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空间应用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对抗自然灾害中的应用

    马俊如;

    <正> 一、中国自然灾害的基本情况自然灾害是全人类的共同敌人,自古以来,人类就面临着自然灾害的严重威胁。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大国,也是一个灾害频繁发生的发展中国家,洪水、干旱、风暴、地震、滑坡、泥石流和病虫害等

    1991年03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6 ]
  • 我国冰雪灾害遥感监测的前景和问题

    曾群柱;冯学智;陈贤章;

    <正> 一、冰雪灾害类型、特点及危害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南起南岭,北抵漠河,东自渤海,西至帕米尔高原,在纵横数千公里的国土上,现代冰川、冬春季节性积雪和江、湖、海冰广泛分布,各种冰雪灾害也相伴而生。冰雪是自然界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

    1991年03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23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5 ]
  • 我国海冰遥感的进展

    杜碧兰;黄润恒;孙延维;

    严重海冰是一种海洋灾害,往往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本文概要介绍我国在应用遥感手段监测海冰方面的进展,着重介绍了航空遥感系统、卫星遥感业务系统和岸基雷达系统。讨论了这些系统所使用的传感器的特点以及测量结果。

    1991年03期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18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5 ]
  • 陆地卫星TM观测到渤海湾赤潮

    胡德永;王杰生;王振生;

    <正> 赤潮,是一种因海水富营养化引起海洋浮游生物的暴发性繁殖而造成海水变色的自然现象。海水的颜色,由浮游赤潮生物的种类而决定,可为红色、桔红色或褐色。赤潮生物,主要是藻类植物。近些年来,由于污水排放,农用化肥大量使用并随雨水流失,

    1991年03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99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29 ]
  • 卫星遥感技术在海冰减灾中的应用

    郑新江;赵长海;

    <正> 海冰是一种严重的海洋灾害。60年代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测技术,曾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气象卫星具有观测周期短、观测面积大、观测内容丰富和同步性强的特点,是海冰动态监测的有效手段。自80年代以来,国内相继开展了

    1991年03期 14-1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遥感技术是铁路地质灾害调查的先进手段

    卓宝熙;

    <正> 我国地形、地质、气候条件十分复杂,在五万多公里既有铁路线中,有不少线、段经常受到水害和地质灾害的威胁,造成车毁人亡、运输中断,损失难以估量。全国铁路沿线泥石流沟达1400条左右,山区常见的斜坡变形产生的地质灾害,则难以数计。

    1991年03期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4K]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6 ]
  • 全国水土保持信息系统建成

    董文敏;

    <正> 由水利部遥感中心完成的《全国水土保持信息系统》是国家75—73课题中的一个子专题。它以全国水土保持领导小组办公室、各流域机构和省级水保部门为服务对象,为他们制订水保规划、开展国土整治进行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991年03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7 ]
  • 北京风沙灾害背景和发展趋势的遥感监测

    虞献平;

    <正> 一、首都周围绿化的生态效益及北京的风沙灾害威胁开始于1985年的首都周围绿化工程,是“三北”防护林二期工程的重点工程。其范围包括京、津两市郊区及河北省的50个县(区)。其中张家口与承德,是北京的风沙入口和水源所在,生态地位十分显要。

    1991年03期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81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1 ]
  • 毛乌素沙漠与黄河粗泥沙来源的遥感分析

    陈正宜;

    黄河的年输沙量高达16亿吨,其中90%以上是来自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但是危害最大的,大于0.05mm的粗泥沙并非全部来自黄土。根据遥感图像提供的宏观信息分析,毛乌素沙漠的运移趋势及其风暴扬沙作用,为黄土高原和黄河提供了大量的粗泥沙补给物,也是进入黄河的粗泥沙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在治理黄河中,治沙与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991年03期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9 ]
  • 卫星热红外遥感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以中苏边界附近的斋桑泊1990年两次地震为例

    强祖基;徐秀登;赁常恭;

    <正> 一、卫星热红外遥感利用星载辐射仪器遥测目标物的辐射特性来测量它们的某些参数及变化规律,如我国风云一号卫星所载的主要探测仪器之一AVHRR(改进的甚高分辨率扫描辐射仪)具有5个波段,即可见光、近红外和热红外波段。其中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用于探测目标物的反射太阳辐射特征,而热红外波段用于探测地球

    1991年03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7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9 ]
  • 遥感技术在岷江上游地区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

    谢封春;

    <正> 岷江上游不仅水利水能资源丰富,而且谷地还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山区人民主要的生产、生活场所。但是,这里,特别是谷地地质灾害非常严重,给该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带来困难、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为了达到兴利除害、

    1991年03期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6K]
    [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34 ]
  • 《中国自然灾害地图集》开始编纂

    金应春;

    <正> 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物质破坏。据统计,仅本世纪已过去的86年中,自然灾害使450万人丧身。1971—1985年全球发生了2305起重大自然灾害,使150多万人死亡,经济损失约16350亿美元。为了探索、

    1991年03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6 ]
  • 卫星遥感监测松毛虫灾

    戴昌达;雷莉萍;胡德永;王述生;侯陶谦;宋士美;陈桃源;杨其佑;

    对安徽省全椒县孤山林场试验区的TM图像,从数值分析入手,采取有效的图像应用处理技术,排除非林地、土壤、大气等干扰因素,突出虫害信息,最后自动输出区分重害、轻害、无害、非林地四类分布图,结果准确可信。

    1991年03期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191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24 ]
  • 浅谈生物灾害遥感监测

    金瑞华;张宏名;林培;

    <正> 一、生物灾害的严重性在我国历史上,人们把水灾、旱灾和蝗灾称为农业上的三大自然灾害,其中蝗灾就是一种生物灾害。除蝗灾外,属于生物灾害的还有植物上许多重要的病、虫、草、鼠等灾害,其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十分惊人的。

    1991年03期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181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23 ]
  • TM图像在大兴安岭森林火灾过火区林木恢复监测中的作用

    胡德永;唐伶俐;陈刚;庄焕增;

    <正> 1987年5月,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由于灾区处于我国高纬度地区,火灾延续时间近一个月,美国陆地卫星得以从三条轨道多次从灾区过境。从而,科学院遥感卫星地面站成功地实时纪录了火灾的发展及变化过程,镶嵌出过火区TM彩色影像图,这对当时的扑火救灾、灾情评估及灾后的整治决策,都起了重要作用。

    1991年03期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153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4 ]
  • 大兴安岭森林火灾遥感调查方法初探

    刘洋;樊广宁;周继松;高雪莲;

    <正> 1987年5月,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东经121°30′—125°,北纬52°30′—53°30′地域内发生了一起特大森林火灾。为搞清火灾区的范围,过火面积及林火的轻重程度,我们利用遥感技术对火区进行了初步调查。一、使用的资料及工作程序 1/20万的火灾期Landsat TM影像、

    1991年03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206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6 ]
  • 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召开“90年代遥感发展趋势和前沿”学术研讨会

    刘习温;

    <正> 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于1991年4月1日—3日在北京召开“90年代遥感发展趋势和前沿”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19个省市、16个部委和4个部队的69个科研、教育、生产、出版等部门和单位的专家、学者102人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得到中国地理学会、

    1991年03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 日本欲居第三探月大国计划发射月球观测卫星

    <正> 据日本《第33、34届宇宙科学技术联合讲演会讲演集》报道,日本将在2000年前用H—Ⅱ火箭发射一颗2吨重的月球极轨道(高约100公里)观测卫星。卫星在轨工作1年,将完成各种科学观测、资源探测和月面软着陆等试验,旨在搞清月球可利用的矿物资源、

    1991年03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国际减灾十年活动”介绍

    彭以祺;

    <正> 1987年12月在纽约召开的第42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了“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决议案”和“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国际行动纲领”,确定自1990年至2000年为“国际减灾十年”(UN Decade of NaturalDisaster Reduction),并号召世界各国人

    1991年03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英国国家遥感中心及其业务

    彭以祺;

    <正> 英国国家遥感中心(National RemoteSensing Centre.uK)(简称NRSC.UK)成立于1980年4月,它由设在首都伦敦的总部和4个地区分部组成。这些分部是:位于贝德福德郡(Bedfordshire)的塞尔所学院(Silsoe Col.lege);位于阿伯丁(Aberdeen)的土地利用研究院、

    1991年03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4 ]
  • 编者·作者·读者

    本刊编辑部;

    <正> 在广大作者、读者的支持下,《遥感信息》的稿源状况良好,稿件的质量和数量基本符合需要。为此,《遥感信息》编辑部感谢广大作者、读者在为本刊撰写稿件时付出的辛勤劳动。为了让广大作者、读者掌握本刊今后对稿源的想法和具体要求,简要说明如下:

    1991年03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