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拓遥感技术市场的对话艺术

    张其昆;

    <正> 当前遥感技术迅速发展,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扩展。国内外都存在这种趋势。但是也要看到另一方面情况,在决策者、规划工作者与遥感工作者之间,仍存在着某些不甚理解的鸿沟。因而如何使决策者、规划工作者理解和乐于应用遥感技术,应是遥感工作者需要探索的重要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加强互相理解。

    1987年04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海洋资源遥感的进展

    陈干城;

    <正> 我国既是一个大陆国家,又是一个海洋国家。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个海区面积总共有70多万平方公里。我国海域有6千多个岛屿,总面积约8万多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为1万8千余公里,岛屿岸线1万4千余公里。沿海滩涂在理论基准面以上的约3000万亩,估计到2000年还可淤出1000万亩。海域面积共有几百万平方公里,南北跨热带、亚热带、温带三大气候带。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洋底及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财产,我国也有分

    1987年04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4 ]
  • 长江三峡环境遥感初探

    陈昱;周万村;刘琼招;

    <正> 引言三峡水利工程举世瞩目。对这项工程进行环境评价及对策研究,在经济上和科学上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长远历史价值。进行大型环境综合性研究,除采用多学科协作攻关外,还要从大环境的角度,应用环境系统论的观点,系统地进行环境评价和建立优化模型。环境遥感方法,是完成上述任务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大型水利工程的生态与环境效应是多层次的和多因素的,应用遥感方法可进行宏观整体的和微

    1987年04期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6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3 ]
  • 山地卫星图像分类制图方法研究

    汪煜浩;华瑞林;

    <正> 本文通过逐步回归分析,说明地形起伏对山地遥感图像像元灰度变化的影响。对几种减少地形效应方法的效果进行了比较,进而提出提高山地遥感图像分类精度的分类制图方法。一引言地形起伏引起的像元灰度变化,在陆地卫星MSS图像的目视判读中是明显可见的。计算机图像自动分类的常用方法,仍以统计模式识别技术为基础的监督和非监督分类,主要按像元灰度作为划分像元

    1987年04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 西北干旱地区社会经济调查中的遥感分析

    马鸿良;庄燕;

    <正> 我国以东径105°线将国土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与东部面积几乎相等,但1983年西部地区工农业总产值只占全国总产值的18.1%。要想分析这一问题,单从卫星影像分析难以得出结论。因为,遥感影像反映出的是瞬时地表覆盖。东部,在影像上显示出江河湖海塑造的广大平原、水系发育,海岸变迁和三角洲的成长。西北干旱地区,显示出冰川退进,沙漠扩张,黄土蚀积和农牧业的兴衰;在南方,湿热山区的喀斯特和丹霞地形,在图像上保持着清晰可鉴的自然演变形迹。卫星影像分析是反复认识的可逆过程。遥感图像

    1987年04期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 我国卫星图像数据用于生物量研究

    王品清;

    本文简要介绍利用我国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卫星(简称:我国卫星)图像数据进行信息提取的试验,目的是评价我国卫星图像数据的几何校正精度、光谱信息量及其应用价值。在图像处理试验过程中引入生物量概念,使植被信息得以显著增强,尤其是生长在水渠、池塘中的植被,其分布特征清晰反映在生物量图像上。说明我国卫星图像资料在环境监测、土地利用调查、植被覆盖填图乃至农作物调查和农业产量预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1987年04期 20+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1 ]
  • 植物生物量和作物产量遥感估算的若干理论问题

    邹尚辉;

    <正> 植物光合作用产生干物质的数量,可用生物量来评价。生物量又可分为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两部分。对粮食作物而言,籽实是经济产量,桔杆、叶、根是生物产量,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一般说来,生物产量高.其粒籽产量也高。生产力是植物与其环境之间存在本质联系的重要标志。生产力的研究有助于揭示植物群落物质生产的规律,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987年04期 19+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211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62 ]
  • 合成孔径雷达的定量遥感技术

    舒士畏;

    <正> 合成孔径侧视雷达是有源的微波成像设备。如同航空摄影一样,可用其把被摄目标收集在图像中,所不同的是:航空摄影时依靠日光照明,而雷达则通过自身发射的电磁波照射目标;此外,摄影像片上的影像反映的是目标的视觉形像,而雷达图像上的影像则反映目标的回波特性。它们都表现为底片上的密度分布(或灰度分布)。正是由于上述不同,从雷达图像分析、解译目标时,必须进行两方面的研究:其一是目标的反射率特性,目标回波是由其后向反射(或称后向散射)造成。这一研究已进行多年,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理论研究成果,形成目标反射的波谱特性理论。其

    1987年04期 23-2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8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7 ]
  • 铁路勘测中的航空遥感

    王世贤;

    <正> 由于航空遥感飞行高度低,可以取得较高分辨率、较大比例尺的遥感图像,细部信息丰富,对于解决工程上的问题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航空遥感灵活,可在规定地区进行单次或多次重复遥感。所以在铁路工程上应用遥感技术目前宜以航空遥感为主,以航天遥感作为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使其在进行宏观分析或区域性判读以及大面积方案比选时充分发挥优越性。 1,普通黑白航片记录的是地面物体对可见光的反射信息,图像以形状、大小、色调、阴影、形态特征等表现,直观、清晰地反映摄影瞬间的地表状况,是综合利用最便利的手段。对于铁路工程专业来说,利

    1987年04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 洪水灾情监测预报中遥感信息复合试验

    刘高焕;

    <正>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遥感信息由于具有大范围、同步和及时性的特点,成为江河洪水灾情监测预报的经济适用的手段。本文以花园口黄河段为试验区,将MSS图像、侧视雷达(SLAR)图像和气象卫星图像进行复合,研究洪水边界提取和洪水灾情估算的方法,评价遥感信息在洪水灾情监测预报中的作用,并设计了洪水灾情监测的初步方案。

    1987年04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1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0 ]
  • 气象卫星影像用于松花江洪水监测

    肖乾广;陈维英;王葳;

    <正> 从1986年7月下旬开始,松花江、辽河一带陆续降大雨,造成松花江、辽河的水位上涨,并超过汛期警界水位。卫星气象中心适时利用气象卫星的影像和数字图像监测水情,得到有8月14日、15日、16日三天的松花江原始水情信息(AVHRR CCT磁带)。经计算机处理成数字图像,由数字图像计算出洪水面积。将获得的灾情信息呈送国务院有关部门。尔后,对松花江水情进行了实地考察,收集到有关防汛和水文资料,并用陆地卫星MSS影像和TM影像对NOAA卫星影像进行解译。本文介绍这方面的工作。

    1987年04期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75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33 ]
  • 利用TM影像进行大宗作物面积监测

    俞纯绅;陈玉泉;马金福;刘羽;

    <正> 大宗作物的种植面积,历来是农业统计中的基本资料。大宗作物实种面积的资料,历年都采用逐级上报统计获得,很难获得准确数据。卫星遥感信息具有真实、宏观、及时的特点,利用卫星遥感进行大宗作物实种面积监测,是较为可靠而又经济的办法。MSS影像的地面分辨率较低,不能满足作物面积监测的要求。TM影像的地面分辨率较高,且有7个波段,可满足对大宗作物定性、定量分析的要求。下面介绍在江苏省高邮县利用TM影像进行大宗作物面积监测研究的情况。

    1987年04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4 ]
  • 航空遥感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陈李艮;

    <正> 彩色航空遥感图像具有的明显特征:信息量丰富、直观性强等已广为人知,因此已被越来越多的专业学科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益。本文试就航空遥感图像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应用及遥感制图问题,提出一点粗浅看法。一、航空遥感的应用 1.研究旅游景点的分布特点及结构特征彩色航空遥感图像大大开拓和丰富了人们对旅游景点认识的深度与广度。在彩色航空遥感图像上,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各类旅游景点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周

    1987年04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下载次数:15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5 ]
  • 利用我国卫星图像编制正射影像地图

    尚东;王丽春;

    <正> 我国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卫星(简称:我国卫星)获取的影像,具有覆盖面积大、地面分辨率高的特点。我们利用其编制了8幅1:25万比例尺正射影像地图。其中4幅在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开发的PIPS图像处理系统上,用全数字纠正法完成的,另外4幅是用国产数控正射投影仪制作的。

    1987年04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 地理信息系统浅释

    马霭乃;

    <正> 60年代后期,随着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在数据关系模型的基础上,发展了空间二维乃至多维的图形数据库,以地理坐标确定其空间二维平面,将各地学要素分别叠置其上,可在计算机内存贮各类专题地图的数据。这种以地理坐标控制的图形数据库,具有信息收集、组织、存贮、管理、加工、提取和传递功能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GIS)。起初只具有检索各类专题地图数据的功能,随后增加了图与图之间的运算、综合、分析等功

    1987年04期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66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9 ]
  • 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卫星图像计算机纠正处理研究课题通过部级鉴定

    <正> 为推广我国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卫星(简称:我国卫星)图像的应用,使其发挥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航天工业部组织了《我国卫星图像计算机纠正处理研究》课题。航天工业部503所、710所、207所,北京航空学院图像处理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无线电系,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完成了各自数字图像纠正的软件成果。这批通用软件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可移植性强的特点,不但可以用于我国卫星图像的几何纠正,也可用于其它航天遥感图像的几何纠正。1987年8月21~22日,航天工业部组织部内外专

    1987年04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 ]
  • 气象卫星数据在农业领域应用概况

    阎宜玲;田福生;冉中胜;

    <正> 自1960年4月1日美国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气象卫星以来,经过20多年的试验和业务运行,已发展到较成熟的阶段。1983年我国引进气象卫星接收和处理系统,不仅能提供图像资料.而且能提供计算机兼容磁带,用户可以根据需要作各种处理。气象卫星的应用范围已由气象领域拓宽到海洋、水文、航空运输、空间科学、环境保护、工矿企业、港口建设和军事系统等。农业领域应用的卫星遥感资料,过去主要由陆地卫星供给。1978年美国发射了第三代极轨道气象卫星系列。目前正在运行的NOAA—8号和9号。载有改进的甚高分辨率辐射计(AVHRR),其

    1987年04期 2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在1:5万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中应大力推广遥感应用

    张志峰;

    <正> 1:50000比例尺区域地质填图工作,已在我国大规模展开,预计到本世纪末,要在全国成矿远景区带、重点经济区和中心城市附近完成二百万平方公里的任务。大量采用遥感地质方法,是完成此项任务的有力保障。从1980年起,辽宁省地矿局遥感站在辽西地区开始用遥感地质方法进行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试验,取得了一些经验,提出了有益的建议。此后,其它省地矿局也相继进行试点。甘肃省地矿局提交的1:5万红山幅区调成果被评为省级“优秀”图幅;河南省地矿局完成的1:5万鸣皋幅成果,在评审过程中受到很高

    1987年04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8 ]
  • 挪威遥感工作简介

    喻沧;

    <正> 挪威计算中心从1982年起涉足遥感领域,目的是在该领域形成综合能力,研究卫星影像的计算机辅助解译,开发方法和软件,对挪威社会各方面的遥感应用提供帮助。他们特别重视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如SPOT和陆地卫星TM图像等的数据处理。所需经费主要由挪威皇家科学与工业研究委员会提供,部分由该中心自筹解决。该中心的工作范围是由遥感定义确定的: (1)遥感是对于从一个物体或地区所采集和转换的数据进行处理。数据获取要具备两个前提:即数据是通过仪器以不直接接触的方法采集的;这里限于取

    1987年04期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 第三世界遥感应用概况

    张顺英;冯学智;

    <正> 国际遥感与资源勘察讨论会,1987年2月9日至3月6日在意大利的里亚斯特市召开,由国际理论物理学中心(ICTP)主办。有35个国家的113名代表出席,绝大多数代表来自第三世界。会议经费由约旦政府赞助。中国有7名代表参加。会议主要内容为:(1)遥感影像处理和制图方法;(2)微波遥感的原理及目标识别;(3)遥感技术在农业估产、森林监测、沙漠化、地下水探查及考古学中的应用;(4)资料库和管理;(5)发展中国家遥感现状和未来发展。

    1987年04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6 ]
  • 泰国遥感中心及其陆地卫星地面站

    韩珞珩;

    <正> 泰国遥感中心(英文全文是The Thailand Remote Sensing Centre)是泰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的所属机构。早在1972年7月,根据内阁决定,泰国参加了美国NASA的陆地卫星研究计划,随后建立了国家遥感协调委员会,负责全国遥感计划的实施。1979年,泰国成立科学、技术与能源部,在其所属的泰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的下面成立了泰国遥感中心。其主要工作

    1987年04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 未来用于地球观测的空间站

    马万良;

    <正> 根据建立空间站的计划来看,空间站主要有三种:(1)轨道倾角为28.5°的低空间载入空间站;(2)轨道与前者相同的不载人空间站,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将人运送到空间站进行修理或交换;(3)近极轨道的太阳同步不载人空间站,仪器设备发生故障,也是派人去修理或更换。前两种空间站不适用于地球观测,本文着重介绍第三种空间站。正确设计第三种空间站的轨道参数,分

    1987年04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 空间站遥感计划梗概

    信达;

    <正> 1984年1月,美国总统里根宣布,通过国际合作10年内将建成空间站。那时人们可长期在空间站居住和进行各种科学实验活动.将使空间环境的利用进入实用化阶段。空间站将对地球观测和尖端科学技术的开发作出巨大贡献。有了空间站,就可组织各种轨道上设备的补给、维修和更换,使空间活动的形态产生巨大变革。可在空间站及其同一轨道的平台上,在极小重力环境下进行材料和药品的制作实验,在轨道上对地球进行连续观

    1987年04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红外遥感穿云破雾探火情

    <正> 1987年5月17日地质矿产部派出装有红外扫描仪的遥感飞机,飞往大兴安岭火灾前线进行红外探测。当时火场一片烟雾,能见度极差,航空目视观察火情困难很大。红外扫描,能穿透烟雾、洞察秋毫,准确测出火情。当时火区上空热浪翻滚,充满着木焦味。为了保护国家资源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必须迅速、准确地获取火情资料,大家不顾疲劳和飞机的异常巅簸,连续战斗在火区上空。从5月18日至30日,共飞行24架

    1987年04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 ]
  • 中国科学院遥感试验场投入使用

    王家夫;石庆丰;

    <正> 为了深入开展地物波谱的基础研究,摸清地物在各种阳光条件下的辐射特性,中国科学院继长春光机所建成室内遥感模拟实验室之后,又在长春南郊净目潭建立了野外遥感试验场,并于1987年6月19日正式投入使用。试验场距长春市区10公里,交通方便.建有一座300平方米的可开盖的圆顶实验楼,备有各种生活和工作设施。试验场内植被种类较齐全,地质和地貌较

    1987年04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6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0 ]
  • 新疆自治区土壤侵蚀图编制完成

    凡慧;

    <正> 北京大学遥感所和计算中心共同承担的“新疆地区土壤侵蚀调查和制图”任务,经过两年的努力,通过目视解译、野外调查、计算机制图等项工作,现已全面完成。1987年5月15日,在北京大学由国家教委主持召开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土壤侵蚀类型分级、遥感目视解译与计算机制图软件系统”的成果鉴定会。根据测试组的报告及鉴定委员会的评定,认为本项成果总体设计先进,技术路线合理,在综合制图上

    1987年04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湖南省国土调查多平台遥感预试验通过鉴定

    张绍辉;

    <正> 由湖南省遥感中心、航天工业部、中国航空遥感服务公司、湖南省地矿局、中国科学院空间物理所等单位协作完成的“湖南省国土调查多平台遥感预试验”,于1987年5月4~6日在长沙市通过鉴定。鉴定会是由国家科委新技术局和地质矿产部科技司委托湖南省科委和湖南省地矿局组织召开。参加鉴定会的有:国家科委、地质矿产部、国家测绘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湖南省政府有关部

    1987年04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李琰博士在南京林业大学讲学

    浦瑞良;

    <正> 应南京林业大学的邀请,加拿大林业遥感专家李琰博士于1987年6月17日至30日来华讲学。藉此机会,南京林业大学邀请南方从事林业遥感的有关教学、科技人员30多人.举办了林业遥感讲习班。讲习班邀请李琰博士作主讲,内容包括实用遥感技术简介,卫星数字图像分析,陆地卫星MSS和TM数据,以及微波雷达、热红外图像在林业中的应用;数字化航片在林业及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多检测器件光电成像扫描仪(MEIS)在林业中的应用,专家系统、计

    1987年04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2 ]
  • 中加联合举办遥感讨论班

    武国祥;

    <正> 我国国家遥感中心和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于1987年9月14~25日在国家遥感中心技术培训部(北京大学遥感技术应用研究所)共同举办了一期“遥感资源调查与监测”国际讨论班,作为该两组织自1984年开始的“遥感图像处理人员培训”合作的最后一项活动。

    1987年04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1 ]
  • 书讯

    <正> 《地理学遥感技术应用论文集》一书,已于1987年6月出版,全书25万字,各种类型文章20余篇,内容涉及遥感技术方法原理和地理地貌制图水文等学科之应用,重点放在考虑地学特点的技术方法和分析应用,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文集对从事地学和遥感工作的科研人员,高等院校师生,生产单位的遥感工程技术人

    1987年04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遥感信息》1987年总目录

    <正>~~

    1987年04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