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利用变化的卫星遥感监测

    戴昌达;胡德永;王杰生;

    <正> 一、引言中国自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生产有了很大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各业用地比例随之变化。特别是近年耕地面积减少,大宗作物种植面积波动,已引起普遍关注。应用图像处理技术,从不同时相的遥感卫星图像中提取变化信息,以便及时准确地掌握这种变化情况,对指导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在河北省南皮县开展试验研究。

    1992年02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3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2 ]
  • 用气象卫星监测地震区地温异常——以山西大同两次地震为例

    王宏禄;白锐峥;

    由于卫星遥感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我们可能利用卫星及早发现地壳的某种活动乃至预报地震的发生。在分析了1991年山西省大同地区两次地震前的气象卫星图像后,发现震前4—6天在局部地区出现地表温度场发生增温现象或称局部暂时异常“热岛”现象。这种异常现象已经引起地震部门的关注。

    1992年02期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3 ]
  • 提高大比例尺卫星彩色合成影像图制作精度的方法

    马金福;刘羽;

    <正> 目前,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各个科技领域。如农作物估产,水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地质找矿等等。对遥感资料的处理不外乎应用计算机和光机处理两种手段。国内现阶段从事遥感工作的单位,只有极少数拥有大型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加上运用计算机处理必须购买价格很贵的CCT磁带,同时须付出较昂贵的处理费用,这是一般单位在日常研究工作中不易承受的。加

    1992年02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3 ]
  • 小像幅1:1000彩红外航空摄影的几点体会

    王瀛勇;

    <正> 一、概述为了对长白山敦化地区的林业面积及树林生长情况作一次比较全面的调查,林科院与我们合作对该地区做了一次1:1000比例尺的航空摄影和小面积区域1:1000彩红外航空摄影。航摄时间为1986年10月。本文将着重介绍彩红外航摄的体会。考虑到飞行安全及在树木落叶期进行无雪航摄,我们调用了哈尔滨机场民航的贝尔直升

    1992年02期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黄土高原北部风沙危害与治理

    雷震鸣;

    <正> 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已列入国家规划,现正在进行能源重工业、化工基地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七·五”期间,国家把黄土高原地区的全面考察列入国家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包括利用遥感技术进行黄土高原资源与环境的遥感调查与系列制图。这次遥感调查有两个鲜明的特点,其一,是在大面积,多专业,按不同比例尺进行系列制图;其二,是把区域综合治理的需要和遥感技术应用紧密结合。其中,黄土高原重点治理区遥感调查与系列制图是在包括了位于陕晋蒙黄河峡谷两侧严重水土流失区,共有80平方公里进行大中比例尺遥感系列制图。本文所涉及的范

    1992年02期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5 ]
  • 遥感影像解译精度的分析

    吴健平;

    <正> 遥感影像的解译精度是指遥感解译图的判对率或错判率。解译精度的分析是遥感影像解译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过程,它对于解译成果的评价和使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遥感影像解译精度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在解译图上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检验。根据检验样本的判对率得出解译图的解译精度。为了使得到的解译精度可靠,样本的选取应按照抽样理论的方法来进行。但是,从目前的遥感影像解译工作来看,解译精度的分析还没有系统规范的方法,样本的选取大多数还是按照人为的主观选择来进行。抽样的方式和样本的大小缺少科学依据,使得得到的解译精度可

    1992年02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599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39 ]
  • 安光所大型雷达探测皮纳图博火山云

    <正>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机所使用自行研制成功的L625大型激光雷达,首次探测到在二十一公里高度大气中出现的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云。它的粒子浓度比同高度上正常情况的粒子浓度激增十倍以上。从L625激光雷达二十一个夜晚的探测资料显示,火山云的厚度已由开始的一点二公里扩展到四公

    1992年02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利用面阵CCD器件进行影像扫描数字化的研究

    朱德愉;唐英;

    本文在叙述了CCD电荷藕合器件作用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面阵CCD进行影像扫描数字化的方法,对分块扫描中形成的拼接误差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实践证明在全数字化信息处理系统中,利用本文建议的面阵CCD采集数据,是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有效途径。

    1992年02期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TM波段组合的选择

    杨槐;游思琼;

    <正> 一、OIF公式的意义 OIF值(Optimum Index Factor)常作为衡量波段合成方案优劣的因子,它的原理是:某个波段(或比值波段)的标准离差越大,则它所包含的信息量越大;但由于假彩色合成涉及到三个波段(或比值波段),如果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过大,则表明信息重复也大,因此我们可用OIF值来衡量合成方案的优劣,就理论而言,OIF值越大,则所设计的方案越佳。

    1992年02期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274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45 ]
  • 地理遥感预测初探

    周德军;

    <正> 一、地理遥感预测的原理与方法预测是根据过去和现在存在的客观事实,通过分析、演绎、推理、假设和模拟推测未来事物发生的可能性。预测的基本观点认为:事物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是相互联系的。这是预测的前提。据此,人们可以从研究事物过去的发展规律,通过现在影响事物发展的因素和环境,推测未来事物演变的状态和趋势。所谓地理预测乃是利用预测技术对地理环境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预报。而地理遥感预测则是利用遥感技术作为主要手段进行地理预测研究。

    1992年02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 遥感与GIS集成软件系统GRAMS

    任伏虎;董小民;张前;刘玲玲;田青;张英;

    <正> 微机地学和遥感应用管理系统(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GRAMS)是为满足国内资源与环境等领域中,多方面需要而专门研制的一套基于微型计算机的多功能空间信息系统软件工具。它集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图像处理等技术为一体,完成对包括遥感影像在内的地学空间信息的采集、存贮、管理、查询、分析和多种方式输出表示的任务。此外系统还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及开发环境,为各种应用系统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也就是说,在GRAMS支持下,用户只要录入各

    1992年02期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2 ]
  • 我国城市遥感的新局面——城市遥感经验交流会综述

    王治华;

    <正> 1991年11月25日—28日,全国19个省34个城市的100余名代表聚会武汉,对城市遥感调查工作进行经验交流。会议由地矿部勘察技术司主持。来自北京、上海、武汉、广州、沈阳、河北、浙江、海南等地代表介绍了遥感工作经验。大家对我国城市遥感工作的现状、基本经验及前景进行了热烈讨论。会议期间还展出全国城市遥感的图像、图件及软件等。

    1992年02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9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7 ]
  • 国外遥感地质技术若干新进展——第八届国际遥感地质专题会议概况介绍

    何钟琦;王学佑;

    <正> 第八届国际遥感地质专题会议于1991年4月29日至5月2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召开,会议代表来自30个国家,共480余人。中国在全国遥感地质协调小组的支持和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下,共派出7名代表参加会议。其中冶金部代表3名,核工业总公司代表2名,地矿部和中科院代表各1名。大会共四天,分9个学术单元进行。它们分别是地质光谱学、热红外及雷达遥感、遥感图像处理、地植物遥感、海洋及环境遥感、数据综合技术、石油天然气勘测、矿物原料勘测、水文及工程地质勘测。其

    1992年02期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次数:10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2 ]
  • 机载多光谱图像监视系统问世

    <正> 由上海技术物理所研制的一种多功能、多波段显示系统,首次成功用于我国航空多光谱扫描仪遥感图像实时监视。经一年使用证明,其工作稳定、性能优良,达到了“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高可靠、高标准产品要求。机载遥感应用时,必须连续监视扫描仪获取各波段图像情况。与遥感仪器相匹配的新颖多光谱图像监视系统,可同时监视10多个波段的遥感图像。其功能包括移动窗口式显示多波段遥感图像、视频彩色查表、硬件直方图统计、全屏幕彩色字符图形叠加、飞机导

    1992年02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向何处去?

    J.邓格蒙;蒋景瞳;

    <正>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发展至今已有25年历史,但它仍然是一门相对较年轻的技术。它的年轻明显地表现在当今GIS使用的增长上,这种增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这样一种快速发展的技术向何处去?它将把数万GIS用户带向何方?本文探讨GIS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技术的发展趋势,看看在今后五年和更长时间里,这些技术的发展将把GIS引向那里。

    1992年02期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6 ]
  • 覆盖类型间光谱重叠的测量

    Zhenkui Ma;张彦忠;

    为了从陆地卫星数据中选择能改善土地覆盖分类精度的通道,本文提出一精确、高效的方法。结果表明,亮度值重叠指数(BVOI)是覆盖类型之间亮度值重叠度的最佳测度。利用所有覆盖类型在每一通道内的重叠信息选择通道,不需要复杂的数学计算。在使用遥感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中,应用BVOI计算简单、概念清楚。

    1992年02期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 加拿大雷达卫星RADARSAT

    彭以祺;

    <正> RADARSAT是由加拿大空间局研制的一颗新型遥感卫星,计划于1994年底至1995年初发射入轨。卫星将携带新一代的遥感传感器——合成孔径雷达(SAR)和其它传感器。通过有源微波仪器的发射和接收信号,可以透过云层和黑暗“看”到地面的真实状况,并获得地球表面的图像。雷达卫星主要用于海洋观测(包括海水监测、海洋和环境调查、北极地区和加拿大近海岸测量等)、资源调查,还将帮助农业、

    1992年02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5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8 ]
  • 气象卫星监测洪水

    I·J·巴顿;J·M·拜索尔斯;李红旯;

    在澳大利亚中东部的达令河流域,1988年洪水泛滥,利用气象卫星的高级甚高分辨率辐射计(AVHRR)图像进行了监测。观测期间,夜间的洪水界线比白天明显。澳大利亚中部洪水的特点是其前沿移动较慢,汇入大海的集水区回落也很迟缓。观测时,云量覆盖较少,洪水与周围地面温差较大,所以利用AVHRR图像对此类型的洪水进行监测是适合的。虽然AVHRR图像分辨率为1公里,但监测洪水泛滥的面积是可行的。

    1992年02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7 ]
  • 中澳科学合作项目——土壤水分和干旱的遥感监测开始实施

    <正> 土壤水分和干旱的遥感监测是于1991年6月由中国和澳大利亚科学与技术联合委员会在中国正式批准的中澳两国的科技合作项目。此项目计划三年完成,包括人员、方法与数据的交换,以解决两国都很明显的土壤水分及干旱问题的监测。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国家遥感中心技术发展部)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水资源研究所共同完成。

    1992年02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90年代以来商用通信卫星事故

    <正> 据统计,进入90年代的一年半时间内,商用通信卫星事故频繁,重要的有: (1)Superbird-B炸毁 1990年2月,阿里安火箭发射失败。该星属日本空间通信公司,星体轨道重1.4吨,卫星、发射、保险费共3亿美元。 (2)BS-2X炸毁 1990年2月与Superbird-B同时由阿里安发射失败。该星是日本的直播卫星,卫星、发射及保险费共1.3亿美元。 (3)INJELSAT-VI第二发未能进入地球同步轨道1990年3月,大力神火箭发射时,星箭分离出现

    1992年02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台湾计划发射3颗小型卫星

    <正> 台湾“行政院”核定“太空计划15年方案”,计划在15年内研制并发射3颗小型卫星,并建立资源卫星接收站,全部预算共计136亿元(新台币)。“行政院”于去年年底成立的“卫星计划五人小组”向院长郝柏村报告此计划方案内容后,郝柏村随即批示,照此内容实施,同时提出几项看法,希望解决目前法令的限制,能够善于聘用旅居海外的大陆航天科技专家及外国人士,以求迅速完成卫星发射工作。

    1992年02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台湾建立国外卫星接收站

    <正> 台湾中央大学在“行政院”、“国科会”资助下,与加拿大MDI公司签订合同并在该校设置地球资源卫星接收站,以接收法国“斯波特”、欧洲资源卫星-1、美国陆地卫星-6、日本地球资源卫星-1和加拿大雷达卫星的资料,处理后供岛内90个研究业务单位使用,全套系统造价890万美元,预计1994年6月前完成。

    1992年02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遥感和世界森林监测研讨会在泰国举行

    徐茂松;

    <正> 世界林业研究组织联合会(IUFRO)S4.02.05遥感和世界森林监测国际研讨会于1992年1月13日—17日在泰国南部沿海城市帕塔亚举行。来自中国、泰国、美国、芬兰,德国、英国等1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8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报告和交流了遥感技术、固定样地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监测方面的应用。通过宣

    1992年02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