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危机——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陈述彭;

    <正> 今年六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地球首脑会议>,许多国家领导人纷纷出席这次最高级全会,签署一份<地球宪章>,宪章的内容主要强调<预防原则>和<隔代责任>,同时审议<21世纪进程>(Agenda 21),提出在下一个世纪中,探讨那些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地方,如何扭转对可更新资源的破坏,鼓励经济行为向提高环境容量的良性循环发展。即如何把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法结合起来的问题。附带的一项国际协约则是关于气候变化和物种多样性的有关问题。这些签约并不具备法律效力,只有道义上的约束力。所以最终只能呼吁由世界各地民众大家来签署<全球公约>,表示承诺为地球而工作的义务。

    1992年03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6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4 ]
  • 谈青藏高原环境变迁

    郑度;

    <正>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巨型构造地貌单元,它的强烈隆起是近几百万年以来欧亚大陆的重大自然历史事件之一。高原的存在对其本身及毗邻地区的自然环境有巨大影响,与全球变化也有密切关系。无论是高原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还是北部的喀喇昆仑山区,其强烈隆起的时代基本一致,始于上新世末至第四纪初的转折时期。第四纪以来青藏高原整体的大幅度上升,既有阶段性

    1992年03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2 ]
  • 谈喜马拉雅山区的开发

    何建邦;

    <正> 国际山地综合开发中心ICIMOD (International Center of Intergrated Mountain Development)是1983年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成立的一个山区综合研究中心,它的成员国包括尼泊尔、印度、中国、巴基斯坦、不丹、锡金和缅甸七个亚洲山区国家。 ICIMOD的研究发展和技术应用工作包括八个方面,其中第六方面是关于自然资源评价与监测。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于1990

    1992年03期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谈黄土高原水土保持

    郑兴年;

    <正> 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有其辉煌灿烂的历史。黄土高原土地退化问题,尤其是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已引起举世瞩目。为了搞好水土保持,防止土地退化,积极改善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自1978年以来,我国政府把该地区作为“三北”防护林建设体系的一部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了大规模的种草造林保持水土活动,并且收到很好效果。可

    1992年03期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 谈鄂尔多斯高原的环境演变

    史培军;

    <正> 鄂尔多斯高原是中国半干旱区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单元,它的北、西、东三面为黄河环绕,南接黄土高原,位于北纬37°38′—40°52′和东径106°27′—111°28′,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以频繁的风沙活动、突出的环境演变而著称。鄂尔多斯高原正处在我国东南和西南季风共同影响的边缘,是一个典型的环境过渡地带,突出表现在:风沙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干旱与半湿润气候过

    1992年03期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72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8 ]
  • 谈华北平原的变迁

    陈述彭;赵英时;

    <正> 1975年我国引进第一批陆地卫星遥感图像,随即编制出版了全国及地区的各种影像地图。先后用计算机经几何纠正,编制了京津唐地区,沂蒙山区的1:500000MSS影像地图和1:500000黄淮海平原地区卫星影像图。这些卫星遥感图像和数据,为华北平原的第四纪研究,特别是环境变迁的动态分析提供了多方面的信息,从而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

    1992年03期 7+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14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1 ]
  • 谈三江平原资源遥感调查

    赵华昌;

    <正>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的东北部,总面积10.89万平方公里,境内包括22个市县、52个国营农场和八个森林工业局,资源丰富,是我国极其重要的农业基地。根据国家关于三江平原区域治理科技攻关的要求与分工,从1983年开始,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与地学部的主持下,组织了院属长春地理所、林土所、长春光机所的一百多名科技人员并与黑龙江省有关单位协作,应用遥感技术对该区的土地利用、土地资源、土壤、地貌、

    1992年03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谈江汉洞庭平原区环境变化

    闾国年;

    <正> 全新世以来,江汉洞庭平原在缓慢构造沉降的基础上,气候变化对区域环境演变起着制约作用。气候变化,造成降水多寡不均,影响流域来水量,改变了河湖的水动力条件;引起的海面上升造成长江溯源淤积,改变了河湖水面坡降、径流变幅,进而造成水流动力条件的变化;引起的上游下垫面条件的变化,造成河湖含沙量的增减,改变了河湖侵蚀与堆积的关系。由此导致的河湖变迁,控制了其它要素的

    1992年03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地下管线空中地面综合探测技术成熟并投入生产使用

    <正> 自1987年春开始研究用空中热红外遥感成像技术探测地下输油管道以来,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先后完成了从空中探测地下热管道和地面探测各种地下金属管线的一整套研究工作。几年中,为有关生产部门成功地探测了数千公里的地下多种管线,并以工作效率高、定位准确、耗资少而受到使用单位欢迎。一、空中探测用机载热红外成像仪,在数百公尺高度飞行,俯察地面,可探测埋深几公尺的热油管、热水管、热气管和部分常温水管。用所获资料可制成1:5000至1:

    1992年03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3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三峡水电枢纽工程环境论证

    陈昱;

    <正> 三峡水利工程举世瞩目,是世界最大最复杂的水利工程。她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防洪库容巨大,可以减缓中下游平原的洪涝灾害;发电效益显著,比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巴西伊泰普水坝还多40%,可以改变我国能源结构;水位提高,可以改善长江航道,发挥“黄金水道”的优势。但是长江及其流域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大生态系统,在长江干流上兴

    1992年03期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4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谈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环境演变的遥感调查

    刘纪远;

    <正> 西藏自治区的“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及年楚河)中部流域地区位于藏南高原北部,作为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缝合线之一的雅鲁藏布江谷地自西向东横贯该地区全境。一江两河地区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仅占西藏自治区总土地面积的百分之五,但却拥有全藏约百分之六十的耕地和百分之五十的人口,是西藏农业生产的核心地带。

    1992年03期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 ]
  • 谈新疆绿洲的历史沿革

    夏训诚;

    <正> 从新疆卫星影像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周围,分布有大小不等红色斑状的影像图斑,那就是新疆人民赖以生存的绿洲。绿洲,按我国《辞海》中的定义,是沙漠地区人类通过灌溉建立起来适合人类生存和从事农牧业活动的水草田。绿洲中水利、土壤、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搭配优越,因而生物生产量高。在荒漠地区,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绿洲

    1992年03期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7 ]
  • 谈国际河流的梯级开发

    周成虎;

    <正> 我国地域辽阔,河流众多。在与彼邻的国家间,分布着许多国际性河流。东北地区有流经中苏边境的额尔古纳河-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经中朝边界的有鸭绿江和图门江,还有绥芬河(流入苏联)、呼伦湖(发源于蒙古)。西北有流入苏联境内的额尔齐斯河、伊犁河和额敏河以及诸小河流。西南地区是我国国际性河流分布较多的地区,包括元江、李仙江、盘龙江、澜沧江、怒江、大盈江、龙川江、独龙江等,在

    1992年03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3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谈黄河三角洲的变迁

    高善明;励惠国;

    <正> 黄河三角洲位于山东省北部,渤海湾与莱州湾的湾口。外形轮廓似向东北打开的扇,扇边(海岸线)因有突出岸外的河口和向陆内凹进的海湾相间分布而成锯齿状。从三角洲顶点向下游放射的众多古河道,多成高出平原0.5—2.0m的“地上河”,决口入海的新流路,一般不与废弃的故道重叠,构成扇的骨架。卫星影像对三角洲水系发育的这种特征,具有特别敏感的光谱效应和空间效应。

    1992年03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0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4 ]
  • 谈长江三角洲的环境变迁

    谢志仁;

    <正> 长江三角洲地处东亚大陆东缘、亚热带北缘,为一海、陆、气界面交接的环境变迁敏感地区。在其漫长的环境过程中,深受作为全球变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该区域的地质构造、气候及海洋因素的控制。现代长江三角洲地跨苏浙沪二省一市,为一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地区。随着人类活动规模不断扩大,人为因素的强度日益增强,已成为足以与海、陆、气等自然因素相抗衡的又一环境变迁主导因素。

    1992年03期 3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4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1 ]
  • 谈珠江三角洲的形成与发展

    苏亚芳;

    <正> 珠江是西江、北江和东江的总称。习惯上将西江羚羊峡、北江芦苞以及东江石龙以下的平原地区包括香港和澳门统称为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是一个独具特色的由边缘山地围绕的古海湾内的湾头三角洲,是珠江三角湾由西江、北江、东江三江冲积而成。分八个口门入海,较大的两个喇叭状的海湾是虎口门外的伶仃洋和崖口门外的黄茅海。口外海滨地带岛屿

    1992年03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谈中国南海盆地

    徐瑞松;

    <正> 南海是国际驰名的水上丝绸之路,有其特定的自然环境,资源丰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八百年前,郑和率庞大船队下西洋时,仅能绘出其航道上的水渠和航道草图。美国1837年到南沙海域也只进行水道测量。苏联在1820—1829年间,派出“事业号”和“留里吉号”探险船到南沙水域进行了小范围的水温和气象调查。除中、美、苏外,先后到南海调查的国

    1992年03期 1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8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谈南北极考察

    张青松;

    <正> 在气候严寒、人类活动极端困难的南极和北极地区,遥感技术在科学考察中的作用更为突出。30-40年代美国南极考察队首先使用航空遥感技术测绘地图,研究地质、地貌和冰川,获得巨大成功。从60年代开始,卫星遥感技术日益广泛地应用于极地通讯、导航、气象预报以及环境监测研究,不仅使考察活动更加安全,获取信息更快速,精度更高,而且获得了用别的方法不能取得的结果。南极大陆上空臭氧洞

    1992年03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6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9 ]
  • 东经90°经度计划

    曾群柱;

    <正> 长期以来,我国在青藏高原及其邻近高山冷冻圈,开展第四纪自然环境变化以及冰、雪、冻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积累了丰富的资料。1991年,原苏联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倡议,组织沿东经90°的叶尼塞经线计划的合作,作为全球变化国际计划的组成部分。并可能提供卫星地面接收设备和我国西部空间遥感资料,以弥补目前我国北京卫星地面站覆盖范围的不足。俄国专家访问了天山冰川观测

    1992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谈沿海开放城市卫星遥感应用

    曹桂发;

    <正> 1980年8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15次会议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在经济特区的经验基础上,1984年5月,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接着又宣布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0年6月又批准上海浦东为经济特区,在创办经济特区和沿海港口城市的基础上,1985年后,我国政府先后判定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厦、漳、泉三角

    1992年03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 谈欧亚大陆桥与丝绸之路

    王劲峰;

    <正> 1990年9月12日,中国陇海——兰新铁路与前苏联土西铁路胜利接轨,举世瞩目的新的一条亚欧大陆桥宣告全线贯通,这是继苏联贝阿铁路之后,连接亚欧大陆的第二条大陆桥,东起连云港,沿陇海、兰新铁路至新疆阿拉山口出境,西至荷兰鹿特丹,途经哈萨克、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波兰、德国,全长10900km,简称“新海大陆桥”。大陆桥运输的最初概念系指采用国际标准(ISO)的20英尺和40英尺的集装箱装载在直达专用列车上,由横贯大陆的铁路将其与两边的海上运输线接起来,形成跨越大陆,连接海洋的国际集装箱运输线。

    1992年03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数字摄影测量产品走向市场

    吕言;

    <正> 在GIS领域,人们正热烈关注着新的数字摄影测量冲击波。原因十分简单:对于GIS不可缺少而且也是其主要耗资的基本图而言,数字摄影测量无论在精度、作业过程及费用等方面都远优于其他方法。本文列举出当前正亮相进入市场的数字摄影测量产品及其厂家,期望有助于同仁了解当今的数字摄影测量发展动态,有助于有关单位利用现有数字摄影测量科研成果,加速实现从科研到生产力的转化。

    1992年03期 38-40+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6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5 ]
  • 根据空间观测编辑的数字式全球变化百科全书

    Rejean Simard;Anne-Marie Botman;Ralph Baker;Josef Cihlar;Doug O'Brian;Terry Fisher;陈常松;

    为迎接1992年国际空间年,将生产一种数字式的全球变化百科全书,它将说明空间遥感可以对监测全球变化做出贡献。这一百科全书的目的是满足尽可能多的对全球变化问题感兴趣的人们之需求,向他们展示用于监测和分析全球变化所包括的地学参数的技术和数据

    1992年03期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3 ]
  • 九十年代GIS技术展望

    Andrew U.Frank;Max J.Egenhofer;Werner kuhu;陈常松;

    <正> 一、导言上一个十年内,地理信息系统已从诱人的思想成长为一完整的产业,这一发展可以在与地理信息相关的市场、公司、学术界和职业中发现,其标志是:(1)据报道系统装备的数量每2—3年翻一番;(2)据估计,GIS市场的年增长率为35%左右;(3)一些GIS供应商的销售数量以100%甚至更多的速度发展着;(4)越来越多的地区性、国家和世界性的会议集中于GIS,其中某些集中于GIS技术的进步和GIS理论基础,某些集中于GIS在某一专门领域中的应用;(5)越来越多的专业杂志发表有关地理信息系统

    1992年03期 14+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 ]
  • 中国概貌——气象卫星影像镶嵌

    <正> 上、下图分别表示1988年1月、8月海面月平均蒸发量。图中单位为g/cm~2,采用DMSP F-8卫星上的SSM/l采集的数据,红色和黄色表示高含量(可达4.8g/cm~2),蓝色和紫色为低含量(0.3 g/cm~2)。

    1992年03期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4K]
    [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地球系统

    <正> 上图中表示的有:大气化学成份(右上方方框内),风(蓝色箭头);蒸发和降小;物理天气系统的临界组成;环绕极地冰盖洋流(紫色箭头);海底扩张;沿断面的地壳形变和组分循环;陆生植物的光合作用。

    1992年03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