的传播过程可以理解为“知识—决策—实施—应用—评估”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知识和决策在传播中起核心作用。国家宏观的 GIS传播环境包括知识基础设施、市场机制和制度背景 ,其中市场机制在 GIS传播中是最具效力的影响因素。初步的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表明 :中国的 GIS产业增长速度很快 ,但仍面临数据获得性差、市场规模小而破碎、信息 /知识缺乏、市场机制不成熟等问题。另外还存在一些常见的项目管理问题 ,如系统可行性研究和系统评估的形式化、全面而通用的系统规划、过高的设计目标、过于追求系统的标准化和先进性、夸大 GIS的作用和效益等。本文建议 :1从研究 GIS技术与组织管理的角度积累实用的知识 ,以此来指导 GIS项目的决策、规划和实现 ;2中国的 GIS发展大体上是跟随发达国家 ,政府应致力于实现 GIS产业良性发展的起步规模 (critical mass) ;3政府应在市场不成熟或失效的地方进行扶植 ,避免过多干预和控制市场 ,防止出现政策失效 ;4采用顾及普通 GIS用户利益的、单轨
2001年01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02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7 ] - 刘建平,赵英时,孙淑玲
分析了多光谱遥感数据最佳波段选择的信息量诸方法的内在联系 ,说明了信息量方法用于高光谱遥感数据最佳波段选择的局限性 ,提出了基于类间可分性的最佳波段选择原则和方法。通过试验 ,说明了各种处理方法的有效性、局限性和计算复杂度
2001年01期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481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31 ] - 谭倩,赵永超,童庆禧,郑兰芬
提出了一种针对植被的光谱维特征提取模型植被光谱特征提取模型 (Vegetation Spectral Feature ExtractionModel,缩写为 VSFEM)。该模型通过分析大量野外植被高光谱曲线 ,选择了 8个光谱维特征位置 ,并由它们衍生出了一系列特征参量
2001年01期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812 ] |[引用频次:90 ] |[阅读次数:58 ] - 韩佳峰,杨学良,刘建平
首先分析了传统松驰参数加速收敛方法的局限性 ,然后根据控制学中的有关理论 ,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带比较环节的积分器 ,使迭代收敛速度大为提高
2001年01期 19-2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58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2 ] - 林辉,彭长辉
栅格结构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的数据结构 ,栅格单元是栅格数据结构的基本单位 ,它的大小和形状不仅决定了栅格结构的数据量 ,而且还影响栅格数据的精度 ,因此在栅格区划时应同时考虑栅格的大小和形状。常见的栅格单元形状是正方形 ,但也可以采用正三角形 ,菱形 ,矩形 ,正六边形等规则多边形。本文通过几何分析和证明 ,正六边形同正方形相比 ,在面积相同情况下 ,周长比正方形短 ,采用正六边形作为栅格单元更优越 ,可以在相同数据量下 ,提高数据的精度 ,或在保持相同精度情况下 ,减少数据量
2001年01期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89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36 ] - 赵书河,冯学智,赵锐
对资源一号卫星 IR- MSS数据从空间分辨率、几何精度、噪声等方面做了分析评价。选取了典型的洪泽湖地区作为研究区 ,对经过几何精纠正的 IR- MSS数据进行了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上的光谱采样分析。进行了湖泊信息提取实验 ,提取效果较好。最后对洪泽湖的形态特征、环境因素、动态变迁等方面做了分析研究 ,从图像上可清晰地看出洪泽湖河口淤积、岸边污染的情况
2001年01期 24-25+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0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7 ] - 余倩,吴国平,李响,陈艳,骆成风
空间数据的全关系型存储是实现 GIS数据管理一体化和空间信息共享与分布的重要基础。本文在总结当前相关领域研究状况的基础上 ,对空间数据全关系型存储的实现方法进行了探讨 ,并做了初步的尝试。利用 Delphi 语言实现了Map Info空间数据到 SQL Server数据库的全关系型存储
2001年01期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43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16 ] - 赵玉灵,何凯涛,杨金中
古大陆再造是现今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其目的是再现现今各个大陆在不同地质时期的相对位置及海陆关系。在总结近十几年来从中国大陆 ,尤其是华北、扬子、华南和秦岭 -大别等主要地块上所取得的前中生代同位素年代学数据的基础上 ,结合岩相古地理、区域地质、古地磁等资料 ,建立古大陆再造地理信息系统 ,是探讨我国大地构造分区及地史演化的最佳途径之一。它可以用来探讨华北、扬子、华南和秦岭 -大别等主要地块在全球古地理重建中的位置 ,分析每个地块的成生、增长、消亡和变质 -变形的历史演化过程 ,同时还可以对地史时期大陆岩石圈的演化作出合理的解释。本文探讨了建立古大陆再造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方法及应用方面的一些问题
2001年01期 31-3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8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7 ] - 朱翊
介绍了 GIS应用系统的一种数据存储模型全关系化方式的 GIS数据应用 ,并且给出了其应用示例 ,即空间基础数据 (矢量、影像、DEM)全部存放到 ORACL E 8.0 .4系统表结构中的国务院防汛气象信息服务系统
2001年01期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6 ] - 文沃根2001年01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581 ] |[引用频次:77 ] |[阅读次数:37 ]
- 厉银喜,叶晓端,冯钟葵
介绍了 L andsat7的一种自动云量评估 (Automatic Cloud Cover Assessment,简称 ACCA)算法。该算法通过对每一景 ETM+图像数据的两遍扫描进行云量评估。第一遍扫描 ,利用景中地物的反射率和温度特性来判断该景是否有云 ,若有云 ,则建立一个可靠的云罩 ;第二遍扫描 ,利用云的温度特性来识别该景中剩余的云
2001年01期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32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9 ] - 刘诚,李亚军,张晔萍
简要介绍了 FY- 1C极轨气象卫星在我国积雪和雪灾监测中的应用情况 ,尤其是在 2 0 0 0 - 2 0 0 1年冬季内蒙和新疆特大雪灾监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001年01期 42+4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2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8 ] - Ajit Jere,路兴昌
Internet正在通过提供符合现实需要的技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过去的十年里 ,我们的工作方式受 Internet/Intranet的影响发生了很大变化。福特公司和通用公司正在寻找通过 Internet提供应用软件或能解决具体问题的软件供应商 ,这对于那些提供计算机技术一条龙服务的供应商来说 ,不是威胁 ,而是挑战。还有很多公司也采取福特方式 ,这种趋势将继续对我们的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种变革中 ,像印度这样正处于知识爆炸顶峰期研究的国家将会从这种十分普及的、成本低廉且用户友好的技术中获得好处。很明显 ,GIS产业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变革并积极参与其中。对于 GIS这种需要多学科知识的技术而言 ,Internet这样的分布式模型是一个为终端用户提供特别服务的理想工具 ,可使客户机上不需要数据集。由于地理数据十分贫乏、昂贵 ,因此可以通过不同的用户共享来达到多种目的。这样做可以简化任务 ,并为完成关键性的应用目的提供有用的工具。这样做也将为应用程序提供支持 ,使这种应用程序可以较快地降低操作成本 ,提高效率 ,显著地提高消费者的满意程度
2001年01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 ] - 王均2001年01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4 ]
- 2001年01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陈道明2001年01期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 高建新2001年01期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4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 ]
- 2001年01期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0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