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国际空间年地球科学计划

    王大珩;陈述彭;

    <正> 一、空间信息源及其应用 1990年以来,中国的地表观测卫星信息源已非常丰富。应用这些信息的卫星地面接收站、图像处理和自动制图系统也越来越完善。80年代,三颗用于国土调查的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相继发射,并得到了高分辨力全景假彩色图像。图像纠正和应用估价业已完成。1989—1990年,两颗极轨气象卫星相继发射,这些卫星的地面接收站网已经建成,并且已经获得覆盖全

    1992年01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 国际空间年活动一览

    郑立中;李继泉;

    <正> 为纪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500周年和国际地球物理年35周年,第四十四届联合国大会已经核准可将1992年定为国际空间年。1992平还是第二次外空大会提出外空应用项目的十周年纪念。国际空间年活动的宗旨是进一步推动和加强各国空间科学与应用的发展和国际合作。通过国际空间年的活动促进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外空技术的应用。采取措施对全球环境进行调查、监测、管理和保护,解决地区性和国际性环境问题并发展相应的技

    1992年01期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国际空间年中国筹委会组成及活动方针

    <正> 中国政府对国际空间年活动非常重视,于1990年6月向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第33届会议提交了“国际空间年中国提出的工作文件”,在文件中明确表示中国支持联合国大会关于1992年为国际空间年的决定。经国务院批准的(88)国科发新字817号决定成立“国际空间年中国筹备委员会”,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同志任名誉主任,北京科协主席、学部委员王大珩教授任主任,航空航天部科技委委员、学部委员庄逢甘教授任副主任,原国家

    1992年01期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对国际空间年开展全球变化研究活动的初步建议(提要)

    王大珩;陈述彭;

    <正> 一、人类居住的星球,环境变化是一个整体●东亚和南亚集中展示了季风亚洲最宽阔的自然地带景观。●青藏高原的隆起,集中反映出世界最大的地势高差和最复杂的垂直地带谱。●众多的国际河流发源于中国西部与北部高原,提供伸进大陆腹地的通道,孕育了东方的三角洲文明,养育了全世界最密集的人口。●西南太平洋和南中国海是形成热带风暴与厄尔尼诺现象的热源,是南方涛动的活动中心。●古季风的强弱和周期变化,形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黄土堆积、红壤发育和喀斯特现象。现

    1992年01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4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 中国的防洪遥感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曹述互;

    <正> 一、前言中国地处东亚季风地区,江河的洪水以暴雨洪水为主。由于降雨量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分布很不均匀,所以洪涝干旱灾害频繁发生。单就洪涝灾害而言,历史上有记载的就曾发生过一千多次。现在每年约有800万公顷的面积遭受洪水灾害,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很大损失和威胁。特别是我国七大江河中下游约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大都处在江河的洪水位以下。居住在这里的人口占我国50%,集中的工农业产值占我国70%。目前主要是靠大约20万公里长的堤防,8万多座水库和80多处分滞洪工程保

    1992年01期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39 ]
  • 气象卫星资料在我国天气预报和灾害防御中的应用

    项续康;田翠英;

    <正> 自从1960年4月世界上第一颗气象卫星诞生以来,气象卫星资料被广泛地运用于制作日常天气预报和灾害防御,从而显著地改善了对全球大气和地表特征的监测能力,提高了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灾害防御能力。气象卫星能够连续地从空间遥感地球大气和地表特征,不仅可以获得测站稠密地区的资料,而且可以获得海洋、沙漠和高山等人烟稀少地区的信息。卫星所提供的云图、大气温度、湿度、风、辐射、

    1992年01期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5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6 ]
  • 中国近期海面变化与海岸灾害预测

    郎鸿儒;

    <正> 一、全新世以来中国海面变化 1.距今11000年至本世纪60年代前期的海面变化笔者曾对浙江全新世地层、地貌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各项研究结果,分别撰写专文进行总结,本次研究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浙江全新世以来的海进海退规律和气温变化情况,可以归纳为图1:在这期间海面经历了四起四落的历程。初始的河姆渡海进,海面自—30m迅速、持续上升,至距今7400年时,已接近现在海面,

    1992年01期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5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利用气象卫星信息遥感土壤水份的探讨

    刘志明;

    <正> 一、前言土壤水份对农业、水利、气象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土壤水份的变化很大,而我们目前对土壤水份的观测网点稀疏且周期较长,不能满足各方面对土壤水份时空分布状况的需求。仅以吉林省为例,在18万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仅有44个气象站在每年的春季(3月18日至5月31日)提供每候(5天)的土壤湿度资料。平均每个站代表面积近4100平方公里。吉林省的中西部地区,是国家的重点

    1992年01期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82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29 ]
  • NOAA/AVHRR资料在监测土壤盐渍化程度中的应用

    张恒云;肖淑招;

    <正> 一、资料来源 NOAA/AVHRR资料由国家气象局卫星气象中心提供。 Landsat TM影像由中国科学院卫星地面接收站提供。土壤盐分资料由地面测点测得。二、波段与时相的选择 1988、1989年,为本研究的进行,在天津市静海县建立土壤盐碱地监测基点,进行土壤盐渍化的地面光谱测定,使用仪器为RS—Ⅱ型四通道野外光谱仪和红外辐射仪,并在1988

    1992年01期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11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24 ]
  • 休斯公司承造泰国卫星——新轻特点可望打入国际小卫星市场

    <正> 1991年初,美国休斯公司、通用电气公司(GE)和法国航字-阿尔卡特尔公司向泰国交通和通信部投标竞争承包研制两颗国内通信卫星。泰国交通和通信部则指定曼谷一家私营的欣纳瓦特拉计算机公司评定投标。1991年6月13日泰国宣布休斯公司以1亿美元金额中标,包括兴建一座卫星跟踪测控站。休斯公司决定采用HS-376的改进型自旋卫星,每颗仅重408千克,较HS-376轻25%,可以称得上是小型通信卫星,并有意使这一新轻型卫星尽快打入目前竞争激烈的国际小型卫星市场。

    1992年01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 ]
  • 卫星海洋遥感的系统论、信息论方法的应用

    李铁芳;易建春;

    本文对卫星海洋遥感信息传递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此是由大气、水体、水底和水—气界面等几个随机介质的子系统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所传递的光谱能量信息具有模糊性和灰色性。这对现有遥感数据使用物理模型或统计相关函数方法提取水体某些信息存在局限性。为此本文讨论应用灰色系统论和信息论概念,介绍海洋遥感信息提取的有效途径:使用滤波方法分离子系统;应用平均信息量(熵)的概念简化物理数值计算模型;引入灰色数学关联度和关联函数评价信息提取模型的应用效果,建立相应的数值计算式;最后应用信息反馈原理,引入海洋学、地学、生物学和专家知识进行图像数据的调控、解释。这些方法的应用改善了遥感应用的效果。

    1992年01期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15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 氮、磷交互作用下小麦氮素营养丰缺的光谱诊断与估测

    杨相恒;唐万龙;雷浣群;李显军;

    <正> 一、引言长期以来,人们致力于作物营养状况的诊断,形成众多的诊断技术,其依据主要借助于化学分析或叶面缺素症状。前者手续繁琐,又须破坏植株,后者须凭经验目视观察,大面积推广应用受到限制。遥感技术问世以后,人们开始探索利用遥感技术估测作物的营养状况以指导施肥。斋滕等人发现,由彩红外航片获得的G(绿波段)和R(红波段)光谱反射率与甜菜

    1992年01期 32-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125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55 ]
  • PC-ARC/INFO在机助专题系列制图中的应用

    吴秋华;师长安;

    <正> 在机助制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理信息系统ARC/INFO软件,以其丰富的功能和简便的操作,在GIS领域中赢得了广大的用户。该软件在PC机上移植成功,更扩大了它的用户范围。我们这次利用PC-ARC/INFO软件,在建立“三北”防护林遥感综合调

    1992年01期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 ]
  • 空间数据集成——用户的观点

    Joseph M.Piwowar;Ellsworth F.Ledrew;李淑霞;

    多系统和多种不同数据汇集在单一研究项目中使用,是CIS应用中的一种新动向。在实践中,由于空间数据格式的不兼容性和现有GIS的局限性,若干不同系统间共享空间数据是困难的。因此,用户需要把他们的数据转换成适合于他们所要使用的系统的格式,这项工作是极其繁重的。新的GIS必须为用户减轻数据格式转换的负担。可通过如下方法实现:(1)提供不同空间数据集的透明存取;(2)把这些数据当作系统本身来处理。我们推荐一种新的CIS设计—多格式CIS—它具有把各种来源的空间数据显而易见地集成为一种公共操作的能力。在这种设计中,用户不用考虑数据格式就可以识别分析所需要的数据文件。

    1992年01期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越南的遥感活动

    彭以祺;

    <正> 越南的遥感工作起步于八十年代初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已经在土地利用、海岸带管理、自然资源调查、工程规划、灾害防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已成为国家资源和环境管理方面的重要工具之一。越南的遥感活动主要特点表现在遥感技术的发展和遥感应用两方面: 一、遥感技术的发展; 越南遥感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0年至1985年,由国家科学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r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组织了国家遥感工程,基本工作是

    1992年01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2 ]
  • 泰国的林业遥感概况

    李芝喜;

    <正> 笔者于1992年1月10日到23日前往泰国参加由国际林业研究组织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of Forestry Organization)举办的国际森林遥感监测学术研讨会,借此机会参观访问了一些有关的单位。现将所收集的有关泰国林业遥感的信息,进行简要介绍。

    1992年01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新疆沙漠绿洲农田防护林区再生资源遥感研究》及《新疆阜康县系列图》出版

    <正> 本书及图是国家“七五”科技攻关课题《“三北”防护林遥感综合调查》新疆类型区专题研究成果的组成部分。该专题于1991年1月通过了中国科学院资环局与新疆自治区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同年9月获得国家计委、国家科委、财政部联合颁发的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励。本书内容包括在我国西北干旱区自然、社会经济及信息资源条件下进行再生资源遥感技术大规模应用研究实践的全面论述和图像处理、森林资源、防护林效益、立地条件、土地资源、草地资源、遥感系列制图、

    1992年01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中国系列彩色卫星影像图问世

    张圣凯;

    <正> 我国第一套系列彩色卫星影像图,已由科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本图是在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委员会、资源环境科学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领导部门及全国许多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多年的科学、技术、经验和资料积累的基础上,从我国国情和应用研究的需要出发,选用70年代陆地卫星MSS影像584景,采用合理的制图设计与多种光学处理及镶嵌制图技术编制成1:100万中国彩色卫星影像图原稿,图幅面积4.5米×5.5

    1992年01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第五届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研讨会在郑州召开

    王丹;

    <正> 由建设部城市规划司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遥感与计算机应用学组组织的第五届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研讨会于1991年10月15日至19日在郑州召开。来自全国有关省、市、自治区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单位及大专院校的14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交流了遥感、计算机等新技术近年来在宏观分析、信息系统、规划管理、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景观设计及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应用成果。会议对在我国城市规划

    1992年01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 面向目标的数据模型

    曹宏杰;

    <正> 面向目标的程序设计方法是吸收了软件工程领域十多年来发展向新概念和新方法而建立的软件设计方法,它充分体现模块化、信息隐蔽、抽象和代码共享的思想,是一种集数据抽象、抽象数据类型、封装、继承等概念为一体的完全不同于面向过程或面向函数的程序设计方法。其中每一个目标都是包含数据和对数据操纵的函数或过程的单一的程序设计

    1992年01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利用卫星数据进行水深测量

    本刊编辑部;程君实;

    <正> 日本长崎大学后藤惠之辅教授的研究小组,开发了根据地球观测卫星的数据来推断海域水深的方法。这一方法是利用来自海底的太阳光线的反射来测量水深的。它最多可测量38米水深,误差约1m,该小组准备进一步改进这一方法,减少误差,同时收集比实验海域水质差的区域观测数据,以便更接近实用化。他们利用了美国陆地卫星5号0.52—0.6μm波段的数据,以冲绳岛金武湾为对象,进行了试验性的深度测量计算,并对海底不同地质的区域进行了比较。另外,根据海上保安厅提

    1992年01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5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 美航宇局增设空间飞行研究局

    本刊编辑部;

    <正> 美航宇局(NASA)接受未来空间咨询委员会(通称Augstiae委员会)的建议,将空间飞行局的一部分业务分出来,移交给新成立的“空间飞行研究局”。新增设的局承担现在空间飞行局业务中的空间站、大型推进火箭等新的研究计划。由此可见,空间飞行局仅负责航天飞机、一次性使用火箭和空间站的应用,其局

    1992年01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 中国卫星减灾系统的方案设想

    <正> 设想中的减灾系统由两部分组成:①自然灾害空间监测系统;②自然灾害信息地面应用系统。空间监测系统包括:风云一号极轨气象卫里(FY-1)、风云二号静止轨道气象卫星(FY-2)、资源一号(ZY-1)资源探测卫里和“减灾卫星”。前三颗卫里已发射或将要发射,“减灾卫星”正在设想之中,其将通过合成孔径雷达、10

    1992年01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 《九十年代我国遥感预测》问答综述

    本刊编辑部;

    <正> 本刊1991年2期对我国九十年代遥感发展方向进行的问卷调查,经半年多的时间,在广大读者的热情支持下,经本刊编辑部人员统计分析,结果已出,报告如下: 共收到有效答卷33份,人员遍及全国各地,专业涉及地理、地质、林业、海洋、测绘等领域,年龄组成中既有年事已高的专家教授,也有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者,并且还有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据统计,答卷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占25%,中级职称的

    1992年01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