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刊词

    本刊编辑部;

    <正> 大家盼望已久的一种全国性高技术科普刊物《遥感信息》,经过近一年的筹备,终于腼腆地与读者见面了。展望未来,信息社会需要航空和航天遥感技术来获取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的信息;遥感技术本身又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持,来提高为社会生产服务的能力。在改革和开放政策的指引下,我国信息科学(包括遥感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它在知识领域和技术市场已崭露头角,成为引人瞩目的角色。我们深为这种欣欣向荣的景象所鼓舞,为广泛的社会需求所鞭策。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国家遥感中心报请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成立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编辑委员会,设立编辑部,创办这个刊物,为读者提供有关遥感技术和信息科学的

    1986年01期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中国遥感事业的进展

    王之卓;郑肇葆;

    <正> 一、一般情况我国政府对发展遥感技术十分重视。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有关部门便组织开展遥感技术的基础研究、传感器的研制、遥感图像处理设备及软件的开发。同时展开一系列遥感实验,并在许多应用领域中取得了初步成果。我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统一编制全国的遥感技术发展规划和组织协调。为了推动遥感技术的发展,加强对全国遥感力量的管理与协调,力求避免发展过程中的不必要重复,国务院于1981年批准国家科委建立国家遥感中心。国家遥感中心是制定我国遥感技术发展政策和拟订遥感发展规划的核心机构,它可根据

    1986年01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2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开展我国科学技术卫星遥感信息的应用研究——祝贺《遥感信息》杂志创刊

    孙家栋;

    <正> 世界各国对未来十年空间技术的展望表明,地球资源勘测、广播通讯和空间制造将居率先地位。为此,空间技术先进国家编制庞大的空间预算,组织科学技术力量保持和开拓本国空间技术的领先地位,面向未来的世界技术市场。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自然地理条件十分复杂。为了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必须进行多平台、多传感器、多生产领域、多技术学科的综合性遥感信息获取手段和应用的研究。当然,也要汲取国际上已成熟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因此,象我国这样疆域广大的国家,必须有自己的空间系统,造就一大批有才干的遥感信息技术专家,才能全面地承担起国家资源调查、开发和管理的重任,为我国的国民经

    1986年01期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开发遥感动态信息,为建设决策服务

    陈述彭;

    <正> “六五”计划期间,国家很重视遥感技术及其应用。例如:我国多次成功地发射和回收了科学技术实验卫星,投资引进卫星地面接收站、遥感飞机和图像处理设备;组织十多次遥感应用的中间试验;建立了十多个专业遥感中心(所、室)和省、区应用站网;培训了数千名专业人员。这为遥感技术的开发应用创造了条件,储备了力量,打开了局面。政府决策部门逐渐注意到遥感具有提供信息服务的巨大潜力,联合国有关机构也对我国遥感工作的进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合作。

    1986年01期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利用遥感技术清查全国土地资源

    李伯衡;

    <正> 一、目的意义土地资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人口和土地资源数据,是一切规划,计划的出发点,是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制定各项政策的重要依据。决策是否正确,规划是否科学,计划是否合理,均和掌握人口及土地资源的数量、准确程度密切相关。建国三十多年来,全国人口从5.4亿增加到9.9亿,通过三次普查现已基本查清;而土地资源因缺少完备的资料和科学的方法,从未进行过全面调查,致使土地资源的家底长期不清。如耕地面积数字,就有多种说法:建国初期的数字16.4亿亩;而后统计资料为14.8~15亿亩;联合国粮食组织的统计资料说我国耕地19亿亩;还有的说是22亿亩。我国的耕地究竟有多少,没有任何资料和部门能正确回

    1986年01期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66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2 ]
  • 大像幅多光谱航空摄影 国土资源调查的新手段

    夔中羽;

    <正> 1982年至1983年,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和中国民航工业航空服务公司联合研究了一种取得国土资源调查原始资料的新方法,这就是“大像幅多光谱航空摄影”,它的代号是18 MSP(18×18厘米像幅多光谱摄影)。多光谱航空摄影为什么要用大像幅地面上的各种物体,在阳光照射下都能反射不同的光线。譬如,春天的麦子多反射绿光,因而呈绿色;麦收季节,麦子多反射黄光,因而呈黄色。这就叫地物的光谱反射性能。不同的物体反射的光,颜色和强弱都有所不同。很多地物,尤其是植物,对人眼看不见的红外光也有强烈的反射。在红外光中,植物

    1986年01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全国数字地形模型问世

    张家庆;

    <正> 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对数字地形信息的需求,在国家计委,国家科委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国家测绘局测绘研究所和全国测绘资料信息中心,从1985年2月开始研制并生产全国数字地形模型。数字地形模型是按某种固定格网间距对地表高程进行数值采样的数字式文件。一般小比例尺地图格网间距单位采用经、纬度差(地理坐标系),大比例尺地图采用公里网坐标(直角坐标系),格网间距可从数米到数百米。这次建立的全国数字地形模型是按照经差26.125″和纬差18.75″的格网采样的。一幅1∶100万比例尺地图共含768×768个采样点。

    1986年01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陆地卫星影像的投影变换与立体显示

    毛承业;

    <正> 本文以陆地卫星多光谱扫描影像为例,探讨了下列问题:模型数据支持下的中心投影和模拟立体像对的制作。一、等高梯形格网控制下的二维投影变换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应采用专业纵向管理和区域横向组合的双轨制模式,以便在中央统一规范的指导下,充分发挥部门和地方的积极性(图1)。考虑到建立不同区域数据库的横向组合方式,为了便于组织和管理陆地卫星MSS影像数据,设计了等高梯形格网控制下的投影变换。这是一种间接投影变换,它把影像从原始投影平面IOJ变换到中间过渡平面IOY,然后再变换到投影平面XOY。这种投影把卫星MSS原始影像沿扫描行分割成一系列横向等具有区域横向组合能力的二维投影变换,数字地形

    1986年01期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6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2 ]
  • 中国水利学会遥感专业委员会成立

    曹述互;

    <正> 一九八五年十月八日至十日,中国水利学会遥感专业委员会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成立大会。出席会议的有中国水利学会副秘书长张汉同志和遥感专业委员会的委员。会议首先由张汉副秘书长代表中国水利学会宣读中国水利学会关于成立遥感专业委员会的批件和遥感专业委员会的组成名单,并致贺词。遥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积成同志介绍了遥感专业委员会的筹备经过,并宣读了:名誉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研究员、学部委员陈述彭同志给大会的贺信;国家科委新技术局何昌垂同志代表国家科委新技术局和国家遥感中心的贺信;中国地理学会遥感分会的贺信,以及中国林学会、森林管理学会的贺信。接着会议组织六个专题报告,交流了国内外遥

    1986年01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遥感制图及其研究特点

    傅肃性;曹桂发;

    <正> 遥感科学促进了现代地图学的进步,导致遥感制图的崛起,使之形成现代地图学中的一个新分支——遥感制图学。可以认为它是新技术学科与相邻科学间互相渗透的结果。遥感制图学发展的特征,基本上可归纳为: (1) 制图信息源日趋多样,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技术不断革新,促进了遥感制图的自动化; (2) 多种信息复合的研究和标准影像地图系列化的研究是遥感专题制图的发展趋势; (3) 多时相图像的综合分析与环境动态制图是目前遥感信息制图的一个重要途径; (4) 信息系列转换及制图工艺的研究是成图精度和效益的基本保证; (5) 信息分析与制图趋向标准化、规范化,国际制图趋向系统化。

    1986年01期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26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2 ]
  • 遥感技术在测绘中应用学术讨论会在屯溪召开

    陈军;

    <正> 中国测绘学会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召开的《遥感技术在测绘中应用》学术讨论会,1985年9月16日至21日在安徽省屯溪市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62人,来自全国各地的测绘部门和其他生产、科研与教学单位。会议宣读论文25篇,交流论文16篇。主要内容包括:1.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自动配准和镶嵌拼接技术;2.遥感图像的彩色合成、彩色编码和增强技术;3.遥感图像的数字化处理和计算机分类技术;4.数字地面模型在遥感中的应用;5.利用遥感图像编制各种专题图件;6.遥感图像在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以及国民经济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在学术交流的基础上,代表们就如何在测

    1986年01期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潮湿裸露土壤的微波散射特性

    黄杨;耿淮滨;王松;杨习荣;李生平;金佩玉;

    本文研究无植被覆盖裸露土壤的3cm微波散射特性与土壤湿度的关系。指出入射角在12°附近,散射系数仅与土壤的湿度有关,和土壤表面粗糙度无关。当入射角在12°附近时,散射系致与土壤湿度呈线性关系,其相关关系为0.95。文中还讨论了不同极化状态下散射系数与入射角的关系,散射系数与表面租糙度的关系。

    1986年01期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7 ]
  • 用遥感技术为城镇找地下水

    孙玉珍;张福山;

    <正>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产的发展,城镇居民用水越来越显得紧张。特别是那些贫水地区,问题更为突出,急待开辟新水源。为此,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与中国给水排水东北设计院合作,进行了城镇供水勘察的遥感应用研究。在寻找长春市大屯镇富水井位时,采用了多种空间信息复合技术,经综合对比分析后,在小面积上利用遥感技术寻找地下水源,获得了实际应用效果。一、勘察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及水文地质特征勘察区大屯镇位于长春市南郊,现有居民约14000人,面积165平方公里,属平原贫水区。原有水源被污染,不宜饮用。重要解译区位于大屯镇东7公里的富强水库与八一水库之间,解译面积为60平方公里。地表呈波状起伏,黄土台地上发育的北东向沟谷即为地形形变的主要方向。

    1986年01期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滩涂面积勘测中卫星图像的应用

    王法吉;

    <正> 滩涂又称海涂,即潮间带。滩涂面积勘测是海岸带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海疆辽阔,海岸线漫长曲折,不少海岸地区岸滩广,淤泥深,交通困难,长期以来资源不清。用常规方法进行地面勘测,不仅时间长、费用高、劳动强度大,而且有些地方还很难到达,无法掌握大范围的动态变化。因此,在我国海岸带滩涂面积勘测中引进遥感技术十分必要。在山东省莱州湾滩涂遥感应用试验中,我们利用S101计算机处理陆地卫星遥感图像,围绕识别潮滩

    1986年01期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4 ]
  • 像、象、相,何去何从?

    泰金泉;

    <正> 目前国内出版的图书、报刊中,像、象、相三个字的用法比较混乱。像片、象片、相片等一意多形的词屡见不鲜,人们往往弄不清究竟该用哪个字,不少人感到无所适从。根据1964年国家公布的《简化字总表》第一表,像已简化为象。但该表注解说:“在象和像意义可能混淆时,仍用像”。这就是说,像在有些情况下可以简化为象,有些情况下不能用象取代像。《新华字典》(1979年修订重排本)、《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都有同样的解释。在一些稿件上,把像片写成象片,照像写成照象,印像写成印象,像场写成象场,小孔成像写成小孔成象、像对写成相对,像位写成

    1986年01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内蒙古草场资源遥感制图

    毛赞猷;

    <正> 我国草场面积辽阔,据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978年编制的1:250万比例尺《中国草场类型图》量算达40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1%。但由于自然灾害及人为破坏,不少地区出现沙漠化和草场退化,生产力很低。按草场单位面积获得畜产品数量计算,仅为澳大利亚的1/10,美国的1/27。新中国成立以来,草原区进行过多次专业调查或综合考察。由于幅员广大,在一个区域内一次专业调查要花费几年或十几年的时间。调查周期过长致使资料现势性差,难以满足制定规划、指导生产的需要。目前我国为了长远经济建设,县级行

    1986年01期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2 ]
  • 遥感名词的争议

    刘汝一;

    <正> 1984年11月24~25日,在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召开的遥感词典讨论会上,对某些遥感名词术语的定名、译名、科学含义和标准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这里只介绍两组名词术语的讨论。 1.航天、空间,太空? 英文“space”,六十年代初国内普遍译成“空间”或“空间技术”。七十年代初,译为“航天”。专家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航行可划分为航海、航空、航天、航宇四个阶段。把宇宙航行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航天”,即指人在太阳系内大约几十亿公里范

    1986年01期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陆地卫星影像和热惯量影像增强在亚热带潮湿和半干旱对照区找矿

    M.M.Cole;李道义;

    <正> 本文对多光谱段和热红外影像在找矿中的作用进行了评价。这次评价是针对在对照的自然地理环境内具有有利地质条件的两个区:一个是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西部和南澳大利亚州北部的生长矮树和灌木的亚热带半干旱草原,另一个是中国滇西亚热带潮湿森林地带。在这两个地区,利用陆地卫星影像识别成矿构造和岩石,圈定指示矿化基岩的铁矿石和铁帽的所在。利用陆地卫星影像的同时,根据热惯量影像识别从前的和季节性的水网,这对解译澳大利亚有覆盖地区的地球化学数据颇为重要。解译时利用的资料是:根据NASA的胶片和CCT磁带产生的经过增强的彩色合成

    1986年01期 17+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 ]
  • 气势磅礴的画卷——介绍《陆地卫星影像中国地学分析图集》

    姚岁寒;

    <正> 随着空间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从宇宙空间观测、研究地球的新时代。现在许多国家都开始以现代遥感技术作为深入认识自己国土、开发资源和监测环境的新手段。近十年来,我国的遥感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就地学遥感应用研究来说,自引进陆地卫星多谱段图像资料以来,许多单位开展了影像处理、信息提取、专题解译等方面的试验和研究,在地学的许多领域取得了许多可喜成果,对一些具有宏观结构的科学理论问题得到不少新的概念和认识。国庆三十五周年前夕出版的《陆地卫星影像中国地学分析图集》,是一部综合性的,较为全面反映地学领域遥感应用研究所取得成就的图集,也是推广遥感

    1986年01期 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生态系统的航空航天监测——苏联新书介绍

    陈昌笃;

    <正> 遥感技术在苏联叫做“航空航天方法”。苏联从三十年代开始采用航空方法,六十年代末期开始并采用航天方法(卫星方法)研究地面情况,所以遥感技术在苏联已有五十年的发展历史,在应用这一技术的国家中是比较早的。维诺格拉多夫教授是苏联将遥感技术应用于植被和生态系统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三十余年来,维诺格拉多夫研究工作的中心是植被的指示性,手段是航空航天方法,地区主要是苏联干旱和半干旱区。近年来他把较多注意力放在被人类改变了的植被和

    1986年01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2 ]
  • 国外遥感期刊简介

    李道义;

    <正> 1.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国际遥感杂志),1980年创刊,原为季刊,后改为双月刊,从1985年起为月刊。国际遥感学会编辑,Taylor & Francis公司在英国伦敦和美国费城出版发行。刊载遥感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以及遥感仪器设备等方面的论文和报告。 2.Remote Sensing Reviews(遥感评论),1982年创刊,季刊,由英国哈伍德(Harwood)大学出版社出版。刊载有关遥感基础理论,遥感技术在地质学、海洋学、湖泊学、气候学、土地利用、地图制图学、资源调查、土壤及作物长势与收成预报等领域应用的论文和评论。

    1986年01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遥感在规划、管理和决策中的应用与发展国际讨论会在北京举行

    <正> 1985年4月15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了“遥感在规划、管理和决策中的应用与发展讨论会”。这次会议是为落实亚太地区制订和执行发展中国家技术合作方案政府间协商会议的协议,由我国对外经贸部、国家科委以及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联合国科技促进发展资金系统和联合国技术发展合作部联合发起,由我国国家遥感中心主办。参加会议的有我国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和遥感专家50人,来自各大洲的有关国家的政府高级官员、负责遥感项目的高级官员、学者及国际机构的高级代表33人。这次讨论会的

    1986年01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4 ]
  • 甘肃省遥感学会的活动

    钟声;

    <正> 甘肃省遥感学会是在甘肃省科委、科协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省遥感专业人员的一致努力下,经过长期筹备,于1983年4月1日正式成立的。该学会自成立以来。在省内广泛宣传遥感技术的优越性,举办学习班、培训班,逐步打开了推广应用遥感技术的局面。目前甘肃省遥感学会已有正式会员140余名,其中有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副研究员、讲师、工程师、助理研究员等百余人,包括20多个专业、40多个单位。其中中国科学院冰川冻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兰州大学、省地矿局兰州遥感地质站、省土地规划院、省农垦设计

    1986年01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日本陆地卫星地面接收站接收范围覆盖我国部分地区

    刘汝一;

    <正> 日本陆地卫星地面接收站属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定名为日本遥感技术中心(RESTEC——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Center of Japan)。地面设施位于东京西北约50公里,在琦玉县中部的鸠山上,地理应标为北纬36°,东经139°21′。该站于1978年底建成,1979年1月开始试用,六个月后正式投入运行,接收美国陆地卫星3号MSS和RBV的影像数据。1980年以后,又扩建了接收陆地卫星4号TM数据的处理设施。最近为了接收、处理日本自己的海洋观测卫星(MOS)数据,该站又扩建了有关设施。日本陆地卫星地面接收站主要由接收、记录、数据处理、影像处理和保存检索五个分系统组成。自

    1986年01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0 ]
  • 湖南省遥感中心成立

    张绍辉;

    <正> 1985年10月,经湖南省政府批准,湖南省遥感中心在长沙市正式成立。该中心是独立经济核算事业单位,它既执行和协调全省遥感任务,亦向全省提供遥感服务,也是我国积极开展遥感技术国际科技合作的单位之一,同时也是湖南省向全国引进遥感技术的窗口,将为全国各遥感组织来湘开展遥感工作提供服务。该中心与中国科学院空间物理所、长春光机所、湖南省民航局等单位成功地进行了机载遥感图像实时传输试验;与航天部501部和中国航空遥感服务公司合作正在进行湖南省国土调查多平台遥感预试

    1986年01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4 ]
  • 介绍一种多谱段彩色合成仪

    李德熊;

    <正> 多谱段摄影是遥感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卫星或飞机上拍得的多谱段图像,包含丰富的地物特征辐射信息,而利用加色原理将多谱段的影像合成为假彩色影像,可增强地物特征的差异性,突出希望得到的信息,从而提高图像判读的水平。彩色合成仪实质上是一种多光路投影系统,国内外已有多种型号。一般采用三个(少数为四个)投影系统,可将三张不同谱段的黑白负片或透明正片的影像,通过不同颜色的滤光镜投影重叠在同一屏幕上,构成彩色影像。这类合成仪中,多数首先考虑为直接目视观察合成彩色影像,必要时才复制成硬拷贝。因此,一般都设计成固定的放大倍率(例如日本MSV-300,国产WPD-1和CSH-Ⅱ均为5倍),并采取腊屏等措

    1986年01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首都北京—中心插页影像说明

    <正>陆地卫星5号专题成像仪(TM)提供的假彩色合成影像,地面分辫率可达30米。在1984年10月3日的影像上,北京的主要街街和建筑群,郊区的村庄和道路,田块的薪作或休闲.电厂的烟雾,河流和水库的丰枯,均能宏观而又细致地反映出来。北京古城发展的自然环境背景历历在目:永定河游移不定的故道和冲积扇;北部山区(燕山)北东和北西走向断层形成的山口。这些宏观结构,一目了然。

    1986年01期 27+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下载本期数据