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干城;
<正> 初夏的北京,绿树成荫,繁花似锦,首都风光显得更加壮丽多姿。在这宜人的季节里,人们盼望已久的“六五”国家科技攻关成果展览会,象一颗璀璨的明珠,终于在五月三日与广大观众见面了。这次展览会由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科委和财政部联合主办,会址设在北京展览馆。人们穿过展览馆宽阔的广场,来到大厅门口,早已守候在那里的机器人,挥
1986年03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 邹尚辉;
<正> 尽管人类从空中探测地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远的年代,但是自从1960年“遥感”这一术语诞生之后,人们才对在远距离探测物体或现象这一过程找到了贴切的命名。嗣后,遥感研究如异军突起,猛烈地冲击着各学科的前沿。携带不同类型传感器的各种遥感平台,组成一个多层次的、立体的、多谱段的、多时相的空间探测体系,大大伸延了人类的感官功能,把地学研究中的概念逻辑思维变成直观的形象的空间模型,深化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遥感技术赋予传统的地学研究方法以新的生命。
1986年03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4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 卓宝熙;
<正> 我国铁路勘测从50年代中期开始应用航空方法进行地质调查。30年来,航空地质方法在铁路勘测中发挥了较好作用。尤其是在地形、地质复杂和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航空地质方法的效果更为显著。从70年代中期开始引用陆地卫星像片进行区域地质解译,同时开展了对其它遥感手段的研究。铁路勘测中遥感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利用航空摄影资料编制勘测设计所需的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利用各种遥感图像进行线路、地质、水文、隧道、路基、站场等各专业的解译应用。
1986年03期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4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1 ] - 曾澜;
<正> “六·五”期间,煤炭系统的遥感技术应用研究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成果,使这一技术在煤炭资源勘探和开发工作中由试验研究进入实用阶段。 1.煤田预测及普查找煤我国大兴安岭西坡中段煤炭资源十分丰富。但煤系地层约97%被牧草和新生代松散沉积物覆盖,煤田预测研究程度低,中比例尺地质填图不能满足规范要求。通过科技攻关,突破了该地区隐伏断裂和隐伏含煤盆地的遥感解译难关,重新修订十四个含煤盆地的分布范围,新发现四个含煤盆地(预测储量549亿吨),将研究区普查找煤靶区由原来的11107平方公里缩小为
1986年03期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6 ] - 焦培南;
<正> 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海洋状态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联。人们早就开始对海洋进行研究和监测。目前采用的监测手段是卫星、浮标站等。前者造价高,时间连续性差;后者监测区域小,控制管理困难。近年出现一种崭新的方法——短波雷达遥感,能有效地用于海洋环境监测。它造价低,遥感区域大,时间连续性好。现在已经发展成新的科学分支——无线电海洋学。
1986年03期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8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0 ] - 卓宝熙;
<正> 铁道部科研项目《多种遥感手殴在铁路勘测中应用范围和效果的研究》1986年3月27日~29日在北京通过部级评审。本研究项目的目的是探讨各种遥感手段在铁路勘测中应用的范围和效果。研究内容包括多种遥感手段在铁路勘测中应用的效果,各种遥感片种的特征及其适用性、遥感图像处理方法及应用效果、红外彩色航空像片信息特征与应用模式等。选题密切结合生产,包括新线勘测、既有线路工程病害分析、隧道工程、水源点等的研究。测试地区包括各种自然景观和地质条件。研究的遥感片种较齐全,包括陆地卫星像片、全色黑白航片、红外黑白航片、热红外航空扫描片、天然彩色航片、红外彩色航片、多光谱航片、多光谱航空扫描片、机载侧视雷达片等。
1986年03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方连璋;
<正> 地球表面的物体温度一年四季一般在+40℃至-40℃之间,根据维恩位移定律,它们辐射的电磁波峰值波长在9.26至12.43微米红外光谱范围内,因此可用红外遥感(一般波段在8至12.5微米)来探测目标的温度场。定量的温度场数据可用于地热调查、土壤分类、海洋渔群探测、地质找矿、水资源考察等场合。下面就如何运用红外遥感手段汁算目标温度场的若干方法,分别从理论上加以推导论述。
1986年03期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6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 邢福源;
<正> 1986年11月,中国气象学会卫星气象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学术交流会。参加交流会有地方和军队的科研、高校和事业部门30多个单位的80多人。这是我国第四次全国性气象卫星资料分析应用交流会;会上共交流报告44篇,其中天气气候方面20篇;大气物理与信息反演理论方面7篇;气象卫星资料处理技术方面5篇,海洋学方面4篇,地质、植被监测方面6篇,综合方面的2篇。同以前相比,其学术水平有较大提高,并且有四个新特点:一是气象卫星资料在台风、暴雨及其他强对流天气等气象方面的应用
1986年03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王志民;赵国;
<正> 一、引言火电厂装机容量的确立涉及众多因素,其中水源条件是影响电厂总体布置及电厂规划容量的关键因素。当电厂拟利用自然水域作为冷却池时,计算冷却池冷却能力所需要的很多参数(热水扩散规律、水面散热系数等),最可靠的办法是通过对原体冷却池进行现场观测来获取。传统的地面观测方法,费时费力精度低。观测和计算误差,往往会给电厂带来不应有的经济损失。航空热红外遥感技术提供的瞬时温度场资料,可提高观测和计算精度,加快电厂扩建工程的设计速度,是规划和调节发电容量不可缺少的先进技术手段。
1986年03期 6+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王广吉;
<正> 内陆水域是淡水鱼类及其它水生生物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环境基础。要发展我国的淡水渔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既要对鱼类资源保护和增殖,也要大搞淡水养殖。这两者,都离不开对我国内陆水域的深入调查。摸清内陆水域的现状和动态变化规律,除了常规的地面调查外,采用遥感技术具有较好的效果。我国自然环境复杂,不少地区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实地调查会遇到许多困难。大范围的水域动态变化,更不易掌握。有些地方,有些调查项目,非采取遥感手段不能奏效。
1986年03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李栖筠;
<正> 1983至1985年我们利用美国陆地卫星假彩色合成影像(MSS4,5,6,7波段),对内蒙古兴安盟进行了气候资源调查和气候区划,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就卫星影像气候资源目视解译的原理、方法与一般常规气候资源调查和气候区划方法相结合的问题加以讨论。
1986年03期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次数:3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程芳;汪泽国;承继成;
<正> 引言我国幅员广大,土地辽阔,土地资源和利用状况亟待详查。采用野外勘查方法,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工作周期很长。完全依靠航空摄影进行调查,费用很大;利用卫星影像则比较适宜。用卫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已在各国普遍展开。以往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计算机分类,其特点是精度高,位置准,易求面积,但费用大,可区分的类型较少;另一种方法是首先对影像进行各种光学处理,然后依据影像特性解译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其特点是能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可区分的类型多,成本低,但几何精度不高,成图比例尺一般为1:25万。
1986年03期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5 ] - 信达;
<正> 上海地区的SPOT图像,是法国SPOT卫星1982年2月发射后,于3月初飞越我国上空时获取的第一批图像。卫星轨道距地面832公里。这是用推帚式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仪HRV2获取的多波段影像合成的彩色图像,其颜色显示与一般彩色片相似。地面分辨率为20米,比美国陆地卫星TM图像的提高10米,图像的几何特性得到改善,包含的地面信息更车富。上海市区及郊区的建筑物、街区、道路、田块等
1986年03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罗楚鹏;黄广耀;
以卫星(如陆地卫星)遥感为适宜的工具,通过区域定量分析,能给区域地理学的发展以新的活力。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资料可从陆地卫星图像中提取,土壤、地质、气候、人口密度等环境资料则可从其他来源获得。然后把所有这些资料汇集于共同基础——卫星影像的像元之上。将数量合适的像元,结合适当大小的若干个单元,以便于作1∶100万比例尺的资料存储和分类。由计算机用群集法,对这些单元作分类。卫片(指陆地卫星像片,下同)的价值在于它能定期覆盖同一区域,产生逼真的地面环境图像,使区域地理特征的文字描述可减至最低限度。通过定量研究,更易于理解一个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环境特征之间的相互影响。所推荐的这种方法,能导致信息系统的发展。这种信息系统,可为重要的农业地区珠江三角洲的发展提供信息,具有实用价值。
1986年03期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8K] [下载次数:5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2 ] - 杨明辉;
<正> 1986年3月17日至3月30日,中国测绘代表团在国家测绘局局长陈俊勇博士率领下,应法国国家地理院的邀请前往法国访问。代表团访法期间,参观了法国国家地理院的生产和研究部门,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SPOT图像公司,马特拉公司及欧洲推进公司。法国的SPOT卫星计划取得了很大成就,新近由SPOT-1号卫星获取的高分辨率图像,以及上述单位的研究成果和产品,给代表团留下很深的印象。本文着重介绍法国SPOT卫星计划的进展和法国空间遥感部门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
1986年03期 32-3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5 ] - 崔敦杰;
<正> 一、成像光谱技术的意义和发展背景传统的光学技术中有两个重要领域——成像技术和光谱技术。借助成像技术,可获得客体的影像信息,研究其空间结构;借助光谱技术,可得客体的光谱信息,研究其物理特性。最近几年来,光学和光信号探测技术取得了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开发了实时的快速数据处理装置。这些成就带来了一种时机,有可能将成像技术和光谱技术融合成成像光谱技术,即准实时地获得研究对象的影像和每个像元的光潜分布。
1986年03期 8+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16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2 ] - 管海晏;
<正> 在国家科委新技术局国家遥感中心的支持下,由航空遥感联合工程总公司、中国民航工业航空公司、煤炭部航测遥感公司联合出资,将于今年12月在西安召开“航空遥感发展研讨会”。会议将总结和交流航空遥感应用成果,进一步讨论我国航空遥感发展方向和开拓应用新领域等有关问题。还将探讨创办遥感刊物、设立遥感奖励基金等事宜。
1986年03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2 ] - 承继成;李琦;
<正> 一、遥感信息机制如前所述,遥感信息是依靠电磁波传递的。自然界中凡是温度大于绝对温度(-273.16℃)的任何物体,都存在着分子热运动。带电粒子不停地发生能级跃迁,同时放出或吸收能量。物体的温度不同,结构不同,放出和吸收的能量也不同。因此,任何物体都以特定的波长辐射电磁波能量,产生与物体特征相关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谱信号,通过与传感器的相互作用被记录下来。对于地物的反射辐射能量,理论公式为:对于地物的发射辐射能量,则可表为:
1986年03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2 ] - 何世淦;
<正> 法国地球观测卫星SPOT—1号,已于1986年2月22日发射。SPOT卫星采用第二代传感器——电荷耦合器件组成的推扫式扫描仪,其分辩率分别为10米(全色)和20米(多谱段)。我国的卫星地面接收站投入使用后,由中国科学院空间研究中心负责图像处理,可兼容接收美国陆地卫星和法国SPOT卫星的图像。法国国家空间中心(CNES)主持,于1985年6月10日至11日在法国南部图卢兹市召开了SPOT用户会议。为了在全世界范围分发SPOT资料,法国成立了新机构——SPOT图像公司,负责签订SPOT资料数据的合同,定期通报有关技术情况。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直接
1986年03期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8 ] - 励惠国;
<正> 在“七五”规划刚开始的日子里,高兴地阅读了《中国地貌图集》。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在历史的长河中,在内外营力的作用下,形成极为丰富的地貌景观。为了逼真地描绘地貌景观,编者取材广泛,汇集了各地典型地貌的航空像片、地面景观照片及用航空像片测绘的地形,加以文字说明,相互对照,栩栩如生。该图集将为测绘地形图、阅读地形图和使用地形图作出贡献。早在50年代,提高地形图的地理精度,就受到了地图工作者的重视。地形图的任务在于表示地面水陆分布的轮廊,地形和自然覆盖层以及地面上人类活动的成果。地形是地理景观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它要素的特点和分布。地势起伏同
1986年03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RexR.McHail;信达;
<正> 摄影测量科学的最重原则之一,在于不与物体接触而获取有关的信息。通常要求将数据获取发展为某种类型的量测,这样对其他有关的决策过程可能会有所帮助。归纳为最基本的表达形式,就是“用户在寻找答案”。众所周知,资源管理部门非常依赖于摄影测量技术,为其有效地提供基本规划用的资料。不利用航空摄影及其形成的成果,就不能掌握世界上大多数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的详细情况。大约在第一颗地球资源技术卫星发射时,博士伦公司就推出一种仪器,能有效地用于从大量航空像片和刚出现的卫星像片提取有用数据。这一时代有时称之为“品红色革命”。
1986年03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李凤亭;邹林端;
<正> 图像处理在信息处理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卣于地球资源卫星、气象卫星及各种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我们每天都可获得大量图像信息。这些信息被利用之前需要进行大量繁重的处理工作。数字图像处理,由于借助计算机这个现代工具,具有光学图像处理所不具备的许多优越性,处理十分灵活,存贮和传输也很方便。但由于图像数据量十分庞大.如用一般通用计算机,则需选用价格昂贵的大型机或巨型机。为满足数字图像处理的要求,国外已研制出各种适合于数字图像处理的专用计算机。图像计算机是一种具有大容量的图像存贮器、快速运算和实时显
1986年03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4 ] -
<正> 二十世纪中叶,科学技术开始进入了大变革的时代。以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生物、海洋、空间为带头的六大群体新兴技术,揭开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篇章。新技术振撼着社会各个领域,对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空前的影响。 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标志着空间时代的开始。六十年代,美国相继发射一系列气象卫星,拍摄了第一批地球卫星像片,人类认识、探索地球资源、生态环境的历程从航空阶段跃入航天阶段。遥感技术是信息革命的产物,它集中了航天、航空、电子学、现代光学以及地学等科学的精华。把信息的采集、存贮、传输和应用融为一体,使人类在当今的经济生活中及时了解、掌握地球资源信息方面捷足先登。
1986年03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