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遥感技术现状及其“七五”发展设想浅谈

    何昌垂;

    <正> 遥感技术是高技术领域的一个侧面,是当代信息革命的产物。它的出现与发展,扩大了人类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眼界。遥感技术为人类在地球资源调查、环境监测以及区域开发规划、评价和决策中增添了一种新的手段。十多年来,这项技术对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不但带来了某种机遇,而且也是一种挑战。许多国家都刮目相待,探索对策。根据联合国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至少有1400个组织从

    1987年01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 我国的遥感卫星地面站正式投入运行

    吴贵儒;黎展;

    <正> 我国的遥感卫星地面站是国家“六五”期间的重大技术引进项目,已于1986年6月建成。经过一段试运行后,同年12月地面站的设备和产品通过鉴定,现已正式投入运行。地面站分为接收站和处理站两部分。地面站的接收站位于北京市密云县,处理站设在市内海淀区西颐北馆,便于用户前往选购卫星遥感图像数据。地面站的任务是接收、处理、存档和分发卫星遥感图像数据。地面站可接收和处理美国陆地卫星4号和5号的MSS和TM图像数据,以及法国SPOT卫星的图像数据。

    1987年01期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4 ]
  • 北京地区长城遥感调查

    曾朝铭;顾巍;刘纪选;

    <正> 为了保护、维修、管理和科学研究长城的需要,北京航空遥感综合调查采用航空遥感技术对北京地区长城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查明了北京地区长城的空间分布格局,定量描述了长城损坏程度,量测了长城长度,对长城保护、维修问题提出了建议。

    1987年01期 9-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165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8 ]
  • 冬小麦农学参数的遥感监测

    刘国祥;刘本生;牛栋梁;

    <正> 作物在水、肥、气、热、光等环境的综合影响下形成植冠。植冠一方面反映作物发育状况、抗逆性能和形成产量的能力,另一方面本身又具有独特的光谱属性。通过冬小麦光谱成分分析,可找出冬小麦某些重要农学参数与各种光谱指数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实现冬小麦生长状况的动态遥感监测,进而作出产量预报。京津冀冬小麦农学参数的多光谱遥感监测研究已取得一些实质性结果。现以北京顺义县实验资料为例简要介绍于下。

    1987年01期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12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7 ]
  • 从遥感信息到水文模型参数

    张仁杰;

    <正> 遥感技术问世以来,迅速地被应用到各个学科领域。水文,是遥感技术应用最有成效的领域之一。在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水资源的动态分析、预报,洪水灾害的现状调查和预警,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遥感在水文模型中的应用目前还处于确定某些参数的阶段。1981年到1983年期间,笔者曾对这个问题做过一些探索性研究,取得一些认一、SCS模型和CN信(?)的基本构想 1、SCS模型 SCS(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模型是美国工程单位广泛使用的暴雨径流估算模型。它的特点是从研究径流产生的整个自然背景入手来揭示产流的数量

    1987年01期 15-1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243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24 ]
  • 塔里木河水系的航空遥感解译

    梁匡一;杜立平;张苏华;

    <正> 一、概况塔里木河(以下简称塔河)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从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交汇处至台特马湖,全长1224公里。塔河流域冲积平原广阔,西起阿拉尔,东亚台特马湖,北以天山南麓山前倾斜平原为界,南接塔克拉玛干沙漠。解放以来,塔河干流改道两次,河道缩短300余公里,汊流演变频繁,水资源散失严重,中游20多亿立方米水未能很好利用。塔河的新动态,导致两岸植被衰退,沙漠扩展,环境变

    1987年01期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4 ]
  • 自动晕渲与三维显示

    张家庆;

    <正>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重要特点是空间定位和图形显示能力强,这是它区别于其他非空间信息系统的重要标志。图形的直观性使很多难以用文字描述的现象一目了然。因此,可用于分析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各种地理因子相互制约关系及其历史演变,并可作出预测。本文主要阐述作者为国土基础信息系统编写的自动晕渲和三维显示软件,并提出进一步开拓应用的若干设想。

    1987年01期 23-2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0K]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8 ]
  • 由红外遥感数据确定地面温度

    李志荣;

    <正> 意义和方法以往热红外图像只用于定性研究地面景物。现在更多要求定量确定地面或海面的温度。确定地面和海面的温度可以更好地分析土地状态、矿藏分布和鱼群动向等,因此温度数据是资源开发的重要依据。红外波段优于其它波段,因为它能直接反映地面温度,并可进行日夜监视。所以近年来世界各国对红外图像的研究极为重视。从地面或海面发射到卫星上的红外波段幅射能量,通过大气层时部份能量被大气中的水

    1987年01期 27-2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8 ]
  • 库尔勒盐渍土的遥感图像处理

    吴景坤;章兆兴;王爱军;

    <正> 盐渍土是西北地区铁路选线中经常遇到的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常常给工程带来许多困难。为了弄清盐渍土的分布情况,为铁路修建提供丰富的遥感信息,对青(海)新(疆)铁路规划线通过的盐渍土分布区博斯腾湖幅(美国陆地卫星1976年12月17日MSS图像)的库尔勒盆地进行了数字像图处理。使用的是IPOS101数字图像处理系统。根据该地区的地形地质条件和需探明的问题,研究中选用MSS图像中三个连续子区(包括512×512个像元)进行图像增强.主要进行了假彩色合成、比值增强和假彩色等密度分割等试验。

    1987年01期 2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8K]
    [下载次数:152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55 ]
  • 遥感图像的监督法增强

    张远飞;植起汉;

    <正> 所谓图像增强处理,系指能提高图像数据目视质量的各种处理,大多数增强是变动原始数值扩大图像反差,或以彩色编码提高图像目视分辨效果。在整个处理过程中,计算机算法没有“训练学习”的机会,即未应用“已知信息”对算法进行“监督”。本文笔者拟用图像监督分类法的基本设想,给出线性组合模型,选择训练场,在一定统计意义下用训练样本估计线性组合模型的权系数,得到信息统计特征增强的综合图像.为此,需将已知信息揉和到图像信息增强技术中去,有目的地增强和提取感兴趣的图像特征信息。这里对方法和效果作一简要介绍。

    1987年01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1 ]
  • 遥感图像的边缘检测

    张治强;柳健;万发贯;

    <正> 一、引言遥感图像的边缘检测,在遥感技术应用研究中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是利用陆地卫星图像,根据土地资源分类调查的需要,提取图像的边缘信息。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采用本文提出的处理方法可得到较好的边缘检测结果。图像边缘通常定义为局部区域内图像特性的差异,它表现为图像的不连续性(如灰度级、纹理的突变等)。在图像分割技术中,常用微分法进行边缘检测。通常选用一个阈值对梯度的幅值作二值化处理,以得到实际边缘。此时的困难是难以找到最佳阈值。这种

    1987年01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19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0 ]
  • 地理信息系统87’国际讨论会

    义;

    <正> 由国际地理学会发起,中国地理学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及加拿大国际研究发展中心赞助的“地理信息系统87”国际讨论会,将由中国科学院主持于5月25日至28日在地理所资源与环境信息实验室举行。将有英、美、日本、加拿大、荷兰、苏联等国家的近20名专家和我国30名专家参加讨论。主要交流

    1987年01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 地物波谱研究的重要性

    丁暄;

    <正> 遥感图像是环境地物反射太阳辐射和自身发射电磁波讯号的图像形式。遥感图像数据不仅含有大量地物结构和构造的空间信息,而且也是地物化学成分信息的反映。遥感技术十多年来的飞速发展和它在地学、生物学诸领域取得的明显经济效益,与地物波谱特性研究的成果是分不开的。一、传感器通道选择美国陆地卫星1—3号的MSS图像在对农作物估产、土地类型划分和开发利用、水文以及地形—地质制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在矿产资源的探测和评价方面,尚未有惊人的突破。为此,美国自七十年

    1987年01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0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遥感应用技术的新方向

    王峥;

    <正> 我国遥感技术八十年代初处于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但是,这门技术具有较大依附性。现在,遥感技术的发展给人以相对停滞的感觉。它是否已步入尽头?通过学习请教和试验研究,我得出一些看法,愿在此和更多同志进一步研讨。一、问题的提出在遥感应用技术领域,当前的大部分研究较集中于遥感图像处理技术方面。采用的手段,主要是七十年代以来发展的较为成熟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目视解译技术。由于遥感技术的对象,

    1987年01期 3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9 ]
  • 自然资源与环境的遥感信息载体——资源遥感信息特征之一

    郑威;

    <正> 通过物理手段从外层空间和高空获取地球表面的丰富信息,运用数学方法,根据地学规律进行处理,为研究自然环境和开发自然资源决策服务,这是现代遥感技术的特点。遥感的研究领域正向多波段、多平台、多时相、多学科的综合性和系统性方向迅速拓展。自然资源系指自然界提供的物质和能量,后者是环境组成的有机部分,彼此间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其形成、演化、分布和发展都具有地学、生物学的共性。各种自然资源,又具

    1987年01期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8 ]
  • “三北”防护林遥感综合调查

    虞献平;

    <正> “三北”防护林地区位于我国北部,包括西北、华北大部和东北西部,总面积389.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40.5%。全区仅有森林1470万公顷,森林(包括灌木林)覆盖率只有3.8%。由于森林植被缺乏加剧了干旱、风沙、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生态循环恶化,经济发展落后。我国政府对“三北”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视。70年代末,国家决定建设“三北”防护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和畜牧业比重。“三北”防护林体系第一期工程投资近11亿元。各地上报造林面积达700万公顷。当前,国家经济管理部门迫切需要了解这些年来“三北”防护林工程投资的实际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政策和技术措施的效果,以便为制定和修改“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规划提供可靠依据。

    1987年01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4 ]
  • 航空侧视雷达图像的应用

    杨和平;王连克;

    <正> 中国船空遥感服务公司引进合成孔径侧视雷达后,先后为湖南省遥感中心、地质矿产部、水电部、国家地震局等单位的遥感部门提供雷达勘测服务。提供江河、湖泊、山地、城镇、岛屿等的侧视雷达图像,供其进行应用研究。对侧视雷达进行初步解译分析可以看出:航空侧视雷达图像在地质构造、岩性分析、工程选址、河湖演变研究和地形地质成图诸方面都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特别是它可以全天候作业不受天气和时间的限制,比起可见光和红外波段的遥感有其独特的长处。湖南省遥感中心首先与中国航空遥感服务公司协作试验航空侧视雷达图像的应用。1984年10月首次在

    1987年01期 40-4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5K]
    [下载次数:4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5 ]
  • 苏联遥感情况简介

    夔中羽;

    <正> 作者有机会于1985年10月至1986年9月在苏联莫斯科大学“航空航天方法实验室”进修“空中摄影与遥感技术”,对苏联遥感工作有一定了解。下面将苏联遥感的组织和航天航空遥感等方面的情况作一简单介绍,供读者参考。一.组织与计划国际空间委员会组建于1966年,属苏联科学院,由苏联卫生部、邮电部和国家水文气象环境监测委员会参加。该委员会是苏联在空间考察和空间利用方面进行国际合作的组织。任务是;与他国或国际组织制定空间研究计划,介绍苏联火箭技术,给本国科技及工业部门和他国提供技术援助。苏联通过该委员会执行多边的十国“国际空间”计划,还组织与印

    1987年01期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 日本海洋观测卫星MOS-1号发射

    义;

    <正> 日本海洋观测卫星MOS-1号已于元月20日在日本种子岛用N-Ⅱ火箭发射成功。该卫星采用太阳同步准回归轨道,这是一种特殊的圆形轨道,距地面约900公里。卫星重量为700公斤。设计寿命2年。携带三种传感器,其中两种是光学传感器,即可见光与近红外辐射计(MESSR)和可见光与热红外辐射计(VTIR)。MESSR传感器具有4个波段,分辨率50米。卫星同时携带两部MESSR,用一部可覆盖地面100公里的条带,两部同时工作覆盖地面的条带为180公里。VTIR传感器用于获取有关地球表面温度分布的信息,其回转扫描镜的扫描条带宽度为1500公里,可见光波段的分辨

    1987年01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8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1987年国际会议消息

    <正> 遥感用于土地资源调查讲习班,1987年1月5日至2月21日由荷兰ITC学院举办。国际摄影测量学会议,1987年1月21日至24日在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召开,由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和美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共同主办。数学图像处理培训班,荷兰ITC学院举办,时间为1987年2月23日至5月15日. 航天摄影数据的获取与应用研讨会,1987年5月在民主德国德累斯顿市举行,由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主持。 IGARSS’87:遥感—将地球作为一个系统来认识,1987年5月18日至21日在美国密执安大学举行。

    1987年01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 SPOT卫星遥感讨论会在北京举行

    楚良才;

    <正> 1986年11月24日至28日,中法卫星遥感及斯波特(STOP)卫星数据首次应用讨论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部门和各地方的遥感专家学者80多人、法方各机构和工业部门的代表30多人齐聚一堂,就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和SPOT卫星的应用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法国是世界空间大国之一,特别是1986年2月22日成功地发射了SPOT卫星,标志着其进入空间遥感与美国陆地卫星相抗衡的时代的开始。SPOT卫星具有10米(全色波段)和20米(多光谱波段)的空间分辨率,是民用卫星的佼佼者。它是首次采用CCD线阵推

    1987年01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8 ]
  • 北京国际遥感学术讨论会胜利召开

    朱长盛;

    <正> 北京国际遥感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1月19日至22日在北京科学会堂召开。与会代表来自中国、美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波兰、印度、联邦德国、瑞典、泰国、希腊、意大利、波兰、奥地利等19个国家。外国代表40余人。中国代表126人,列席代表20余人。并有80余人参加旁听。会议收到外国论文48篇。国内论文是在近千篇论文中经过大会学术委员会两次评审后选出的:宣读论文46篇,展示论文63篇。国内外共有157篇论文在会议上宣读和展示。会议主题包括:(1)土地利用和土地资源调查,(2)环境,(3)农业、森林和土壤,(4)地质

    1987年01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 ]
  • 第六届环境遥感学术讨论会

    <正> 第六届环境遥感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9月8日至11日在兰州举行。出席会议共115人,收到学术论文、报告125篇,内容包括遥感图像数据处理和遥感技术在各专业领域中的应用等.专家们认为我国的遥感技术和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进展.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和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已达到新的高度,但软件配套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发展.在应用方面,初步接触了分辨率较高的SPOT卫星影像资料,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打下了基础。遥感技术用于农业、林业、土壤调查方面有了新的进展.

    1987年01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日本遥感专家在长春进行学习交流

    李刚;

    <正> 应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和吉林省科委的邀请,日本千叶大学工学部江森康文教授、安田嘉纯副教授及日本遥感中心技术部丸山明好先生一行三人于1986年11月14日至18日在长春进行学术交流和友好访问。日本专家在访问中参观了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所、长春光机所、长春物理所和长春遥感试验场等地,进行了专题技术交流。日本专家所作的“日本遥感技术活动现状”、“TM数据计算机图像处理”和

    1987年01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7 ]
  • 航空遥感发展研讨会在西安举行

    刘永连;

    <正> 由航空遥感联合工程公司、中国民航工业航空服务公司和煤炭部航测遥感公司联合组织的航空遥感发展研论会于1986年12月在西安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39个单位的59位专家、教授和工程技术人员。会上提出专题报告8篇。会议期间举办了小型成果和图片展展,与会代表参观了煤炭部航测遥感公司。研讨会上座谈论讨了我国航空遥感的现状、地位

    1987年01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 ]
  • 气象信息在大兴安岭用于林火预测预报

    舒立福;孙喜民;

    <正> 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优质树种落叶松和樟子松的故乡,每年都有大量木材源源运往祖国各地,是我国重要的林业生产基地。然而,由于这里春秋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密林内枯枝、杂草多年沉积形成很厚的腐质层,极易发生林火,火灾频繁。据大兴安岭地区气象台和东北航空护林局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的科技人员经过三年的密切合作,研究了大兴安岭林区近20年的林火发生规律,普查分析了火灾实况,统计计算十几万个气象数据,从中筛选出气温、风速、降水、湿度等气象要素,春秋两季植被生长情况,积雪覆盖程度等14个指标因子,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在微机上开发应用,研究出

    1987年01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0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1 ]
  • 读者与编者

    俞康宰;

    读者俞康宰来信指出本刊编辑工作中的错误,谨向他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广大读者都来关心本刊的工作,共同办好这一刊物。下面是俞康宰的来信摘要.

    1987年01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遥感信息》1986年总目录(第一至四期)

    <正>~~

    1987年01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TJ—82图像计算机通过鉴定

    焦守莉;

    <正> 清华大学和天津无线电五厂联合试制的我国首批图像计算机——JT—82图像计算机,1986年12月13日~15日在天津通过鉴定。来自全国68个单位的90多名代表参加了鉴定会,会上代表们观摩了TJ—82图像计算机的各种性能表演,听取了样机测试小组的测试审查报告及用户意见。进行了座谈讨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TJ—82图像计算机是一种多用途、多通道,交互式图像处理系统,

    1987年01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黄河口——TM假彩色合成图像

    <正> 这幅TM图像,是我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建成后,于1986年6月5日接收的,用2,3,4波段影像合成的假彩色图像。图上胜利油田的分布一目了然。土坝围起的方形建筑是1986年建成的孤东油田。清晰地反映了黄河入海口的变迁和新生陆地的生成年代。现今入每口周围的暗灰色土地为近10年来形成的新生陆地。图中左下方道路中段和端头的白色方块为钻井平台。胜利油田在盐碱滩上开垦的水稻田、建成的养鱼池和养虾池历历可数。胜利油田化工厂的宏

    1987年01期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 湘江橘子洲——彩红外航空像片

    夔中羽;

    <正> 这张航空像片是用国产彩红外空摄影胶片,RC—8航空摄影机从米—8直升飞机上拍摄的,航高米。像片上生动地展示了湘江大桥橘子洲的风貌。橘子洲边百舸待发桥上的行人和汽车清晰可数。菜地各种蔬菜的类别可辨,橘园中病树枯树极易区分,水下公路清晰可见

    1987年01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6K]
    [下载次数:5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